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梵希是非常出名的服装设计师纪梵希的寓意,奥黛丽赫本大家都知道她是谁,他俩之间有着妙不可言的关系。 赫本在没认识纪梵希前就买了一件纪梵希的大衣,纪梵希当时就已经是位很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了,他俩的相识是因为赫本为新剧《萨布丽娜》挑选服装,从此两人开始长达40多年得合作,共同创造出了“奥黛丽 赫本风格”,两个人搭档非常的默契,她是他的缪斯女神,两人惺惺相惜,互相成就了对方,创造出来许多精典的服装。纪梵希曾经为赫本研制出一款名叫“禁忌”的香水而赫本从那以后只用这款香水,还为赫本设计婚纱。 赫本曾经坦承:“有一些人是我深深爱过的,纪梵希是我所认识的人里面最正直的一个。” 纪梵希曾说:“她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我们是亲密朋友。由于她的文雅和亲切,我们总是发现属于我俩之间的乐趣,就好像我们掩藏着什么秘密。” 由此可见他们俩不结婚,却有着比婚姻更长久的爱。纪梵希到最后都没有结婚,赫本结了3次婚,前两认以男方出轨而结束,直到遇到第三位丈夫婚姻才稳定下来,而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就是纪梵希。 有哪些黄皮绝对不能错过的口红? 黄皮的话,豆沙色、西柚色、珊瑚红、偏橘调的砖红色、姨妈色、梅子色、正红都是很合适的。 不要碰裸色和粉色系、紫红色的口红,很挑肤色,对黄皮真的很不友好。 推荐以下几款比较经典的适合黄皮的口红 阿玛尼500和501 很温柔的豆沙色。 下图是501试色,我个人也比较常用的一支,比较滋润也很日常。 NARS的Dolce Vita很经典的豆沙,基本不挑肤色,很显气质。 YSL #407 上图为不同光线下的试色,这款号称最热门色号了,无论什么唇色涂都很好看。 YSL #16 偏橘的玫瑰豆沙色 薄涂hold住所有肤色 Mac see shree TOM FORD #09 TRUE COLAR 豆沙珊瑚色 MAC RUBY WOO Dior #999 (图源来自网络,均带有水印,侵权删。) 推荐关注一些肤色相近的美妆博主或者口红种草博什么的,可以看到各类口红试色,看到喜欢的不妨考虑多尝试一下。 口红毕竟千人千色,涂在自己唇上难免和别人的试色有误差,我们还是要理智看待试色。不过,不适合黄皮裸色系和粉色系一定要慎选。
其实对于女生而言,这两个品牌都足够吸引人,不过只是侧重的方面不一样而已呀!但是就单纯品牌角度的话,香奈儿比巴宝莉高一个档次,可以说是“蓝血品牌”呢,而巴宝莉只能算的上大牌蒂芬尼。如果是送女生礼物,如果你资金充足,而且希望足够高端的话还是建议香奈儿吧! 首先,香奈儿作为高端奢侈品,涉及到的种类也比巴宝莉更广泛,而且香奈儿所推崇的是日常服装,让每个女性都能穿上自己喜爱的服饰,剪裁也非常得体优雅。而且香奈儿的包包绝对比巴宝莉的高不止一个档次,销量在奢侈品牌中也是较高的,具有超高的品牌价值。可以说,提到奢侈品牌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香奈儿,而不是巴宝莉。而且在价格方面,香奈儿几乎很少有折扣出现,而巴宝莉你却可以经常在各种奥特莱斯看见打折活动哦! 巴宝莉其实原来以生产雨衣、伞具和丝巾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到男装、女装还有各种配饰和家居品。最受欢迎的要数它们家的风衣和围巾了,真的是太棒了。尽管如此,它依然不能打败香奈儿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啊! 求赫本所有所演的电影的名字? 奥黛丽赫本的十部经典电影 1.《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导演:威廉·惠勒 风情指数★★★★★ 看点: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的完美组合 如果没有奥黛丽·赫本,或许《罗马假日》只会作为一部平庸的二流爱情电影被少数人记得。但是有了赫本,一切变得不同。23岁的赫本,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童话,把这个电影变成了一个梦。有多少人看了这个电影,都会想着能像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那样,在如画诗情的罗马邂逅这样一位公主,哪怕只是一天,甚至只是片刻。 赫本的完美表演,也给自己谱写了人生童话般的开始。第一次担纲影片主演的她,就凭借该片一举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可谓前无古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赫本和该片的服装设计海德共同设计的服装也获得了最佳服装奖。 这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因为赫本在影片里那种清新秀美的短发型,将赫本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这种后来被称为“赫本头”的发型也受到了无数时髦女性的青睐,风靡世界。赫本偏瘦的体型也使减肥美容业兴旺起来,甚至赫本在影片中的服装、帽子、太阳镜,也都风靡一时。 