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冻了还能喝吗碳酸饮料冷冻后是可以喝的,因为它不会出现变质的情况,也不会形成有害物质,但碳酸饮料冷冻后有可能会出现爆炸的情况,众所周知,碳酸饮料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它的种类比较多,口感也特别的丰富,很多小伙伴在生活中喜欢喝碳酸饮料,但过多的碳酸饮料喝不完可以放在冰箱当中冷藏。一般碳酸饮料冷冻后,在营养成分方面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只是物理出现了物理变化,从最初的液体变成了固体,只要在保质期内就不会出现变质的情况,适当的喝冰冻过的碳酸饮料,不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由于碳酸饮料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尽可能的少喝碳酸饮料,特别是有些小伙伴身体虚弱肠胃虚弱,要尽可能的不喝碳酸饮料,避免引发问题。有部分小伙伴在生活中喝碳酸饮料时,由于自己没有多加注意,从而喝了已经过期或者变质的碳酸饮料,此刻应该立刻停止喝碳酸饮料,毕竟碳酸饮料有一定的保质期,一旦超过保质期,食品的安全性没有办法正常保证,再加上营养物质已经被破坏,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微生物,所以继续喝碳酸饮料会对自身健康有影响,最常见的是拉肚子腹痛等等。生活中我们将碳酸饮料储存在冰箱冷冻层,一般碳酸饮料冷冻过后不会出现变质的情况,但为了排除碳酸饮料出现爆炸的可能,建议小伙伴们将碳酸饮料取出之后直接放在常温下一段时间,等到碳酸饮料完全融化之后,压力开始下降再打开碳酸饮料,这样才能够更安全更健康,也可以避免对人体肠胃的刺激。其实也不是所有的碳酸饮料都适合放在冰箱当中冷冻,毕竟有些碳酸饮料放到冰箱当中冷冻之后直接出现了爆炸的情况。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来区别:碳酸钠稳定性较强,但高温下也可分解,生成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俗名。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约在50℃开始反应生成CO₂,在100℃ 全部变为碳酸钠。 2、利用和酸的反应速率不同来区别:碳酸钠易溶于水和甘油。20℃时每一百克水能溶解20克碳酸钠,35.4℃时溶解度最大,100克水中可溶解49.7克碳酸钠,微溶于无水乙醇,难溶于丙醇。碳酸氢钠可溶于水,微溶于乙醇。18℃时199克水可溶解7.8克碳酸氢钠。 3、利用阴离子的不同来区别:碳酸钠中所含阴离子是CO32-,而碳酸氢钠中所含有的阴离子是HCO3-。 化学品是指各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和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据美国化学文摘登录,全世界已有的化学品多达700万种,其中已作为商品上市的有10万余种,经常使用的有7万多种,每年全世界新出现化学品有1000多种。
1碳酸饮料都有哪些、导致骨质疏松。专家指出,饮用可乐等含磷酸盐的饮料,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 2、引起肥胖。碳酸饮料一般含有约10%左右的糖分,一小瓶热量就达到一二百千卡,经常喝容易使人发胖。 3、损伤牙齿。软饮料中的酸性物质及有酸性糖类副产品会软化牙釉质,对牙齿龋洞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如果牙釉质软化,再加上不正确刷牙、磨牙等陋习,会导致牙齿损坏。 4、影响消化。碳酸饮料喝得太多对肠胃非但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大大影响消化。因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抑制饮料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内的有益菌也会产生抑制作用,所以消化系统就会受到破坏。特别是年轻人,一下喝太多,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引发胃肠疾病。 5、影响人的免疫系统。 为了便于保存,为富于诱人的口感,现在的饮料是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很多饮料厂家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总是对添加剂情有独钟,甚至不惜超标准使用。尽管很多标签上并没有标注所含添加剂的名称,但检验结果表明它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营养学家认为,健康的人体血液应该呈碱性,而且目前饮料中添加碳酸、乳酸、柠檬酸等酸性物质较多,又由于近年来人们摄入的肉、鱼、禽等动物性食物比重越来越大,许多人的血液呈酸性,如再摄入较多的酸性物质,使血液长期处于酸性状态,不利于血液循环,人容易疲劳,免疫力下降,各种制病的微生物乘虚而入,人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为了身体健康,可以换做白开水或者酸奶代替。
最多放一天,也就是不能超过24小时。因为饮料在密封包装阶段属于真空状态,经过开盖和饮用之后,很容易接触到嘴里或者空气当中的细菌饮料开盖后多久不能喝;然后在后续的存放过程中只要有合适的外界条件和适当的养分,细菌当然会迅速繁殖。 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更加助长了细菌的繁殖,为细菌提供了营养物质,为了自身健康,不要长时间放置打开过的饮料。 对身体最好的是白开水,一定要少喝饮料,要不身体里的糖分会增高,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也会变胖,容易得病,所以平时一定要多喝白开水,饮料开启超过24小时,就不要再饮用了,对身体有害。 打开一周的碳酸饮料还能喝吗? 谢谢邀请解答‘’打开一周的碳酸饮料还能喝吗‘’? 做为饮料都有保质期,正常情况下,不开封情况下可保存180天。当开封后即可一次喝完,如‘’打开一周的碳酸饮料‘’为了身体健康就不能喝了。 饮料打开后,其中的碳酸就会散发出去,并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留在饮料中,饮料被汅染后细菌会大量繁殖,此时如将污染的饮料喝到体内会患胃肠炎引起腹泻。 还包括矿泉水,啤酒等也是开啟后一次性喝完最好! 我的解释会对你有好处,请关注!
