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呢?苏洵只是想探讨一下《六国》为什么会灭亡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洵的远见卓识,越过千年时光,依旧闪闪发光,引人深思。 苏洵之所以会写下《六国论》,乃是因为,当时的北宋王朝,正处于和战国时六国相似的处境,北宋面临契丹和西夏的威胁,采取了和当年的六国差不多的套路。 当年,六国是不断地割地求和,以身饲虎狼,最后连祖宗的家底都没了,国破家亡。而北宋虽然没有割地求和,但却屡屡签订城下之盟,不断地把金银钱粮送给西夏和契丹,这都省了西夏和契丹自己到北宋的土地上收税了,等于直接免费雇佣了北宋这么个奴才。 对此,苏洵甚是不平,引用六国被灭国的事例,创作了《六国论》,并在《六国论》中告诫北宋统治者,“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的《六国论》,不但对北宋的统治者,对于今天的中国公司,也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在《六国论》中,苏洵不但批判了六国中对秦割地的国家,也批判了在六国割地时作壁上观的齐国。 在苏洵看来,秦国就是虎狼之国,而六国不过是羔羊,齐国作视另外五国不断地对秦割地而不施救,等到秦国把其他五国灭掉,齐国离被灭亡,也不远了。 现在,美国以莫须有借口对待中国某公司,如果中国人效仿当年的齐国,不闻不问,不把某公司打醒,不帮着某公司,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公司遭受同样的苦难。 这正是苏洵所作《六国论》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嘉祐集·权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苏洵的远见卓识,越过千年时光,依旧闪闪发光,引人深思,那么,苏洵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才写出了《六国论》的?苏洵是想单纯地探讨一下《六国》为什么会灭亡吗? 苏洵之所以会写下《六国论》,乃是因为,当时的北宋王朝,正处于和战国时六国相似的处境,北宋面临契丹和西夏的威胁,采取了和当年的六国差不多的套路。 当年,六国是不断地割地求和,以身饲虎狼,最后连祖宗的家底都没了,国破家亡。而北宋虽然没有割地求和,但却屡屡签订城下之盟,不断地把金银钱粮送给西夏和契丹,这都省了西夏和契丹自己到北宋的土地上收税了,等于直接免费雇佣了北宋这么个奴才。 对此,苏洵甚是不平,引用六国被灭国的事例,创作了《六国论》,并在《六国论》中告诫北宋统治者,“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的《六国论》,不但对北宋的统治者,对于今天的中国公司,也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在《六国论》中,苏洵不但批判了六国中对秦割地的国家,也批判了在六国割地时作壁上观的齐国。 在苏洵看来,秦国就是虎狼之国,而六国不过是羔羊,齐国作视另外五国不断地对秦割地而不施救,等到秦国把其他五国灭掉,齐国离被灭亡,也不远了。 现在,美国以莫须有借口对待中国某公司,如果中国人效仿当年的齐国,不闻不问,不把某公司打醒,不帮着某公司,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公司遭受同样的苦难。 这正是苏洵所作《六国论》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嘉祐集·权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1-2]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历史评价5轶事典故6个人作品7家族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苏洵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出生日期:1009年5月22日逝世日期:1066年5月21日主要作品:《权书》《衡论》《嘉祐集》主要成就:文学创作字号:字明允职位:官吏信仰:道教 人物生平2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苏洵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少时不好读,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像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约于此年苏洵开始读书,学习断句、作诗文但没有学会就放弃了读书。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苏洵与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结婚,程氏时年18岁。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苏洵尚未发奋读书,终日嬉游,不知有生死之悲。程夫人生长女但未满一岁夭亡。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苏洵仍未发奋读书,其父“纵而不问”。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苏洵游成都,于重九日至玉局观见青城山张仙师画像,用身佩玉环换回安置于家中,每日旦起焚香祷告祈求得子,是年冬生长子景先。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苏洵母亲史氏病故,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苏氏祖坟。苏洵第一次上欧阳内翰书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 主要成就3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犀利,言必中时之过,对北宋社会的阴暗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挞;但同时在剖析问题严重性的过程中苏洵又会巧妙地折转笔锋,淡化笔势,改变文章节奏,缓和文章语气,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与委 历史评价4 曾巩:“其文言当世之要,颇喜言兵”。“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欧阳修:“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叶梦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毛泽东:“看何等渊谷。若大河深溪,虽有勇者,如不善水,无由跳越。此等皆书生欺人之谈。” 轶事典故5 宋承唐制,是一个重儒、崇道的时代。以道教为例,北宋崇道以真宗、徽宗二朝为盛。北宋两次崇道对文人学子的影响巨大。苏洵亲身经历了北宋的第一次崇道高潮,不会不受到其影响。而苏洵出生并成长于四川眉山。而四川是汉代民间道教的发源地。汉中、巴蜀一带,很早就好《老子》及仙道,敬重鬼妖,巫风强劲。四川还出了不少的道家道教学者,其中较著名的有东汉成都严遵和杨雄。除此之外,四川的成都、眉山一带在唐末五代就是文化、刻书中心之一,所刻多阴阳、占梦、九宫、相宅之类与道教有关的术数书。苏轼指出当时”士大夫至以佛老为圣人,鬻书于市者,非庄老之书不售也“大概主要就四川情况而言。苏洵信奉道,其外在表现是游道观,交道士,舍心爱之物为死去的亲人祈冥福等;其内在表现则体现了其文学艺术和政治思想之中,苏洵的文学创作过程论受启于《庄子》,他的文学作品涉及到道教的仙话传奇,灵验故事,宫观胜境等,其政治思想从渊源、重要观点到语言文字无不留 个人作品6 诗作:《云兴于山》《有骥在野》《有触者犊》《朝日载升》《我客至止》《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散文:《颜书四十韵》《六国论》《管仲论》《辨奸论》等。文集:《权书》《衡论》《嘉祐集》《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15卷。 家族成员7 父亲:苏序妻子:程氏,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儿女:史载苏洵与程氏共有三子三女,但长子苏景先与长女、次女早夭。女儿:苏八娘,亦称苏小妹。儿子: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赠太师,谥文忠。儿子:苏辙,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谥号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