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衷心·见好花颜色 欧阳炯 〔五代〕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 译文 看那春花鲜艳,竞开着笑迎春风,晚妆后的双脸,像花儿一样的粉红。紧闭了小楼深阁,躲开那春景重重。偏是十五的明月,不怜人离恨别情,又把多情的月光,洒进绣帘窗棂。 情思总是难断,信里也诉过衷情,如今衣上还印满着,泪迹斑斑的檀红。恨不如双飞的春燕,能自由在你屋前飞行。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柳的残絮已飘尽,柳条挂满沉重的绿叶,无力再飞花传情。 赏析 词写深深之恋,颇有李商隐《无题》的韵味。李诗写别后相思,希望有人传书递简:“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欧词写虽有青鸟传信,却仍不能相唔之苦。 作者表现这种缠绵悱恻之情,出以含蓄之笔,构思跳跃性较大,是其特征。“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这四句无难字,字无僻义,写的是女子貌美如花,其超忽处在忽见春花,忽生联想,轻灵自然,比喻而兼有起兴作用。需要思考的是见者,思者是谁,如系女子,迹近自夸,不免减色,所以突兀而起的一句主语是作为男子的抒情诗主人公。他在无边的春色中看见在东风里摇曳而色泽艳丽的花,就好像又一次目睹了自己所爱的那位女子晚妆后的容颜。可惜一见之后,她孤处深闺,连春光也难以照射进去。他想象她和自己一样别后不能重逢,一定十分痛苦。“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农历十五日夜,月亮圆了,清辉在地,按常情正是令人赏心悦目之际,可她偏有幽恨。这样连用三个三字句便把女子月圆人不团圆的悲感和夜不成眠的苦况含蓄地写出来了,堪称神妙之笔。 如果说上片是写词人眼中、心中的女子,那么下片是写词人自己的“偏有恨”和热望获得幸福生活之情了。从上片的描写看,词人确实是绵绵相思,不能自己。他虽然“信曾通”,但仍无缘相见,一个“曾”字写出了时间之久,失望之大。“满衣犹自染檀红”是睹物伤怀,回忆往事。唐五代妇女涂口唇或晕眉喜用檀。韩偓《余作探使因而有诗》说“檀口消来薄薄红”。汤显祖评此词专论说:“画家七十二色中有檀色,浅赭所合,妇女晕眉色似之。唐人诗词惯喜用此。”作者这句是说当日相唔,女子啼哭时檀红染上了自己的衣服,而今只能空对啼痕了。想到这里,他羡慕起自由自在任意飞翔的双飞燕了:“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欧词《贺明朝》下片也说:“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它可以移作“恨不如”两句的注释。 最后三句“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以景语作结,把时光的流逝写得愈具体,愈生动,愈能强化相思之情,也能给人更多的回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往今来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有很多吾未见好德有如好色者也,关于欲望的也不少,比如这些: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自己不能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意思:通过不义之举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犹如浮云。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意思:做人要严格要求与完善自己,而少责备他人,才能远离怨恨。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意思:君子的处事方式是合群而不与人勾结的,小人的处事方是与人勾结而不合群的。“周”是合群的意思。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意思:想要立身扬名,先树立起自己的人格;想要发达,而应先成为通达之人。 6、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意思:快乐的时候也不能毫无节制,遇到难过的事,也不能过于悲伤。 7、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意思:那些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事情,自己也不要加给别人。 8、小不忍,则乱大谋。 意思:如果一点小事都不能容忍,则往往会坏了大事。 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意思:做事不要一味的图快, 不要贪图什么小惠小利。要知道,有时候只图快捷,反而达不到目的;一味的贪图小利,往往办不成大事。 10、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意思:我从没见过喜爱道德,像喜爱女色一样的人啊! 其实,这句话原来是孔子批评卫国国君“卫灵公”的, 孔子受邀请与卫灵公一起出玩,当时,卫灵公带着他的美貌妻子南子,两人坐在第一辆车上;随行的大臣们,都坐在第二辆车上;而孔子则坐在第三辆车上。这种礼遇,在孔子看来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所以他才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什么意思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我从没见过喜爱道德,像喜爱女色一样的人。这句话是孔子周游列国,走到他最重视的卫国时,发现左右卫灵公的竟然是他美丽的夫人南子,才有这句话的感叹。这句话中有两个相对举的词,“好德”与“好色”,好德是注重对个人修养的追求,而好色是对个人欲望的追求。好色的色并不局限于女色,可以作宽泛的理解,一切华美的东西都可以算在内,比如漂亮的服饰、富丽堂皇的住房等,这都可以归结为人性中的欲望。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兼而有之吧. 实话,我记得红楼梦中贾宝玉说过 是实话啦!他同时也意在表示他自己的难能可贵之处——他是“好德如好色者”! 明白了吧!^0^ 实乃实话。 该句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论语集注中 释为:“已矣乎,叹其终不得而见也。”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者,奉行中庸之道。窃以为,《论语》作为其思想、言行记录,也不应该收入嗔妄之言。 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这是他的真心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