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少戎,生于1957年。京剧净角。出身于梨园世家,裘盛戎之子,原名裘明,为了表示子承父业,1981年改名“裘少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师从孙盛文等老师。舞台形象嗓音酷似其父,曾与谭元寿、王玉敏等名家合作过《失空斩》《打龙袍》等剧目,在”纪念裘盛戎诞辰80周年”的活动中,抱病参演,颇受好评。1996年,因病在京逝世,年仅39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概述3艺术经历4活动年表5裘氏家族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裘少戎别名:裘明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57年逝世日期:1996年5月24日职业:京剧演员毕业院校:中国戏曲学校代表作品:《赤桑镇》《姚期》《大探二》《连环套》等性别:男 人物概述2 京剧净角。出身于梨园世家,裘盛戎之子,原名裘明,为了表示子承父业,1981年改名“裘少戎”。诞辰:1957年,农历丁酉年;逝世:1996年5月24日,农历丙子年四月初八日。 艺术经历3 他儿提时没学过戏,13岁参军当了文艺兵,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师从孙盛文等老师,直到1977年才在方荣翔等师哥的帮助下,学演《赤桑镇》《秦香莲》《姚期》等裘派名剧。曾与谭元寿、王玉敏等名家合作过《失空斩》《打龙袍》等剧目,在“纪念裘盛戎诞辰80周年”的活动中,抱病参演,颇受好评。他的扮相、嗓音和做派都酷似其父,曾多次出国演出,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当他大展宏图之际,却身患晚期肺癌,生命的时间只有三、四个月。但少戎没有被无情的病魔所吓倒,他以顽强的毅力,乐观的态度与病魔和死神抗争着,并一直坚持参加中国京剧音配像的工作,共录制了十出戏。就在他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他仍把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振兴京剧事业,保留裘派艺术珍品做着贡献。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着癌病的折磨,用尽了全部心血、气力录完了他今生今世最后一出戏《龙凤呈祥》。1996年去世,年仅39岁。1981年1月,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中国戏 活动年表4 1981年1月1日,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廿六日:纪念裘盛戎逝世10周年天津演出第一场纪念裘盛戎逝世10周年演出第一场在天津一宫举行。演出剧目《铡包勉》(杨博森,茹少祥,申文杰,赵贺明,陈明汉)《赤桑镇》(康万生,王恩才)《姚期》(李长春、裘明、方荣翔分饰姚期,夏韵龙,阎树强,冯承华,于洪民,李爱臣)1981年1月2日,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廿七日:纪念裘盛戎逝世10周年天津演出第二场纪念裘盛戎逝世10周年演出第二场在天津一宫举行。演出剧目《探皇陵》(康万生,阎树强)《铡美案》(裘明,刘志广,王玉青)《坐寨盗马》(王正屏,夏韵龙,崔克礼,茹少祥,于洪民)1981年1月4日,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廿九日:纪念裘盛戎逝世10周年天津演出第四场纪念裘盛戎逝世10周年演出第四场在天津一宫举行。演出剧目《白良关》(李长春,康万生,于洪民,崔克礼,赵宝琴,陈明汉)《牧虎关》(王正屏,郭仲英,茹少祥,孙元喜,李小惠)《遇后 裘氏家族5 爷爷为名净裘桂仙,是清末民初京城闻名,讲究唱法、吐字饱满有力、发音一丝不苟的铜锤花脸,也是京胡名家,曾多年为谭鑫培父子操琴。其父裘盛戎京剧表演艺术家,净角演员,裘派艺术的创始人。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病逝于1971年,岁未过花甲。幼年入富连成科班学戏。工铜锤花脸。出科后搭班演出于北京、上海等地。建国后,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中国剧协第二届理事。对京剧花脸唱腔和表演有所突破,形成“裘派”。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擅演剧目有《姚期》《将相和》《杜鹃山》等。《群英会》《铡美案》已拍成影片。裘先生叔叔裘世戎,自小便受到了父、兄影响,入科后,在老先生们的精心培育和裘盛戎的帮助下,进步很快,既能唱铜锤花脸戏又能演架子花脸戏,是“世”字班里的当家花脸。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大·探·二》《草桥关》《锁五龙》《恶虎村》及《大战宛城》等戏。他的唱、念、做以及扮相、风度都酷似其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