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东晋的王羲之,七岁时就擅长书法。他十二岁时,看见父亲枕头中有前朝的《笔说》藏在父亲枕头中,便偷来阅读(或便偷偷地阅读)。父亲说:“你从哪里偷来我珍藏的书?”王羲之笑着不回答。母亲说:“想要看你用笔法。”父亲见他还小,怕他不能领悟到书中的奥秘,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把)它传授你。”王羲之跪着请求说:“倘若等到我成人(你再把它传授给我的话),恐怕就阻扰了我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把书传授给他。不满一月,(王羲之的)书法就大有长进。原文晋王羲之,七岁善书。年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欲看尔用笔法。”父见其少,曰:“待尔成人,吾授之。”羲之拜请:“使待成人,恐蔽儿之才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原文翻译王珪,字叔玠。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吧。”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王珪推诚尽忠,进荐善言,并常常存心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妄,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吓?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扦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永某氏之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类的文章。这篇文章把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讽刺了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丑类,暗喻小人得志虽能嚣张一时,却不能长久,依仗权势的小人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下场。全文主旨突出,文笔精粹,叙事生动,形象鲜明。原文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译文永州有一家的主人,特别畏惧犯忌日。他认为自己出生的那一年是子年,老鼠就是子年的神,因此非常爱护老鼠,家里不许养猫养狗,禁止仆人击打老鼠;家里的仓库、厨房,全让老鼠恣意横行,放任不管。因此老鼠们就相互转告,都来到他家里,大吃大喝却没有任何灾祸。这个人家里没有一样完整的东西,衣柜里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凡是吃喝的东西,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大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和人在一起活动,到了夜晚,偷咬东西,打打闹闹,发出的声音千奇百怪,闹得人睡不成觉,而他始终不感到讨厌。过了几年,这个人搬到别的州去了。后来搬进来另外一家人,但老鼠依旧闹得还像过去一样凶猛,认为这家人还跟以前的那家人一样。新搬来的人看见了说:“这些应该生活在阴暗地方的坏东西,偷窃打闹得尤其厉害,是怎样到达这样的地步呢?”便借来了五六只猫,关闭上大门,撤除瓦器用水浇灌老鼠洞,雇用仆人到处搜寻追捕,杀死的老鼠堆得跟山丘一样,老鼠的尸体被扔在偏僻的地方,臭味好几个月后才散去。哎!你们认为这样吃饱喝足并且没有灾害的日子是可以永恒持久的吗!
翻译为:窗外开始下雨,今天一起回忆往事,到半夜了还在谈笑,怪罪窗外的鸦和柳哪会理会我们的离人之愁,读书习文,青毡还在身边,要牢记本心,不要轻易贪图奢华,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彼此之间距离虽不遥远,想要再见却很难。《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之一。《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曾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词存六百二十九首。赏析“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解释①更管得:那管得。②青毡:《晋书·王献之传》:“夜卧斋中,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盗惊走。”③貂蝉: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之饰,其制为冠上加黄金珰,附蝉为饰,并插以貂尾也。《南齐书·周盘龙传》:“世祖戏之曰:‘卿著貂蝉,何如兜鍪。’盘龙曰:‘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宋史·舆服志》:“貂蝉冠一名笼巾,织藤漆之,形正方,如平巾帻。饰以银,前有银花,上缀玳瑁蝉,左右为三小蝉,衔玉鼻,左插貂尾。三公、亲王侍祠、大朝会,则加于进贤冠而服之。”④道日近句:《世说新语·凤惠》篇:“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耶。’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出自文言文《陆.游书巢》。译文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原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王广之传》全文翻译王广之字林之,是沛郡相地人。他从小喜欢骑马射箭,动作敏捷,勇武有力。宋大明年间,因有功勋补任本县县令,此后又历任强弩将军、骠骑中兵、南谯太守。泰始初年,在寿春征伐殷琰时隶属于宁朔将军刘怀珍。殷琰的部将刘从建筑堡垒拒守,拒守了很长时间。殷琰派遣长史杜叔宝率领五千人、运输车辆五百乘来援助刘从。王广之等肉搏攻城,从申时一直争战到日落,把杜叔宝军杀得大败,杀伤一千多人,杜叔宝军只好撤退,王广之把杜叔宝军的运输车烧掉了。刘从得到这些消息,只得放弃堡垒逃跑了。齐太祖萧道成废黜废帝为苍梧王时,外调王广之为假节之职、督徐州军事、徐州刺史、钟离太守,冠军将军之职依前未变。沈攸之起兵反叛时,王广之留驻京师,参与平定石头城。完成后,仍然跟随太祖在新亭驻军。太祖诛杀黄回,黄回的弟弟黄驷和堂弟黄马以及他哥哥的儿子黄奴逃跑了。太祖给王广之写信说:“黄回虽说有点功劳,可是他的罪过达到不能容忍的地步。兄弟你全都知道。现在也只好依法执行了。”太祖命令王广之在江西搜捕黄驷等人。建元元年,进爵为侯,食邑一千户。魏虏侵齐,第二年,皇上令王广之持节,出京驻屯淮上。王广之的家原在彭县、沛县一带,上表启奏皇上请求招募家乡的百姓部属反魏,北上夺取彭城,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王广之率领军队渡过淮河,没有获得什么战果,因此被免去官职。世祖即位,迁右卫将军。世祖见王广之的儿子王珍国可以有大作为,对王广之说:“爱卿可说是怀珠的老蚌啊。”王广之说:“臣下不敢推辞。”世祖听了哈哈大笑。授予王广之游击将军,他没有接受任职命令。永明十一年,魏虏扬言伐齐,世祖令王广之持节,招募队伍。高宗萧鸾要诛害太祖、世祖子孙诸王,派遣王广之到江阳征伐安陆王子敬,赐给一部鼓吹。进封应城县公,食邑二千户。建武二年,魏虏围攻司州,皇上派王广之持节督司州征讨,去解司州的围困。王广之进军还没到一百多里路,魏虏就闻风撤退了,王广之就班师了。王广之在建武四年谢世。