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菩萨
五台山是哪个菩萨道场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是哪个菩萨道场攻略)

五台山是哪个菩萨道场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是哪个菩萨道场攻略)

导读:五台山是哪个菩萨道场?下文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介绍。如果你去五台山旅游,可千万不要忘记去五爷庙,五台山的五爷庙真的非常灵验,不过关于五台山还有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大家还是可以了解一下的,下面是相关的信息内容。1、五台山是哪个菩萨道场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首的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是释迦摩尼佛的上首大菩萨,是般若(音bō rě,即智慧)的化身,主司智慧。关于文殊的般若智慧,佛教把他比喻为能斩断一切烦恼,劈开一切蒙昧,断除一切魔障的锋利宝剑。(文殊即手持智慧之剑)《华严经》中有佛说文殊在清凉山讲经说法,而五台山以气候清凉、地兼五顶,所以在唐朝唐高宗和武则天“二圣”的授意下,就把五台山正式确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亦得名“清凉山”。其实大家可能会纳闷, 明明舞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为什么在五台山大家听到的最多的是物业爷,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山峰如刀削,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夏天酷热难当,农民根本无法耕作。文殊菩萨见百姓遭受苦难,便去东海龙宫借了一块清凉宝石——“歇龙石”,五峰山立马变成了清凉世界。这借来的清凉宝石原本是龙子龙女们驱暑歇凉之物,他们气愤不已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歇龙石”。却被文殊菩萨降服教化而留在此地。五个龙子各守五坐台顶,龙女化为台蘑(五台山特产的一种蘑菇)。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就为他建造了庙宇,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康熙年间,为百姓祈雨方便,遂在这个万佛阁建了龙王殿,把五龙王从北台请下供于殿中。“五爷”也成了“广济龙王”,又成了文殊菩萨的化身。康熙帝赐了五爷一副龙袍和半副銮驾。五爷庙又称万佛阁,或广济龙王庙,坐落在五台山寺庙集群区中心区。它承担着民间风调雨顺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平安吉祥的愿望。比起其他各大寺院里庄严肃穆的菩萨们,它更亲近群众,这也是为什么在善男信女们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上五台山烧香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五爷庙去的,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据说五爷本是黑脸,因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所以就变成了金脸。民间传说总是能附会的。文殊菩萨化成的五爷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许多来还愿的信徒会给五爷点台戏。说是五爷喜欢看戏,在民间无论哪种酬神还愿的祭祀活动,总少不了表演各类舞乐,以娱神兼娱人,历代皆然。2、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指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普陀山志》一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道场曰地水火风。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地藏);峨眉,火也(普贤);五台,风也(文殊);普陀,水也(观音)。”后世遂称九华峨眉五台普陀为四大名山。普陀山为观世音菩萨住处。五台山为文殊菩萨住处。峨眉山为普贤菩萨住处。九华山为地藏菩萨住处。3、求什么最灵验1、五台山最灵验的庙宇一共是有三座,其中香火最旺盛的还是五爷庙,这也是比较灵验的庙。五爷庙也叫万佛庙。是一座龙王庙。五爷庙在五台山的名气是最大的,每逢初一十五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前来,时间久了就有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活动。2、第二座寺庙就是菩萨顶。菩萨顶创建于北魏,每一代都会重新修建,在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之后,大喇嘛住在菩萨顶,于是菩萨顶就是五台山黄庙之首。在菩萨顶的东院过厅和后院有两座汉白玉四棱柱碑,这上面的被问就是康熙帝手书,上面有汉、蒙、满、藏四种文字。3、最后就是殊像寺了,这里有送子观音,一般大家都是过来求子、求事业或者是求智慧。这里香火也是比较旺盛的。4、门票价格五台山景区全票:135元/人次半票:70元/人次5、交通指南1、太原到五台山,大巴共有十多趟,最早7:00至最晚下午4:30;早上7:00从东客站发车,到达五台山长途汽车站中午12:00。每隔1小时一趟。2.忻州到五台山,汽车东站(忻州火车站对面)每天早上5:30、6:00有两趟直接到台怀镇的车,车程3个多小时;忻州汽车北站每天8:00有一趟直达台怀镇的车,北站每半个小时有到五台县的车,然后再从县城转车到台怀镇。五台山景区门票价格:http://www.k1u.com/trip/19828.html五台山景区交通路线:http://www.k1u.com/trip/43402.html五台山景区游玩攻略:http://www.k1u.com/trip/37333.html五台山景区附近美食推荐:http://www.k1u.com/meishi/116425.html五台山景区附近住宿:http://www.k1u.com/trip/17714.html

旅游知识 2024-02-04
观音菩萨的来历及其传说,形象又是什么样的?

观音菩萨的来历及其传说,形象又是什么样的?