这些都是含糖的碳酸饮料,至少有三大危害男生喝可乐有什么危害: 增加龋齿风险,碳酸饮料中都含有磷酸,喝可乐的时候,可乐中的磷酸会与牙齿接触,对牙齿表面的牙釉质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容易引发龋齿。容易长胖,碳酸饮料含糖量普遍在10%以上,一瓶500毫升的碳酸饮料就含有约50克的糖,大约200千卡的热量,需要跑步半小时才能消耗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和儿童应该将每天游离糖(包括碳酸饮料中的糖)摄入降低到总能量摄入的10%(约50克)以下,进一步降低到5%以下会有更多的健康益处。每天喝一瓶可乐的话糖的摄入总量就超标了。而且碳酸饮料本身属于空热量食物,除了提供热量以外,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增加某些肿瘤风险,首先有调查发现,喝碳酸饮料过多会增加食道癌风险,这可能是因为喝过多的碳酸饮料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反流的胃酸容易腐蚀食道黏膜,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食道癌。其次碳酸饮料含糖较多,摄入太多增肌肥胖风险,肥胖又会间接的增加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风险。因此,碳酸饮料是空热量食物,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确实要尽量少喝。 百事可乐喝多了有坏处么? 1.可乐会导致骨质疏松。爱喝可乐的人,骨折的几率是不喝汽水类饮料的5倍。可乐中的磷酸可能是导致骨折率增加的原因(美国有过这样的例子可以上网看一下),因为大量的磷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可乐中所含的咖啡因(也能使人上瘾)也有脱钙的作用。 2.可乐可以溶解铁钉。曾有人做过试验,将铁钉放入可乐中,铁钉居然会逐渐溶解!(有兴趣可以上网搜一下)可乐中的磷酸属于强酸,即使经过稀释,还有一定酸度。可乐虽然不会溶解掉我们的胃,但还是会给胃部带来一定负担,有胃溃疡的人最好不要喝。 3.咖啡因在体内很会危及胎儿的大脑、心脏等器官,同样会使胎儿造成畸形或先天性疾病。 4.可乐喝多了伤牙。由于可乐中含有磷酸和二氧化碳溶解后形成的碳酸,对牙釉质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不懂的可以关注我,我有这方面的视频
可乐、雪碧、芬达、七喜、美年达等饮料都是碳酸饮料,碳酸饮料可分为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低热量型、其他型等。其中果汁型碳酸饮料指含有2.5%及以上的天然果汁,果味型碳酸饮料指以香料为主要赋香剂,果汁含量低于2.5%。 哪些饮料是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是在液体饮料中充入二氧化碳做成的,其主要成分为糖、色素、香料等,除热量外,没有任何营养,因口感甜美而深受大众欢迎。 碳酸饮料含有大量的糖分、防腐剂、色素、香精,碳酸饮料中还含有极少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并且含有碳酸、磷酸等化学成分。 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物质,这些成分在体内代谢时反而需要大量水分,而且可乐含有咖啡因也有利尿作用,会促进水分排出,所以碳酸饮料会越喝越渴。
碳酸氢铵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可以用作食品高级发酵剂,与碳酸氢钠合用可作面包、饼干、煎饼等膨松剂的原料,也可以用作发泡粉末果汁的原料等。 碳酸氢铵食品添加剂有害吗 碳酸氢铵是一种碳酸盐,不能和酸一起放置,酸会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碳酸氢铵变质。 碳酸氢铵在塑胶和橡胶工业、陶器制作、铬鞣革和合成催化剂上被广为使用。 碳酸氢铵储存要远离火种、热源,也要与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碳酸饮料有果汁型和果味型碳酸饮料、汽水、低热量型的碳酸饮料、其它型碳酸饮料等。碳酸饮料的品种类型: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碳酸饮料(汽水)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果味型碳酸饮料指以香料为主要赋香剂,果汁含量低于2.5%。 碳酸饮料都有哪些 碳酸饮料的主要原料是碳酸水、柠檬酸、糖、食用香精、色素、咖啡因等。碳酸饮料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与冰相接合,除热量外,没有任何营养。 碳酸饮料由大量食品添加剂构成,部分碳酸饮料会导致人体细胞受损。若碳酸饮料含有防腐剂苯甲酸钠,则会破坏人体线粒体DNA中的一个重要区域。
