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广平
许广平跟谁葬在一起,鲁迅的遗物是如何处理的?

许广平跟谁葬在一起,鲁迅的遗物是如何处理的?

民国25年(1936年),从10月17日鲁迅旧病复发,仅仅两天时间,到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便溘然长逝了许广平跟谁葬在一起。 鲁迅先生在生前仍然笔耕不辍,同年1月份《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但与此同时也不断与病魔抗争。 鲁迅死后,对自己的遗产以及遗物如何处理并没有具体的规划和分配,而是留下了一个很符合鲁迅性格的遗嘱,遗嘱一共7条。 但是从遗嘱的内容来看,很显然这份遗嘱,更像是对他的“第二任妻子”许广平的个人的单独交待。 第一条:不得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列。 第二条: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第三条: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第四条: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第五条: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的文学家或艺术家。 第六条: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第七条: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的遗嘱这里之所以给“第二任妻子”打引号,是因为许广平只是鲁迅的事实婚姻内的妻子,而非名义上的妻子。他们之间自恋爱同居到生出周海婴,都未尝举办过婚礼和领过结婚证。 而鲁迅的合法妻室便是鲁迅先生不喜欢的原配朱安。很显然鲁迅先生并没有对她以及自己的母亲鲁瑞老太太做出具体安排。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或许在于,自从鲁迅先生搬到上海以后,北京的宅子就相当于送给了二弟周作人,周作人理论上有赡养鲁瑞老太太的义务;并且鲁迅生前也一直有寄生活费到北京,这些事情向来都是由许广平操持的,鲁迅也一直都非常放心的,因此也没有必要具体在作任何的具体嘱托了。 但是实际上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话题,鲁迅的遗物是如何处理的? 众所周知,在20世纪30年代初,鲁迅是个“有钱人”,此前的账就不算了,都是明账,赚得多,花得更多。从1926年到1927年,鲁迅在厦门和广州期间整一年,收到的工资在5000元法币,月平均417元;1927 年到1936 年在上海期间,当作家,共收入法币70142.45元法币,月平均674元。之所以有零有整,是因为《鲁迅日记》里,1000多页都记录了密密麻麻的银钱账目的草算。 这样的收入,大家都会认为鲁迅的日子会过得很轻松,实则不然。 因为鲁迅除了自己必要的生活开销外,大量的钱最后都变成了书,以及支持了很多左联的文学青年。甚至鲁迅还托过人在重庆买过腊肉和香烟,捎带到延安去。鲁迅通常只记自己挣了多少钱,但是花了多少钱,通常却是由许广平来记录的。许广平在后期为鲁迅做助手,可谓劳心劳力、煞费苦心。 鲁迅死后,上海的这个家庭,由于突然断了收益,生活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但是鲁迅先生还是给这个家庭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稿以及版权费用。 但是按照法理,鲁迅的第一继承人,并不是许广平,而是鲁迅的原配朱安,以及鲁瑞老太太,还有鲁迅的儿子周海婴。 鲁瑞老太太和朱安都是旧时代的女人,她们认为鲁迅的遗产更应该属于周海婴,也就是交给许广平处理更为恰当,毕竟许广平是读过书的。但是朱安长期以来一直侍奉鲁瑞老太太,客观点讲,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女人,她没有生存能力。在许寿裳作为中间人撮合下,同意了将鲁迅先生的版权、稿件都交给了许广平来处理。而许广平每月寄来可以养活朱安及鲁瑞老太太的生活费。 而由于战争阻隔,事实上这日子并没有过多久,远在北京的朱安和鲁瑞老太太,就已经没再收到过许广平寄来的生活费。 但是作为鲁瑞老太太的日子过得并不算困难,因为她有二儿子周作人的赡养费用,毕竟当时当了汉奸的周作人一个月拿2000块的高薪,稍微挤出一点,还是够鲁瑞老太太生活的。然而朱安一直记住大先生和二先生之间是有矛盾的,所以朱安是拒绝花周作人的钱的。因此朱安就贫困不堪了,三餐不全,靠喝稀粥吃咸菜度日。 于是朱安登报打算卖掉一些鲁迅先生的藏书,结果受到记者的诘问。 记者甚至登门责备,说你是鲁迅先生的原配夫人,怎么可以卖掉他的遗物?你有没有考虑过鲁迅的感受?一向沉默寡言的朱安终于爆发了,对记者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 “我也是鲁迅先生的遗物,你们怎么不考虑保护我?”所以后世的我们知道了原来朱安也是鲁迅先生的遗物之一。这句话听得人心疼。自然也引起了许广平的重视,许广平得知消息后,再次开始接续上了对朱安的赡养,直到朱安死去。 但是也固执地没有完成朱安的两个最重要的心愿。 第一个心愿,“抱抱海婴”,因为海婴如若放到旧俗里论,也是朱安的儿子; 另一个心愿,“死后希望在鲁迅的身边,生前不能相伴,死后希望相守”。 但是朱安并没有能抱到海婴;许广平也并没有把朱安和鲁迅葬在一起,而是把朱安葬在了保福寺,连个墓碑都没有。 参考书目:《被历史忽略的历史》、《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许广平和朱安》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资讯百科 2022-05-17
许广平简介