  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是佛教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菩萨之一。她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深受广大信众的敬仰。那么,观音菩萨的来历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为您揭示观音菩萨的传说及其来源。  一、观音菩萨的起源  关于观音菩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说法是,观音菩萨起源于印度佛教。在印度佛教中,观音菩萨原为一位名叫“观世音”的男子,他因修行得道,成为一位具有大智慧和大悲心的菩萨。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观世音菩萨的形象逐渐女性化,成为中国民间信仰中的观音菩萨。  二、观音菩萨的传说  1. 《妙法莲华经》中的观音菩萨  在《妙法莲华经》中,观音菩萨被描述为一位具有大智慧和大悲心的菩萨。她曾发愿要普度众生,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脱离苦海。因此,观音菩萨成为了佛教中最具慈悲心的一位菩萨。  2.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观音菩萨  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观音菩萨被描绘为一位拥有千手千眼的菩萨。她的千手表示她能同时救度无量众生,而千眼则表示她能洞察世间一切众生的痛苦。这部经文进一步强调了观音菩萨的慈悲心和救度众生的能力。  3.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观音菩萨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观音菩萨的形象更加丰满和亲切。她不仅是一位具有大智慧和大悲心的菩萨,还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形象。许多民间故事都以观音菩萨为主角,讲述她如何化身为各种形象,救度众生的故事。这些故事使得观音菩萨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更加崇高。  三、结语  观音菩萨的来历及其传说,既体现了佛教教义中的慈悲精神,又融入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元素。她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广大信众心中的救苦救难的神祇。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寺庙、家庭、艺术作品等各个领域看到观音菩萨的身影,感受到她的慈悲与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12-28
最近超火的菩萨无语表情 最好用的无语表情合集

最近超火的菩萨无语表情 最好用的无语表情合集

最近大火的无语菩萨表情包你们都存图了吧,很好用很又很搞笑的热门款的聊天表情去快乐聊天呀。

微信头像 关于这组菩萨无语的表情最近一直都是超级火的呀,这组超好用的丰富我们聊天表情的表情包记得存图吧。
佛教未解之谜:观音菩萨身世如何又有几重身份?-趣历史网

佛教未解之谜:观音菩萨身世如何又有几重身份?-趣历史网

观音在佛教诸菩萨中居首位,在中国是最受百姓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那么,观音是如何成为观音的呢?有两种说法。《悲华经》中讲到在很久远的年代里,当阿弥陀佛还是叫转轮圣王的时候,观音为转轮圣王的大儿子,名为“不眴”,他向其师父宝藏如来发宏愿要“度化”一切众生,但原来的名字太古怪,恐怕众生见外,于是宝藏如来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观世音”。而在《楞严经》中说观音自述前世曾拜“观世音如来”为师,“观世音如来”认为观音学习佛法很不错,就为他取名“观世音”。佛经中没有提到宝藏如来和观世音如来是否属于同一个佛,就两者为观音取名的缘由分析,我觉得宝藏如来就是观世音如来的几率比较大。但是,释迦牟尼站出来指出,观音并不是只有一个名号的,《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提到观音于释迦牟尼之前就成佛了,号“正法明如来”,释迦牟尼就在这位“正法明如来”座下为徒。如此看来,观音就是“正法明如来”的后世身份。这就怪了,观音已经是“如来”之身,为什么还会有前世后世的情况出现呢?如果正法明如来是长存不灭的话,那就不应该还有观音前世的说法啊;如果正法明如来是“涅磐”的话,那就更怪了。因为,以“如来”的身份,本来就应该是居住在极乐世界中的了。难道,“涅磐”后能到的那个世界是比极乐世界还要好的吗? 我在佛经中寻找这些疑惑的答案,发现佛经提到,在无量劫后,阿弥陀佛“灭度”,观音就会接管极乐世界,成为极乐世界的新主持,换名号叫“普光功德山王如来”。“灭度”就是“涅槃”的意思,我们今天俗称“圆寂”。天啊,连阿弥陀佛也还要“圆寂”,也要离开极乐世界,他这是要到哪去呢?难道真有一个比极乐世界还要好的所在,那是叫“极”极乐世界么?但是,并没有任何一部佛经有提过极乐世界之外还有个“极”极乐世界啊。 有人说:“观世音菩萨在久远以前就已经成佛,但为了普渡众生而慈海导航,故显菩萨像而非如来像。成佛和涅磐似乎不是一个概念!”我当然知道“慈海导航”与涅槃的区别,问题是,这些佛还有“灭度”,他们这不是“慈海导航”,就是涅槃。 由佛经得出,观音还有个前世、今世、后世之分;佛、菩萨也会“涅槃”,也要搬家。这些佛事,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27
佛教故事解密:地藏王菩萨为什么已经没有成佛?-趣历史网

