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尤超白,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很多年前,大家都认为胃病是不会传染的。 但自从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后,人们的观念彻底改变了。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各种胃病的“祸根”,并且,传染性强,一人感染,可传染一家子。 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杆菌被认定为一级致癌物,是唯一被确认与癌症有关的细菌。 统计显示,在慢性胃炎患者体内,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为 95%~100%。 胃溃疡患者中检出率为 70%~80%,而胃癌患者中检出率约为80%。 一旦出现三种“迹象”,十有八九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迹象1、出现顽固性口臭 引发口臭的原因很多,很多人认为口臭就是口腔问题。 其实,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早期症状之一,也是口臭,并且是顽固性口臭。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引起消化不良,同时细菌产生的分泌物所带来的臭味也会通过口腔散发出来。如果突然出现口臭,要引起高度重视。 迹象2、消化不良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前期,很多人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胀腹、大便不成形,排便不规律等,甚至胃部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由于这些症状也很常见,很多人没有引起警觉。 3、日渐消瘦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由于消化系统现出问题,人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会慢慢变瘦。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那么,如何才能杀灭幽门螺杆菌呢?方法一:食疗 1、奶汁草根 奶汁草,俗称婆婆丁,随处可见,药食两用,对于胃部健康有益。 吃点奶汁草根,或者将其炒制成奶汁草根茶,泡水喝,可杀灭幽门螺杆菌,改善胃炎、胃溃疡。 现代研究发现,奶汁草,可使幽门螺杆菌转阴,溃疡面愈合、疼痛停止。能明显减轻应激所致的胃黏膜损伤 ,使溃疡发生率和溃疡指数明显下降 ,而配伍成复方后 ,抗溃疡作用更强。 四川某医院,应用奶汁草,联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糜烂性胃炎患者66例,并与西药三联疗法治疗的66例作对照。 结论:奶汁草与阿莫西林、甲硝唑抗幽门螺杆菌疗效相似,且具药源广、价格低,副作用少的特点。 奶汁草具有广谱杀菌的作用,有着“天然抗生素”的美称,又是一味抗“炎”良药,尤其对胃炎之“炎”有佳效。 所以,经常用奶汁草根茶泡水喝,对于杀灭幽门螺杆菌,改善胃溃疡,保护胃部健康,大有益处。 2、卷心菜 用新鲜的卷心菜,榨汁食用。 卷心菜,具有抗生素的作用,可杀死包括幽门螺杆菌在内的多种细菌。 每天喝1/4个卷心菜榨汁,3周后,可减轻由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造成的腹痛,并有助于两种溃疡病的愈合。 此外,卷心菜,还含有一种类似生胃酮的化学物质,可刺激胃肠细胞分泌黏液以形成屏障,从而与胃酸隔离,保护胃不受伤害。 3、紫皮独头蒜 紫皮独头蒜,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繁殖。 新鲜大蒜,比较辛辣,杀菌力较强。 坚持每日吃饭时,生吃1个紫皮独头蒜,两周后,抑菌效果即可显现。 4、西兰花 西兰花,营养十分丰富,其中,含有大量的莱菔硫烷,有助于抗击幽门螺杆菌。 研究发现,每天吃西兰花者,粪便中幽门螺杆菌抗原水平可下降40%以上。 西兰花,用量凉拌食物,还可减少胃酸。 5、蜂蜜水 蜂蜜实验浓度为20~/6时可抑制所有幽门螺杆菌。 浓度为10%时可使一半幽门螺杆菌受到抑制。 蜂蜜主要是通过渗透作用来抑制幽门螺杆菌。 所以应在餐后喝蜂蜜,以延长其在胃黏膜上停留的时间。 将蜂蜜30毫升放在碗里,用筷子搅拌至起泡沫,加入120毫升温开水搅匀后,缓缓喝下。 6、猴头菇 研究显示,猴头菇具有修复胃粘膜和杀菌的作用,能有效缓解胃部消化不良,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对溃疡的愈合、胃黏膜上皮的再生和修复大有好处。 7、洋葱 洋葱刺激的味道让很多人避而远之,但是洋葱中却含有大量的有机硫化物和黄酮醇,这些物质可以有效的抑制和消灭幽门螺杆菌,起到预防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的作用。 所以,胃不好的人,在平时可以适当的吃些洋葱,但要主要不生食,尽量炒熟后再食用。 8、桑葚 桑葚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花青素,这种营养物质是非常强效的抑菌剂,它主要作用是防止细菌黏附在胃壁,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 因此,胃不好的人可以经常吃些桑葚,对于修复胃粘膜,远离胃病有好处,还能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不会引起细菌耐药性。 此外,药物杀灭幽门螺杆菌 在治疗方面,常用药物为,克拉霉素、四环素、铋剂等,目前国内外均推荐铋剂四联治疗,疗程为10天,部分患者可延长到14天。 可以选择的组合有七种: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四环素 +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 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 四环素+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
口臭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口腔问题猫也是要刷牙的为什么会有口臭,你没听错,不管养猫还是养狗,都是需要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的,但是很少有宠物主人能做到,既麻烦,还艰难,想要它们老老实实的等待你去刷牙,还是有点难度的,所以基本上很少有铲屎官能做到,这也就导致了宠物口腔问题的产生,从而引起口臭问题。 肠道问题猫咪吃的多了,吃的少了,肠胃蠕动出问题了,都会产生肠道疾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放臭屁、口臭,这些都说明猫咪肠道不适了,可以吃点益生菌,调理一下肠胃,而且益生菌是增加宠物肠道有益菌的生成,所以没事吃一点,可以改善肠道问题,和维持肠道健康。 经常熬夜会不会引起口臭? 我是巧哥,我用亲身经历来回答你的问题,说的不对的地方,请留言指正 为什么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口臭? 谢谢头条小编的邀请! 口臭这个问题确实困扰着很多人,平常也经常有粉丝咨询口腔异味问题! 临床上能引起口腔异味的问题还是挺多的,但幽门螺杆菌确实是引起口腔异味的一大原因! 临床上做胃镜的时候感觉有口腔异味的患者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就会比没有异味的患者高! 原理也很简单,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尿素酶,尿素酶会分解尿素产生氨气,二氧化碳!氨气本身就比较刺鼻难闻,有些胃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口腔也含有幽门螺杆菌,口腔内的幽门螺杆菌和其他细菌也会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硫化物,屁为什么会臭?因为我们放屁的气体里面也含有硫化物成分!所以你懂的
