搜索 炒菜习惯
炒菜陋习你犯了几个

炒菜陋习你犯了几个

  蔬菜先切后洗。洗菜时,切开后的蔬菜与水的接触面积会大大增加,易使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大量流失。正确的做法是先仔细清洗蔬菜,并尽量将水分控干后再切。需要提醒的是,切好的菜最好马上烹调,放置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否则易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氧化。   切完菜再用水焯。蔬菜切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经过水焯,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大量损失。所以,焯菜时应尽量让蔬菜保持完整,用水量要多。此外,焯绿叶菜的时候,要加点盐和油,不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坏叶绿素,还能保持蔬菜鲜亮的颜色。  做菜先过油。做地三鲜、干煸豆角等菜肴时,很多人喜欢先将食材在油里过一下,捞出来再炒,这样做出来的菜色泽明亮、气味香浓。但这种烹调方法会导致摄入的油脂超标,破坏蔬菜本身的营养,同时还可能产生致癌物。建议大家少吃过油菜、煎炸菜,烹调蔬菜多用白灼、清炒、凉拌和清蒸等方式。 //   油冒烟了才放菜。等到油锅冒烟,这样的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才把菜下锅的话,产生的致癌物不仅会增加癌症风险。同时,蔬菜中的营养素也被破坏了。正确的做法是,在油尚未冒烟时,把食材下锅。还有一种简单的测试油温的方法:把竹筷子插入油中,当其四周冒出许多小气泡时,就表示温度足够热,可以下锅了。  炒素菜也加不少油。无论是哪种油,脂肪含量都在98%以上。蔬菜的吸油性特别强,如果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荤菜没区别,而且还会使菜的表面都被一层油脂包围,其他的调味品也不易渗透到蔬菜的内部,影响了食物的味道,同时这样做也不利于消化吸收。合理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过一汤匙,怕糊锅可以用平底锅炒菜,保证受热均匀。  炒菜放很多含盐调料。酱油中含盐量为15%~20%,鸡精中含盐10%,豆瓣酱、蚝油也都含有不少盐,如果用了这些调味品,就要减少用盐的量,否则极易造成钠超标。还有人喜欢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咸味能互相抵消,易导致炒菜味道变淡,最终加入更多的盐。正确做法是炒菜只放一点盐或海鲜酱油,鸡精味精也少用,可以多用葱姜蒜或花椒等调味,这样炒出的菜清淡可口,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烹饪技巧 2021-09-09
最易致癌的4个炒菜习惯

最易致癌的4个炒菜习惯

  不刷锅就炒菜、炒完菜就关油烟机……这些看起来居家省钱的良方,其实却在毒害我们的健康。   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产生苯并芘致癌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习惯:刚炒过鸡蛋,锅里还有一些底油,放点油再接着炒其他的菜,这样既省钱也省油。然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夏朋滨指出,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而且不刷锅接着炒菜,原本在锅里残余的菜很容易烧焦,这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隐患。  炒完菜马上关油烟机:可能会诱发肺癌  有人喜欢炒菜结束后,立马关掉油烟机,然而就是这一随手的习惯,却暗藏“杀机”。夏朋滨指出,如果炒菜时火特别大,且菜烧焦的话,会引发有害物质释放,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有诱发肺癌的可能,所以炒完菜最好不要马上关油烟机。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炒菜结束后仍有未排干净的废气残留在厨房。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  油冒烟时才下锅:反式脂肪酸伤身体  怎么看油是否热了?很多人会回答看到油锅冒烟就行了。但夏朋滨指出,油锅冒烟时,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才把菜下锅的话,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患癌症风险。此外,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素也被破坏了,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营养师建议,在烹饪过程中,最好是热锅冷油,油在高温状态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是有害的。  剩下的油用来炒菜:残留致癌物含量高  很多人不舍得倒掉炸过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油炸。夏朋滨建议,食物油最好只用一次,在控制好油温的情况下,最多2~3次。使用多次用过的油,里面会有残留致癌物,主要是苯并芘的成分,还有些醛类、杂环化合物等。在食用油的选择方面,尽量少用动物性油脂,选用植物油。此外,在转基因食物还没足够证据证明无害情况下,推荐选用非转基因植物油。从加工工艺上,优先选择物理压榨方法生产的油,少用化学浸出法生产的油。  你应该学会的烹饪防癌小技巧  油炸、爆炒等烹饪方法,虽能做出可口的菜肴,但在肿瘤医生眼里,这类烹饪方法可能制造更多的“致癌物”,特别是肺癌、食管癌以及肠癌都与不健康的烹饪方法有关。为此,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徐辉,提出了几个在烹饪过程中避免致癌物产生的小技巧。  裹层面糊再煎炸  煎炸的菜品中,多以肉类为主。比如,炸丸子、炸鱼、煎牛排等。煎炸这类食物时,肉类的蛋白质经过高温可产生致癌物。  要想减少致癌物产生,可在原料外裹一层厚度适中的面糊(可用淀粉、蛋清混合)再下油锅煎炸。原因是面糊可起到隔离作用,不让肉类直接在高温的油里加热,最大程度减少这两种致癌物产生。裹面糊时,注意尽量均匀,厚度适中,以使食物隔离加热均匀。  炒菜时加醋、勾芡 //   在烹饪过程减少致癌因素,还要尽量保存食物中的维生素C。建议您在炒菜时,多加点醋,因为醋可避免蔬菜中维生素C丢失,而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基化合物(一种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物质)的形成。  另外,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丢失,最好别倒掉炒菜时的菜汁。如果您在炒西红柿、小白菜等比较容易出汤的菜时,可在出锅前勾点芡,让淀粉把菜汁浓缩起来,尽可能多地保留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

