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黄河就经常泛滥,因此基本每个朝代都要对黄河进行治理,然而黄河泥沙含量非常大,治理难度很高,没有经验的人会很困难,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则是古代响当当的水利专家,他就是贾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贾鲁,字友恒,元朝泽州高平人。幼年时代,贾鲁就胸怀远大的志向,成年以后,更表现出超过常人的智谋和韬略。在二十多岁时就以明晓侯家经义少入仕途,元泰定帝即位初,贾鲁被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后任命为宪史,担任过行省椽,被委任为潞城县具尹,又选拔充任垂相东曹椽。后来,元王朝提升他做户部主事,还没有正式上任,突然有一天觉得心跳,不久得到他父亲的来信,信上的笔迹颤抖潦草,他立即辞官赶回家去。等他回到家中,父亲已经患了风瘫病,不久就去世了。 元顺帝至正四年五月,黄河先在白茅堤决口,随后又冲决了金堤,洪水波及令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诸省,沿河的许多郡县城乡受灾惨重,老百姓的房屋都被洪水淹没,壮年人也被迫离乡背井四出流亡。 元顺帝对此十分忧虑,派遣使臣去察看灾情,又督促朝中大臣商议提出整治黄河的方案,并特别指令贾鲁兼任都水监的职务。贾鲁沿黄河流经之地巡视,深入考察,他绘出黄河形势图上呈给元顺帝,并同时提出了两种治河方案。即:一是修筑北提,创止横贵,俊水不再更延,二是跳塞并举.导使黄河东引,恢复旧日河道。并直接指挥黄河南北十三路的民工、军工十七万人,开展治班黄河的工作。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使泛滥横流的黄河回归故道,舟船复通。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元顺帝下徐州城,凯旋回京,命令贾鲁继续追击余党。贾鲁分兵前去攻打壕州,和总兵官、平章月可察儿一起指挥部队,并且贾鲁打算亲自指挥,可惜部队到了城边,他却突然头晕被迫下马。贾鲁下令不准队伍解散,可他的病却越来越严重,吃药也不起作用,最后死在了军营中,时年五十七岁。贾鲁病逝后,月可察儿亲自为贾鲁操办丧事,然后挑选将士护送贾鲁的灵枢回到高平。元顺帝闻讯后,亲自下令赏赐了交钞五百锭,用来供给安葬贾鲁的费用。 后来欧阳玄根据的治贾鲁河方略写成《至正河防记》,详细记载了这次治河的经过及其治河经脸,这本书也成为世界第一本有系晚有价值的水利工理作。不过,虽然这次的黄河治理工作很成功,然而大量征民工却成了黄河两岸农民起义元的导火线,最后起义军推翻了元王朝,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贾鲁是元朝的著名的大臣,在治理水患上面有很高的成就。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儒家的教授,后来又被选作成为了户部的主事。在后来又奉旨为编辑辽国,金国和宋国的历史。在贾鲁担任了中书省的检察官后,就根据当时社会上面发生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后来元惠宗就派贾鲁为行都水监。贾鲁在接受任务了之后,就根据当时的水情描绘出了详细的治水的图纸,并且还提出了两个治理水患的方案。后来元惠帝在看了贾鲁提出的两个方案之后,就采用了第二个方案。在公元一三五一年的时候,贾鲁因为功绩很好,就被任命为了工部的尚书,并且还是治理河患的总管理者。但是因为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不幸去世了,当年只有五十七岁。下面就带着大家来详细了解一下贾鲁治理水灾的事情。 在一三四四年的五月份,黄河水决堤。河水在山东等地冲破了河堤冲向了平原,当时在平地上面的水都有二丈多。在六月份的时候,黄河水继续向北流,又把金堤给冲破了,当时在岸边的等多个县城都遭遇了水灾。为了保证运河能够通航并且保护山东和河北等地的盐场不被黄河水冲坏了,并且还要缓和灾区的民众的情绪。所以元朝的政府在多方面的压力之下,决定开始治理黄河。 在一三四八年的二月份元朝的政府在济宁地区设立了都水监,并且把贾鲁任命为管理都水监的人。在次年的五月份,还在山东、河南等多处地方都设立了都水监,专门用来治理水患。当时的丞相脱脱就赶紧召集大臣讨论治理水患的方案。贾鲁当时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指出了其他人方法的害处。并且贾鲁还特地去查看了黄河沿岸的地形,并且来回巡视了好几遍,终于找出了水灾发生的原因,于是贾鲁就根据自己考察的这些,制作成了水灾的图纸,然后并且还想出了两种治理水灾的方法。 在经过众人商议了之后,决定用第二种方法,在一三五一年的时候,皇上就下令把贾鲁立为了工部尚书,并且还是治理水患的总管理。并且还从各地召集了十五万的民工,还派出了两万士兵,开始了治理黄河。 在贾鲁成为治理水灾的监使之后,就开始在沿岸查看黄河水的形势,来回走了几千里路就为了能够第一时间了解黄河的形势。在贾鲁得到了资料了之后,就用图纸画了下来,并且还提出了两个治理黄河水的办法:第一个就是咋决口一下新河道北边的岸上铸造河堤,用来限制黄河横向流动的危害,这个方法工程量比较小。另一个方法就是,在决口的地方堵住,并且把下游的河道给疏通开,让黄河水继续流向以前的河道。