佛教故事解密:地藏王菩萨为什么已经没有成佛?-趣历史网

  地藏王菩萨,在中国声誉极佳,观音还有《西游记》打趣,他则连提都没有被提过。为什么呢?他太伟大了,为了人类连佛也不去做。如此善良的地藏王菩萨,我们一定要好好了解他的成菩萨历程。   《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在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就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意思),地藏王菩萨还是一个女子的时候,她妈妈修了邪道,结果死后掉地狱里了。女子散尽家财一心礼佛,她妈妈因此离开地狱升天去了。又过了无量劫(比之前的劫少了一个很久),地藏王菩萨又还是一个女子,她妈妈这回没修邪道了,但喜欢吃鱼卵,结果一生之中杀了好多好多条鱼,又死了。女子猜她妈妈一定又掉地狱里了,请个阿罗汉(据说是种能通天上地下的和尚群体)在地狱看看,果然不出所料。于是女子又一心礼佛,她妈妈又离开地狱升天去了。各位看了,会感叹地藏王菩萨这女子真是孝顺啊。我却奇怪这女子为什么总要等她妈妈死了掉地狱才一心礼佛,或者为什么她的礼佛一定要等她妈妈掉地狱后才生效,就不能在她妈妈生前解决这事情吗?如果说上天不管女子的礼佛,一定要她妈妈去地狱受苦才能解脱;那女子后来的礼佛又为什么能改变上天的决定呢?不合逻辑啊。算了,我这俗人一定不会懂得上天的安排,反正地藏王菩萨当年就是一孝顺的孩子。   到了不可说劫(比之前的劫又少了一个很久),这回地藏王菩萨是男的了,他碰见了佛,觉得佛面相很好看,就上前问:“我要做些什么才能变得像您这样好看?”佛说:“你想成为我这副模样的话,那就得把一切苦恼的众生都给超度出苦海才行喔。”他就发大愿要超度众生。我觉得他被那佛给忽悠大了,那佛说成佛的条件是超度众生出苦海,难道那佛已经超度完众生了吗?那地狱还存在是怎么回事?佛自己都没有完成的事情,居然跟他说要超度一切众生!各位想想,很久很久以前她妈妈杀鱼都已经要下地狱了。超度众生?除非人类转型成没有肉身只有精神的物种。结果,地藏王菩萨不做人好多年,还只是个菩萨。   后来,《占察善恶业报经》说,地藏王菩萨经过很多个劫的修行,功德已圆满具足,早就可以成佛。就在这时,释迦牟尼佛出来了。《地藏菩萨本愿经》提到,释迦牟尼跟地藏王菩萨说:“我要灭度了,但我的继位者弥勒佛还没在人间出生,在这段无佛世界里,六道众生就由你来教化吧。” 地藏王菩萨很激动,又发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唉,我真是服了这位爱发大愿的菩萨(怪不得他又叫大愿地藏)。结果?弥勒佛连出生带成佛都好久了,地藏王菩萨还是个菩萨。   不过,各位还别把这位菩萨不当佛喔,地藏王菩萨的能量可大啦。《地藏十轮经》指出,与其天天拜文殊、弥勒,不如只用一顿饭时间念念地藏王菩萨的大号,求什么都能如愿!既然地藏王菩萨的能量如此强大,对于人类而言,他成不成佛又有什么所谓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27
佛教在中国的怪现象:大势至菩萨竟然无人朝拜-趣历史网

佛教在中国的怪现象:大势至菩萨竟然无人朝拜-趣历史网

  每座中土寺庙大雄宝殿寺庙中都会有个“三圣殿”,一看介绍,原来三圣是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这位仅次于阿弥陀佛,和观音同列“大势至菩萨”我怎么没听说过?好歹我也浸淫《西游记》几十年,居然对这位菩萨闻所未闻,实在是太伤人自尊了。回家后,我当即上网恶补佛教知识,结果发现,我不知这位大势至菩萨,是情有可原的。   据《悲华经》称,删提岚世界有一位无诤念王,他的长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后来无诤念王成为阿弥陀佛,不眴为观世音菩萨,而尼摩则成了大势至菩萨。哇,大势至菩萨和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前世可是至亲耶。可是,大势至菩萨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影响要远逊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几乎没有单独供奉的。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首先,我觉得是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太像了。《观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身放紫金色光,法相与装饰皆同于观音菩萨。《阿喇多罗陀罗尼阿噜力品》说观音、大势至两位菩萨都是呈纯金色白焰光,右手执白拂,左手执莲花,大势至菩萨的形体略比观世音菩萨小。两位菩萨的区别只有两处,一处是大势至菩萨头上的宝冠有定瓶为标志,而观音菩萨头上的宝冠则以一小化佛为标志,这区别,实在太难分辨了,因为菩萨都很高大,凡人不可能看清菩萨头上那顶帽子是咋样的;而第二处是作为阿弥陀来迎时的随侍,观音菩萨手拿金莲台,大势至菩萨则合掌,这区别还明显些,问题是凡人拜菩萨只看真容,哪管菩萨那手的姿势怎么摆放呢?所以,凡人以为他俩都是一个菩萨——观音菩萨。结果,大势至菩萨隐没了。   其次,我觉得是大势至菩萨显圣的动静太震撼。话说观音菩萨显圣,都是坐片叶子过来,轻盈飘逸。但《思益经》说,大势至菩萨显圣喜欢走着过来。有人会问:“这不更显得实在吗?”问题是,大势至菩萨走起来时,十方世界的一切都会震动;即使大势至菩萨坐下来时,地面也会为之摇动,然后逐渐扩展,整个世界都震动起来。那可得是多少级别的地震啊,还不把人给吓死?拜不得啊拜不得。   最后,我觉得是大势至菩萨在人间待的时间太短。佛经上记载大势至菩萨在凡间只做过无诤念王和转轮王(我怀疑其实都是一个人)的二儿子,也就是说大势至菩萨只在人间待过二世。那哪够啊,跟其他随便转十几个世的佛、菩萨比起来,大势至菩萨简直就像没在人间生活过一样。既然跟凡人交流少,那当然就不会有多少人记得这位菩萨咯。   当然,至为关键的一点是,大势至菩萨没有在东土中国出现过灵验传说。国人很现实的,没传说,就说明不灵。不灵?我拜你干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27
灭法国国王杀僧,观音菩萨为什么不自己去处理掉?-趣历史网