先说下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幽门螺杆菌(简称HP)已经被列为世界最严重的病菌之一,它是唯一能在胃部高酸环境中生存的细菌,中国人的感染率高达60%。 幽门螺杆菌有什么危害? HP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等多种胃病的主要原因,也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因素,HP感染可使癌变率增加3~12倍,如果家人中有一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80%的家人都会感染这种细菌。HP感染后,会对身体产生以下影响: 1.破坏胃病结构,出现反酸、烧心、胃痛、严重口臭等; 2.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3.可能引发急慢性胃炎,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4.可能引发消化性溃疡和溃疡综合征,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幽门螺杆菌可以根除吗? 幽门螺杆菌可以被根除,但它容易反复或再次感染。根除治疗成功的标准是——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和呼气试验均为阴性。 感染HP之后,除了要遵守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还需注意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运动锻炼,这样可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有效预防再次感染hp。 平时也可以通过食疗来抑制、预防幽门螺旋杆菌,这里分享个食疗,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效果非常好。 火麻油+蜂蜜+温水 制法:火麻油+蜂蜜各一勺,温水搅匀冲服即可,建议饭前一小时饮用,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尤其是对消化性溃疡人群。 功效:蜂蜜有显著的消炎作用,对胃炎、胃痛、胃下疳、消化不良等病症均有好的疗效。 火麻油中含有亚麻酸、亚油酸能够杀死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适当的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杀菌养胃,而且可以润肠通便去口臭。 另外火麻油中含有的天然双歧杆菌成分同样对杀死幽门螺旋杆菌有很好的效果。火麻油与蜂蜜完美搭配可起到三重杀菌养胃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润肠、促消化。 为什么要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生活在胃黏膜内的一种细菌,其可削弱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有引起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甚至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可能。所以很多有消化道症状的朋友,经常需要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的细菌,其呈螺旋形,微需氧,1 983年首次由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其主要生活在人体的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其可削弱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从而诱发一些消化道疾病。胃癌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也有一定关联性,研究发现,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和发展,部分逆转萎缩,特别是在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发生前可更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所以对于一些发生胃粘膜萎缩等患者,确实需要查幽门螺旋杆菌。 但是不建议所有人都普查幽门螺旋杆菌,因为我国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人口庞大,约近半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普查花费过大。其次,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并非一定要清除,特别是儿童,如果无消化道疾病等相关证据,即使查出也不要抗菌治疗。随着Hp耐药率的上升,成人根除也不一定容易。所以对于有消化道相关疾病或胃癌高发的人群,可能才更需要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及根除治疗 哪些人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幽门螺杆菌平时需要及时补充卫乐舒益生菌来清除幽门螺杆菌,如果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产生胃炎等疾病的 需要四联药物+卫乐舒益生菌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哪些人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呢? 1.共餐这是得了幽门螺杆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像感冒一样,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建议居家中专业搞好卫生,食用公筷等。 2,经常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频繁出差的人须多加注意。 3.生吃幽门螺杆菌是胃病的高发因素,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频繁途径之一就是生吃膳食。现在西餐普遍,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的习惯使然,或者打火锅时肉都还没烫熟,却早已吃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安全隐患。 4.刺激性食物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致使胃的体抗力低下,从而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的入侵。所以刺激性食物对于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感染,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潜移默化,不可忽视。 5、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因生活压力或者作息不规律等原因也会使胃部压力增大从而是幽门螺杆菌大量繁殖。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登记数据,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人数约为880万,其中胃癌死亡75.4万人,排在第4位,很高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而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我国成人Hp(幽门螺旋杆菌的英文代码)感染率可能高达60%。 因此,做好胃癌高危人群的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根治,可以有效降低胃癌发生率。所以下面这问题我们需要了解—— 人是如何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四个字:病从口入! 1.经常聚餐 这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2.饮食不节,喜欢刺激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可导致胃的抵抗力下降,给幽门螺旋杆菌可趁之机。 3.接吻 幽门螺杆菌可在唾液中残留。 嗯,这一条大家忽略就好! 4.幽门螺杆菌可在集体生活的儿童群体中传播。 这里有个知识点必须警惕!如果母亲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一定不要咀嚼食物喂食婴儿。 在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很多母亲担心孩子嚼不烂,会帮孩子嚼碎了再喂食,这其实是不卫生的。 5.家族聚集性 一个家庭成员感染Hp,很可能通过长期共餐感染全家人。 