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有着觉悟智慧的寓意,它象征着大彻大悟和明辨善恶的意思,菩提树也有着断绝烦恼的含义,它是佛教的象征,被称为神圣之树,同时菩提树还有着白头偕老的含义,它常被人用来当做祈求姻缘的树木。 菩提树下有哪些含义 1、觉悟智慧 菩提树下有着觉悟智慧的寓意,象征着大彻大悟和成就佛果的意思,代表着明辨善恶和觉悟真理的含义,并且菩提树是桑科榕族榕属的大乔木植物,它的花期在每年的3-4月份,果期在每年的5-6月份。 2、断绝烦恼 菩提树有着断绝烦恼的意思,它的树干挺拔,枝叶茂密,给人一种静心凝神的感觉,可以在有烦恼的时候去菩提树下静坐一段时间,而且菩提树是佛教的象征,佛祖便是在菩提树下顿悟的,并且菩提树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神圣之树。 3、白头偕老 菩提树有着白头偕老的含义,它在寺庙中常被人用来当做祈求姻缘的树木,代表着白头偕老和永不离弃的意思,而且菩提树的叶片呈现三角状卵性,其果实多为球形,成熟时会变成红色,而且菩提树的高度可达25米。 4、养护管理 养护菩提树时,需要在环境温度低于10度的时候,为菩提树做好保暖措施,可以使用棉布或者草垫子将植株包裹起来,避免菩提树被冻伤,也需要保证水分充足,可以每隔一个星期浇一次水,使土壤保持湿润,促进菩提树旺盛生长。 neiye_fyshang();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分为两个派别,即所谓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bodhi。大乘佛教以普度众生为目标,所以自称“大乘”,意思是一辆可以拉很多人的大车。他们认为小乘佛教只能度自己,不能度别人,所以是“小乘”,意思是一辆只能容纳一个人的车。所谓的小乘佛教并不会称自己为小乘,因为这是一种贬低的称呼。 那么大乘佛教是佛陀释迦牟尼创立的吗?是也不是。大乘佛教徒肯定认为大乘佛教就是佛陀传下的教法,真实无虚。但是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大乘佛教源自佛陀创立的原始佛教,但又不同于原始佛教。 当年,释迦牟尼悟道后,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释迦牟尼一生传教,但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全凭口述。释迦牟尼灭度(逝世)后,他的弟子们认为有必要把释迦牟尼传授的教法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经典永流传,于是佛摩诃迦叶在王舍城主持了第一次结集(即共同诵出佛陀的教法,并记录下来),由阿难负责诵出经藏,优婆离诵出律藏,这样建立了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与僧团戒律。参与结集的这些人都是佛陀的得意弟子,而那些无缘参与结集的大众们,在结集的洞窟外也自行结集,被称为窟外结集。窟外结集所产生的经典,被称为杂藏。而这是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分裂的源头,杂藏中的方广经,就是大乘佛教经典的前身。 佛陀释迦牟尼灭度百年后,原始佛教终于彻底分裂了,这被称为“根本分裂”。关于根本分裂的原因,不同教派各有说法,在这里就不详究了。根本分裂的后果是,佛教分为上座部与大众部。顾名思义,上座部主要是由上座长老组成的,而大众部主要由低层信徒组成的。上座部较为保守,遵循着释迦牟尼的原始教法,而大众部则较为革新,为佛教引入了许多新的思想与元素。后来大众部流传较广,发展迅速,他们自称大乘,把保守的上座部贬为小乘。 所以说,大乘佛教既是,又不是佛陀释迦牟尼创立的。因为大乘佛教源自原始佛教,却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 比如,原始佛教,以及小乘佛教认为,世间只有一个佛,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其他人修行的最高层次是阿罗汉果位。而大乘佛教则认为,阿罗汉只是自己修行,并不圆满,阿罗汉之上是普度众生的菩萨,菩萨之上是觉行圆满的佛,任何人都可以成佛,世间有无数的佛。 其实,大乘佛教在教义、仪轨、戒律、修行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有所革新,和原始佛教并不一样。而小乘佛教则较多保持了原始佛教的样子。当然,这个问题就太大了,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后来,大乘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汉传佛教或北传佛教,而小乘佛教则主要在东南亚一带流传,被称为南传佛教。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菩提树下菩提悟是什么意思? 菩提,秦言智慧。佛陀在树下得智慧开悟,因名树为菩提树。菩提悟,觉悟以后智慧大开。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