灭法国国王杀僧,观音菩萨为什么不自己去处理掉?-趣历史网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灭法国国王杀僧,灵山方面为何不闻不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解决了金鼻白毛老鼠精和唐僧的这段孽缘,唐僧师徒又走了一年的时间,在第二年的夏季,他们来到了一个叫灭法国的国度。  入城前观音菩萨变成老妪给唐僧师徒示警:灭法国的国王要杀一万个和尚还愿,如今已经杀了9996个,就等抓住4个名僧了愿,奉劝他们绕路。  灭法国国王杀僧,用观音菩萨的话说就是国王前生那世里结下冤仇,今世里无端造罪。更是在二年前许下一个罗天大愿,要杀一万个和尚。  而用国王自己的话说杀僧是因为僧人诽谤了他,这才许下一个天愿,要杀一万个僧人还愿。  到最后书中并没有交代这国王前世与僧人有什么仇恨,今世僧人们又是如何诽谤了他,而最终解决这件事情靠的还是孙悟空夜里偷偷剃了国王、妃子和一众大臣的头发。这才不了了之,也就是国王认为不可抗拒,服软了。  这段故事没说清前因后果,讲得有些云山雾罩,让人们有点摸不着头脑。很多解读文章对这件事解释得也不是很清楚,很多解读认为佛教不插手是因为灭法国国王背后有道教靠山,或者是佛教不好插手凡间的事。  如果说国王背后有道教势力支持,灭法国没有像车迟国一样出现道派的妖怪,事后也没有道教的大佬出来站台,所以这种说法不准确;要说佛教不好插手凡间的事情,收拾乌鸡国的国王就因为国王水淹了狂妄的普贤菩萨三天,就被惩罚了,灵山方面真想要收拾灭法国的国王,有的是办法,所以这个说法也说不通。  观四象认为灵山方面之所以没有出手,很大程度上因为佛教真的做了对不起人家的事情,有些理亏,这才不方便出来找借口,任由他无端的造些杀戮。  那么是什么事情让着灭法国的国王和佛教的僧人们有这么深的仇,这么大的恨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前后关联起来,能让灵山方面理亏的应该是舍卫国亡国事件。  当唐僧师徒到达灵山搬取经文时,被阿傩、迦叶索要人事,还闹了一出假经文的风波。这事被孙悟空捅到了如来佛祖处,如来佛祖却说了这么一段话:  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佛教给舍卫国的赵长者诵了一遍经文,收上来三斗三生米粒黄金,如来佛祖认为卖便宜了,诅咒人家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唐僧取经后来就到了布金寺(舍卫国地界),但是这个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了。怎么灭亡的,书中没有交代,极有可能跟这个没给够黄金的事件有很大的关系。  国家被消灭,人死有去处,所以这灭法国的国王极有可能就是如来佛祖说的这个舍卫国赵长者转世。  家族的衰亡和国家的灭亡,因为这三斗三升的黄金给少了引起的。所以前世和僧有仇,这仇是不可破解的。  带着这个仇恨转世,今生自然也不喜僧人,所以对待僧人的态度想必也好不到哪去,此外灭法国已经非常的接近灵山,可以说周边都是信佛的国度,佛教的僧众难免会有教大欺主的嫌疑,碰上这么一个恨僧人的国王,双方关系自然好不到哪去!所以国王就以一个诽谤的罪名开启了杀僧的模式。  因为前世出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被嫌弃了,这世要没收僧人的财物。杀僧收财物成了固定的流程。这一点从孙悟空等人藏在柜中,被强盗当财物抢走,后来被官兵查获,宝物全部献给了国王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说在抄没寺庙斩杀僧人的过程中,财物都被国王没收了。  虽然国王对待僧人比较强势,但是毕竟凡人的能力是有限,人不可以与神仙斗(托梦之类的自然少不了),灭法国国王在杀僧的过程中,也需要给自己留条后路。毕竟形势比人强。想生存最后还得妥协。  杀掉9996个僧人,前世的恩怨也算是了结了,留下四个名额的缺口不杀正好作为投奔佛教的投名状。毕竟灭法国还要在佛教掌控的西牛贺洲生存下去。所以当孙悟空给众人剃头后(或者说唐僧师徒出现后),国王顺势转投了佛教的怀抱。  再加上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传世的唐僧提名钦法国,也算名正言顺的加上了一道护身符,等于承认了他亲佛的身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17
《菩萨蛮·七夕》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趣历史网

《菩萨蛮·七夕》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趣历史网

  菩萨蛮·七夕  苏轼 〔宋代〕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译文  黑夜即将过去,太阳即将出现。五更天时银河斜转月落大地。牛郎织女从梦魂中惊醒过来,泪涕纵横,天上落下了细小的雨点。  牛郎和织女虽然是短暂相逢,但却永远和天一同存在。他们始终不羡慕人间的生活,因为人间烦恼太多了,日子难过。  创作背景  本首词作于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七月。东坡继配王闰之来黄已近两月。是年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相会。东坡登上邻近临皋亭的朝天门城楼,即景生情,作此词,以示夫妻团圆、永不分离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词写的时令为“更阑月堕星河转”的拂晓时刻。此词上片写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的依恋难舍之绵绵深情;下片写七夕之晨牛郎织女分手后的伤离恨别的心态。全词立意新巧,构思独特。  此词上片写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的依恋难舍之绵绵深情。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堕星河转。”渲染了牛郎织女此时趋人散的时空气氛:旋风吹,仙车奔,扇云开,面临苍凉环境;时过五更,月落大地,星河转移,逼近分手时光。  “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细腻描绘了牛郎织女如梦初醒、梦魂惊叹、泪涕纵横的神态。“梦”、“晓”二字贯穿上片,颇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宋代秦观《鹊桥仙》)的难言倜傥。  下片写七夕之晨牛郎织女分手后的伤离恨别的心态。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承上一转,妙笔生灵。纵然一夕相逢,来去匆匆,相会短暂,但是共天久长的仙界的牛郎也好,织女也好,两情久长,岂在朝朝暮暮。生命是永恒的,青春是不衰的。这正是天界令人神往的地方。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东坡用了一个顶真手法,透过一层,道出了“天难老”的妙谛和东坡内心难言的余悸: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有一次相会时间,但终究比人间美好,人间不值得羡慕,因为人间烦恼太多了,度过一天好像熬过一年那样长久,艰难。最后两句,文彩似乎不浓,却道出了人生的深奥哲理,令人回味。  自古以来,多少文学家,多少文学作品大写特写诸如七夕仙女思凡、下凡,甚至与凡人结为伉俪,生儿育女,白头偕老。东坡一反古今陈说,把天界写得“长共天难老”那么美好,把人间写得“度日如度年”那么艰难。全词立意新巧,构思独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知识 2022-09-16
观音菩萨的实力有多强?为何说绝对有能力降服孙悟空?-趣历史网