在摄影棚里观看影片样片的导演威廉·惠勒曾为赫本由衷地赞叹:“这部电影一定会使她成为全世界的情人!”五十年以来,他的大胆论断得到了完美的证明。 2. 《龙凤配》(Sabrina,1954) 导演:比利·怀尔德 风情指数★★★☆ 看点:戏里戏外都有故事 这一次,赫本饰演的不再是高贵的公主,而是一位穷苦司机的女儿。影片讲述了她和一位富翁的长子——一个不解风情只专注事业的男人经历种种误会,最终堕入爱河,结为连理的故事。 看上去,这是个落入俗套的“灰姑娘”故事,但是影片由名噪一时的奥地利导演比利·怀尔德执导,两位当时的巨星威廉·霍登、亨弗莱·鲍嘉与赫本配戏,使这部电影依然获得不俗反响。 此时的赫本虽然已经贵为奥斯卡影后,但她毕竟只是主演了一部电影的新人,因此同两位红透半边天的男明星合作,赫本还是十分紧张。 脾气很大的鲍嘉瞧不起奥黛丽·赫本,说她不会演戏。在他看来,赫本是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居然与他这位巨星配戏,简直是委屈了他。赫本只能冷静地默默忍受他对自己的蔑视。 不过赫本却因为饰演这部电影,和扮演弟弟的威廉·霍登日久生情,谱写了一段爱的篇章,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生活在一起,《龙凤配》终于未能在生活中做成美妙的龙凤梦。 3.《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1956) 导演:第诺·德·劳伦梯斯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和丈夫梅尔·菲热的合作。 这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第诺·德·劳伦梯斯根据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巨作改编的电影。奥黛丽·赫本和丈夫梅尔·菲热及亨利·方达共同主演。 这部电影曾经由于赫本的有孕在身而陷入无法按期拍摄的尴尬。在怀孕息影期间,赫本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译本《战争与和平》读了一遍又一遍,她越来越被书中的贵族少女娜塔莎的性格所感动,想要塑造这一人物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但是,身体状况又使得她犹豫不决。 导演劳伦梯斯则对赫本显示了足够的耐心,他决定等到赫本分娩之后再让赫本出演这个苗条消瘦的年轻少女娜塔莎。赫本也被导演的诚意深深打动,但是后来由于身体虚弱而小产,极度痛苦的她对是否拍这部电影又产生了动摇。 最终赫本强烈的职业责任心战胜了内心的软弱,丈夫菲热也认为扮演娜达莎的这个吃重的角色这件工作,可能会把那占据她全部心思的极度痛苦驱散,使她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影片得以顺利拍竣。 尽管影片的剧本由于改了又改,最终和原著距离已经相当大,再也谈不上原汁原味。但是,三位主演的精彩表演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得它仍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4.《甜姐儿》(Funny Face,1957) 导演:斯坦利·杜宁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精妙绝伦的舞技 “每一个女人在一生之中应该都会梦想和弗雷德·阿斯泰尔共舞。”奥黛丽这样说,而且也实现了这个美梦。 《甜姐儿》,原是著名舞蹈家弗雷德·阿斯泰尔1927年在百老汇演出的一出音乐舞台剧。他平常对和他合作的演员的舞技要求近乎苛刻,但对赫本却非常佩服。因为赫本习舞多年,甚至还曾决心献身芭蕾艺术,因此她的舞技让这位舞蹈之王也无法挑剔。阿斯泰尔对和赫本合作,将这出音乐舞台剧在银幕上完美再现也充满期待。他在影片拍摄前曾说,“这是我和伟大而可爱的赫本合作的最后也是唯一的机会了,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这部电影叙述的是纽约格林威治村一家书店的女店员,由于被一位时装摄影师看上并加以培养,而成为世界名模特儿的故事。当然影片最精彩的并不是他们俩后来发展出来的恋曲, 而是本片出名的舞蹈及音乐。 《甜姐儿》是赫本拍的第一部音乐片,由于她那精彩绝伦的舞技和甜美的歌喉,再加上有大名鼎鼎的阿斯泰尔搭档,影片又获得了成功。由于赫本出色的演技和舞技,“甜姐儿”一时成为赫本的代名词。 5.《修女传》(The Nun’s Story,1959) 导演:弗·辛尼曼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和非洲 《修女传》改编自根据真人真事而写成的自传体小说。影片讲述了一个修女的故事:少女嘉百丽进入一个比利时的女修道院而成为修女路加。然而在比利时刚果医院曾帮助过福隽纳提医生的路加在二次大战爆发后, 却因为一些规条, 让她无法再介入, 而使她面临一些心灵上的挣扎。 为了塑造好人物,奥黛丽专程去见了小说中主人公的原型——一位伟大的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修女,从中汲取了演好这一角色的必需的精神养分。因此她刻画角色的心灵冲突相当传神,令人信服的诠释了一个虔诚正直的修女何以会愤然还俗。