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颂
苏颂简介

苏颂简介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后徙居润州丹阳。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苏颂出身闽南望族,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长年在馆阁任职,遍历地方长官,并两次出使辽国。累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宋哲宗时拜相。他执政时,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宋徽宗即位后进拜太子太保,封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逝世,年八十二,获赠司空。后追封魏国公。宋理宗时追谥“正简”。苏颂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及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他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有《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作品传世。(概述内图片来源)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主要作品6轶事典故7人际关系8后世纪念9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苏颂别名:苏正简字:子容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同安芦山堂出生日期:1020年12月10日逝世日期:1101年6月18日主要作品: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主要成就:科学、药物学;星图绘制,制造水运仪象台官职:太子太保、观文殿大学士追赠:司空谥号:正简爵位:赵郡公→魏国公(追封) 人物生平2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十一月廿三日(12月10日),苏颂在福建同安县芦山堂(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城关)出生。庆历二年(1042年),苏颂考中进士,被授为宿州观察推官。次年任江宁知县。为政有法,深得朝臣称许。在任南京(应天府)留守推官时,苏颂受到南京留守欧阳修的倚重,欧阳修将政务委托给他办理。而闲居睢阳的前宰相杜衍也非常器重他,对其悉心传授平生经历。三年任满,正赶上父亲苏绅病逝。苏颂将父亲葬于京口,并从此移居润州丹阳。苏颂于皇祐五年(1053年)被召入朝中,试馆阁校勘,开始了校正和整理古籍的生涯。不久迁大理寺丞。至和元年(1054年),任同知太常礼院。嘉祐二年(1057年),改任集贤校理、校正医书官。嘉祐四年(1059年),兼任殿试复考官,次年调太常博士,仍兼校正医书官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出知颍州。嘉祐八年(1063年),召为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公事。时仁宗逝世,修建陵墓,主管部 主要影响3 苏颂步入仕途,从地方到中央,最后位及宰相,为官五十余年,政绩颇丰。知江宁县时,切实参与了庆历新政的实施,清查了富户漏税行为,核实丁产,编成户籍,按册课税,既增加了国库收入,又减轻了穷人的负担。任南京留守推官时,被留守欧阳修赞许为“处事精审”。在任地方官时,苏颂尽其所能,为民造福。如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公事时,他“建请浚自盟、白沟、圭、刀四河,以疏畿内积水”,兴修水利,保田防灾。知沧州时,黄河泛滥。他又上奏指出只修堤防不注意疏通海口的危险性,并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提出较好的解决办法:“臣窃见沧州东北有三堂泊,纵广百余里,下连海道,地名黑龙港……其西与御河破藏口及范桥镇相去不过三五十里,可以分引河流,东注泊内。既满溢则由黑龙港以入海,其势甚易。”在杭州任内,把凤凰山的泉水引入市区使用,造福百姓。元丰四年(1081年),苏颂被召回吏部,详定官制,参加了官制改革。在革除宋代官、职和差遣的弊病方面,做了 历史评价4 欧阳修:①才可适时,识能虑远。珪璋粹美,是为邦国之珍;文学纯深,当备朝廷之用。②子容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修不复省矣。