烹饪技巧 2021-09-01
炒菜不刷锅易致癌 盘点五种致癌炒菜习惯

炒菜不刷锅易致癌 盘点五种致癌炒菜习惯

    炒菜,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但你知道吗?这里面其实还有很多学问。不正确的炒菜方式会使菜的营养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产生致癌物。      做菜先过油。做地三鲜、干煸豆角等菜肴时,很多人喜欢先将食材在油里过一下,捞出来再炒,这样做出来的菜色泽明亮、气味香浓。但这种烹调方法会导致摄入的油脂超标,破坏蔬菜本身的营养,同时还可能产生致癌物。建议大家少吃过油菜、煎炸菜,烹调蔬菜多用白灼、清炒、凉拌和清蒸等方式。  油冒烟时才下锅。等到油锅冒烟,这样的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才把菜下锅的话,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癌症风险。这种条件下,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素也被破坏了。此外,油在这种温度下,不仅其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受到破坏,而且其中人体中必需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坏,降低了油的营养价值。烹调时,应控制油温在150℃~180℃左右。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竹筷子插入油中,当其四周冒出许多小气泡时,就表示温度够热可以下锅了。  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直接就炒下一道。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因此,建议大家每炒完一道菜都要将锅认真清洗干净后再炒下一道,这样不仅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还能防止上一次炒菜的调味料和残渣影响下一道菜的口感和卖相。 //   剩下油炸的油仍用来炒菜。很多人不舍得扔油炸过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油炸。但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这类油应该避免高温加热,可用来做炖菜或者花卷等面点。  炒完菜马上就关油烟机。炒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而油烟机在排除废气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有的人喜欢炒菜结束后,立马关掉油烟机。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当炒菜结束后仍有未排干净的废气残留在厨房。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另外,炒菜时尽量关上厨房门,将窗户打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有害物质在厨房内的残留。

烹饪技巧 2021-09-01
这三种炒菜习惯易致癌!

这三种炒菜习惯易致癌!

    小心这些炒菜习惯容易惹癌上身!癌症的发生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其中饮食习惯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食用高致癌食物容易诱发癌症,如果烹饪处理方法不当,即使是致癌风险低的食物也容易诱发癌症。以下这些容易致癌的炒菜习惯你有吗?     这些炒菜习惯易致癌  1、蔬菜先切后洗  洗菜时,切开后的蔬菜与水的接触面积会大大增加,易使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大量流失。正确的做法是先仔细清洗蔬菜,并尽量将水分控干后再切。  2、切完菜再用水焯 //   蔬菜切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经过水焯,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大量损失。  3、做菜先过油  这种烹调方法会导致摄入的油脂超标,破坏蔬菜本身的营养,同时还可能产生致癌物。建议大家少吃过油菜、煎炸菜,烹调蔬菜多用白灼、清炒、凉拌和清蒸等方式。

