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范纯仁
范纯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纯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纯仁是范仲淹的次子,宋朝时期的名臣,人称布衣宰相。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苏轼因劝谏宋哲宗而遭保守势力谮言诬陷,陷入政敌围攻之中。在万马齐喑时,宰相范纯仁挺身而出,“奏轼无罪......不可因谮黜官。”  数年后,苏辙因在谏书中将宋神宗与汉武帝相提并论,惹得宋哲宗龙颜大怒,将苏辙“下殿待罪。”在众臣噤若寒蝉“不敢仰视”时,范纯仁再次出班据理力争,为苏辙说情,终于成功扑灭宋哲宗胸中怒火。苏辙得知自己是被政敌范纯仁救命后百感交集,亲至范府致谢:“范公,您就是一活菩萨啊!”  范纯仁的确堪称活菩萨。  (一)襄邑福星  范纯仁是名臣范仲淹次子,天资聪慧,年仅八岁时,便能详细讲解所学之书。考取进士后,他出任襄邑(今河南省睢县)知县。  襄邑县郊有个皇家牧场,专供皇宫卫士放牧。一日,卫士们放马时聚众赌博,致使官马跑出牧场祸害百姓庄稼。范纯仁闻讯抓获一名卫士,当众施以杖刑。牧场场长闻讯大怒:“一个小小县令,竟敢如此对待天子侍卫,简直是‘寿星佬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立即添油加醋禀报朝廷,强烈要求追究范纯仁罪责。  范纯仁不慌不忙上疏自辩:“朝廷供养军队的钱财均出自田税,如果听任侍卫们肆意糟蹋百姓庄稼而不敢过问,税收从何而来?”宋神宗恍然大悟,“诏释之”,同时宣布从此将皇家牧场管理权移交各县管理。  “时旱久不雨”,范纯仁未雨绸缪,召集县境内的商船船主,耐心说服他们:“久旱无雨,民将无食,我建议你们,先把所有贩运的五谷贮藏到佛寺内。等到缺粮时,由官府向你们购买粮食。”粮商们欣然从命,“众所蓄十数万斛。”次年春天,“诸县皆饥”,唯有襄邑县因范纯仁高瞻远瞩而粮食不绝。  (二)升任知府  升任庆州知府期间,适逢当地发生饥荒。范纯仁擅自决定动用朝廷战备粮库常平仓救济灾民,属下提醒他先禀报朝廷等待答复。范纯仁道:“等到朝廷批复,不知得饿死多少人!朝廷如果追责,我一人承担!”丰收在望时,百姓们欢天喜地道:“多亏范大人救活我们啊!”他们昼夜抢收粮食,争先恐后归还范纯仁年初发放给他们的救济粮,终于在朝廷使者巡视粮仓前归还补足了战备粮。  齐州(今山东济南)民俗凶悍,百姓时常偷盗抢劫。范纯仁转任齐州知府后,宣布将对违法犯罪者采取宽大政策。属下百思不解:“范大人,高压打击尚且不能完全制止犯罪,您以宽大为本,只恐适得其反!”范纯仁从人性角度解释宽仁的必要性后,特意到关满盗窃犯的监狱巡视,问副职为何不将他们保释后缴纳罚金?副职回答:“这些家伙一旦被释放,必然会变本加厉祸害地方。官府将他们羁押牢狱,让他们自生自灭,也算是为民除害!”范纯仁反驳:“这些人法不至死,如果这样让他们丧命,难道符合法理吗?”他命令将囚犯们集合到府衙,亲自训话,教育他们尽快改过自新后,全部释放。此举使盗贼们良心发现,盗窃案件因此比上年巨减一半。  (三)以德报怨  名将种世衡深受范仲淹赏识,得以在西北建功立业。其长子种古本应与范纯仁情同兄弟,但因一己之私而诬陷范纯仁,致使朝廷将范纯仁锒铛入狱。范纯仁被逮捕时,“民万数遮马涕泗。”甚至有人悲恸欲绝,“自投于河。”案情大白后,种古以诬告罪被贬官一级。宋哲宗时,范纯仁升任朝廷给事中后,得知种古一直被贬斥,认为他人才难得,多次力荐其官复原职。种古被朝廷重新启用后,惭愧地向范纯仁当面谢罪,并表示定当痛改前非。范纯仁以德报怨的高风亮节,被朝野传诵一时。  变色龙邓绾昧着良心在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游走,遭到文官痛斥弹劾。范纯仁刚进入朝廷时,曾遭邓绾“诬奏坐黜。”此时,范纯仁公开上奏为邓绾说话:“臣曾遭邓绾诬奏贬官,但臣今日斗胆为他求情,希望朝廷在降职处分所有官员时,档案上不要把过失记录得太深重,以使官员们能有改正错误的机会。”皇太后赞同并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不追究为追求名声随声附和弹劾邓绾的文官责任。  范纯仁与司马光同属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阵营,素来志同道合。宋哲宗亲政后,召见范纯仁,直截了当问他:“先朝施行王安石制定的青苗法,结果如何?”范纯仁大可趁机诋毁攻击王安石,但他一分为二答对:“先帝因‘爱民之意本深’,才会采纳王安石建议施行青苗法。只是王安石有些急功近利,采取过激刑罚逼迫官吏们施行,‘以致害民。’臣以为,青苗法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良策,如果继续施行,‘终不免扰民也!’”  司马光当政后,“将尽改熙宁、元丰法度”,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范纯仁坚决不同意将王安石一棍子打死,他觉得应该对事不对人,多次反复劝谏司马光:“您将王公法令中过分苛刻的律条去除即可!尤其是使用差役一事,更当认真研究、慎重施行,否则,更将祸害百姓。希望您能虚心听取接纳大家的不同建议,集思广益,勿需自己谋划。因为一旦自己谋划,必然会有谄媚者挖空心思迎合您。现在看来,全盘否定役法不妥,是否现在某个地方施行,看看结果如何?”  (四)高风亮节  范纯仁出任宰相后,大力举荐贤才入朝参政,而且举荐的标准完全凭借这些人在朝野的声望。