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蔡襄
蔡襄简介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在朝为谏官时,以直言著称。后数度外出,历知泉州、福州、开封府事。宋英宗即位后正授三司使,再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杭州。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主持制作北苑贡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的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集》等传世。(概述内图片来源:清人绘蔡襄画像)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主要作品6轶事典故7人际关系8人物争议9艺术形象10后世纪念11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蔡襄别名:蔡君谟、蔡忠惠、蔡端明字:君谟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兴化军仙游县出生日期:1012年3月7日逝世日期:1067年9月27日主要作品:茶录 荔枝谱 蔡忠惠集主要成就:书法、茶学 治理地方,政绩卓著官职:礼部侍郎、端明殿学士等追赠:吏部侍郎→少师谥号:忠惠地位:“宋四家”之一 人物生平2 蔡襄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二月十二日(1012年3月7日)。蔡氏家族世居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依仁(安)里赤湖的蕉溪(枫亭驿以西,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五星自然村,建有蔡襄故居)。蔡襄的母亲卢氏,是惠安名士卢仁之女。蔡襄童年时受到外祖父卢仁的严格教育。他十五岁参加乡试,十八岁游京师,入国子监深造。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参加开封乡试,获第一名。天圣九年(1031年),蔡襄登进士第十名。次年,授漳州军事判官,在职四年。后历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等职。庆历三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同时执政,欧阳修、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蔡襄作诗称贺,受欧阳修等三人举荐,被宋仁宗任命为“知谏院”。他遇事从不回避,奏疏忠诚恳切,大都关系天下利弊、一时缓急。蔡襄认为国家安危取决于人事,君主要知人善任、辨别邪正。由于有蔡襄这样的人直言敢谏,那些权贵心怀畏惧,多有收敛。庆历四年(1044 主要影响3 主词条:宋四家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蔡襄的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轼、欧阳修。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 历史评价4 欧阳修:谁谓闽远,而多奇产。产非物宝,惟士之贤。嶷嶷蔡公,其人杰然。奋躬当朝,谠言正色。出入左右,弥缝补益(一作阙)。间归干闽,有政在人。食不畏蛊,丧不忧贫。疾者有医,学者有师。问谁使然,孰不公思。有高其坟,有拱其木。凡闽之人,过者必肃。(《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陈东:余闻之先生长者。(《茶录跋》)王称:襄于朋友重信义,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而哭。……工于书,人得其字,以为珎藏,仁宗尤称爱之。(《东都事略》)王淮:立贤无方,汤之执中也。必曰闽有章子厚、吕惠卿,不有曾公亮、苏颂、蔡襄乎?(《宋史》引)周必大:仁宗朝蔡忠恵公昌言直道,文章政事,廷臣鲜出其右。(《中大夫赠特进蔡公神道碑》)陆游:先生(梅尧臣)当吾宋太平最盛时,官京洛,同时多伟人巨公,而欧阳公之文,蔡君谟之书,与先生之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梅圣俞别集序》)脱脱:蔡襄、王素、余靖,皆昭陵(宋仁宗)贤御史也。襄数论治体,推韩琦 主要作品5 蔡襄为官三十余年,不仅政绩显著,在科学文化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曾撰《荔枝谱》一卷、《茶录》二卷(或作一卷),是世界上最早介绍荔枝的专著。他所创制“小龙团”茶,品质较“龙凤茶”更精。蔡襄在当时,除了精心制作了“小团茶”,使建茶一步登天驰名全国外,又鉴于陆羽的《茶经》,未能把闽产指出,使建茶淹没不彰;而丁谓所著的《茶图》,仅论及采制,没有说明烹试的方法,于是,蔡襄将他自己的研究心得,撰写成《茶录》一书,共二篇,800多字。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都属于烹试的方法。