观音菩萨的实力有多强?为何说绝对有能力降服孙悟空?-趣历史网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那么厉害,为何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没出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观音菩萨绝对有实力降服孙悟空,别的不说,就是这个玉净瓶的分量,孙悟空就扛不住:  菩萨教:“拿上瓶来。”这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动。好便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摇得半分毫?  菩萨道:“常时是个空瓶,如今是净瓶抛下海去,这一时间,转过了三江五湖,八海四渎,溪源潭洞之间,共借了一海水在里面。你那里有架海的斤量?此所以拿不动也。”  这段是孙悟空在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处受阻,到南海求救时的一段文字。很明显这个玉净瓶孙悟空是搬不动的。瓶子的分量用观音菩萨的话说,里面有一海的分量,如果没有驾海的本事,你根本拿不动。  这样的分量如果砸在孙悟空身上,猴子绝对跑不了。后来在莲花洞孙悟空被银角大王用两座大山压住也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菩萨是有实力降服孙悟空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观音菩萨本来是有出手的意思的。  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  但是很快,观音菩萨就被太上老君阻止了。  老君道:“你这瓶是个瓷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你且莫动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  老君的理由是你的玉净瓶是瓷器,弄不好会被铁棒戳破,不如用我的兵器。  神仙的法宝如果不能脱离基础材质的局限,哪能称得上是法宝?老君这个理由明显是不成立的。  奇怪的是观音菩萨听了之后,并没有辩解,而是问老君身上有什么兵器能可以打孙悟空。  既然观音菩萨有能力降服孙悟空,为什么还要顺着老君说呢?  一方面,老君地位高,菩萨不能顶撞老前辈,得让人家把话说完,把意思表达清楚。  另外一方面,她知道老君不会犯常识性错误,既然这么说必然有什么她不知道的内幕。果然,太上老君掏出金刚琢之后,立马说了一个“西出函谷”的秘辛。  按照历史上太上老君的化身,道教老子西出函谷的时间来算,正是如来佛横空出世的年代。原来佛教是小乘教法,如来成佛后发展了大乘教法,取代了前掌教燃灯古佛。  小乘教法其实也算是道教的分支,大成教法发展起来之后,就不同于道教了,这个时候其实就开始了佛道之争。  老君这么一说,观音菩萨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所在,孙悟空不是她能动的,这里面有着佛道之争的痕迹。她本来是西方佛教一分子,地位也不过是个菩萨,但是这场佛道之争菩萨受益了,晋升为掌管一方的大佬,即五方五老之一的南方南极观音。  作为新晋大佬,有些秘密她并不清楚。不清楚怎么办?只能是多看少说少动手。  因此她才放弃了降服孙悟空的打算,静观事态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14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趣历史网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趣历史网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纳兰性德 〔清代〕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译文  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不堪听,还生愁。他是身处异乡的人。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  赏析  上片描绘边塞黄昏苍凉的秋色。首二句以如椽之笔写景,不胜开阔,直追盛唐边塞诗。单看之,无丝毫狭小局促、落落寡欢之感,谓词人被边塞特有的秋景深深吸引,亦无不可。接下是“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豪壮大气不改,初添萧索苍茫之感。上片四句,连而读之,自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近有城墙两边的“啼乌”,远则是落日与群山,在红红的落日与苍莽的群山的衬托中,又有猎马飞驰而来。词中的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把边塞景色的特点,完全体现出来了。  下片是描绘入夜之景和抒发思乡之情。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词人的远戍之苦、思家之心,融合在一起,当胡笳吹起时,那呜呜的声音,使边地的开阔誊和词人的惊异感顿然消失,充溢着的是一片悲凉的情调,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所以词人说“笳声听不得”,因此整片词的词情在微微的灰白之后,忽然黯淡起来。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荒漠凄凉之意。