享年七十三岁。死后追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谧号为庄公。过去,皇甫肃在南齐年间曾投靠到王广之门下。王广之早年虽与皇甫肃有过节,但一直非常推崇他的学问,便推荐给齐武帝,皇甫肃因而被任命为东海太守。他的心胸就是这样开阔。 原文王广之字林之,沛郡相人也。少好弓马,便捷有勇力。宋大明中,以功补本县令,历强弩将军、骠骑中兵、南谯太守。泰始初,隶宁朔将军刘怀珍征殷琰于寿春。琰将刘从筑垒拒守,相守移日。琰遣长史杜叔宝领五千人运车五百乘援从。广之等肉薄攻营,自晡时至日没,大败之,杀伤千余人,遂退,烧其运车。从闻之,弃垒奔走。太祖废苍梧,出广之为假.节督徐州军事、徐州刺史、钟离太守,冠军如故。沈攸之事起,广之留京师,豫平石头。毕,仍从太祖顿新亭。太祖诛黄回,回弟驷及从弟马、兄子奴亡逸。太祖与广之书曰:“黄回虽有微勋,而罪不可容。弟自悉之。今启依法。”令广之于江西搜捕驷等。建元元年,进爵为侯.,食邑千户。北虏动,明年,诏假广之节,出淮上。广之家在彭、沛,启上求招诱乡里部曲,北取彭城,上许之。广之引军过淮,无所克获,坐免官。世祖即位,迁右卫将军。世祖见广之子珍国应堪大用,谓广之曰:“卿可谓老蚌也。”广之曰:“臣不敢辞。”上大笑。除游击将军,不拜。十一年,虏动,假广之节,招募。高宗诛害诸王,遣广之征安陆王子敬于江阳,给鼓.吹.一部。进封应城县公食邑二千户建武二年虏围司州遣广之持节督司州征讨解围广之未至百余里虏退乃还四年,卒。年七十三。追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谥曰庄公。昔皇甫肃于齐间投广之门下。广之早与皇甫有隙,然崇其学,荐之武帝,任东海太守。其开阔如是。
翻译是:一般人都认为被老鼠咬了衣服,对衣服主人不吉利,今天我的衣服被咬坏了,因此心里很忧虑。出自《三国志》中曹冲救库吏的故事,讲述三国时期,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挽救库吏生命的故事。翻译曹冲少年聪慧,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适用刑罚非常严酷。曹操的马鞍放在库房里,被老鼠咬了个洞,看守库房的守卫很害怕以为自己一定会死,(他们)打算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心里仍担忧这样不能免受惩罚。曹冲对他们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刺穿(自己的)衣服,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假装很不开心,脸上显出忧愁的神色。曹操问他为什么,曹冲对他说:“一般人都认为被老鼠咬了衣服,对衣服主人不吉利,今天我的衣服被咬坏了,因此心里很忧虑。”曹操说:“这都是瞎说的,不用为这件事苦恼。”一会儿,看守库房的小厮来报告马鞍被老鼠咬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上呢?”没有追究这件事。原文曹操之子冲早慧,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之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曹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曹冲曹冲(196-208),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曹操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鹊桥仙是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代表作品有苏轼《鹊桥仙·七夕》、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等。《鹊桥仙·纤云弄巧》的翻译及赏析纤薄的云彩变幻着精妙的图案,飞驰的流星传递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织女悄然无言,各自横越过漫长的银汉。秋风白露中的相会虽然短暂,却胜过人间无数寻常的白天夜晚。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鹊桥上怎忍心把归路回看。两颗心只要永远相爱不变,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厮陪相伴!该词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总观全词,每片前三句皆为写景抒情,后两句均作议论。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鹊桥仙·七夕的翻译及赏析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上阕写七夕之事,紧贴词牌之意,为友人离别之愁思开怀。下阕以晋人遇仙的典故人词,写和友人欢聚的快乐及离别的感慨。全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用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原文内容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的翻译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望岳的赏析这首诗的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作者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巍峨的气势和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翻译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此词一个“狂”字贯穿全篇,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江雪的翻译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江雪的赏析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其次,诗人把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诗人用“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沁园春长沙的翻译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独坐敬亭山的翻译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独坐敬亭山的赏析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译文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赏析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赏析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黄鹤楼的翻译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黄鹤楼的赏析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包括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