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路线:全程约74.7公里 起点:镇安县 1.镇安县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王天木,沿前街行驶80米,左转进入涝巷街 2) 沿涝巷街行驶25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迎宾路 3) 沿迎宾路行驶940米,进入镇东路 4) 沿镇东路行驶13.9公里,左转 5) 行驶2.0公里,右前方转弯 6) 行驶910米,过左侧的古道沟约60米后,直行进入木王山风景区风凸岭隧道 2.商洛市内驾车方案 1) 沿木王山风景区风凸岭隧道行驶6.9公里,过左侧的刑家沟约70米后,左后方转弯进入镇东路 2) 沿镇东路行驶45.1公里,左后方转弯 3) 行驶1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木王国家森林公园
王森然(1895.8—1984.4)原名王樾,号杏岩,河北定县人。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美术教育、美学、美术史论、中国画。作品有《松鹤朝阳》、《群鹰图》、《长寿图》等。出版有《文学新论》、《近代二十家评论》等。标点注释有《山水论·山水诀》、《画学浅说》、《梦幻居画学简明》。撰写有《回忆齐白石先生》等。病逝后将十万元捐献给教育事业,后设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王森然奖学金”。 目录 1基本资料 2著名的教育家3人物年表4个性品格5人物贡献6人物评价7名家评论8作品赏析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森然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定州市出生日期:1895年逝世日期:1984年职业:美术教育家主要成就:著名教育家、革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松鹤朝阳》、《群鹰图》 著名的教育家2 (1895年—1984年)原名王樾,字森然,号杏岩,曾用哑公、子燕、杏楠、黑衣、菊子、涤楼、养吾等70个笔名。定州市东旺村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革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史学家、美术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王森然是我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早年12岁时就写出了“振衣帕米尔,濯足太平洋”的豪言壮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正在定州高等学校学习的王森然因剪掉发辫并鼓励同学响应革命被开除。辛亥革命胜利后,被校方迎回学校。1917年汇编了《河北民歌》。1919年初王森然考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国文专修科。王森然在其启蒙老师邓中夏影响下,1921年3月,与进步同学组织了“新文化研究会”、“新教育协进会”等进步学术团体,均被选为会长。1922年6月王森然到保定甲种工业学校任新文化教员,以后又兼任直隶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国文教员。1923年8月,王森然应邀到冀州创办直隶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4年2月,应 人物年表3 王森然幼年随父亲读私塾。1907年,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县立高小。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少年王樾积极宣传革命,并带头剪掉辫子,壮举曾轰动全县。1912年,孙中山先生北上路过定县,在车站稍停,专门接见了王樾,鼓励他:“你们要努力去做,勇敢地去做,将来的中国要靠你们的。”1917年,王樾在直隶省立第九中学读书,担任学生会会长,蔡元培到直隶九中视察,对他十分赏识,给他讲了许多要振兴祖国,首先要振兴教育的道理,他很受启发,奠定了终生献给教育事业的决心。在蔡先生的鼓励下,王樾搜集了大量的河北民歌,编成了一部《民歌汇选》。1919年“五四”运动时,王樾正在直隶高等师范读书,他先后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何孟雄、邓中夏等著名革命家,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1921年春,他在保定同邓中夏同志一起研究社会问题,寻找民族解放的道路。当时,他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志之一,多次遭到反动军阀的通缉。19 个性品格4 王森然作品王森然同志为人正直,生活俭朴,情操高尚。对长者,他恭之以礼,求之以学;对同辈,他热情如火,宽怀以待;对后学,他谆谆以教,诲之不倦;对同志,他心如平镜,一片真心。王森然同志在离开陕北时,刘志丹同志将他的怀素千字文拓片卷轴相赠,留作纪念。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王森然同志一直珍藏在自己手中。他对革命烈士所表现的这种无限忠诚的高尚情谊,是非常令人敬佩的。王森然同志是一位从辛亥革命起就接受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他九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正是中国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在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长期奋斗中共同走过的道路。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之一。 人物贡献5 王森然同志以极大的热情介绍外国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情况,求索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供中国革命借鉴。20世纪20年代末,他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写成了《世界妇女运动大系》,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妇女运动的概貌,对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和当时的状况作了颇有见地的总结,对中国妇女运动与革命运动的关系、妇女运动的前景作出了积极的探讨。蔡元培先生对这本书曾给以极高的评价。王森然同志对伟大的导师列宁极为推崇,称列宁是“二十世纪前半叶世界最伟大的革命人物”,是“旋乾转坤的伟大人物”。历史证明他的这个论断是完全正确的。王森然同志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国近代、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有重要的贡献。他撰写了很多史学著作,尤其是久负盛名的《近代百家评传》、《近代二十家评传》,革命激情溢于言表,力透纸背。在对历史的回溯和对先辈的追忆中,他痛斥黑暗,歌颂英烈,慷慨陈言,感人肺腑。他治学严谨,不沉溺于故纸堆中。于时代的利弊,于 人物评价6 王森然是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其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他提倡教育要为进步事业服务,要与人民大众相结合,还提出了教育的四大原则:自动的原则(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视科学和实效的原则,为时代、民族和社会服务的原则,进步的原则。