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人,内管领阿布鼐女,康熙帝妃嫔。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是一位痴情的皇帝,爱江山也爱美人。他一生的挚爱到底有多少,不得而知,但良妃卫氏确实是他后宫宠妃里一个特殊的存在。在良妃身上,有两个显著的标签:一个是皇八子胤禩的生母;一个是出身包衣组织即辛者库。 一部《寂寞空庭春欲晚》电视剧,演绎了卫琳琅(良妃)酸甜苦辣的一生,但作为康熙最爱的五妃之一——良妃,“辛者库贱妇”却不是他口里的不堪之女。据《清圣祖实录》记载,“辛者库贱妇”这句话是雍正提出来的。至于雍正为何要这样贬低良妃,也许是出于报复八阿哥母子而故意杜撰。那么,良妃出身辛者库,又独得康熙恩宠,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简要说明一下“辛者库”。辛者库是包衣管领下食口粮人,是八旗之下的一个旗人组织,即管领。这种包衣组织并非是专门监管罪奴的机构。辛者库人分为分原有的辛者库人和缘罪入辛者库人,也就是说,辛者库人并非都是罪籍。现在看来,辛者库就是同奴不同命而已。 辛者库出身的人,并非都一直低贱至死,他们也是吃“皇粮”之人,而且此前,他们也曾风光无限过,所谓三十年河东河西,“只要不死,总有出头之日”,比如这篇问答里要说的主人公,她就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转身。 但凡想要出头的女人,在后宫不但要有一定的政治手腕,还要懂得隐忍和处世。在大清以前,类似的后宫佳人不胜枚举,她们不但才貌双全,而且八面玲珑,在帝王面前,分寸拿捏得十分精当。蔡文姬、班昭、上官婉儿,包括一代女皇武则天等,这些女子有的出身平凡,有的出身贵胄,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审时度势,把握分寸,懂得进退。 良妃,出身辛者库,身份卑微,在宫里顶多也就是一个浣洗衣物干粗活的下人,但最后能得到康熙皇帝的无限垂爱,不难看出,她肯定也有过人之处。 (1)长得俊。据史料记载,良妃卫氏“美艳冠一宫”“体有异香”,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她美貌无双,清新脱俗,出绝凡尘,这也许是她脱颖而出的前提。 (2)品行端。卫氏被康熙赐为良妃,“良”为“美好、善良”之意,可见其善良与品行高洁。这可能是她独得恩宠的关键所在。 (3)有脑子。本是罪臣之女的卫氏不甘堕落,她一心想出人头地,即便身份低贱,她也不认命。做最苦的工作,施最好的技艺。由于自己的努力,她做得一手好绣品,后在惠妃的提携帮助下,卫氏逐渐获得了康熙的好感,并且得到了宠幸。卫氏深知“母凭子贵”的道理,最后,也是由于自己的艰辛努力和不放弃,最终为康熙产下皇八子。 从官奴,到宫女,到娘娘,再到皇妃,良妃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睿智,最终获得康熙的恩宠和尊重,不得不说,卫氏在辛者库中的身份逆袭,是绝无仅有的一个,这等进阶之路,实属不易,可见良妃并非凡人。 按清朝祖制,只有皇太后、皇太妃、皇后的祭祀礼仪皇帝才会亲自出席,嫔妃和大臣的祭祀礼仪皇帝是绝少参加的,可是良妃死后却获得了不一样的殊荣。据《清起居注·康熙朝》记载,良妃死后,康熙不仅屡次到灵前举哀,而且还亲自主持了满月祭祀。足见康熙对良妃用情至深。而且我们知道,良妃也是康熙朝唯一死后有两篇祭文的嫔妃,哀荣之盛,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良妃(1662年—1711年12月29日)觉禅氏、觉尔察氏(或称“卫氏"、”魏氏”,可能是良妃娘家循满人旧例冠汉姓之故),名双姐(清朝遗留绿头牌中流传)。内管领包衣人内领管阿布鼐之女。初为满洲正黄旗包衣第三参领所属第七管领下人。良妃觉尔察氏是清朝首个出身内管领而得封妃位的后妃。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入宫,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初十生皇八子胤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升为嫔,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二月行册封礼,后晋封良妃,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薨,享年50岁。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十七日奉安于康熙皇帝帝陵景陵妃园寝。