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空了(1907.03.26~1988.10.16),男,蒙古族,笔名了了、艾秋飙,原籍内蒙古昭乌达盟翁牛特旗,1907年3月26日生于四川成都,1988年10月16日因病在中国北京逝世。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新闻记者,报刊主编,新闻学家。擅长艺术理论。1925年参加“阿波罗画会”,1927年开始在北京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北京晚报》编辑记者,1929年后任《世界日报》画刊编辑,《世界画报》总编辑,天津《大公报》艺术半月刊主编。1931年被聘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讲师,教艺术理论课。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介3人物生平4个人作品5评点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萨空了别名:艾秋飙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蒙古族出生地:四川成都出生日期:1907年3月26日逝世日期:1988年10月16日职业:新闻记者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肄业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 出版总署副署长 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 简介2 萨空了(1907.03.26~1988.10.16),男,蒙古族,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负责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著有《科学的新闻学概论》《科学的艺术概论》《宣传心理研究》等。有《萨空了文集》行世。 人物生平3 1935年冬,赴上海,任上海《立报》副刊主编、总编辑兼经理。在他主持下,《立报》实行精编主义,受到读者欢迎,成为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转移至香港创办《立报》。1938年秋,同杜重远赴新疆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任《新疆日报》社社长。1940年,到重庆任重庆《新蜀报》总经理。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迫去香港,同年秋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总经理。1943年5月,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于桂林和重庆的集中营。1945年6月,经营救释放,在香港任《华商报》、《光明报》总经理。1949年6月,在北平协助胡愈之创办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任秘书长,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 个人作品4 《萨空了文集》收入这本文集的一些文字,就是从空了先生20世纪20年代以来撰写的众多的新闻理论、艺术理论、新闻评论、艺术评论文章中筛选出来的。这些文章,既反映了他多年来在上述领域进行探索的历史轨迹,也是他在上述领域长期实践和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这些,对于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来说,具有重大的学习借鉴和参考价值。目录序一回忆录我与《立报》在《新疆日报》的一年关于《新蜀报》的回忆创办香港《光明报》的回忆二专著科学的新闻学概论科学的艺术概论文论选辑艺术闲话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立报·小茶馆》选刊三友朋书札(十八道)柳亚子致萨空了黄炎培致萨空了胡愈之致萨空了、文宜李公朴致丽兄(萨空了)何香凝致萨空了周建人致萨空了沈雁冰致萨空了沈钧儒致萨空了章靳以致萨空了陈毅致萨空了陈叔通致萨空了马叙伦致萨空了金岳霖致萨空了附录萨空了生平萨空了年表编后记《萨空了文集》封面(图) 评点5 我和萨空了同志相识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他是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同时兼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沿用至今的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社名,是他专门请周恩来题写的。我与连环画结缘50年,和萨空了有直接关系。195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连环画编辑室,萨空了指名把我调到这个编辑室做负责人,从此经常向他汇报和请示工作。直至1988年8月,老社长去世前两个月,我去看他时,他说话已经有些迟滞了,仍然念念不忘连环画的形势。自1953年起,我们着手将《水浒》改编成连环画,这是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画库。我们拟订了改编计划,并编写出第一集脚本,预备以后约稿时供作者参考。萨空了不仅仔细看了这个计划和脚本,还多次参加我们的会议,并给每一集题写了书名。这套书改编到《三败高俅》之后,对“招安”以后的内容是否应该改编,有不同看法。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应该改编,萨空了很快批示,支持改编,并要我们保持原作的现实主义思想。1955年5月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