许广平简介

许广平(1898~1968),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鲁迅的第二任妻子。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婴。1932年12月,与鲁迅的通信集《两地书》编辑出版。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1968年3月,受“四人帮”逼害,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个人生活4人物评价5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许广平别名:景宋(笔名) 许公(鲁迅对孙伏园说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番禺出生日期:1898年2月12日逝世日期:1968年3月3日职业:《醒世周刊》主编毕业院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保存鲁迅手稿,编辑完成《鲁迅全集》代表作品:《两地书》《鲁迅回忆录》儿子:周海婴籍贯:广东澄海 人物生平2 1898年2月12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的一个士大夫的家庭里。祖父曾任浙江巡抚,到父亲时家道中落;母亲是商人的女儿,能作诗词。1917年,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1918年,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本科。1919年,许广平投身五四运动,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编辑,曾发表许多关于妇女问题的意见。1921年,毕业于直隶女师,担任了短时期的小学教师。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24年改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25年3月,许广平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身份,第一次给教过她两年书的老师鲁迅写信,得到鲁迅当天就热情地回信。从此,许广平经常给鲁迅写信,有时还登门谒见,向鲁迅求教。在鲁迅的教育和启发下,她的思想不断提高。她担任了学生会总干事,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与刘和珍等携手并肩战斗,并写下了大量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黑暗统治的檄文。当北洋 个人生活3 许广平是显赫的近代广州第一家族许拜庭的后人,家族中人才辈出,如反英军入广州城斗争的功臣许祥光、有“许青天”之称的许应镕、廉洁清官许应锵、民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辛亥革命元老许崇灏、有"铁血将军"之称的东征名将许济、红军名将许卓、著名教育家许崇清等。许广平的祖父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曾经做过浙江巡抚,是官居二品的封疆大吏,获赐可在宫中骑马,因此许家称得起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族。堂兄哥许崇智(许应鲲之孙,父许炳衡)是黄埔军校创立人,粤军总司令;另一位堂哥许崇清(和许广平同祖父,其父许炳暐,许崇灏二哥)则为广州前教育局长;许崇济(和许广平同祖父,许崇灏三哥)为粤军第四师师长;许崇灏曾任孙中山行营参谋、建国粤军参谋长、国民政府考试原秘书长,与堂兄许崇智并称为“辛亥双雄”;堂弟许卓(又名许崇耆,许应镕之孙,父许炳蔚)则是红军烈士;还是香港演员许绍雄的姑婆。许广平的父亲许炳枟因系庶出 人物评价4 许广平生下来就叛逆成性。1949年之后,许广平很少与许家人联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那样的出身随时会带来灾祸。不过,许广平对广州故里很怀念,土改时期还曾回到过自己的旧居去看过一次。另外还有一次,许广平路过广州时,还特地到父母及祖父母的坟上看望。就像那个时代的无数年轻人一样,许广平当初拼命挣脱家族的羁绊,要去寻找个人的自由和光明。兜兜转转几十年后,却不承想,自认为是反方向的每一步,其实不过是在替家族书写不同角度的历史。(冯乃超评)许广平与鲁迅在一起整整十年,十年携手,十年忧乐相通,在生命中互相往来。许广平的人生价值在鲁迅的生命中得到了体现;她叩开了鲁迅的爱情之门,给予鲁迅一个温馨幸福完整的家,她既是鲁迅事业的得力助手,又是鲁迅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热忱的弘扬者。这一切源于许广平的才华智慧,源于她与鲁迅的志同道合,也源于她能自觉地将自己融入鲁迅的事业中。(中国知网) 后世纪念5 许广平故居位于广州市北京路高第街内许地(33号、34号),面积约100平方米,为两层建筑,是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名人故居中唯一以妇女为代表的故居,199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故居是颇具岭南特色的两房合院,由许广平的侄子及后代居住。许广平属许家的第七房,她的故居历经160多年,全是砖木式结构。原来的大宅院被分隔成各家各户。两边厅房外的四扇木雕门上的镂刻、浮雕装饰已色彩斑驳。小天井被三间违章搭建的厨房占领着。因年久失修仅可隐约看到两边厅房外立的四扇色彩斑驳的木雕门,木结构的支撑大多已剥落残裂。仅可从青砖大屋屋脊的垂兽装饰隐约看出当年许氏家族的辉煌。2011年9月27日下午,许广平先生纪念碑暨周海婴夫妇塑像落成仪式在上海福寿园隆重举行。仪式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会、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鲁迅纪念馆、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主办单位的代表和许广平、周海婴家属、生前好友等近百人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