这两句在肃杀中寓悲凉,展现出词人已经蓄满的感情,直至引出末二句。“秋梦不归家”是抒情,是感叹,道出了深蕴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残灯落碎花”是写眼前实景,诗人“归家”而不得,希冀于梦中,又不能入睡,就只能在“残灯”独坐了。末二句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而境界全出。  从全词看,除“秋梦不归家”一句外,余皆景语。荒漠凄凉,肃煞萧索,烘托出思乡的悲怆孤独的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妻子卢氏病故后,词人秋天随康熙帝巡近边时。词人离家来到边塞,千里之隔,使他生出思乡之情。身处千里之外,这深秋的梦也不能带他回到家乡,孤寂与脆弱袒露无疑,于是创作了这首词抒发满心愁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知识 2022-08-29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趣历史网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趣历史网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纳兰性德 〔清代〕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译文  凛冽的北风,将三更天还在飘落的大雪吹得四散飞扬。在梦中,相思之人还在迷恋开满桃花的明月之夜。梦是那么美好,不要催醒他,让他在美好的梦境中多转一转吧。  没有任何征兆,梦中突然听见了画角声,醒来时,泪水已经在枕边结成了薄薄的一层红冰。耳中听到的是塞马的嘶鸣,眼中看到的是斜挂着残星的军中大旗,好一派凄冷而又壮阔的景象。  赏析  第一句描写呼啸的朔风吹起了满地的落雪,雪虽然停住了,但继之而来的狂风卷起了满地雪花,这风如刀似割,它比下雪更冷十倍,它的来临使寒冬落雪的气温更加凄冷;“三更雪”点明是在夜里下的雪,塞外苦寒,风雪之夜,思念故乡的军旅之人这时还不能入睡。  第二句“倩魂犹恋桃花月”,“倩魂”意思是带着笑意的梦魂。这一句写军旅征夫进入梦境,外面呼啸的寒风还在凄紧地吹着,一直思念故乡的人终于带着微笑进入了梦境;他仿佛看到,窗下月色溶溶,窗外桃花耀眼,闺中旖旎温馨的氛围与风光叫人无限依恋。梦境与现实是如此悬殊,作者以“三更雪”与“桃花月”对举,把风雪交加的塞外寒夜与闺中的温情作了鲜明的对比。“犹恋”两字承接上句的“朔风吹”,表明尽管强劲的朔风吹散了满地的雪花,但吹不散军旅征夫的思乡之念,在寒风刺骨的深夜,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下片,第三、四句,以“梦好”承“桃花月”而发,诉说了远离故乡的思家之人,每天鞍马劳顿,巡边守地,只有在深夜里才能静静地思念故乡的亲人,但寒夜中的梦,有恶梦,也有好梦,今夜正做着好梦,就让他做下去吧。让他在梦中多得到一些欢聚的幸福和快乐。诗人在这里用了两句非常流畅易懂的句子,但投入的感情却是真切深刻的,充满了对军旅征夫的无限同情。希望他多享受好梦的幸福,谁也不要打断他的梦,这与唐代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删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写法十分相近。金昌绪写了思妇梦往边地,纳兰性德写征夫梦回故里,他们难相见,就让他们在梦中多相会吧!为了这,鸟儿不要啼叫,更不要去相催。  第五、六句,又接出了“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然而,好梦不长,画角一声把征夫从欢聚团圆的梦境中拽回到现实。本来,卫戍边地的军人,对军旅中的画角声声习以赞常,但这时对梦回故里,沉醉入幸福欢乐的梦中人来说,这画角吹稠太“无端”,“无端”两字透出了征夫对这画角的恼恨,对军营生活的恼恨,也隐隐谴责了制造这悲欢离合的封建统治阶级。一声画角断送了他一场幸福梦,他长久地盼望着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但却很难实现。终于,在梦中他回到了故里和亲人中间,征夫禁不住流淌下幸福的泪水,待到画角一声梦醒回时,欢聚时的幸福泪水已在枕边凝结成为一层薄薄的冰。方千里诗曾道:“情泪滴如冰”。“枕畔红冰薄”中的“红冰”两字,这里指凝成为冰。诗人以“梦好”,“画角”人手,点出最后的一个“冰”字,把梦境中幸福缠绵情景与现实中的塞外苦寒生活做了鲜明的对比,强烈地抒发出这无声之恸。  最后的两句词,“塞马一声嘶,残星照大旗”,继之画角,这塞马一声嘶,又一次打破了周遭的沉寂,把仍然沉浸于梦境的征夫梦彻底打碎了,从迷惘中醒来的征夫,虽然还留恋着刚才的梦境,但睁眼抬头时,残星欲曙,晓风吹拂着军旗,迎来了塞外冰冷的空旷的黎明,使征夫完全回到冰冷的现实生活里。  这首词中诗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把边地军旅生活的劳苦艰辛和征夫们对妻室故园的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强烈地抒发出对卫戍边地的征夫们无限同情。在写梦醒时,连同画角、塞马、残星、大旗,把塞外寒夜中军旅生活描绘得格外悲凉寂寞,与词的上片写梦回故里时的缠绵格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作者奉旨执行军事侦察任务的途中。是一首以纪梦的艺术手法,表达离情别恨的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知识 2022-08-28
马头明王,恶面观音菩萨的由来是怎样的?