但是贾鲁提出的这两个方法都没有被当时的元朝的征服给采用,并且还把贾鲁从行都水监的位置上面调离了,虽然他的方法并没有采用,但是贾鲁认识到了水患的危害,所以更加坚定的要去治理水患。 就在至正第九年的五月份的时候,黄河决口的地方从东北方向流向了沛县,并且冲入了大运河之中,对当时的漕运和盐场有很大的威胁。所以元朝征服不得到就继续商议治理黄河水患的问题,当时贾鲁依旧提出了自己的两个方案,这次依旧有很多人在反对,但是这一次贾鲁不想就这么放弃,于是就坚持这自己的想法。当时的宰相脱脱见贾鲁这么坚持,而且水患还那么严重,就采用了贾鲁的第二种方法来治理水患。在至正第十一年的时候,当时贾鲁都已经五十五岁了,他当时担任了工部尚书并且担任着治理水患的总管理。当时他指挥着十五万的农民和两万士兵,就开始了在历史上面非常出名的贾鲁治河。 贾鲁做事非常的认真而且还富有想法。贾鲁治理黄河的时候,采取了很多种方法来治理黄河,并且在当时治理山东地区曹县的而一处河堤决口处的时候,因为当时决口处的水势非常的大,而且当时又是遭遇了秋汛,河水非常的急,为当时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贾鲁没有慌乱,在仔细的观察了当时的水情之后,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用二十七艘大船连起来做成了一个方舟,并且在上门装石头,让它依次的下沉。就在决口的地方一层一层的筑起了用石船建造起到河堤,在河堤即将要合上的时候,河水更加的凶猛了,就好像从天下落下来的一样,但是无论河水这么凶猛,还是无法把石船做的河堤给冲倒。 当时在旁边看到这个景象的人,没有一个不害怕的,害怕洪水把石船给冲动。但是贾鲁却非常的冷静,对进行施工的人给予了鼓励,并且还指挥着众人做出了各种应对。在经过了与河水的搏斗之后,终于把曹县地区的黄河决口给修复了。治理河水的方案从四月三十二日开始实施,一直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就修筑了二百八十多里的河堤。并且在八月份的时候,把河水引到了新修筑的河堤中了。并且在十一月的时候都完工了,治理水患这个工作彻底完成了。贾鲁回到了朝堂上面,并且还向元顺帝呈上了平定河水的图。 贾鲁治理黄河成功的事件,受到了在当时人们的赞评,而且后世的人们也对贾鲁有很高的评价。在当时,元顺帝封贾鲁为荣禄大夫和集贤大学士。并且还命令翰林院里面的欧阳玄撰写平河的碑文,用来记录贾鲁治理黄河的功劳。清代一个水利专家,叫做靳辅,他就对贾鲁所采用的用石船沉入河中来对付决口的方法非常的欣赏。贾鲁治理了黄河的水患,保护了当时百姓的生命还是财产的安全,所以贾鲁非常受到百姓的爱戴。人们为了纪念贾鲁,一直到现在,山东还有河南的两条河都叫做贾鲁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代高平(今属山西晋城)人。少年时聪明好学,胸怀大志,长大后谋略过人。1343年诏修辽、金、宋三史,召贾鲁为宋史局官。历任东平路儒学教授、户部主事、中书省检校官、行都水监,其间,针对当时“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飘室庐,坏禾稼,百姓已其毒”,沿河人民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的悲惨局面,公元1351年,贾鲁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进序二品,授以银章。贾鲁亲自率人修筑黄河,多次领导治理黄河,拯救民众于洪水之中。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简介3活动轨迹4所做贡献5治河时间6河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贾鲁别名:友恒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东高平(今属山西晋城)出生日期:公元1297年逝世日期:公元1353年职业:水利家、大臣主要成就: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中书左丞 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 贾鲁河代表作品:“贾鲁治河”历史成就:参与编撰《宋史》 生平简介2 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今属山西)人,是元代著名的河防大臣,也是一位在治理黄河上卓有成效的水利专家。廿八岁时,任东平路儒学教授,又被选为丞相东曹椽、户部主事。后又奉诏专修辽、金、宋三史,担任宋史的局官。贾鲁担任中书省检校官后,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改革时政的、长达数万言的主张。元惠宗任命贾鲁为行都水监。贾鲁领受任务后,绘出了精细的治水图,同时提出了两个治河方案。后来采纳了贾鲁的第二个方案。公元1351年,贾鲁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进序二品,授以银章。贾鲁亲自率人修筑黄河。最后因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延佑、至治年间(1314-1323)两次中举。泰定初年(1324年),任东平路儒学教授,后任潞城县尹,又升为户部主事,未及上任,服父丧回籍。后被起用为太医院都事。时诏修宋、辽、金三史,又调任宋史局官。