居住密度和感染率密切相关,长期密切接触会增加传播机会,依据是家庭成员感染多属同种Hp亚群。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就等于胃癌吗?当然不是!我们不应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大量循证研究数据表明,感染Hp后,长期随访最终发展成胃癌的比例不到1%。 但同时要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比例占总人口的大约60%,按照这个比例,其实治疗筛查和治疗高危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是有意义的。 怎样检查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1.抽血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 费用大约40-60元 这个比较便宜,但准确性差一点,只能反映感染过Hp,如果检查者既往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后来根除了,血检抗体仍然可以阳性。 2.呼气试验 费用约100-200元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是首选方法。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需要根治吗?这个问题存在争议! 正方专家认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应该根治,可以降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生率,也能降低胃癌风险。 但反方专家认为,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口基数太庞大,如果广泛开展根治,开销巨大;而且也会增加耐药风险,存在滥用抗生素嫌疑。 尤其是很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没有任何胃部相关疾病,让这部分人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来预防几十年后发生胃癌的可能性,看不到太大价值。而且部分感染者根治后依然会有再感染风险。 因为存在这些争议,目前比较认可的是——针对胃癌的高风险人群进行根治。 什么是胃癌的高危人群?有胃癌家族史、高盐饮食、喜欢吃腌制食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的病史等。 上述人群,如果检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是建议做根治性治疗的,可以降低胃癌风险。 像上图这个病人就比较遗憾,多年的老胃病,一直没有系统治疗过,本次因为大便发黑、体重减轻,发现晚期胃癌,已经广泛转移了。 如果他年轻时候重视一下,也许就能避免这个情况。 幽门螺旋杆菌怎样根治?目前临床上比较成熟的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也称四联疗法,一般需要 14天的治疗时间。 具体使用的药物,不同医院和地区稍有不同,要兼顾不同地区的菌株耐药性,因此建议咨询当地消化科医生。 这里是影像科豪大夫,感谢您的阅读。 幽门螺杆菌是怎么产生的? 谢邀。 幽门螺杆菌起源大约 6 万年前,智人走出非洲那一刻起,幽门螺杆菌就已经出现了,并在人类的胃里定居了下来。几万年来跟我们共同进化,直到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才被定义为胃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幽门螺杆菌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据统计,我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接近60%,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根治幽门螺杆菌,因为很多患者都没有任何的症状,不需要治疗,而且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根治率会越来越低。根据目前的临床指南,幽门螺杆菌根治的指证如下: 1、消化性溃疡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绝对适应症。 2、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粘膜萎缩、糜烂 3、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情况 4、有强烈的根除愿望 幽门螺杆菌如何治疗?1、临床推荐使用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两种抗生素,疗程为14天。 2、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等,任选其中一个; 3、铋剂为枸橼酸铋钾或者果胶秘; 4、抗生素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环素等等,根据用药史、过敏情况从中选择2种,由于抗生素耐药率在逐年提升,一般建议药后搭配3-5个周期舒克幽益生菌,来抑菌减毒,提高根除率,同时注意饮食保养,给胃肠减压。
不可以。由于大蒜中含有很多黄酮醇以及有机硫化合物,当这些物质在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对幽门螺杆菌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远没有达到能杀死幽门螺杆菌的能力。 大蒜能杀死幽门螺杆菌吗 大蒜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而且还具有很好的食疗以及药用价值。 由于大蒜含有大量的“大蒜素”和硫化合物,所以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大蒜可以装进保鲜袋中密封好,然后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保存,一般可以保存一周左右。
如果是用普通的清水冲洗,幽门螺旋杆菌是不会被清洗掉的,也不会被杀死的。用清水冲洗之后,还会存在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几率。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 彻底消灭幽门螺杆菌并非难事,90%的细菌感染者经过1~2周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往往能被消灭殆尽。 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及时而有效地用抗菌素杀灭幽门螺杆菌,对预防和控制胃病有重大意义。
幽门螺杆菌和食物可以说是“相爱相杀”,有的食物能够诱发幽门螺杆菌,而有的食物却可以把幽门螺杆菌“拿下”,对治疗起到不小作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探讨幽门螺杆菌和食物之间的“爱恨情仇”。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胃部,黏附于胃黏膜及细胞间隙的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多种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我国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几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怎么来的?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感染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口口传播,如果长期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共用餐具或一起进食,很容易感染到幽门螺杆菌,所以常常会出现家族聚集的现象。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免疫力够好,胃的抵抗能力够强,长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一起进餐也不一定会被感染。那什么情况下我们的胃抵抗力会变弱呢?这和饮食有着很大的关系。油炸食物。虽然油炸食物很美味,但是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长期食用油炸食物,会破坏胃的环境,降低胃的抵抗力,让幽门螺杆菌有机可乘。