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深受人们喜爱。其中,《采莲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江南水乡为背景,生动描绘了采莲女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采莲歌》全文如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首句“荷叶罗裙一色裁”,以荷叶和罗裙的颜色相同,形象地描绘出采莲女的穿着,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她们在绿色的荷叶中穿行的身影。接着,“芙蓉向脸两边开”,用芙蓉花的盛开比喻采莲女的美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接下来的两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更是巧妙地运用了听觉和视觉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立体。采莲女在荷塘中穿行,身影隐于荷叶之中,看不见其人,只能听到她们的歌声。这种描写方式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又使人感受到采莲女的神秘和魅力。 赏析《采莲歌》,我们可以看出王昌龄的诗歌艺术特色。他善于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描绘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同时,他又巧妙地运用听觉和视觉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立体,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此外,他还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富有深厚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总的来说,《采莲歌》是一首生动描绘江南水乡的诗篇,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了王昌龄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们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文官俸禄高,而且还不能随便杀害士大夫,于此相比,唐朝因为言辞不当而获罪的人很多,不过唐朝时期的文人互相都比较照顾,如杜甫一生困窘,却总有朋友愿意接济他。王维投降了安禄山,也有很多人为他求情,保全其性命。李白加入了永王,永王作乱被平息后,他被投入大牢,但还是有人将他救了出来。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比如今天的主角王昌龄就比较倒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王昌龄的仕途虽然很坎坷,但是他的考试运气很好,或者说他的才学很好。唐朝的科举考试不止一场,晋级考试场次很多,但他每次都能考中。这样一位人才,却始终是底层小吏。直到他六十岁的时候,他还是担任龙标尉,这个工作一干就是八九年时间。这个时期,正好爆发了安史之乱。各地战火纷飞,王昌龄辞官而归,准备回老家归隐。没想到路过亳州的时候,竟然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为什么闾丘晓要杀王昌龄?王昌龄本就是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性格,因此为官时经常得罪人,导致其仕途坎坷。因此,有理由认为,闾丘晓是因为忌恨王昌龄而下毒手的。 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王昌龄是在国难当头,辞官而逃,所以被闾丘晓问罪的。这个说法,看起来有点道理,其实根本说不通。当时连唐玄宗都带头逃离长安,又何况其余的官员。王昌龄担任的不过是没有品级的小官,更何况他已经六十岁了。 王昌龄死后,没想到宰相张镐却替他报了仇,当时张镐奉命调兵增援睢阳抵抗的张巡,然而张巡死守睢阳数月,最终城陷。近在咫尺的谯郡太守闾丘晓却拥兵自重,迟迟不愿意发兵增援。等张镐到达时见到睢阳场景,要抓住闾丘晓问罪。闾丘晓以年迈的父母需要奉养求饶。然而张镐却反问:王昌龄的父母谁来养? 最终,张镐将延误军机的闾丘晓处死了,据说张镐与王昌龄并没有什么交集,然而这位内心颇具正义感的宰相却最终为王昌龄报了仇,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王昌(1885—1918),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随父侨居加拿大维多利亚城,青年时期前往香港,常与民主进步人士交往。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赴加拿大域多利开设理发店以掩护革命活动。1916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海外支部。1918年北洋军阀段祺瑞派汤化龙赴美国向六国银行集团借款购买军火,企图消灭广东护法军政府。王昌痛恨北洋政府屡借外债,准备内战,趁汤化龙假道域多利回国之机,在1918年9月1日写下遗书,意为不忍国家之沦亡,实行铁血主义等语。随后在维多利亚叙馨楼埋伏,将汤化龙暗杀,后狂笑饮弹自尽。孙中山先生闻讯,即电旅加华侨将其遗体殓以玻璃棺,派员运回广州,以党礼安葬于广州黄花岗,并立墓碑以表悼念。为中国国民党党葬第一人。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纪念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昌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香山出生日期:1885年逝世日期:1918年职业:革命家信仰:三民主义 人物生平2 王昌(1885—1918),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少有大志,对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十分不满,后移居加拿大维多利亚城,在一木板厂当工人,后转营瓜果业。1910年国内反对满清政府专制独裁统治的斗争汹涌澎湃,剪辫之风传播海外,王昌乃放弃瓜果业随人学习理发。学成后自开一理发店,生意兴隆。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王昌与侨胞集会于中华会馆庆祝。会散众人离去,王昌独自留下,将会馆墙悬逊清遗臣画像取下撕碎,并将桌椅用品刻写的清帝名字削去。1912年宋教仁将中国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王昌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袁世凯篡取辛亥革命成果,复辟帝制,王昌异常悲愤。1917年维城中华会馆总理刘子逵受梁启超指使,假中华会馆名义电请段祺瑞解散两院,破坏民主共和,王昌率领侨众奋起反对。1918年,段祺瑞统治的北洋政府派进步党首领众议院议长汤化龙到美国借债,经加拿大维多利亚城回国。王昌早已怀恨汤化 人物纪念3 孙中山得知王昌暗杀汤化龙的壮举,电告旅加拿大华侨用玻璃棺收殓王昌遗骸。1923年孙中山派专员二人专程把王昌的遗体运回广州,随后又运回王昌的故乡香山石岐,先在香山举行追悼会,然后再运到广州,在广州中央公园开会追悼。会后,以中国国民党党礼暗葬之于黄花岗,建墓立碑以为表旌。王昌烈士墓拥有一个宽大的用花岗岩石砌筑的墓台基。墓台基西北面为墓门,墓门竖立一石牌坊,上书:王昌烈士墓,石牌坊下为墓道,西立1924年12月刘震寰所撰墓表。王昌墓全部用花岗岩石砌筑,雕刻精美,构思独特。1925年由汪精卫所题烈士王昌之墓六字墓碑,镶嵌在一扇半圆形的石屏中央,正对着平卧于墓碑前的石椁。墓旁有《烈士王昌墓表》,全文如下:君讳昌,广东香山县人。少颖异,好任侠。长,随父侨域多利。每痛祖国时政窳败,辄欲得当以报国。及袁氏称帝,天下鼎沸,尤悲愤不自胜。时众议院议长汤化龙实为之谋主。烈士尝耳其事,未得间以惩之。后袁氏覆亡,汤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