这样一来,许多被举荐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入朝为官全是因范纯仁举荐。有人忿忿不平,建议范纯仁:“您身为宰相,为何不让被举荐者知道他们是因为您举荐才为官?”范纯仁微笑道:“只要朝廷任用官员时不遗漏正直贤才,我何必一定让他们知道是我举荐的?”  范纯仁性格平易宽厚,对人素来和颜悦色,但为坚持正义,从不屈服权势。他“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曾总结自己一生,道:“吾这辈子只学到‘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我凭借这两个字‘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他经常告诫子弟:“人虽至愚,再愚蠢之人,责备别人时都能明察秋毫;再聪明的人,也会出于私心宽恕自己。因此,如果能以要求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宽恕自己之心宽恕他人,就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境界!”  他曾语重心长对一个前来请教为人之道的亲属道:“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亲属如获至宝,把这两句话制作成座右铭。  与范纯仁同居相位的吕大防等人在残酷的党争中失势,三十余人被流放岭南。适逢朝廷大赦,政敌上表请求维持原判,将这数十人终身流放岭南。范纯仁“闻而忧愤”,准备郑重其事为他们申辩。亲友们劝他千万明哲保身,千万不要惹怒政敌引火烧身。范纯仁大义凛然道:“此时,朝廷无一人敢言,我再不挺身而出,还有谁为他们伸张正义?我必须这样做,否则死而留憾!”他不顾个人安危上表,请求将吕大防等人原地释放。宋哲宗偏听偏信,下诏“吕大防等人永远不再起用,并不得参加恩赦!”同时,将范纯仁贬出朝廷。  范纯仁被政敌贬到永州,且突患眼疾,几乎失明。他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以乐观态度面对命运的不公。宋徽宗即位后,得知范纯仁在“先朝言事忠直”,但“不知目疾如何”,打算重用他继续回朝出任宰相。范纯仁因眼疾“捧诏而泣”,请求辞职回家养病。“徽宗不得已许之”,但经常召见辅臣时,都要询问范纯仁是否安好,甚至怅然长叹:“朕久闻范纯仁贤名,如果能见其一面,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宋徽宗经常派御医诊治,但范纯仁病情日趋严重。临终前,他“呼诸子口占遗表。”他在遗书中回顾自己此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先父对臣的教训,也是微臣侍奉君王的根本!”次日,范纯仁“熟寐而卒。年七十五。”  《宋史》评:“范纯仁虽官位超出其父范仲淹,但依然继承其父优秀品质。范仲淹生前评价数子时曾说‘范纯仁得其忠’,真是知子莫如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古代文官入仕后的修身标准与追求。范仲淹一生以此为为官圭臬,又言传身将诸子培养成朝廷重臣。可见,心忧天下,始终是古代儒臣追求的最高境界,更是得以名载史册的不二法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4-21
范纯仁:北宋宰相、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趣历史网

范纯仁:北宋宰相、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趣历史网

  范纯仁(1027年7月24日~1101年2月1日),字尧夫。苏州吴县人,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北宋时期名臣、政治家、宰相,人称“布衣宰相”。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范纯仁从其父教诲,又与孙复、石介、胡旦、李觏等名士游,待人平易忠恕,尝谓:“但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著有《范忠宣公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天圣五年(1027年)六月,范纯仁生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李氏梦见一小孩从月亮中坠下来,她以裙子接着,接而生下了范纯仁。范纯仁天资警悟,八岁就能讲解所学的书。因其父范仲淹而被任命为太常寺太祝。  中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调任武进县知县,但以远离双亲而不赴任。又改派为长葛县知县,仍然不前往。范仲淹对他说“:你以前以远离双亲为理由不去赴任,现在长葛县离家不远,还有什么可说的哩?”范纯仁说“:我怎能以禄食为重,而轻易离开父母!长葛县虽离家近,但亦不能完全实现我的孝心。”范仲淹门下多贤士,像胡瑗、孙复、石介、李觏之类,纯仁都与他们有良好关系。他自己也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学习;有时因学习到深夜,油灯的烟雾把帐顶都熏成了像墨水一样的颜色。  出任县令  范纯仁在范仲淹去世后才出来做官。先后出任许州观察判官、襄邑知县。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范纯仁抓捕了一个卫士处以杖刑。