王森然追求光明、追求进步、追求革命。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以身许国。在五四运动中,他追随李大钊、邓中夏、鲁迅等革命先驱,提倡民主、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新文化运动而奔走呼号。王森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国家、对社会所作出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 名家评论7 工画是王摩洁。知音许钟子期。———齐白石(赠王森然对联)森然之画,用工几四十年,凡昔时名家法,尝冶为大成。余早之森然精考据音讯、创作文艺,未知画亦能事。近来以画见示,予太息曰:“君用工之苦,见于笔墨,不使世人近知其人,虚牝黄金,费尽何益!”————齐白石(为"王森然画展”撰写前言1944年)森然先生何物与人同患难,只有扁舟。三百石印富翁并题。————齐白石(赠王森然《松涛扁舟》1952年)画远松森然弟过我。————齐白石(题王森然《钓雪图》1952年)森然弟画梅,最工者,唯有枝干,君虽师我,我欲学君。人世有知画者,必曰,白石年将九十犹能虚心。————齐白石(题王森然《梅花》)前清大涤、青藤或有之,近今赵、吴亦无。————齐白石(题王森然《雁来红》)吾辈一生追求,便是如此。————李苦禅(题王森然《双鹰图》1979年)文人业余笔墨,耐人长时寻味。————李苦禅(题王森然《墨鸡》197 作品赏析8 图示
王森是一个常见人名,在我国各个地区及职业领域均有分布;本词条内介绍有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原国务院原参事、贵阳第四十四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现代著名藏学家宗教学家、中共十二大代表,原基建工程兵副主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烘焙专家、著名画家、中国评剧网主席、浙江电视台主持人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介绍3人物生平4文学创作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森外文名:无别名:郭维秀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西省临县碛口镇出生日期:1907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2008年3月31日职业:早期党员,原国务院参事毕业院校:山西汾阳铭义中学信仰:无主要成就:1925年“五卅”中开展学生运动。 1926年从事地下工作。 1927年担任中共汾阳县委书记。代表作品:无。 人物介绍2 王森(1906—2008),原名郭生秀,汉族,1907年12月16日出生于山西省临县碛口镇。1924年考入山西汾阳铭义中学;期内改名为郭维秀;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1925年“五卅”运动中参加革命,开展学生运动。作;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担任中共汾阳县委书记。同年12月被捕。1930年出狱后,历任中共山西省特委汾阳、祁县、文水、孝义等县特派员,组建绥远省临河县委任书记,组建宁夏省特别支部任书记。1936年,调任平津地区地下抗日小组组长。1945年回延安汇报工作后再次派往北平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直至解放。1950年冬公开身份,改名为王森。建国后历任中央贸易部国外贸易司亚洲处处长,国家贸易部对外贸易司亚洲处处长、中国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首任经理,轻工业进出口总公司总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1961年6月—1963年10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物生平3 1906年12月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1924年考入山西汾阳铭义中学。当时学校就有了党的活动,建立党、团小组,革命气氛十分浓厚,教师公开讲授社会主义,讲授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学生自由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刊物。五四运动以来的《独秀文存》、《胡适文存》、《社会进化史》、《新青年》、《每周评论》、《新妇女》、《青年进步》、《中国青年》等书刊深深地吸引着王森,使他对国家、民族、阶级有了全新的理解。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积极参加汾阳地下党组织的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并担任沪案后援会纠察员,多次接受党组织派遣,深入到碛口镇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1月,在汾阳中学由韩寿萱和李伯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的生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一些人对革命丧失了信心,王森却临危受命,负责组建中共汾阳县委并担任第一任书记,带领汾阳党组织坚持地下斗争。同年底,在一次活动 文学创作4 王森热爱文学创作,涉猎小说、剧本、散文、诗歌、政论、革命回忆录等,迄今已出版《黄河上游的船夫》《取枪记》《407号图纸》《神鬼人》《塞上红旗》《初春的故事》《黄河九曲十八弯》《从吕梁到平津》等1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回忆录。很多回忆录,是非常生动的党课教材。他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烈士的英雄事迹,对青少年和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95年,王森回到山西临县,看到家乡还没有脱贫,学校资金短缺,教学条件非常简陋,忧心如焚,便找到县政府,表示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和稿费3万元,在母校碛口中学设立奖学基金。不仅如此,还再次降低自己的生活费用,把每月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和组织上每月发给的100元老红军补助费,源源不断地捐给母校碛口中学,到2000年,为奖学基金捐资6万元。他最大心愿是在有生之年争取把这项基金积累到10万元。自1995年以来,他每年还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为母校碛口中学购买图书,为碛口乡所管辖的 人物评价5 王森曾以“奋斗奉献”四个字,概括自己70多年革命生涯。虽几经坎坷,身处逆境,但百折不挠,奋斗不息,始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一贯生活俭朴,淡泊名利,时刻惦念着老区、家乡。这种高风亮节和无私奉献精神,不仅受到家乡人民的高度赞扬,也深深地教育和感染着周围的人。所有与他一起战斗、工作过的战友、同志,所有得到他无私资助的孩子,都由衷地敬佩这位老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