剩饭剩菜。剩饭剩菜放久之后容易产生硝酸盐,甚至是变质,长期食用剩饭剩菜不利于身体的健康,也会对胃部造成负担。腌制食物。腌制食物的高盐和富含的硝酸盐,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损伤胃部,降低胃部抵抗力,使人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在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继续长期食用腌制食物,也会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带来的胃部疾病。辛辣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粘膜,对胃部造成一定的损伤,还会促进胃酸的分泌,虽然胃酸让很多细菌难以生存。但是幽门螺杆菌却很喜欢胃酸,会利用胃酸的螺旋状结构,进入胃粘膜中,寄生在接近胃粘膜上皮的地方。2012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有78%的胃癌可以归因于幽门螺杆菌造成的慢性感染,并将其列为一类致癌物。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很高,全球的胃癌患者中有40%来自中国,而幽门螺杆菌已经被证实和胃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使胃癌的患病危险增加了2.7倍到12倍。有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可以降低大约39%的发生胃癌的风险。在日本,每年的胃癌发病率为0.25%,在将幽门螺杆菌纳入中学生体检项目,并清除感染者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后,日本目前的胃癌风险为0.14%,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大风险因素。这3种食物是幽门螺杆菌的“公敌”生活中的一些饮食习惯就能帮助我们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还可以对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大蒜。在一些研究中,大蒜有部分抗菌的作用,而且能降低胃部的亚硝酸盐含量,减少亚硝酸胺的合成,因此,大蒜有一定的预防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花生米。在花生米进入小肠后,会刺激肠壁产生肠抑胃素,对溃疡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对预防幽门螺杆菌也有一定的效果。猴头菇。猴头菇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胃部溃疡的愈合,增强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对胃粘膜的上皮修复和再生也有好处。不过这些食物只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效果,想要根除幽门螺杆菌,还是应该就医。目前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方式是药物的四联疗法,也就是铋剂+PPI+两种抗生素,经典方案是PPI+铋剂+四环素+甲硝唑,目前已经有将后三种药物置于一个胶囊内的新药,有望在全球推广。幽门螺杆菌虽然在我国感染率很高,但不代表感染后就可以置之不理,幽门螺杆菌是发生多种胃部疾病的重要因素,家中有一个人感染,很有可能引起全家的感染,发现自己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还是应该趁早处理。互动: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参考资料[1]《超易中招的幽门螺杆菌 我们该拿你怎么办》.钱江晚报.2019-8-24 // [2]《幽门螺杆菌首次根治很重要》.广州日报.2019-5-14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据数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目前有7000万例,且让人头疼的是,将近九成的患者都没能得到治疗。不少人担心乙肝作为传染病之一,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吃饭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感染的情况?和乙肝患者共餐,不会被传染!尽管乙肝具有传染性,但这并不代表着跟乙肝患者一起吃饭就会被传染。因为乙肝的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因此,哪怕是跟乙肝患者共用餐具,也不会被传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乙肝患者的口腔出现破损的情况下,一起吃饭的人就很可能被传染到乙肝。比如乙肝患者出现口腔溃疡等疾病,乙肝病毒就会通过伤口传染给其他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跟乙肝患者共用餐具,就很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这是因为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患者通过血制品注射进行乙肝的传播,常见于血液透析等方式,即使只有极少量的血液,也会导致乙肝病毒的出现,从而感染乙肝。因此,在打耳洞、纹身、纹眉等过程中,如果接触到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器械时,都可能导致被传染。此外,手术刀等医疗器械也可能成为乙肝传播的“载体”,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就可能因此感染乙肝。因此,不论手术大小,最好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性传播:乙肝的传播和艾滋病的传播类似,也会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在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的人身上,更容易接触到乙肝病毒,从而感染乙肝。此外,也有少部分患者是由于配偶患有乙肝,在性接触过程中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而感染的。总之,洁身自好是远离乙肝病毒的重要方式,并且在性接触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母婴传播:一个患有乙肝的女性,怀孕生下的胎儿也很可能是乙肝患者,这是因为乙肝病毒会通过胎盘或产道进行传播,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母婴传播。不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母婴阻断技术越来越成熟,母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乙肝的概率不断在降低,再加上新生儿都会注射乙肝疫苗,因此,先天性出现乙肝的人数也不断在减少。其实,乙肝患者和艾滋病患者一样,都不应该受到歧视,而且跟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握手、拥抱都不会被传染,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对待他们。实际上,在跟别人吃饭的时候,更应该担心被传染这些病。和别人吃饭,该担心传染的是这2种病幽门螺杆菌:众所周知,幽门螺杆菌会诱发多种类型的胃病,譬如胃炎、胃溃疡等,而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是59%(7亿以上),在某些地方这个数字更是飙升到90%。之所以这么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正是因为这种病菌可以通过唾液或口腔的分泌物进行传播,平时一起共用餐具、水杯,或者是长辈将食物嚼碎再喂孩子,都可能感染这种病菌。甲肝:与乙肝一样,甲肝也是一种病菌引起的肝炎,前者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后者则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甲肝病毒一般存在患者的粪便中,但如果不小心沾到手上,再接触食物之后,吃了这些食物的人也可能感染甲肝。