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年年的清明节将至,祭扫活动也即将登场,离去的亲人也将接受我们深深的怀念清明节祭文。 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又叫踏青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但今年疫情骤至,一切都改变了模样。班,很多人还不能上;学,很多学校还不能开。疫情虽得以基本遏制,曙光也就在眼前,但病毒并未隐藏,疫情并未解除,前方的重症依然让人牵挂。而今病毒全球性爆发,输入性的病例也在增加,我们的警惕依然不能放下。 清明时节的雨今年可以继续纷纷,而路上行人欲断的魂可能得改变方式表达。民政部已发文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鼓励通过网络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降低实地祭扫人数及祭扫活动聚集感染风险。即使低风险地区能前往墓地,不聚堆,戴口罩,一样都别忘记。 祭扫的方式虽然改变,但缅怀之情永远不变。而今年,除了祭奠自己的亲人,别忘了给因新冠逝去的生命,尤其是牺牲的医护干警志愿者们,也送上我们深深的思念。 而我最亲爱的父亲,十年前的清明你离我们而去,今天我们仍在隔离(小区还未解封),请让我在此遥祭:父亲,你在那边一切安好! 有没有清明节对先烈的祭文 今天是清明节,一个祭奠的日子。 作为一名曾经当过兵的人,我把我的哀思寄托在那些在战火中牺牲的先烈们,他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曾经有着和我一样鲜活的生命,却在战火中无私地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 生命因此而凋零了,可对他们来说这正是一次最美好的绽放,他们没有苟活,我由衷的敬佩…… 今天,在这样一个祭奠的日子里,我献上我由衷的敬意和思念。请你们原谅我没能到你们的坟前去拔一拔上面的毛草,或是献上一束鲜花,可这座座荒冢又怎能掩盖你们的烈烈忠魂,你们早已深入人们的心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或是在某个不知名的时刻,你们都荡涤着我们的灵魂。 其实扫墓不过是一种形式罢了,我们更需要的是清扫自己尘封的心灵,我想那时你们会感到欣慰的…… 吻你,我不惊醒你 这片和煦的土地是这样的安宁 墓碑前我默默地注视着你 我知道尽管这座座坟莹只是生命的缩影 但那巍然屹立的英灵却是一个个不倒的躯体 吻你,我不惊醒你 这片热红的土地是这样的安静 墓碑前我轻轻地抚摸着你 我知道尽管这排排石碑再不会复苏; 但那魂糸南疆的每一个英名却在这里永垂 吻你,我不惊醒你 这片褐色的土地是这样的肃静 墓碑前我紧紧拥抱着你 我知道尽管我们人生的梦还没有真正实现 但为和平而战、死和生你都会那样坦然 吻你,我不惊醒你 这座正义鲜血染红的长城是这样悄静 墓碑前我给你一个深沉的吻 我知道尽管你再不能感受到那炽热的爱 但你却没有一点忧伤和惆怅 吻你,我不惊醒你 这片五湖四海英灵再生的土地是这样沉静 墓碑前我的心在呼唤你 我知道尽管我们再不能同枕共叙 但爱的神灵却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吻你,我不惊醒你, 这片和煦、褐色、正义的土地是那样的壮丽 是你们破碎的躯体装饰了她 是你们的热血浇?灌注了她 我知道尽管你们再不能亲临其境 但历史的丰碑上?却永远铭刻着你们的伟绩 吻你,我不惊醒你在这边陲小镇将烙下一个普通女性永恒的长吻 为祝福你在这里静静地安息 吻你……我不惊醒你……不惊醒你……不惊醒你…… 清明节缅怀先烈祭文 (07-4-3) 苍郁的松柏在低头默哀,静静的,你们躺在这里,犹如梦的山野,奏一曲无声的歌曲…… 长眠在这片黄土地下的英烈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和敬仰的心情,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沉痛的悼念! 在无数次的战斗中,你们发扬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奋勇杀敌,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取得了重大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创造出许多气吞山河威震敌胆的英雄业绩,涌现了大批战功卓著的英雄集体和个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威武雄壮的凯歌。 你们,像一块煤,像一捆柴,像全部身心投入焚烧旧世界通红的炉火!给敌人恐惧,给国人光明,为了捍卫主权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你们壮烈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们燃尽自己的身躯,但是你们留下的绝不是死灰一堆。 草儿会为你们变得更绿,花儿会为你们开得更红,而我们新中国的年轻一代,将更加茁壮成长。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你们的人生是那样短暂,然而它的价值却是那样宝贵;你们将躯体献给祖国人民,然而象征着民族精神的熠熠光辉永照后人,鼓舞着我们这一代知识青年为振兴中华奋勇前进!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所创造的精神已经深入人们的心灵,变成亿万人民的宝贵财富。 今天,我们来到你们身边,再一次表达对英烈们的无限崇敬和亲切怀念。 祭奠先烈,就是要向先烈那样,无限热爱和平、热爱祖国和人民,甘愿吃苦,无私奉献;就是要向先烈那样勇敢顽强,勇于面对;就是要向先烈那样宁死不屈,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 我们将永记先烈功绩,珍惜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苍松葱郁为您守灵,春雨滴答伴您歌吟。 烈士们,安息吧!。