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出身背景4家庭成员5良嫔册文6单独封妃7备著哀荣8后宫排序9神位排序10封号释义11史籍记载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觉禅氏别名:卫氏、卫良妃民族:满族出生日期:康熙元年(1662年)逝世日期: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一月二十日职业:清朝后妃主要成就:生育皇八子,册为良妃夫君: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公公: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婆婆:孝康章皇后,孝惠章皇后儿子:皇八子胤禩(自然排序皇十六子)封号:良嫔→良妃父亲:阿布鼐旗籍:正黄旗包衣—满洲正蓝旗(雍正元年)—正蓝旗包衣 人物生平2 康熙元年(1662年)出生,比康熙帝小8岁。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入宫,时年14岁。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初十,生八阿哥胤禩,少时曾由四妃之首惠妃纳喇氏及皇贵妃佟佳氏(后来的孝懿仁皇后)抚养过。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三月,15岁的胤禩两次获选随康熙帝一同出征噶尔丹。扈行的皇子中只有八阿哥随康熙帝御营。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胤禩封多罗贝勒,是受封的皇子中最年轻的一位。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二月,因德蕴温柔、性娴礼教而被册封为良嫔。康熙四十五年的《清皇室玉牒》所载,卫氏的书面位号依然为良嫔。良妃正式晋妃时间可以缩小至康熙四十六年至康熙五十年之间。根据《清圣祖实录》所记载的册封记录,康熙四十五年至康熙五十年并没有任何后妃的册封记载。因此,基本上可以判断出卫氏是单独册封为妃。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五十,丧葬礼仪同孝诚仁皇后妹妹平妃赫舍里氏。根据 出身背景3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以为清朝出身辛者库(包衣管领)的后妃只有良妃一人,且是清朝出身最低的后妃。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辛者库:辛者库即内管领、管领。包衣管领系辛者库汉语名称,在《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多次提到:"内管领,即辛者库;辛者库,即管领。"辛者库又称为浑托和,浑托和是辛者库满语名称,浑托和是半个佐领的意思。辛者库是包衣的一种,和包衣佐领一样,为皇室服务。宫内管领为清朝的职务,系正五品文职,其职责为管理辛者库,处理皇室后勤工作。内管领即上三旗辛者库;王公亦有自己的府属管领,即下五旗辛者库,服务于王公府邸。下五旗辛者库地位低于上三旗辛者库。有些辛者库人是罪籍,而大多数辛者库人则是正常的包衣籍。正常的不是罪籍的辛者库人是由于家族人少,被编成半个包衣佐领,所以就成了辛者库人(辛者库又叫浑托和,浑托和就是半个佐领的意思)。而辛者库出身的后妃,多数是正常编为半个佐领的辛者库。值得一提的 家庭成员4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玄烨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顺治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1732年12月20日)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他8岁登基,14岁亲政。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爱新觉罗·胤禩(1681-1726)康熙帝第八子和硕廉亲王,生于康熙二十年辛酉二月初十日 良嫔册文5 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十二月册封卫氏为良嫔,同时册封32岁的佟氏为贵妃,17岁的瓜尔佳氏为和嫔。关于册封卫氏为良嫔的册文,《清圣祖实录》记载如下,其中良嫔与和嫔的册文是相同的:○乙亥。遣内阁学士席哈纳持节册封卫氏为良嫔。册文曰:朕惟协赞坤仪,用备宫闱之职;佐宣内治,尤资端淑之贤。爰考旧章,式隆新秩,尔卫氏德蕴温柔,性娴礼教,位在掖庭之列,克著音徽,礼昭典册之荣,宜加宠锡。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尔为良嫔。尔其益修妇德,矢勤慎以翼宫闱;永佩纶言,副恩光而绵庆祉。钦哉。 