要想预防这两种传染性疾病,一定要注意这三件事情:第一是吃饭前一定要洗手;第二是定期消毒餐具,可以通过高温、远红外线等方式进行;第三是使用公筷。此外,当家里有人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或甲肝等疾病时,最好将患者的餐具分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拒绝吃野味,目前为止,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都来源于动物,而吃野味是传染这些疾病的主要方式。总之,无论是乙肝也好,甲肝也罢,传染病固然可怕,但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就不需要害怕被传染!互动:乙肝病毒要如何清除?参考资料[1]《这几个实验告诉你,为什么“分餐制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就是要做”》.常青藤爸爸.2024-05-19 // [2]《吃饭会传染的病,只有这几种!别再说乙肝了》.业百科weixinnc.com.2024-04-21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近年来,由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胃癌持续高发,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胃癌新发病例95万例,死亡病例72万例。其中,超过70%的胃癌新发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国胃癌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占全球胃癌发病和死亡的42.6%和45.0%。近10年,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处于总体平稳、略有上升的状态。而且,我国男性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均仅次于肺癌。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样作为胃癌高发的亚洲国家,为什么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日本、韩国高这么多?除了人口基数大之外,与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普及率低等息息相关。饮食习惯风险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而自豪。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接触的食物种类不同,口味也千变万化。然而,其中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可能间接导致胃癌的发生。喜欢吃咸鱼、咸菜、腊肠等腌制食物。这些高盐食物含有大量的硝酸盐,进入胃后会转变为亚硝酸盐,再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习惯吃剩饭剩菜。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特别是老一辈,有时候为了方便或者不浪费,剩饭剩菜也会照吃,殊不知,一些菜煮熟后放置时间很久,在细菌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便会还原成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即使加热也不能去除,长期食用会诱发消化道癌症。喜欢吃烫食。麻辣烫、火锅、功夫茶……“趁热吃”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精髓,然而,经常吃过烫的食物,却很容易损伤胃肠道黏膜上皮、食道内壁黏膜,造成局部炎症和热刺激,引发食管癌、胃癌等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在所有胃癌类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癌大约占10%左右。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平均在50%以上。原因有以下几种:喜欢聚餐,而且聚餐时不使用公筷。如果就餐者中有病原携带者,就会将幽门螺杆菌传播给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喜欢嚼碎喂食幼儿。不少大人在喂养孩子时太随意,用自己的筷子甚至嚼烂食物后喂给孩子,容易让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喜欢喝生水、吃生食。生食和生水很容易滋生大量的幽门螺杆菌,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除了感染途径众多,很多人还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以为意,觉得是小事一桩,不注重检查和排除,这也是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的原因。胃癌筛查普及低胃癌筛查普及率低也是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一方面对胃癌筛查的意识不高,另一方面胃癌筛查也没有纳入医保,导致很多人错过了揪出胃癌的机会。数据显示,通常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20-30%,但日本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远超其他国家。为什么?1、普及冰箱。冰箱让人们逐渐放弃剩饭剩菜,也减少了食物的腐烂和细菌的滋生。2、根除幽门螺杆菌。日本规定12岁以上人群必须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从源头杜绝胃癌。3、普及胃镜筛查。日本把胃镜作为4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必检项目,实行“全民早筛查”的举措。很多人不知道,胃镜检查可以帮助查出胃食道逆流、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食道癌、胃癌等疾病。而胃癌高危人群定期做胃镜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危险信号。日本防治胃癌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胃癌的发病有明显的的地域性差别,并且与日常生活习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规避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应该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少吃腌渍食物,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尽量少食用过冷过热过硬以及辛辣生冷等刺激肠胃的食物,不吃霉变食物等。食品安全对胃癌的发生有没有影响?有网友反驳:即使我自己吃得再健康有什么用?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你以为吃进肚子里的是健康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其实一堆安全问题,这是不是也是胃癌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其实网友说的不无道理,近年来,食品安全乱象层出不穷,病死猪肉流向餐桌、老鼠肉冒充羊肉、瘦肉精、苏丹红、甲醛馒头、地沟油、农药残留……舌尖上的癌症,正在不断吞噬我们的身体。中国毒理学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乔传令博士指出,对机体产生危害需要一个剂量上的积蓄过程,只有在长期摄入危害物质的情况下才可能对机体产生危害。简而言之,当你吃越多含有有害物质的食品,对身体的伤害就越大,患癌风险就越高。有专家也指出,世界上没有100%安全的食品。面对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尽量慎重选择,做好卫生防范准备,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吃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素质高低。有研究显示,癌症的发生,“吃”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见饮食对于预防癌症的重要性。