书成后,迁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官。官员考绩中名列第一,又调任中书省检校 活动轨迹3 两次以明经领乡贡。泰定初,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后改任潞城县尹,屡升至户部主事。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召贾鲁为宋史局官。历任中书省检校、检察御史、山北廉访副史、工部郎中等职。其间,针对当时“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飘室庐,坏禾稼,百姓已其毒”,沿河人民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的悲惨局面,贾鲁曾多次领导治理黄河,拯救民众于洪水之中。黄河决河改道。河水在山东曹县向北冲决白茅堤,平地水深二丈有余。六月,又向北冲决金堤,沿岸州县皆遭水患。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交界地区成为千里泽国。为保证运河通航保护山东、河北沿海地区的盐场不被黄河冲毁,缓和黄泛区民众的反抗,元政府不得不大规模治理黄河。元政府在济宁郓城立行都水监,任命贾鲁为都水使者,次年五月,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专治河患。丞相脱脱召大臣研讨“治河方略”,贾鲁力排众议,主张“河必当治”、“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 所做贡献4 他受命为行都水监使后,就沿河道实地考察,往返数千里不辞劳苦,取得治河第一手资料,并向朝廷进献绘图报告,提出两个治河方案:一是就决口以下新河道北岸筑堤,限制决河横流,工程量小;一是堵塞决口,同时疏浚下游河道,挽河回故道,这是事半功倍的做法。尽管他的方案未被采纳,而且朝廷又将他调离了行都水监,但他对河患严重性的认识促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治河主张。至正九年五月,决口之水东北注入沛县,冲入大运河,危及漕运和盐场。这年冬天,脱脱再次出任右丞相后,集群臣会议治河方案。贾鲁以都清运使的身份,参加了治河讨论会,再次提出自己的两个治河方案,尽管会上反对贾鲁方案和另提方案的大臣不在少数,而贾鲁进一步申述了自己的主张。脱脱当机立断,决定采用贾鲁的后一个方案。至正十一年,55岁的贾鲁出任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指挥十五万民夫和二万士兵,开始了黄河治理史上的著名的“贾鲁治河”。贾鲁敏达干练,竭诚行事。他面对奔腾咆哮的黄 治河时间5 贾鲁主持的这项治河工程,是至正十一年四月开工的,七月完成疏凿工程,八月放水入故道,九月舟辑通行,并开始堵口工程,十一月,土木工完毕,各种堵堤建成。整个工程计190天。贾鲁采取的治河方法是疏塞并举,先疏后塞,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案。他考虑到疏浚的工程量最大,但比较容易,乘汛期来到之前,使疏浚工程控制在土工范围内,可大大缩短工期,所以整个治河分为疏浚故河,堵塞黄河故道下游上段各决口、豁口,修筑北岸堤防以及堵塞白茅决口。第一大工程是疏浚从黄陵岗到哈只口的黄河故道和凹里村到杨青树的减水河。由于河道的情况有高有低,有宽有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疏、浚方法。施工是从白茅口南二里的黄陵冈向东开始的,开新河十里到达南白茅,又开河十里至刘庄村,接入故道,从刘庄至专固浚故道有102里280步,从黄固到哈只口浚故道51里80步。这段干流工程共长182里。为防止以后堵口合龙后水势狂怒,特疏浚凹里村减水河,从凹里村 河6 河南境内有一条流淌了两千多年的河流,它就是贾鲁河。翻开河南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向东北流经郑州市,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最后流入淮河。它全长255.8公里,我们熟知的金水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都是它的支流。古时的贾鲁河水量充沛,可通舟楫,还时常有洪水泛滥,因此,古人又将它称为小黄河。今天的贾鲁河虽然浅可见底,但它仍是河南省境内除黄河以外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贾鲁河可称得上是一条千年古河。有人考证,认为它的前身就是楚汉相争时的“鸿沟”。据史料记载,鸿沟乃战国时期魏国所凿,魏惠王十年(前361年)开通,故道今荥阳市北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东流经开封境内,再南下注入颍河,当时开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灌溉农田。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至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连通了济、濮、濉、颍、汝、泗诸水,成为当时中原大地上的主干水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