马头明王,恶面观音菩萨的由来是怎样的?

顶礼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首先马头明王,题中所说恶面观音用词不妥,应为马头明王,即观世音菩萨之忿怒相。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不了解藏传佛教,应该不会知道这位菩萨的存在,无心之语,不为罪过。 佛经中一共记述了八位明王,也称八大金刚。分别为孔雀明王、马头明王、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刚夜叉明王和无能胜明王。八大明王为八大菩萨所化现,神通广大,各司其职,明王中的明字,有光明普照之意。明王就要是借助佛的无上智慧铲除众生的无明烦恼,摧毁众生之魔障,使其离苦得乐,终至涅槃。这八位大菩萨所化现的明王,我们听说过最多的可能是大威德金刚,即文殊菩萨的化身。因大家常去五台山,那里是文殊菩萨的显密道场,所以我们多少见到、了解一些。今天要说的马头明王是观世音菩萨的千万种化身之一。明王一面二臂,身红色,三目圆睁,獠牙外露,发须皆红黄上竖,头顶上有绿色马首。右手持骷髅宝杖,左手施期克印。头戴五骷髅冠,项挂五十人头璎珞,身披人皮、象皮,以虎皮为裙,以蛇饰、骨饰为庄严。双足右屈左伸,以弓马步姿,脚踩男女二魔,以莲花日轮为座,威立于炽热般若烈焰中。三面的马头明王为三面六臂,身色靛蓝,双目圆睁,怒发竖立,身穿虎皮围裙,头顶三个马头。右上手持金刚杵,第二手持三叉戟,最下手持剑;左上手施无畏印,第二手持矛,最下手持索套。马头明王的造型因教派不同,故有单、双身之分,有些身前有明妃,身后带翅膀。密宗佛教普遍认为马头明王是六观音之狮子无畏观音,是畜生道的教主,以观音为自性身,以马头置于首,故曰马头观音。因大忿怒威猛摧伏之形相,也称马头金刚,表跋涉生死大海、摧伏四魔之大威势力、精进力,又表啖食无明重障之意。马头明王虽相貌凶恶,令人毛骨悚然,但他的忿怒相,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化现的,是菩萨对众生之悲心,而非忿怒心或嗔恨心。 关于马头明王的功德与修行之法,可以查阅的资料很少,多数只是藏密中较为常见的真言心咒,上述解释也是照本宣科。马头明王法可用于降伏罗刹,鬼神,诸天八部,亦可消除业障,邪术咒诅,水患等一切灾难,但关于如何行持,如何破除一切魔障,如何去观修本尊,才是马头明王真正的厉害所在。密宗经书记载:听闻到马头明王的名号、接受马头明王的灌顶、念诵马头明王的咒语可以祛除一切障碍。以马头明王为本尊的人,七百世不会堕入地狱之中。自观为马头明王,即身可以解脱。莲华生大士的口诀里也说过:受过马头明王灌顶和口传的人,他在中阴时会开悟,马头明王将带领那个人解脱。马头明王的咒语,无论是谁听到过一次,他命终不会堕入地狱。而且以此因缘之故,下一世会投生善处,并且能够接触佛法和修行。在西藏,老百姓生病或有障碍时,不论是否曾受过灌顶或口传,都会持马头明王的心咒。如果未得密相马头明王法门灌顶,亦可以持此菩萨之咒而一心祈求,也可以观想马头明王在面前,但在未得灌顶以前,不可以把自身观为本尊。所以,马头明王的观修还是需要有专门的传授,必须接受金刚上师的灌顶才可以。修持马头明王的仪轨也比较复杂,要求我们的心口意必须清净庄严。具体的仪轨这里不做赘述,因为密法需由真正的大德高僧才能讲授。 我本人与马头明王有着很深的渊源,在这里和各位说说我与这位大菩萨结缘的故事。 我的上师是一位格鲁派的活佛,有一次梦中见到了观音菩萨,他按照菩萨的示意,去寺院闭关修持马头明王。寺院后面的山上有一个山洞,前几世活佛都曾在这里闭关修持过马头明王,洞壁之上因几位活佛长期面壁修行,已经清晰显现了马头明王的形象。僧人闭关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绝不是我们想象中找个清净之所,盘腿一坐、闭目养神那么简单,而是要求修行之人身口意全身心、恭恭敬敬的投入才行。闭关时间因每次修行目的和个人修为水平而长短不一,上师那次闭关是在深冬时节,时间是三个星期。期间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后就开始诵经、观想和持马头明王心咒。至中午十二点休息一会儿,吃每天唯一的一顿饭。下午继续念经、观想、持咒,晚上七点再稍微休息一会儿,直到夜里十二点睡觉。第二天凌晨三点再起床,重复前一天的功课。上师的这次闭关,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总共完成了五十万遍马头明王心咒的修持。上师于闭关后第二年的春天来到了北京,我去机场接的他和随行的喇嘛。回到住所,我和上师聊了很多修行中的感悟,最后我问他说:每一个密宗修行弟子都有一位本尊,您能告诉我应该修哪位本尊吗?上师沉思了一会儿,对我说到:马头明王就是你的本尊,你可以修持马头明王。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位菩萨的大名。随后的几天,上师给我行了马头明王的灌顶仪式,赐给我一尊马头明王的佛像,并且把他闭关时念了五十万遍的佛珠也送给了我。我当时非常感动,发愿用这串金刚佛珠继续念诵五十万遍马头明王心咒。目前为止,时间过去很久了,我只念了不到三分之一。回想起上师在三周时间完成了五十万遍的持咒,一来感到活佛是那么的刻苦精进,二来对自己的懈怠感到非常的惭愧。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持咒,完成自己的誓言。 马头明王作为观世音菩萨所化的殊胜本尊,其功德海广大无边,各位师友能见能闻随缘而定,但望见闻者莫生轻慢之心,愿马头明王保佑各位师友健康平安!

资讯百科 2022-05-20
羊的本命佛是什么佛,普贤菩萨本命佛什么时候带最好?

羊的本命佛是什么佛,普贤菩萨本命佛什么时候带最好?