凭他丰富的经验,独特的见解,再配以当世优秀的书法,使这一著作,堪称“稀世奇珍,永垂不朽”。宋代建茶能名垂天下,与蔡襄的提倡和推荐是分不开的。据说,当时论茶者,没人敢在蔡襄面前发言,恐班门弄斧,自讨没趣。《茶录》除了上进给皇帝鉴赏外,还勒石以传后世。这不但对福建茶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日本具有美学艺术的“茶道”和世界茶业的发展产 轶事典故6 韩琦曾在家乡修建昼锦堂,欧阳修为其撰文,蔡襄书丹,时人称之为“三绝”。蔡襄每一个字都一定写数十张,等到字合于法度之后才采用,世人称其为“百衲碑”。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与宰相吕夷简争执,被黜知饶州。当时秘书丞余靖上书请求修改诏命;太子中允尹洙上疏自讼和范仲淹是师友关系,愿一起降官贬黜;馆阁校勘欧阳修责备高若讷身为谏官,对范仲淹被贬之事一言不发,蔡襄当时也作《四贤一不肖》诗,攻击高若讷。此诗在东京流传,人们都争着传写,买书的人在街上售卖此诗,获利颇厚。辽朝的使者来访,偷偷将其买回。后来张中庸出使辽朝经过幽州时,在舍馆看见有人将蔡襄此诗写在墙上。蔡襄有一把美胡须。仁宗一天偶然回头问蔡襄说:“你的胡须非常漂亮,晚上睡觉时把它盖在被子之下吗,还是把它放在外面呢?”蔡襄无法回答。回到家后,晚上睡觉时,蔡襄思索仁宗的话,把胡须放在被子里面和外面,都感到不适,一个晚上无法睡着。蔡襄知福州时,曾因病 人际关系7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曾祖父蔡显皇不仕。祖父蔡恭后赠工部员外郎。父亲蔡琇后赠刑部侍郎。母亲卢氏封长安郡太君,享寿九十余岁。——妻子葛氏封永嘉郡君。子辈长子蔡匀官至将作监主簿,先于蔡襄逝世。二子蔡甸迁居藤山三子蔡旬官至大理评事,先于蔡襄逝世。幼子蔡旻曾任秘书省正字。女儿蔡氏嫁著作佐郎谢仲规。孙辈孙子孙子孙子孙子蔡传蔡伸蔡佃蔡伷蔡旬子,字永翁,官至通判南京留守司蔡旻子,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进士,宋代著名词人蔡旻子,字耕道,蔡怞弟,崇宁初进士第二榜眼蔡旻子,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孙女蔡氏太师文彦博的外孙女,嫁秘书郎范雩。曾孙辈曾孙蔡洸蔡伸子,字子平,曾在刑部和户部供职。蔡枢蔡传子,字子历,一字子应,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蔡橚蔡传子,字子强,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历官朝奉郎、直秘阁、知泉州等。蔡湍蔡伸长子,字子东,补天长尉,除承务郎等。玄孙辈玄孙蔡戡蔡湍子,字定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人物争议8 据方志记载,蔡襄于宋庆历五年(1045年)4月至庆历七年(1047年)11月,以右正言直史馆知福州;庆历七年(1047年)11月至庆历八年(1048年)10月,升任福建路转运使;嘉祐元年(1056年)8月至嘉祐三年(1058年)5月,以枢密直学士、礼部郎中再知福州。在福州担任要职的5年多时间里,“修复古五塘”是蔡襄的主要政绩之一,也是蔡襄研究的一个学术焦点。然而,“修复古五塘”的地点到底是在福州,还是在莆田(时称兴化军),或者是两地兼而有之,一直困扰着蔡襄研究者。事实上,古人对这一问题早有文献记载,也早有了答案。如果说福州的学者持第一种观点的话,还情有可原,比如肖忠生的论文《蔡襄对福州的贡献》。但莆田的学者金文亨发表的《北宋名臣——蔡襄》和杨祖煌撰写的《蔡襄的业绩》以及蔡庆发出版的《蔡襄评传》等,甚至连莆田市方志委新编的《莆田市志·蔡襄传》也采用了第三种的观点,那就更引人深思。其实,只要仔细 艺术形象9 2024年电视剧《清平乐》:周帅饰演蔡襄 后世纪念10 蔡襄祠,亦名“蔡忠惠公祠”,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社区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的附属文物。蔡襄祠始建于宋朝,据传是在洛阳桥竣工不久后泉州百姓为纪念蔡襄所作贡献而建。主词条:蔡襄纪念馆蔡襄纪念馆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东沙村,金沙宫旁,面积1600平方米,为五层框架结构。馆内设有陈列室、书画厅、会议厅等,收藏和陈列蔡襄生平活动的文物遗作、书简、字贴和各种版本蔡氏族谱,还收藏有300多幅中国名家的书画。主词条:蔡襄陵园蔡襄墓(蔡襄陵园)位于福建仙游枫亭锦岭将军山下,旧福厦公路西侧。196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海内外蔡襄后裔把其墓重建为“蔡襄陵园”,历时三年,于1999年竣工,占地面积20亩,仍保持宋代艺术造型,增建“山门”、仪门、围墙、端明楼、四垂亭、书法碑廊、以及管理房和停车场,重塑文武石翁仲、石羊石马、石虎,铺平石墓埕、水泥通道等附属设施。墓陵占 史料索引11 《文忠集·卷三十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东都事略·卷七十五·列传第五十八》《宋史·卷三百二十·列传第七十九》《宋元学案·卷五》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