单独封妃6 由于资料的缺失散佚,卫氏进封良妃的具体时间不详,但是根据遗留下来的史籍记载,可以得知卫氏最终的位号是良妃:清皇室本支世系的汉文本谱牒《星源集庆》记载:“良妃卫氏,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初入侍宫中,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册封良嫔,后晋封良妃。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二十日薨。”清《皇朝文献通考》记载:“良妃卫氏,内管领阿布鼐女,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封良嫔,后晋封良妃。”另有卫氏的二篇《良妃祭文》以及清康熙朝官方资料《康熙朝起居注册》均记载卫氏为良妃。根据以上文献可以确定卫氏系生前晋封为妃。试探良妃的封妃时间——根据康熙四十五年清皇室玉牒所载,康熙四十五年后妃卫氏的书面位号依然为“良嫔”,那么良妃的正式晋妃时间可以缩小至康熙四十六年至康熙五十年(良妃薨逝)之间。再查看《清圣祖实录》所记载的康熙朝的册封记录,康熙四十五年至康熙五十年并没有其他后妃的册封记载,因此可以判断出卫氏系单独晋封为妃。对于卫氏封妃的时间有 备著哀荣7 根据《清起居注·康熙朝》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十九日记载:“十九日癸酉未时上由德胜门进神武门,谒宁寿宫问安回宫。申时上由东华门出朝阳门至良妃灵前奠酒举哀毕回宫。……扈从起居注官揆叙、常寿”根据《清圣祖实录》和《康熙皇帝起居注册》的记载,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皇帝前往皇考顺治皇帝孝陵谒陵。这期间良妃薨逝。康熙帝自孝陵回宫后当天先给皇太后请安,紧接着就前往祭奠良妃。转录并断句:云含烟初次祭文礼重宫闱,内职恒嘉,夫赞助典崇,褒恤彝章,备著其哀荣,惟芬苾之是陈,斯轸怀之聿展。尔良妃卫氏,禔躬婉顺,赋性柔嘉,矩薙无违,允表珩璜之□,敬恭自矢,克彰褕翟之休。念久备乎嫔行,爰优加夫妃号,方期永绵福祉,何意遽告沦殂。载设几筵,用申醊奠。于戏,穗帐徒悬,慨芳规之不再;恩纶丕焕,俾令问之长垂,灵其有知,尚克歆享。二次祭文肃雍著范,聿隆恩礼之施,淑慎兴悲,式备哀荣之典。尔妃卫氏,久侍后宫,协宣内职,奄乎殂谢,痛惜良深,爰举旧 后宫排序8 根据官方资料《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二》的后妃排位顺序记载:温僖贵妃慧妃、惠妃、宜妃、荣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顺懿密妃、纯裕勤妃、定妃 神位排序9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乾隆二年奉旨:景妃园寝飨殿两次间增造寝室牀龕,并定诸妃神位次序:奉安温僖贵妃神位于中龕内居左,慧妃神位居右,惠妃神位次左,宜妃神位次右。奉安荣妃神位于西龕内居首,次平妃神位,良妃神位,宣妃神位。乾隆六年,奉安成妃神位于东龕内居首,九年奉安顺懿密妃神位在成妃神位之次,十九年奉安纯裕勤妃神位在顺懿密妃神位之次,二十二年奉安定妃神位在纯裕勤妃之次。 封号释义10 “良”为封号在历史上有明朝王良妃,以及清朝卫良妃。其余朝代后妃带“良”字者则皆为级别,并非封号,级别不能用于阐述封号之含义。卫良妃妃号“良”字宜用满语释义,其满语含义为:忠厚,善良。为一美誉封号。再考查《康熙字典》中对“良”字的汉语释义,皆为美好嘉义的含义:良liáng【形】(形声。本义:善良)良,善也。——《说文》良好;美好〖good;fine;nice〗又如:良士(贤士);良吏(贤良的宫吏);良妻(贤淑的妻子。即贤妻)优秀〖excellent〗和悦;和善〖amiable;amicable;genial〗大〖big;great〗。如:良鱼(大鱼);良枣(大枣的别名);良器(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吉祥〖lucky〗。如:良月(吉祥的月份);良贞(吉卦);良时(吉时)和乐;欢悦〖happy〗。如:良晤(欢聚);良游(畅游);良聚(良会,欢聚)首;头〖head〗首领;首长〖boss;chief; 史籍记载11 《星源集庆》:良妃卫氏,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初入侍宫中,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册封良嫔,后晋封良妃。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二十日薨。《皇朝文献通考》:良妃卫氏,内管领阿布鼐女,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封良嫔,后晋封良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