同样处在胃癌高发的亚洲,日本和韩国防治胃癌的手段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自己也要加强胃癌筛查意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防患于未然。参考资料:[1]《饮食不当易诱发胃癌 过烫过咸都不健康》.北京晚报.2014-08-08. // [2]《这7亿多人注意了!幽门螺杄菌感染有两点需警惕》.央视网.2024-04-18.[3]《哪些人群应该做胃镜检查?》.央视网. 2024-04-02.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中国的饮食文化一直都是一桌人不用公筷互相夹菜,这样可以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表达亲近之意。但是很多场合我们需要和不熟的人一起共餐,这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好像乙肝这些病是可以通过一起吃饭来传播的,事实是这样的吗?一起了解下! 乙肝会通过吃饭传播吗?专家表示:乙肝不会通过一起吃饭进行传播,虽说很多疾病都是从口入的。但是乙肝还真不是,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4种,分别是血液及血液制品、母婴、性生活以及皮肤粘膜破损。但需要注意的是乙肝不会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但如果口腔、消化道内有破损,比如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不能完全排除有通过血液感染的可能性,但是这个可能性相对比较小。但下面三种病会通过共餐传染虽说乙肝基本不会通过吃饭进行传播,但是这些疾病会通过共餐传播!1、甲肝甲肝和乙肝一样,都是由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甲肝是由甲型肝炎引起,乙肝是由乙型肝炎引起的。甲肝病毒大多时候是被“吃”进去的,它大量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如果沾到手上,然后用手去接触食物和水,健康的人误食了这些带有病毒的水和食物,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典型的从口入的疾病,它可以通过唾液或口腔分泌物进行传播,并且传染性很强,平常我们普通的吃饭、接触,都可能会发生交叉感染。3、伤寒伤害是一个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而且可以通过共餐进行传播。它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伤寒和甲肝的传播方式比较相似。致病菌会随着患者的粪便排出,如若污染了水或食物而被健康人食用的话,健康人会因此而被感染。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病从口入呢?首先在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集体用餐时最好采用分餐制,给人夹菜使用公筷;成人不要用嘴去触碰婴儿的奶瓶、勺子等,更不要嚼碎了食物喂食婴儿;食物要清洗干净病煮熟之后才能食用;对于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要使用专门的碗筷,避免共用。其实这些预防的方法今年大家都了解的很多,就是我们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那些内容。吃饭尽可能的避免聚集、不要共用餐具、餐前餐后要洗手、日常尽可能佩戴口罩等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对我们的健康而言却是意义重大的。目前新冠在全球范围内还在肆意横行,建议大家在生活中还是要做好就餐的防护措施!参考资料:[1]向芸.家里有乙肝患者须采取分餐制吗[J].求医问药,2012(3):25. // [2]袁志富.幽门螺杆菌可通过餐具传播[J].求医问药,2012(11):19-19.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一场疫情来势汹汹,在人们还未做好防备之时乘虚而入,蝴蝶效应般波动了全球平衡。 而在一起起家庭聚集性病例中,我们也认识到“癌从口入”,在“筷来筷往”之间存在的健康风险。 这不,今年二月,上海多个机构联合向向全体市民倡议:不管是在家里用餐,还是在外面,都建议使用公筷公勺。倡议发出后,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 不仅仅是上海,江苏泰州也出台了全国首个公筷标准——《公勺公筷使用规范》,新规指出:公勺公筷是指2人以上同桌就餐时,用来夹菜的筷子,或者乘汤的勺子,用来避免就餐者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规范里详细规定了其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的制作要求。 不过,比较麻烦的是,“合餐制”可以说是我国多年来的饮食传统文化,很多人一时还很难改变,所以,今天我们就针对合餐制带来的健康风险以及使用公筷的好处来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所了解! “合餐制”虽温馨,却暗藏健康风险 就以这次的疫情为例,我们可以多次从新闻里看到因为聚餐引发了多人感染,比如南京一次家庭聚餐引发了九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南昌周某一行人多次组织好友聚餐,最后引发五十二人接受医学隔离、先后9人确诊……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合餐制”时,大家的筷子、勺子会因为夹取同一道菜,而相互碰撞或接触食物,这样就可能使食物接触到某些人的唾液,再进入其他人体内,而如果其中一个人体内含有细菌病毒,那么便给细菌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极好的机会,特别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它可以通过粪-口、口-口、胃-口三种途径传播,是导致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身体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病菌可能通过诱导胃粘膜下方干细胞的过度增殖,致使干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积累大量的DNA损伤,从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而现在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滞留在牙菌斑中,然后通过唾液、呕吐物来进行口-口传播,而合餐制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则为胃癌等可口-口传播的疾病,提供了良好的传播渠道。 所以,虽然合餐制是我国饮食传统,但的确是暗藏了很大的健康风险的,现在推行使用公筷,也是为了减免不必要的危险。 钟南山也曾推荐过使用公筷 不管是从健康,还是科学与环保等多方面角度来看,使用公筷公勺取菜都有着很多的好处。 使用公筷,可以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交叉感染的几率,因为唾液是因为多种疾病传播的关键路径之一,很多疾病就是因为在互相夹菜、公筷不分中悄悄传播蔓延。 同时,使用公筷,也可以避免浪费,很多人在聚餐的时候,怕吃不够,所以就会点很多菜,但是最后又吃不完,可是菜被每个人夹来夹去的,打包的话总感觉怪怪的,所以这时如果是使用公筷公勺,因为菜肴没有被各种唾液所污染,就餐者可以放心打包未吃完的剩菜,从而避免了浪费。 使用公筷,也是文明的一大进步,它不仅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其实,早在03年非典事件后,钟南山院士就曾呼吁过要使用公筷。而此次疫情的多起聚餐案例,也让钟南山院士再次向大众强调使用公筷的重要性。 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许多疾病可以通过 “病从口入”感染健康人体,其中最多见的就是唾液可通过筷子解除到食物,最后引起交叉感染,而分餐、公筷制可以有效防患这一点。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在每道菜上桌的时候,使用公筷公勺拨出来一些放到自己的餐具里慢慢吃。不要觉得这是生疏,其实这样反而是为了彼此健康着想。 个人应该如何践行使用公勺公筷政策? 