菠萝味碳酸饮料一般是没有酒精的。菠萝味碳酸饮料一般不用酒精勾兑,闻着像菠萝的味道一般是通过食品添加剂调整出来的,建议可以通过包装上的配料表对是否添加有酒精进行确认。 菠萝味碳酸饮料有没有酒精 菠萝味的饮料如果添加有酒精,一般会被标注成菠萝味啤酒或菠萝味调酒,这样的饮品按要求一般会摆放到酒类货架上。 菠萝味碳酸饮料在开封后,放置的时间在一至两天或更久的情况下,可能会闻到酒精味,这可能是碳酸饮料内的糖分发酵了,出现这种情况建议不要再继续饮用了。
不是。碳酸饮料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除热量外,没有任何营养,碳酸饮料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二氧化碳气的饮料。冰红茶是用红茶加冰制作而成的饮料,不是碳酸饮料。 冰红茶是碳酸饮料吗 冰红茶主要原料是红茶,有产地茶、混合茶之分,混合茶指的是不同产地茶叶按不同比例调配,或与香料混合而成的茶品。 冰红茶的配料中有水、白砂糖、红茶粉、食用盐、食品添加剂(柠檬酸、柠檬酸钠、维生素C、焦糖色)、食用香精等成分。 红茶起源的确实年代不可考,世界的四大名茶是: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
碳酸氢钠是汽水饮料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用来产生气泡。碳酸氢钠是一种无机盐,无臭、味碱,易溶于水。其固体在50℃以上会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产生气泡,在汽水饮料中产生刺激的口感。 为什么要在饮料中加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呈白色结晶性粉末,在潮湿或热空气中会缓慢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加热至270℃完全分解,遇酸则强烈分解立即产生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也常作为制作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
吃零食不仅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少年轻人打发时间、缓解压力的好方法。但近日,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爱吃零食对身体的损害堪比吸烟。这是因为零食多以高油、高糖、高热量的不健康食品为主,过多摄入这些不仅会减少果蔬等食物的摄入,更会诱发肥胖,导致慢病的产生。尤其在我国,垃圾食品等不健康食品的消耗量全球增速第一。 无孔不入的垃圾食品 3月1日,英国《柳叶刀》杂志刊登了一项国际最新研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人们饮食“垃圾化”的趋势愈发严重,其中,中国垃圾食品消耗的增长率全球最高。相比烟草,全球对它的危害重视程度都不太高。 现代生活中,便捷的包装、诱人的宣传和轰动的明星效应都为不健康食品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碳酸饮料邀请当红演艺明星或体育健儿为产品代言,久而久之,给碳酸饮料披上“青春”、“正能量”的光环,完全淡化其潜在的健康隐患;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抢占儿童食品市场,在口味上不断创新,甚至出现了小米椒炒鸡肉、黄瓜等口味的薯片,但对孩子营养的需求却视而不见;方便面本就方便快捷,干拌方便面的上市,更是为“懒人”和“忙人”们提供了不少便利;果肉饮料的流行,也让人体会到了边喝饮料边吃水果的便捷,为生活节奏快,没时间吃水果的白领满足了“口欲”。此外,很多人习惯食用方便快捷的垃圾食品充饥,甚至依赖其解压,更让垃圾食品大行其道。种种原因直接导致国人离吃得健康越来越远,3亿国人超重,肥胖率突破10%。 远离十种垃圾食品 对此,哈佛大学公共卫生专家克里斯蒂娜·罗伯托指出,一方面,人们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另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当前食品环境使人们更易接受垃圾食品。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沈雁英教授则给出了生活中应尽量远离生活的10种垃圾食品:碳酸饮料,白酒,油炸食品,糖果类,方便面,膨化食品,烤肠、火腿肠等加工肉类,腌制食品,明火高温烤制食物,果脯蜜饯。 