这是我给别人代写的讣告。讣告是每个人当自己的亲人逝世后,所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不可不知。它一方面,告诉别人亲人逝世的消息,另一方面,也是请别人前来帮忙,捧场,致祭的文书,事关重大。现在网络发达,好多人通过书面形式,发在群里,更要注意格式,以免遗笑大方。注意事项如下丧事祭文大全: 1,讣告以孝子的名誉去发。 2,书写时孝子应称不孝男,千万不要称孝男。现在好多讣告,祭文中,动不动就写孝男是不恰当的。因为,无论怎样尽孝,父母逝世就是不孝。这也是一种自谦之辞。 3,显考父,一定要另起一行,并且比正文其他行高出,以示对逝者的尊敬。 4,父为显考,老大人。母为显妣,老孺人。 5,一定要说明三献,家祭,出殡的准确时间。 6,父逝自称孤子,母逝为哀子,父母均逝,称孤哀子。好多人在此处写成孝男,不太恰当。 7,讣告是孝子向外公布亲人逝世的讯息,私人发布则写子女名字,如果是公职人员,公家发布,则写治丧委员会。 8,当讣告发出后,其他的通告最后就不写孝子,而写治丧会,或者什么也不写。现在有好多在家祭日,把告知出殡时间的通告,也写成讣告,最后写上孝孑名字不太合适。因为,此时孝子已全权委妥治丧会,行施一切权利,通告就是治丧会发的。 要不要为活着的老妈写悼文? 老人的心性和孩子一样,别人有的她/他们也想有,老了之后子女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先说一个小例子:我舅妈有三个女儿,她和二女儿家住一起,因为都住在同一个村,所以老大和老三也常来看她,陪她说话。 有一天老三说“妈,我明天买排骨煲好叫你去吃”,当时老母并没有表示很期待能去老三家吃排骨的意思。 而三女儿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员的,一忙就把这事给忘了…… 这下好了,老母亲左等右等等了一个多星期也没吃到“三女儿家的排骨”,导致晚上睡不着觉,找二女儿告状:小三家说煮排骨喊我去吃,这都一场多了,排骨汤都没看到! 由此可见老人和孩子一样对子女的“许诺”有着强烈的期待、盼望,甚至会数着日子算着时间,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就像我们小时候期待过年一样,过年长辈会发“压岁钱”的心理就是老人的心理。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咱们来分析一下老母亲会提出这个要求的原因,她的具体想法是什么? 也许她很久没有见到你了,很想你,想用这办法让你去看看她,用她的经历提醒你她为儿女们付出了多少,怕子女忘恩……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推测,但是这个问题所发出的一个老人想见儿女的信号很强,个人觉得抽时间回去看看的好。 其次:你母亲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人。 “生挽悼文”古代就有! 比如对联中的“生挽联”就是给活人写挽联,这并不是什么值得伤心痛苦的事,反而是和“雅兴”。 生挽联就是对所挽之人的“评价”,能让他活着时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绝对是件快乐的事。 除了“生挽”还有给自己写挽联的,称为“自挽”。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是个大学者、文学家,曾参与过《四库全书》总纂。 纪晓岚自撰“挽联”,也就挽他自己: “沉浮宦海为鸥鸟;死生书丛似蠢虫” 此联写出他的从政生涯是“宾”,冶学精神是“主”的一生,比喻新奇,自嘲中带着诙谐,透露出乐观处世的人生态度。 因此,老母亲要你写就写吧,不必顾忌其它。 关于“生挽联”我在这发个典例,希望对后人有用。 清代大学者“俞樾”在他要断气前,回顾自己的一生,不无志满意得之慨,于病榻撰自挽联: 上联:“生无补乎时,死无损呼数,辛辛苦苦著成五百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下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历数八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有事了,一会来加图片 家属姑母去世怎么写帐心? 说句实话,本人还真的没有给别人写过挽帐,但是我给别人送过挽帐,挽帐也是请那些主持白事里所谓的老学究写的。一般村里都有红白理事会,他们代为包办。 所谓帐心一般应该指的是晚辈追悼逝者的悼词。悼词是指对逝去之人的一生的总结和怀念。因为帐心的表达空间有限,不可长篇大论,尽量让人一目了然。 对于一般观者都不会在意悼词写的是什么,而是在意这幅挽帐是何人所送,毕竟不是灵堂里的挽词,要左右对仗工整,还有横批。因为挽帐都有一定的格式,主要是称呼的区别。 对于家属姑母亦称姑母,我们这里一般都会这样写,上联:沉痛悼念姑母大人千古 或者是:沉痛悼念姑母大人永垂不朽 下联是侄婿莫莫莫侄女莫莫莫敬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