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稼轩
稼轩简介

稼轩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1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中国山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词人。 目录 1基本资料 2辛弃疾人物生平3辛弃疾主要影响4辛弃疾历史评价5辛弃疾主要作品6辛弃疾轶事典故7辛弃疾人际关系8辛弃疾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1 本名:辛弃疾别称:稼轩居士、辛忠敏字号: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 号稼轩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出生时间:1140年5月28日去世时间:1207年10月3日主要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美芹十论》主要成就: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官职:枢密都承旨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人物生平2 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的五月十一日(1140年5月28日)卯时,祖上为狄道人,自始祖辛维叶时迁居济南历城。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国。尽管如此,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辛弃疾少年时,又曾与党怀英一同受学于刘瞻(《宋史》作蔡伯坚),并称“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 辛弃疾主要影响3 词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贺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 辛弃疾历史评价4 蔡光:子之诗则未也;当以词名家。(《怀古录》引)陆游: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送辛幼安殿撰造朝》)陈亮: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出其毫末,翻然震动,不知须鬓之既斑,庶几胆力无恐。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故曰: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为天宠也。(《辛疾弃画像赞》)刘宰:命世大才,济时远略。挺特中流之砥柱,清明寒露之玉壶。十载倦游,饱看带湖之风月;一麾出镇,迥临越峤之烟霞。上方为克复神州之图,公雅有誓清中原之志。(《上安抚辛待制》)刘克庄: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稼轩集序》)徐元杰:摩空节气,贯日忠诚。绅绶动色,草木知名。《阳春白雪》,世所共珍。秋水瓢泉,清哉斯人。(《稼轩辛公赞》)谢枋得: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 辛弃疾主要作品5 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其诗集《稼轩集》已佚。清人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为《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诗》录有其诗。辛弃疾部分词作《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送人》《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生查子·游雨岩》《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鹧鸪天·戏题村舍》《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生查子·漫天春雪来》《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鹧鸪天·代人赋》《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玉楼春·戏赋云山》《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西江月·遣兴》《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鹧 辛弃疾轶事典故6 金帝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一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忍无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声势最浩大的是山东境内的耿京起义。为了响应义军的反金义举,时年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耿京,被任命为掌管文书和帅印的掌书记。在此年中发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对辛弃疾从此刮目相看。当初和辛弃疾一块儿来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位叫义端的和尚。义端本身就是个守不了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竟偷偷的盗走了经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里邀功。义端本身也是一小股义军的首领,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弃疾问罪。辛弃疾理屈词穷,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义端见是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我知道 辛弃疾人际关系7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始祖辛维叶官至大理评事,自狄道迁居济南。高祖辛师古官至儒林郎。曾祖辛寂官至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在金国官知开封府,封陇西郡开国男。赠朝请大夫。父亲辛文郁生平不详。赠中散大夫。——妻子范如玉辛弃疾寓居京口时所娶,为南投宋廷的原金国新息县令范邦彦之女。子辈长子辛禛生平不详,无子。次子辛秬曾任崇仁县尉。三子辛稏曾任直秘阁、潼州提刑等。四子辛穮官至迪功郎。五子辛穰官至承务郎,无子。六子辛穟官至承务郎。七子辛秸早逝,有子。八子辛褎生平不详,无子。九子辛㔶早逝。女儿辛氏嫁朝散郎范炎。辛氏嫁文士陈成父。表格参考资料: 辛弃疾后世纪念8 主词条:辛弃疾纪念馆辛弃疾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南,占地总面积31亩,由纪念馆和辛家坟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有石坊、六角碑亭、辛弃疾塑像、辛弃疾纪念祠、稼轩词书法艺术刻石碑廊等景观以及文物、书画、民俗、图片、“一代词宗”、“义胆忠魂”6个展室。辛弃疾墓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瓜山虎头门阳原山腰,坐北朝南。立于绍定年间(1228年-1233年),其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原碑毁墓残。清代辛氏后裔于墓前又立新碑,今亦斑驳陆离,字迹模糊,碑文上行是“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间是“显故考率公稼轩府君之墓”。下行多有阙字,据考为辛弃疾之仲子辛柜的后裔所立。1959年,辛弃疾墓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1971年和1981年又先后两次修整。墓系麻石砌就,分四层,顶堆黄土,两连围以坟柜。墓高2.5米,直径2.5米,占51.5平方米。墓道较短,有郭沫若撰并书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