烹饪技巧 2021-08-25
揭秘6大不健康的炒菜习惯

揭秘6大不健康的炒菜习惯

揭秘6大不健康的炒菜习惯 揭秘6大不健康的炒菜习惯 1、菜早早就放盐 有些人为了让菜更入味,会在菜下锅不久就放盐。但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对的。现在一般用的食盐都是碘盐,如果炒菜时过早放盐,由于菜外渗透压增高,菜内的水分会很快渗出,这样菜不但熟得慢,而且出汤多,会让菜肴塌蔫、变色,肉类肉质会变老。菜无鲜嫩味,影响口感不说,还会致使菜中部分营养素流失。 建议将菜(尤其是绿色蔬菜)做到七八成熟时再放盐,或者出锅前再放。一方面碘不会被破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菜口感更佳,避免水分流失,保持鲜美的味道。此外,炖汤类也最好起锅了再放盐。 2、每道菜都油重 家里有口大锅,总让人抓不准要放多少油。视觉效果是少的,起锅的时候油得不忍直视,倒掉的时候心疼哭。为此,小九炒菜还被家人监督了一阵子,以防手抖又多放。不过,油放太多确实不好。吃油太多,会给我们的身。 一是肥胖。无论哪种油,脂肪含量都在98%以上,长期吃油过多,摄入热量大,易发胖。一胖百病生,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和脑梗塞等富贵病也会随之而来。 二是长痘。吃油腻的东西会导致皮脂分泌过旺,如恰好你的毛孔堵塞,皮肤排油不畅,皮脂累积就会突起形成痘痘。给你带来外观、情绪上的负面影响。 三是癌症。有些癌症,如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都与“油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因此,油一定要严格控制。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或30克——如果放到喝汤用的白瓷勺里,刚好是两勺半。家中有血脂异常或肥胖病的人应减少至20g以下。 3、油冒烟才放菜 油冒烟了炒出来的菜才香?其实,很多煮妇煮男们都有这样的习惯。但这样的习惯并不值得学习。油冒烟,说明已经达到它的烟点了。过去人们使用那种颜色暗淡的粗制粮油,往往130度以上就开始冒烟。但是现在大多数是调和油,烟点在200度左右,有的还会更高。 如果依旧等到油明显冒烟再放菜,油在此温度成分出现变化,开始变质冒烟,尤其会产生各种有害健康的物质、致癌物。此外,也破坏了很多菜中的维生素,同时也会产生大量油烟,造成你家室内的空气污染,如果没有油烟机而长期吸入油烟,很可能会使人患上肺癌或其他病哦。 炒菜时,可遵循“热锅凉油”的技巧,先将锅烧热,再倒入油,然后再放入主、辅料炒,这样炒出来的菜不仅味道鲜美爽口,而且不易粘锅、焦糊。 4、不洗锅接着炒 有时候为了节省时间,炒完一道菜,不刷锅,直接开炒第二道。原本以为这样做顶多可能让菜味道变混,没想到竟然还有致癌的风险! 不刷锅接着炒,当再次高温加热时,看似干净的锅里可能产生苯并芘。苯并芘(pí)是一种常见的致癌物,它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可经由呼吸道进入体内,导致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苯并芘的生成与油温有很大关系,若炒上一盆菜时油温过高,会导致苯并芘的数量急剧上升。因此,在油温过高的前提下,不刷锅就继续炒菜的确会增加致癌风险。 此外,如果锅里还有残余的菜,不清理掉接着炒,很容易烧焦从而存在致癌隐患。由此看来,不刷锅接着炒会致癌,这样的说法是完全站得住脚的。为了身体健康和饭菜的营养及口味,千万别偷懒,不要省略了“刷锅”这一步骤。 5、放超级多调料 调料多放,面临一个问题——钠超标。尤其有些人光是盐就放多,再加上鸡精、酱油、豆瓣酱之类的,咸死个人咯。钠超标,易引起多种慢性病,比如高血压、心率失常等,甚至可出现心脏骤停危及生命,不说严重点都吓不住你。放调料的确可以让食物更“有味”,但也要适量咯,不仅盐要适量,各种调料也要适量,尽量清淡饮食,不要盘盘菜都“内含”太丰富。 6、油被反复利用 油炸过后看到辣么多油剩,不舍得倒掉对不对?但这里提醒大家,节省也要看情况哦。一般情况下,食用油的重复使用次数不宜超过3次。若食用油之前只被用来油炸过1~2次,待其沉淀一段时间后,可取其上层澄清液继续用来煮食。若食用油已经被使用3次及以上,就不要再用来做菜了。 因为多次使用的食用油,当中的杂环化合物含量会超出安全标准,容易引起食物性质变异,增加致癌的可能性。再者,煎炸过或曾经加热过的油脂,混有杂质,烟点会明显下降,这意味着炒菜时油烟更多,对我们的健康会造成更大伤害。

烹饪技巧 2017-03-27 20:07:2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