杜衍:子容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修不复省矣。富弼:若吾子出处,可谓真古之君子矣。赵至忠:身虽夷人,然见义则服,平生诚服者,唯公与韩魏公(韩琦)耳。梁焘、刘安世:翰林学士承旨苏颂学问该博,练达典故,神宗朝任知制诰,以不草奸人李定为御史词落职归班,遂有重名。(《宋史全文》引)范祖禹:颂博文强识,详练国朝典故。(《宋史全文》引)苏轼:①温文而毅,直亮不回。(《苏颂刑部尚书》)②历錾四朝,允有一德。苏辙:①卿家世名臣,少小笃学,在昔图史,包括无遗,本朝典章,指陈可数。中以直道,废于一时。终守金石之姿,不为燥湿所变。白首在列,丹心甚明,进辖中台,断自吾意。勉服休命,勿为固辞。(《苏颂免尚书左丞不许不允诏二首》)②结发翰墨之场,白首忠信之节。议论如此,志意不衰。擢任柄臣,盖旌耆德。(《苏 主要作品5 苏颂著述颇丰,著有《鲁卫信录》、《苏颂集》72卷、《图经本草》1卷、《略集》、《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魏公题跋》、《苏侍郎集》、《魏公谈训》等。苏颂在文献学、诗歌、散文、史学等领域都是行家里手。《全宋诗》录有其诗。 轶事典故6 苏颂于皇祐五年(1053年)被召试馆阁校勘,又调为集贤校理。他在馆阁任职长达九年,因整理藏书成就显著,不久授秘书监之职,统管国家三馆秘阁图籍之事。苏颂家藏书多达数万卷,其中许多是连秘阁都没有藏本的,但他还从秘阁传抄书籍每日两千言,并亲加校雠。苏颂致仕后,时任丹徒县尉的叶梦得闻名而来,借其藏本回家传抄。宋神宗曾仰慕其藏书之富,问道:“卿家必有异书,何以父子皆以博学知名?”他回答:“吾收书数万卷,自小官时得之甚艰,又皆亲校手题,使门阅不坠,则此文当益广”。曾作有《书帙铭》,告诫子孙要“唯苏氏世,宦学以儒。何以遗后,其在此书。非学何立,非书何习。终以不倦,圣贤可及”。其孙苏象先著有《谭训》,记苏颂藏书事迹甚详。苏颂在天文仪器、本草医药、机械图纸、星图绘制方面,都能站在时代的前列,这有诸多原因。例如他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组织集体攻关;善于发现人才,并大胆地提拔任用人才;勤于实验,设计多种方案,反复进 人际关系7 苏颂亲属苏颂师友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曾祖父——追赠司空。曾祖母张氏封代国太夫人。祖父——官至左屯卫将军,追赠太师、福国公。祖母刘氏封随国太夫人。翁氏封徐国太夫人。父亲苏绅以文学知名,官至集贤殿修撰。追赠太师、魏国公。母亲陈氏封魏国太夫人。——原配凌氏屯田郎中吴景阳之女,封吴国夫人。继室辛氏驾部员外郎辛有则之女,封韩国夫人。子辈儿子苏熹官至朝奉郎。苏嘉官至朝奉郎。苏駉官至朝散郎。苏诒官至承议郎。苏京官至奉议郎。苏携官至通直郎。女儿——嫁左朝议大夫李孝鼎。——嫁朝散郎刘管。——嫁襄州录事参军贾收。表格参考资料:《故观文殿大学士苏公行状》《苏丞相颂墓志铭》姓名交往事迹苏洵与苏颂“常讲宗盟之好”,苏洵去世后,苏颂有挽诗二首。苏轼二人于熙宁初年同朝共事,在地方任职时亦有诗文唱和。元祐年间,往来频繁。苏轼被贬惠州,路经扬州,与州守苏颂最后一次会面。苏颂逝世后,已经病入膏肓的苏轼作《荐苏子容功德疏》,总结 后世纪念8 主词条:苏颂故居苏颂故居“芦山堂”,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城区西北隅葫芦山南麓,占地1700平方米,苏颂高祖定居于此,“芦山”也就成为入闽苏氏的“雅号”,迄今迁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苏氏后裔,皆源于此。现存的“芦山堂”,在民国元年(1912年)时重建,为三进双护厝府第式建筑,面积750平方米,故居内现有苏颂坐式塑像、苏氏族谱以及苏氏后裔八大名人画像。新建有苏颂科技馆,馆中陈列了他在各方面的功绩,还有苏颂首创的世界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模型。苏颂祠堂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孔庙西南侧,始建于南宋,系朱熹任同安主簿时所建的。今仍保存清代以前所立的苏颂神位碑及嘉庆年间重修碑记。主词条:苏颂公园苏颂公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文体中心旁,占地220亩。苏颂公园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大型的天文仪器,由宋朝天文学家苏颂等人创建。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 史料索引9 《苏丞相颂墓志铭》《故观文殿大学士苏公行状》《东都事略·卷八十七下》《宋史·卷三百四十·列传第九十九》《八闽通志·卷八十三》《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二》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