这些垃圾食品偶尔吃一次不会导致明显后果,长期食用就会遭遇诸多健康隐患,如诱发肥胖、增加患癌风险等。多项国际研究发现,爱吃垃圾食品的女性,怀孕后容易早产;压力大时吃垃圾食品加倍伤身;垃圾食品还会诱发精神疾病,甚至增加暴力行为等。 // 各国围堵垃圾食品 面对汹涌而来的垃圾食品大军,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治理垃圾食品的泛滥了。在美国,垃圾食品已被禁止进入校园,校园饮料仅限苏打水、矿泉水、原味低脂牛奶、豆奶、100%果蔬汁等;智利政府通过惟妙惟肖的广告画面唤起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墨西哥政府颁布法令,在黄金时段所有电视台和电影院不得播放可乐、薯片等高热量食品的广告。 沈雁英认为,我国政府也应承担起限制垃圾食品的责任,对民众的健康负责。政府应进行宣传和教育,督促百姓拒绝垃圾食品,就像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在垃圾食品的包装上也标注健康警示。另外,针对一些垃圾食品厂商通过发布虚假科研成果引领消费导向的行为,政府应以澄清,提高大家的辨别力。世界肥胖联盟研究人员蒂姆·洛布斯补充说,政府应重视儿童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如果在幼年时接触垃圾食品,一旦形成口味偏好就难以纠正。
外出就餐如何慧眼识别一次性餐具的质量?日前,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对我国一次性塑料餐饮具、一次性纸质餐饮具等进行抽查,抽检合格率为64.5%。现实生活中一次性餐具我们无处不见,我们如何慧眼识别一次性餐具的优劣呢? 塑料餐盒岂能以假乱真 劣质一次性塑料餐盒由于价格低廉,几分钱就能买到一个,因此受到一些小饭店的欢迎。例如在劣质餐盒的制作中,一般都加入了大量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有毒有害材料,对使用者的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假冒环保塑料餐盒手摸软绵绵,轻轻一撕就破裂,一闻刺鼻又呛眼,遇热变形易渗漏;假冒纸浆餐盒强度差,颜色深,存在严重渗油渗水现象;包装箱和餐盒上无厂名、无商标、无生产日期;假冒餐盒较合格产品重,撕碎后放于水中容易下沉(合格产品比重小于1 ,不会下沉);价格便宜,一般在 0.10 元以下,而真正的环保餐盒价格在 0.13 元以上。 方便筷子太白需要警惕 很多人在外就餐时认为一次性筷子比较卫生、安全。但一些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质木材。为给筷子“美白”,一些不法分子会用硫磺熏蒸漂白。用这种筷子进餐时,残留的二氧化硫就随之进入体内。 如何防止“中毒”呢?拿到一次性筷子后,要看包装上是否印有生产厂家的名称、商标及联系方式;那些颜色过白的一次性筷子是不可信的;还可以闻一下筷子的气味,如果有酸酸的硫磺味,最好不要使用。用餐时勿将木筷长时间浸泡在热汤或热粥里,因为这样会加速二氧化硫的分解。可以用凉水清洗筷子表面,减少残留的二氧化硫。 彩色吸管花哨未必安全 喝饮料的时候要注意,很多吸管都是用废旧的塑料做成的,对肝脏、肾脏都有损害。 有些无良商家为了掩盖用废塑料制作的吸管的杂色,会给吸管染色,颜色越鲜艳,安全隐患越大。专家提醒,彩色吸管最好不要用。其原料不排除是用工业塑料,甚至是废塑料再利用的可能。辨别问题吸管可以遵循三个步骤:首先要求看生产包装袋上的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和编号(QS标识)。再辨颜色,五颜六色的尽量别买,颜色深的要特别注意。最后在吸管未接触饮料前要闻一闻有无刺鼻的异味,如有异味,说明肯定是问题吸管。 巧妙鉴别一次性纸杯 一次性纸杯的优劣,可以通过“一看二闻三摸”的方式加以鉴别。 看:除了看包装上的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产日期等,还要对着光看,如果有蓝光或杂质最好不买; // 闻:有无刺鼻气味; 摸:感觉特软的,可能是劣质产品。 提示:在使用一次性纸杯时,最好先用开水烫一下,让纸杯中的有害物质充分挥发。