什么时候戴都可以羊的本命佛是什么佛!有关原因我给你看我修行时做的笔记吧: 亲,本命佛不是这样理解的。一旦是佛菩萨的造型,自然就有护法神守护,“但有佛像处,必有护法神”,既不需要讲究颜色和材质,也跟什么厂商出品没有任何关系的(这是从信仰的角度和有没有效果而言,若考虑材质、做工和艺术价值,当然也有分别),更没有什么真与假的问题,或者说,只要是佛菩萨的造型,就是真的!我将佛理解释给您听: 佛菩萨的雕像,其实也是佛菩萨为坚定佛弟子、信众们的信心的示现,这些只是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恭恭敬敬、诚心诚意才是最关键的,所谓“心诚则灵”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佛菩萨是大成就者,大慈大悲,法力无边,如需供奉摆放,不需要选日子、挑时辰、看风水、定方向的,“一佛破万煞”,不受限制的。 我们常人,对自己木有信心,所以就需要有外在的东西(譬如雕像啊、佛珠啊、吊坠挂件啊之类的)来增强;如果真正做到了心中有佛,有没有雕像都不重要了,因为睁眼闭眼、心内心外都是佛。 因此,藏传佛教虽有本命佛一说,那也是对治我们众生的分别心而设立的方便法门,其实佛佛相通、佛佛相同,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详细的本命佛一并贴在下面,供您参考及挑选: 属鼠人本命佛:千手观音菩萨 属牛人本命佛:虚空藏菩萨 属虎人本命佛:虚空藏菩萨 属兔人本命佛:文殊菩萨 属龙人本命佛:普贤菩萨 属蛇人本命佛:普贤菩萨 属马人本命佛:大势至菩萨 属羊人本命佛:大日如来 属猴人本命佛:大日如来 属鸡人本命佛:不动尊菩萨 属狗人本命佛:阿弥陀佛 属猪人本命佛:阿弥陀佛 无功还有三分德是什么生肖? 这样对应的话,无功还有三分德的生肖是龙和蛇普贤菩萨的尊号是“大行普贤”。白象是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普贤菩萨的圣像大都是头戴五佛冠,左手叉腰或执铃,右手执金刚杵,骑著六牙白象,这头白象是大圣天王的神体。属鼠本命佛:千手观音菩萨<br> 属牛本命佛:虚空藏菩萨<br> 属虎本命佛:虚空藏菩萨<br> 属兔本命佛:文殊菩萨<br> 属龙本命佛:普贤菩萨<br> 属蛇本命佛:普贤菩萨<br> 属马本命佛:大势至菩萨<br> 属羊本命佛:大日如来<br> 属猴本命佛:大日如来<br> 属鸡本命佛:不动尊菩萨<br> 属狗本命佛:阿弥陀佛<br> 属猪本命佛:阿弥陀佛</p>

资讯百科 2022-05-06
属羊的本命佛,属羊人的本命佛菩萨是谁?

属羊的本命佛,属羊人的本命佛菩萨是谁?

  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密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所出,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他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大日如来是光明理智的象征,佩戴者能够保护您,给您带来光明理智,除妖避邪,能使您通天地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勇往直前,光明快乐。  因此羊年属羊的本命佛、猴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大日如来之本命佛法像,必获如来光明开启智慧,成就一切事业,使贵人来助,鸿图大展。  吉照堂本命佛为全网奉请人数最多的本命佛,除了自身开光最为正规之外,开光本命佛所请的法师也都为大德高僧,开光法会开光后再放置于偏殿之中加持七天七夜,使得本命佛的灵气灵力更加充足,所以吉照堂开光后的本命佛具有化解财运、健康、爱情难题,使得缘主逢凶化吉,从官仕途高升,从商广纳财禄,得安康吉庆人生的功效,所以请本命佛大家一定要请吉照堂本命佛。

资讯百科 2022-05-04
南无观世音菩萨歌词,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南无是什么意思

南无观世音菩萨歌词,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南无是什么意思

南无南无观世音菩萨歌词,这两个字读音拿摩 是根据梵音直接音译过来的 南无,是皈依的意思 皈依就是归向,依靠 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你要发心皈依阿弥陀佛及其法教 这中间当然有尊敬的意思 但是绝不可以说南无两个字就代表致敬的意思 皈依与致敬,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有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 这个是梵语的音译 “南无”是归命的意思,是归依佛的教导,把自己的性命归依于佛,表示很忠心,很孝顺的意思。

资讯百科 2022-05-02
供奉,家里供奉的菩萨怎么请走?

供奉,家里供奉的菩萨怎么请走?

请走菩萨,对菩萨祷告一下说:谢谢菩萨,说三遍供奉。用红布包裹送寺庙结缘。寺庙是菩萨佛祖们的供奉之地,让他们吸收更多的香火,也算是报答菩萨了。 菩萨,是巴利文 Bodhisatto 的音译“菩提萨埵(拼音:duǒ)”的简称, 梵文是 Bodhisattva, “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 或 “有情”(一切有感情的众生)。除了一般菩萨外,还有像观音、地藏、文殊、普贤一类的”大菩萨“ ,梵文是Mahāsattva,中文译音是摩诃萨,又意译为“大士、圣士、开士”等名称。佛经中所举出菩萨的异名有:开士、大士、尊人、圣士、超士、无上、自在、勇健、大道心成众生等。

资讯百科 2022-03-2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