这牧场本来不隶属于县里,管理牧场的官员发怒说:“这是陛下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县令怎么敢如此?”就把这事向宋神宗禀报,要立即予以审理治罪。范纯仁说:“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宋神宗下诏释放了他,并且允许把牧场交由县里管理。凡是牧场由县里管理,从范纯仁开始。  同知谏院  范纯仁后来被任命为同知谏院。他上奏说:“王安石改变了祖宗法度,搜刮钱财,使民心不得安宁。《尚书》说:‘怨恨哪里在明处呢,要注意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啊。’希望皇上能注意那些看不见的怨恨。”宋神宗说:“什么是你说的看不见的怨恨呢?”范纯仁回答说:“就是杜牧所说的‘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啊。”宋神宗赞许他,采纳了他的意见,说:“你善于分析政事,应该为我逐条分析上奏自古至今可以作为借鉴的天下安定和动乱的史实。”于是就写了一篇《尚书解》献给宋神宗。富弼任宰相,称病在家闲居,不理政务。范纯仁说:“富弼蒙受三朝君主的恩顾和倚重,应当自己主动担当国家的重任,可他却为自己之事的忧虑超过了为众人之事的忧虑,为自己疾病的忧虑超过了为国家的忧虑,在报效君主和立身处世两个方面都有过失。富弼与我父亲,平素要好,我现在知谏院,不考虑私情来进忠告,愿将这本书给他看,让他自我检省。”  庆州知州  范纯仁又出任庆州知州。当时秦中一带正遭饥荒,他自行决定打开常平仓放粮赈济灾民。下属官员请求先上奏朝廷并且等待批复,范纯仁说:“等到有批复时就来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这个责任。”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的灾民数字不符合实际,宋神宗下诏派使臣来查办。正遇上秋季大丰收,百姓高兴地说:“您确实是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昼夜不停地争着送粮归还他。等到使臣到来时,常平仓的粮食已经没有亏欠了。调任齐州知州,齐州的民俗凶暴强悍,百姓任意偷盗劫掠。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严厉处置还不能止息,您一概宽以待之,恐怕那里需要整治的违法乱纪事情不能穷尽了。”范纯仁说:“宽容出于人性,如果极力地严惩,就不能持久;严惩而不能持久,以此来管理凶暴的百姓,这是造成刁顽的方法啊。”有一处掌管刑狱的衙门常常关满了囚犯,都是犯了盗窃罪行的屠夫商贩之类的人,关押在这儿督促他们赔偿的。范纯仁说:“这些人为什么不让他们保释后缴纳呢?”通判说:“这些人(如果)被释放,(就)又会作乱,官府往往会等他们因疾病死在狱中,这是为民除害啊。”范纯仁说:“依照法律,他们所犯的罪不至于死罪,却因这样的意愿而杀死他们,这难道是依法处理吗?”将他们全部叫到官府庭前,训诫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就把他们都释放了。等到满了一年,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被授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高风亮节  范纯仁凡是举荐人才,一定凭天下公众的议论,那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是范纯仁所推荐的。有人说:“担任宰相,怎么能不罗致天下的人才,使他们知道出自自己的门庭之下呢?”范纯仁说:“只要朝廷用人不遗漏正直的人,为什么一定要让他知道是我所推荐的呢?”  范纯仁的性格平易宽厚,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但认为是符合道义之处却挺拔特立,一点也不屈从。从布衣到宰相,廉洁勤俭始终如一。曾经说过:“我平生所学,得益忠恕二字一生受用不尽。以至于在朝廷侍奉君王,交接同僚朋友,和睦宗族等,不曾有一刻离了这两个字。”常常告诫子侄辈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要求别人时却是明察的;即使是聪明人,宽恕自己时也是糊涂的。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已的心思宽恕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的境界。”他的弟弟范纯粹在关陕一带做官,范纯仁担心他有与西夏作战立功的心思。就给他书信说:“大车与柴车争逐,明珠与瓦砾相撞,君子和小人斗力,中原大国与外来小邦较胜负,不但不可胜,也不足去胜,不但不足胜,即使胜了也无所谓。”亲族中有向他请教的。范纯仁说:“只有勤俭可以帮助廉洁,只有宽恕可以成就美德。”那个人将这句话写在座位旁边。  熟寐而卒  后以目疾乞归,建中靖国,范纯仁于熟睡中逝世,年七十五。朝廷下诏赐予白金三十两,下令许、洛两地官员给予安葬,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宣,御书碑额:“世济忠直之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21
范纯仁简介

范纯仁简介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