如果是在外面吃饭,建议大家最好是可以在包里备一份筷子勺子,不使用餐馆提供的;如果觉得很不方便,那么可以跟店家提一下要求,表明自己希望可以给每个菜盘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如果是在家里吃饭,也别大意,觉得一家人没必要搞的那么生疏,最好也是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碗、筷子、勺子、水杯等,不要混合使用,吃饭的时候可以直接把饭菜分配好。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提示:在购买这些日常用品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颜色或者形状差异比较大的,便于分辨使用。 另外,从小培养孩子的进餐礼仪很重要,很多父母由于溺爱孩子,容许他们“饭来张口”,要不就是事事亲为,帮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成人口腔的细菌还是比较多的,很容易因此传播给孩子,所以最好是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 总结:虽然用公筷难过“情”关,但还是需要提倡!因为使用公勺公筷对我们的健康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希望大家看完上述文章介绍,可以赶紧行动起来。 参考资料: [1]《将“公筷革命”进行到底|述评》.新民晚报.2024-02-28. [2]《钟南山院士喊你用公筷!经此一“疫”,让公筷摆上每一张餐桌》.生命时报.2024-03-14. [3]《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行公筷公勺成为健康文明“新食尚”?》.人民网-科普中国.2024-04-22. //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业百科weixinnc.com】公众号,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它的感染率非常高,有人认为幽门螺杆菌在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高达50%-60%,幽门螺杆菌通过口-口传播,一旦寄生在胃内后,它很容易引起相关的胃病,大家所熟知的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下面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看看吧。 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细菌?据了解,它是一种螺旋形细菌,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导致胃病:它能定植于胃黏膜中;所含的毒素、毒性酶能直接损害胃黏膜;感染可引起高胃泌素血症使胃酸分泌增高。统计显示,在我国20-40岁的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40%-60%,70岁以上高达78.9%。然而其感染潜伏期长、难以察觉。 那么,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身体究竟会有哪些标志呢? 第一,口臭 很多人以为口臭就是口腔疾病,其实并不一定,幽门螺杆菌也可能引起口臭,一方面是幽门螺杆菌本身会产生硫化氢,氨都有臭味的气体,其次,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病,也可能出现特殊的口臭。 第二,上腹痛 在刚开始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时候,我们可能毫无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出现上腹痛,出现上腹痛,也意味着幽门螺杆菌已经导致了胃病的发生,特别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 第三,呕吐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呕吐吗,当然会,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起急性胃炎,也可能引起胃癌,导致幽门梗阻,这些都可能会引起呕吐。 第四,腹胀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我们的胃蠕动和排空功能会下降,所以常常会有腹胀的症状。 第五,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幽门螺杆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如果你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且上述症状,至少出现一种或者更多,建议你及时到医院检查胃镜,很多人喜欢发现幽门螺杆菌直接杀灭,而拒绝完善胃镜,但想想看,如果是胃癌,单纯杀灭幽门螺杆菌,不仅效果差,也无法根治胃癌,还可能会耽误病情,所以不妨等检查完胃病后,根据情况再决定下一步治疗。 感染途径 专家指出,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自从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后,才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goodwin把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屏障在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那样的后果,故称为“屋漏”学说。 目前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途径的研究能归入这一学说的资料最多。主要包括:①使幽门螺杆菌穿透粘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的因素;②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③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④免疫反应物质等。 这些因素构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途径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胃炎。其中近年来得到最重要关注的是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质caga,和尿素酶等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幽门螺杆菌并不可怕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有相关性。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几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 但是,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专家分析,发生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菌株有很大关系,只有含有CagA基因、具有空泡毒素活性的幽门螺杆菌才有毒株,才有可能导致胃癌。而一般的幽门螺旋杆菌则对人体并没有很大影响 身上“带菌”不等于患病 “经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基本上50%的人体内含有幽门螺旋杆菌,但只有10%左右的携带者会因为细菌的感染表现出病症。”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介绍说,幽门螺旋杆菌是可以与人共存,也可以致病的一种存在于人体内的细菌群种。 不需要将幽门螺旋杆菌“赶尽杀绝” 专家表示,只有查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呈阳性,患者本身有上腹疼痛、腹胀、嗳气,并且做胃镜后诊断有慢性胃病、消化性胃炎、活动性胃炎、淋巴瘤等病症时,才必须杀菌。但应在医生指导下,经过规范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都可以得到彻底根治。如果身体无明显不适症状,胃镜检查后也没有病变,可不考虑杀菌。 胃不好要靠养,平时多吃这些碱性食物,修复胃黏膜,远离胃痛胃酸! 