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臧克家
臧克家有的人,谁知道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

臧克家有的人,谁知道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

  《有的人》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臧克家有的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对比写法,诗中议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 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乡绅,残害压迫人民,坏事做绝,罪孽深重,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德”碑,把自己升为万古不朽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见教师教学用书P33) 2。看“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及内容。 3。读课文(定条件的由男女生结合,两人一组,每节诗由男读1—2行,女读3—4行,用磁带录上音待评) (二)课堂教学(以读带讲) l。  导入 新课(可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 6月11日为《革命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放录音磁带或教师朗读。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 3。  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1ng)摔(shu1i) (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4。预习检测 (l)放两组录音作业,第一盘放1—4节,第二盘放—一7节,同学评。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____,怀着的情感而写的。 (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 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 (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益。  ) C。用诗句填空。“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欢一种人。鲁迅属于____一种人。 (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  诗中表达感慨用的表达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 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___。作者从鲁迅生前____,故后____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对比,赞颂,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从不想到个人,人民热烈纪念他) 5。  阅读研讨 (1)限时默读。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读每节诗的后两行) (2)同桌互相听读。(针对以上问题互议,互谈) (3)表情朗读。一人领全班合,齐读上面板书的有关内容。  (注意激发颂扬情感) 问: ①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还活着? ②谁以“野草”自比?有何含义?“地火”又指什么?“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③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 (4)个别读。  (带着下列问题)读每一节诗的前两行。 问;①诗中给我们刻画了另一类鲜明的形象,与前一种人有强烈的反差,这叫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这首诗从哪几方面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诗的2—4节同5—7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呼应的? (学生抢答,教师归纳) (5)让男生(或女生)带着讥讽、诅咒的语调朗读以上 有关诗行。   (6)精读2—4节,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问。 1。你怎样理解活着的人已经死了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 2。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3。  (展开联想)请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举一例说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下场如何? 再举一例说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的人”得到人民怎样的拥戴和回报? (7)背诵全诗。参看板书。 6。  揣摩运用 (l)处理课堂练习第五题。 (2)第八题与第四题比较练习。 (3)第七题在课前或课后阅读体会。不作讲解。 答案补充 有的人作者:臧克家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  11。1。

资讯百科 2022-04-29
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十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版教材经作者同意后改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教材改版改回原题目)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课。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成就3生平创作4主要作品5格律诗6人物轶事7获得荣誉8个人回忆录9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臧克家别名: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潍坊诸城出生日期:1905年10月8日逝世日期:2004年2月5日职业:诗人毕业院校:国立山东大学代表作品:《难民》、《老马》、《烙印》、《有的人》〔为纪念鲁迅先生〕女儿:臧小平读音:zāngkè jiā性别:男 个人成就2 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2月,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生平创作3 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活动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他满怀激越的爱国热情,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他不畏艰辛率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湖北、安徽农村及大别山区,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文艺人从军部队”;冒死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随枣战役。这期间,臧克家同志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敌的事迹。1942年7月,他愤而辞职,冒着酷暑自河南叶县历经艰难徒步赴重庆。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同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在此期间,创作出版了长诗《古树 主要作品4 《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为《泥土的歌》写的序言《当中隔一段战争》、《宝贝儿》、《生命的零度》、《有的人》。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 格律诗5 1、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炼、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社会现实。2、擅长比喻,把感情和倾向性凝聚、隐蔽在诗的形象里,化思想、概念为具体形象,并善于摄取人生图景,抒情形象生动、丰富、含蓄。3、重视炼字炼句,尤重动词。4、诗风质朴凝炼、含蓄深沉。5.注重修辞,尤其是对偶和设问 人物轶事6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臧克家与闻一多的相识是在青岛,那是1930年的夏天。臧克家是青岛大学英文系的新生。开学之后,臧想转到中文系,就去国文系主任办公室找闻先生。当时有几个学生都想转,问到臧时,先生问:“你叫什么名字?”“臧瑗望”(臧是借臧瑗望的文凭考入青大的)。“好,你转过来吧,我记得你的《杂感》”。就这样,臧以《杂感》中“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诗句见之于闻一多先生了。此后,臧克家读了闻一多的《死水》,便放弃了以前读过的许多诗,也放弃了以前对诗的看法;觉得如今才找到适合自己创作诗歌的途径。对《死水》,臧克家几乎全能背诵,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对臧的诗,闻是第一个读者。一次暑假,臧克家把自己的《神女》寄给老师,寄回来时,在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上有了红的双圈,让臧克家高兴得跳了起来!1932年夏天,学校里发生了学潮,是为考试制度定得太严,同学们把责任全推到闻先生 获得荣誉7 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0年8月,他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和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1月,同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曾经写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个人回忆录8 书名:臧克家回忆录ISBN:750083199作者:臧克家著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定价:25页数:427出版日期:2004-1-1版次:1开本:null包装:平装或凹装简介:生于1905年的臧老,德高望重,是我国现当代硕果仅存的“诗坛泰斗”。他从1924年学写新诗,至今已有80年的创作历程。时间之长,成果之富,无人可比。正如吴奔星所说:“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发展的历史相差无几,几乎可以说他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1933年他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旋即得到前辈文坛巨匠闻一多、茅盾、老舍、朱自清等的推许和赞誉,一举成名,蜚声诗坛。谷牧称赞他“一生献给了诗的王国”;张光年说他“从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革命的民主主义者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文化战士”,可谓知人。他既以诗歌为生命,又以生命为诗歌,始终执著地追求艺术,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革命,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他都不改初衷,并且与时俱 人物评价9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被誉为“农民诗人”。臧克家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七十余年创作生涯中,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都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文学的发展,热忱讴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短诗和长诗、新诗和旧诗、散文和随笔、评论和书信、小说和杂感等多种体裁写出了七十余部著作。他积极倡导作家深入生活、反映时代,大力提倡题材、风格的多样化和艺术上的探索创新。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爱护中老年诗人,热情培养青年诗人。他见证了我国新诗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对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臧克家的一生是不懈追求光明的一生,是自觉地表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勤奋笔耕、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