水是生命之源,也被誉为“百药之王”。美国“生活黑客”网站近日发表文章称,如果戒掉碳酸饮料、酒精等,连喝30天白开水,人的认知力、创造力、心肺功能等都能显著提高。 酒精软饮“灌醉”国人 放学路上,一大群孩子人手一瓶碳酸饮料;写字楼里,上班族一杯接一杯奶茶补充能量;下班后,饭馆里人们推杯换盏、一醉方休……当下,白开水频频遇冷,少受青睐。相反,国人对酒精、含糖饮料的消费热情有增无减。 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2015年,中国成为啤酒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酒精消耗为6.7升,剔除滴酒不沾的非饮酒人群,中国酒民的人均酒精消费量为每年15.1升,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啤酒之国”德国,正在赶超俄罗斯。 国人的软饮料消费量也“不甘示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1年,全国软饮料销售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2011年的销售量已突破1亿吨大关。青少年是饮料的主要消费人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9省(市)3~18岁儿童青少年碳酸饮料消费率为39.5%,部分人每周饮用碳酸饮料超过7次。 纵观国人当下喝水情况,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研究员赵飞虹对《生命时报》记者说:“青少年喝含糖饮料太多,喝水习惯太差,喝水量普遍不足是国人比较普遍和严重的问题。” 赵飞虹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日总摄水量为2500毫升,但很多人都达不到这个标准。一些人认为,我吃了很多水果、蔬菜,摄入这些食物所含的水分也算“喝水”了,然而,这些食物中的水远远满足不了身体的需求,单独足量补充饮用水非常必要。 此外,一些饮料含糖过高,比如,一瓶450毫升的橙汁性饮料,折合方糖11块;600毫升可乐,折合方糖14块,如大量饮用可导致超重肥胖,以及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增加。酒精的大量饮用则可能导致肝脏、心脏、大脑等器官的长期损伤。 喝一个月白开水全身受益 通常来讲,人体内50%的水来自饮水,40%来自食物中所含的水,体内代谢还会产生10%的水。因喝水在人体水来源比重最大,调节饮水摄入能够显著改善身心状况。 精神创造力提升。美国《人类神经科学前沿》刊载的一篇文章显示,如果你能在30天内只喝白水,大脑反应就会加速。因为大脑需要氧气才能运转更快,而水是供氧的最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证实,每天喝水8~10杯可以令认知能力提升30%。赵飞虹解释,如果大脑缺水,神经海马体的神经传递就会受到影响,头脑会比较昏沉,反应慢。 看起来更年轻。英国《每日邮报》上刊登一篇文章,描述了一位42岁母亲的真实经历。她通过连喝30天白开水的方法,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头痛和消化不良。赵飞虹说,水分能够保持细胞活性,因此,喝水可以减慢老化过程,维持肌肉和骨骼的韧性和强度,让皮肤更加健康柔软,身材更加丰满。同样年纪,爱喝水的人皮肤弹性更好。 心脑血管更健康。《美国流行病学期刊》日前发表一项为期6年的研究发现,相比每天喝水少于2杯的人,那些每天喝5杯水以上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要低41%。赵飞虹解释说,水进入人体后经过20秒就能到达血液,使血液黏度降低,这会对血压和一系列代谢疾病的症状起到缓解作用。 新陈代谢加速。有研究表明,不管你饮食如何,坚持每天摄入白开水,就能有效提高新陈代谢速度。据美国《健康健身革命》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早上刚醒,饮用大约500毫升的水,新陈代谢速度就会提高24%。如果你30天只喝白水,身体就能将有害毒素和废物尽可能多地从重要器官排出,还能帮助减少腹部脂肪。 抗病能力提高。毫不夸张地说,水关系到全身的健康,饮用足量的水能够有效支撑肝脏和肾脏功能,排出有毒物质。赵飞虹说,由于水参与整个身体循环,保证身体不缺水,总体上就提高了身体抗病能力。 健康饮水“三字经” 斯洛伐克有句谚语:“纯水是世界上第一重要的药品。”它能保证身体细胞、组织、器官的活性和功能,维系着我们的生命线。别看“喝水”只是件小事,大多数人却都没能做好。由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显示,95.3%的人不会喝水,只有不到5%的人有定时定量规律饮水的好习惯。喝水到底要注意什么?赵飞虹总结了一部健康饮水“三字经”,教您正确饮水。 尿色变,留心看。人体缺水会出现一些症状,尿色加深就是一个信号。一般来说,尿液呈淡黄色或浅黄色时,应补充100毫升~200毫升的水;尿液呈深黄色时,亟需补水500毫升;如果尿液颜色过浓且尿量明显减少,就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勤补充,分时段。我们每天2500毫升的摄水量中,必须保证有1600毫升白开水,其余水分可适当从其他食物中获取。正确的方法是勤喝水,每次两三口,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此外,每天还要重点把握三个喝水时段:早起一杯水(约200~300毫升);睡前一小时一杯水;餐前一杯水。 // 抛软饮,弃酒杯。很多饮料富含糖分,而因糖摄入超标,软饮料导致疾病致死致残的比例每年都在上升;过度饮酒易伤身,浓咖啡、浓茶刺激神经兴奋,让人难以入眠。 凉白开,最划算。目前市场上饮料种类繁多,占据了公众大部分摄水量,让很多人忽视了喝水。白开水是目前认为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清洁无菌,煮沸后,水质和水硬度得到改善,保存适量矿物质,是最经济的健康饮品。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碳酸饮料饮用过多可能导致社会问题,在美国,针对碳酸饮料饮用量及幼儿行为关联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Shakira F.Suglia的研究小组以5岁儿童为对象,研究了他们的碳酸饮料饮用量与行动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每天喝4杯以上碳酸饮料的孩子攻击性是不喝碳酸饮料孩子的2倍以上,该项结果已发表在8月16日的国际医学杂志《Journal of Pediatrics》(电子版)上。 每天喝碳酸饮料1-3倍攻击性也会增加 2011年,以各国数据制成的“世界80国碳酸饮料摄取地图”显示,美国每年平均每人喝碳酸饮料170升, 是日本(32升)的5倍多。Suglia以美国20个人口超20万的大城市的5000名女性为对象,调查了她们的孩子(2929人,其中男孩52%,黑人51%)在5岁(60个月)时饮用碳酸饮料的相关数据,借以分析碳酸饮料饮用量与儿童行为之间的关联。 数据显示,孩子的攻击性、注意力、不合群等方面均与碳酸饮料的饮用量呈正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母亲的人种、婚姻状况、学历、生活保障、孩子的性别等其他的因素去掉后发现,即使每天只喝1-3杯碳酸饮料,攻击性、注意力、不合群等状况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以上情况下排除母亲的抑郁症、母亲的暴力虐待、儿童的视听情况、对糖果等甜味食物摄取量等其他影响因素后发现,攻击性、注意力、不合群等状况依然与碳酸饮料的饮用量有密切关联且依旧呈现正比例关系。 // 喝碳酸饮料的孩子更容易弄坏别人的东西 从攻击性的层面来看发现,碳酸饮料喝得多的孩子更容易弄坏别人的东西,也更容易与人争吵。数据显示,每天喝4杯以上碳酸饮料的孩子弄坏别人的东西的几率是不喝碳酸饮料的孩子的2.54倍,争吵的几率是2.12倍,进行人身攻击的几率是2.28倍。Suglia认为,“碳酸饮料与儿童的行为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本研究基于母亲自身的结论,且未具体定义“一杯”的含量,碳酸饮料的种类也未限定,因此该研究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论证。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都说碳酸饮料中的糖分过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厂家便针对消费者的喜好贩卖起一种不适用白砂糖而使用甜味剂入味的可乐,它被成为“无糖可乐”,但喝这种饮料说不定更需要注意。最近研究表明,这种看起来有益健康的不添加白砂糖的碳酸饮料,说不定与疾病与死亡有直接联系。 该项研究由美国疾病预防管理中心发布。此前,WHO(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甜味剂摄取适宜能量指引”的文章,指出甜味剂给予人的能量应当低于人一天摄入的能量总值的10%。在此基础上,该中心进行了比WHO更加广泛的甜味剂与死亡率、死亡原因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从甜味剂中摄入能量超过指引规定25%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是未超过人数的2倍。另外,即使未因心脏病死亡,患心脏病的风险也比未超过的人高38%。 而研究中表示,甜味剂摄入能量超标的人大多数为常喝含甜味剂的碳酸饮料的人。即使是不含白砂糖的“无糖可乐”其中也含有甜味剂,如果每天喝一瓶,则因心血管病死亡的死亡率增加3倍。 // 该研究的研究人员指出,想要预防生活习惯病首先要从控制自己的日常摄入热量开始,但现在有不少人将碳酸饮料当成白开水一样地喝,直接增加了患心脏病的风险。但要选择怎样的饮食习惯完全看个人,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健康负起责任,也应当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