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性的熬夜,喜欢食生冷性寒之物,让外邪入侵,阴阳失去平衡,胆囊收缩机能减弱,胆汁减少,部分胆 汁逆行反流入胃与胃酸作用对胃黏膜凭障产生破坏,形成胃痛、胃胀、打嗝、烧心、嗳气、胃酸过多、口苦等诸多胃的 不适情况,根之于胆 在人的体内皆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只是多少不同,胆不好,食物则在肠胃逗留过久,幽门螺杆菌就会得以繁衍生息,通过调理胆,才能让菌群恢复正常。 胃不好的人,常会出现饭后恶心、胀气、胃痛的症状,长期如此会影响机体正常运转,睡前谨记这2喝,1做,3不吃,坚持1个月,有助于养生,也会保护胃更健康。 2喝 1、树荣苦菜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食用苦菜的习俗,《诗经》中就记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明代还将其列为救荒食品,那时的食法是:采苗叶炸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味苦性凉,能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益肠胃,通便秘。做法是取干树荣苦菜15克,加水1000ml,放在锅里一起煮,(最好不要用铁锅,其他锅都行),水烧开后,调小火煮3-5分钟,煮好后取汤50ml-100ml饮用,饮用前必须加红糖,红糖要深颜色的老红糖,其余放入冰箱或暖瓶备用,再次饮用时的树荣苦菜汤必须在烧开后加入红糖饮用,以前人们会用其充饥当饭吃。 2、山药汤 具有健脾强体的作用,山药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酵素,有助于脾胃消化吸收,常喝淮山汤可以促进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增强,从而滋补细胞,改善胃部发炎引起的胃痛。 1做 吃饭细嚼慢咽:食物经过牙齿研磨、初步的分解才会进入胃部,胃部分胃酸将食物变成乳糜状后,才到达肠道,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能增加口腔中唾液的分泌,唾液中的淀粉酶能软化食物,杀灭细菌,有助于胃部更快的消化食物。 3不吃: 1、不成熟的香蕉 香蕉不熟时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具有很强的收敛性,能将粪便变干结,成熟的香蕉中没有鞣酸,而且富含钾,可以促进细胞及组织的生长,成熟的香蕉,能促进肠胃蠕动,非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有效缓解胃部负担。 2、寒凉的食物 胃喜暖,常吃冰激凌和冰棍这些寒凉的食物,会造成脾胃压力过大,做成胃部收缩,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容易损伤脾胃,冰淇淋中含的脂肪在胃里面滞留的时间比较长,给胃部消化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寒凉的食物最好不吃。 3、汤泡饭 人在咀嚼时会分泌更多的唾液来软化食物,唾液中的淀粉酶等物质可以杀死食物中的细菌,如果将汤和饭混在一起,食物没得到充分的咀嚼,很多结块和带有细菌的食物进入肠胃,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引发胃部炎症,不利于养护胃部健康。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在我国,它的感染率56%左右,大约1%的感染者最终会发展为胃癌。由于它是诱发胃癌的元凶,所以,预防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的第一关键。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那么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有哪些呢? 一、口-口传播 口口传播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1、幽门螺旋杆菌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所以刷牙这事儿一定认真对待,切不可草草了事。 2、共餐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建议,餐具厨具定期消毒,最好使用公筷,并减少在外就餐的机会。 2、不熟的食物: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吃火锅时肉刚放到锅里,就早已急不可耐,这些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安全隐患。 3、经常在外就餐者被感染的机会也明显增加,因为在野外餐具、厨具、水源、食材等都有被污染的可能。 4、刺激性食物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致使胃的体抗力低下,从而容易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它对感染hp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潜移默化而且持久的。 5、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接吻,科学研究发现: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在唾液中也会有所残留。而接吻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 那不能接吻了么?年轻人首先不答应。你不妨先刷牙再接吻,如果一方已经感染,那就等ta根除后再亲热吧。 二、粪-口传播: 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杆菌污染了水源或食物,而使饮水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研究表明低温能延长幽门螺杆菌的生存期,因此低温保存的食物如被幽门螺杆菌污染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机会。 所以,便前饭后洗手,保持清洁水源等非常重要。 坚持不喝生水,不生吃蔬菜或未洗净的瓜果。 三、胃-口传播: 是指幽门螺杆菌经感染者的呕吐物等传给健康者。 主要发生托儿所、幼儿园或小儿的兄弟姐妹中。因为小儿容易发生呕吐及生理性胃食管返流,以及口水、鼻涕、粪便等,这些都可能带有细菌。而且小儿卫生意识差,有喜欢吸吮手指,所以,幽门螺杆菌容易在集体生活的儿童中传播。 四、 家庭聚集性 中国人吃饭都不习惯用公筷,还喜欢扎堆聚餐,一盘菜大家夹来夹去,这就给幽门螺杆菌的入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旦这桌人中有一个感染者,那么其他人就有被感染的可能;所以,既然不能改变饮食习惯,那就减少聚餐的机会。 同样,同一家庭中只要有一个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可能使全家人都被感染。 研究发现,居住密度和感染率密切相关,密切接触增加传播机会。家庭成员感染多属同种Hp亚群。 所以,一家人中有一个感染了,除了本人注意饮食生活的隔离外,也建议其他人去做检查,并按照医嘱决定是否根除。 五、母婴传播 包括不清洁的哺乳,口对口喂食,咀嚼后喂食,亲吻婴儿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喂食。 六、经宠物、苍蝇、昆虫传播 接触宠物后,要记得洗手,居住环境要清洁,避免蚊蝇骚扰。 七、医源性传播 侵入式检查如胃、喉镜,口腔、牙科、鼻腔治疗等,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检查和就医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 幽门螺杆菌是能够在人的胃里生存,从而会引起一些了与胃相关的疾病。治疗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及时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 第一方面:大家要知道彻底消灭幽门螺杆菌并非难事,90%的细菌感染者经过1~2周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往往能被消灭殆尽。首先还是要先去医院做一个检查。 第二方面:一般的治疗原则是以抗生素为主,辅加抑酸剂(铋剂),常用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千万不能自己擅自用药。 第三方面:治疗就是通过药物去治疗,同时还要注意饮食不能够刺激,千万不要吃不健康的食物,注意清淡很重要。 注意事项:幽门螺旋杆菌一般都是用药物治疗,同时我们还要建议患者注意复发,一般几个疗程这个问题就能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