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杰(1902—1947),湖南常德人,中国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抗战期间曾任王耀武麾下51师153旅344团团长、74军58师副师长、24集团军74军58师师长,抗战后任74军副军长,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副师长。抗战期间,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芷江保卫战等重大会战,与日寇浴血奋战。国共内战爆发后,于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战役中与师长张灵甫一同被击毙。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参与战役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蔡仁杰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常德出生日期:1902年逝世日期:1947年职业: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副师长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五期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抗战期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芷江保卫战等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人物简介2 蔡仁杰(1902—1947),湖南常德鼎城斗姆湖花园村人。一名主阶,号常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出生于常德县斗姆湖花园村。1923年在常德县移芝中学毕业。随即到斗姆湖道林寺小学任教。于1926年初报考黄埔军校。1927年8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团长、陆军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副师长、第五十八师长、第七十四军副军长、整编第七十四师副师长。1947年率部进攻华东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于5月16日与师长张灵甫一同被击毙。同年7月,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从蔡仁杰将军籍贯来分析,将军应该是南乡蔡氏后裔。民国三十七年南乡蔡氏七修族谱,民国政要李宗仁、孙科、于右任、赵恒锡、王东原等纷纷题名纪念,若族中在高层无人,区区一族之谱,又怎么能得到这样多政要大员的题名呢?只是猜测,应该和时任整编74师副师长蔡将军对族谱修纂的大力支持有莫大的关系。 参与战役3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蔡仁杰作为八十八师工兵营长参与多次战斗。电影《八百壮士》中影版中亦有提及。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卫战爆发,时蔡仁杰将军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八十八师中校团副,于此役身负重伤。武汉会战蔡仁杰任51师153旅344团团长,随同51师师长王耀武参加了武汉外围战。王耀武晋升74军军长,蔡擢升为74军58师副师长。长沙会战1939年,蔡仁杰率领58师173团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他又率部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在黄花市附近迎击从东南方向进攻长沙的日军。上高会战1941年3月日军集第33、34两师团兵力,直捣上高。其间蔡仁杰率部随军作战,扼守下陴桥。战后军长王耀武讲评,赞仁杰机敏善战勇敢沉着。常德会战蔡仁杰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保卫常德城的战斗,但他率领的58师两次在桃源与慈利阻击日军进犯常德。战后,他擢升为58师师长。长衡会战1944年,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