影评家认为本片是她演技发挥最好的影片之一,她因此获得了当年的纽约影评家协会和英国影艺学院的最佳女演员奖,并继《罗马假日》、《龙凤配》之后第三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拍摄外景,剧组来到非洲。赫本开始不习惯这儿的气候,后来渐渐喜欢上了非洲。她说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纯朴最善良的人们。 大导演弗·辛尼曼匠心独运,使该片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修女传》重又把赫本推上万人瞩目的高峰。 6.《蒂芬尼的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 导演:布莱克·爱德华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出演妓女形象 奥黛丽在坐月子期间读了电影剧本《蒂芬尼的早餐》,这是乔治·阿克塞尔罗德根据特鲁曼·卡波特的著名中篇小说改编的。故事主要是围绕一个名叫霍莉的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年轻的卖笑女子,她的生活,她的遭遇。 派拉蒙公司把拍摄此片列入计划,聘请奥黛丽·赫本担任女主角。请年轻有为的导演布莱克·爱德华执导。开始时,奥黛丽一想到自己要演这部电影就心中紧张,因为这部片子有许多令人厌恶的外观,女主人公那乌七八糟的生活方式也使她反胃。毕竟霍莉这个形象和她以前饰演的清纯无邪的形象有相当距离,赫本也担心观众无法接受。 但是,赫本凭借出色的演技又一次取得了成功。她在表演时,并没有将她本人的风度,气质强加于霍莉身上,也没有把霍莉演成一个风骚、一无是处的女人。她塑造的霍莉性格饱满可信,鲁莽,稚气而又脆弱,开创了60年代电影中女性解放角色的先河,并又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这部影片获得了全球性的成功,被很多文化人所喜爱。《华盛顿邮报》曾经报道:有几个大学生“被赫本弄得神思恍惚达一周之久,似乎有一种摆不掉的魔力天天晚上把他们拉到电影院去看——霍莉·戈莱特丽”。 影片的插曲《月亮河》更是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不久前还入选为“二十世纪最经典歌曲”。 7.《谜中谜》(Charade,1963) 导演:斯坦利·杜宁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的多面才华 少妇蕾吉(赫本饰)在夫婿被人谋杀后发现自己也开始被三名男子追踪。在友人的告知下, 才知道原来夫婿生前曾经与四个人一同参与一项非法的勾当, 窃取并独吞了一笔巨款。当不明白赃款下落的蕾吉正苦于歹徒的骚扰时, 一个叫做彼得·贾许瓦(加利·格兰特饰)的男子的出现了,并协助她逃离一次次危险。蕾吉感激彼得,对他倾心不已,然而没想到最终真相大白,彼得竟是…… 《谜中谜》这部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片,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它尝试把纤弱的奥黛丽·赫本陷于恐怖的深渊之中,从而使赫本在这样的情境中流露出独特的女性美。对于以前从来没有拍过此类影片的赫本来说,这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是赫本依然获得了成功。 赫本通过影片也展现了自己多方面的才华,比如这部电影中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话就是赫本自己加进去的。如在蕾吉邀彼得到家里坐的一场戏中,她很优雅地问:“你为什么不进来,我又不会咬你。”停了一下之后,她接着说:“除非你要求我。”另一幕则是赫本靠在格兰特的肩膀上哭泣,她抬起头看着他时,突然不按剧本即兴地说:“你看!我把你的西装都弄湿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别担心,它自己会干。”赫本非常喜欢两人之间有趣的对手戏。影评则说这部电影是“上乘的轻松喜剧片”。这也是导演杜宁最成功的一部片子。 8.《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1964) 导演:乔治·顾柯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炉火纯青的演技 早在拍《蒂芬尼的早餐》时,奥黛丽就对记者说过,她最大的愿望是扮演《窈窕淑女》中的伊莉莎一角。这是根据英国剧作家肖伯纳的剧作《卖花女》改编的音乐歌舞剧。故事的的内容是:语音学家希金斯用一个贫苦的卖花姑娘伊莉莎做纠正语音、语汇和举止的试验,使她改掉方言土语和种种不文雅的举止,把她训练成一个看上去高贵、阔绰的斯文小姐,而最终希金斯本人也爱上了越来越迷人的伊莉莎。伊莉莎终于由蝶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舞台剧中的伊莉莎一角是由朱莉·安德鲁斯扮演的。当时的朱莉年仅18岁,有一副漂亮的女高音嗓子,因此音乐歌舞剧《窈窕淑女》在百老汇演出大获成功。但是,当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决定要把它拍成电影时,他们决定选择知名度更大的赫本。 然而影片正式拍摄时赫本却遇到相当大的困难。由于这部影片是根据舞台音乐歌舞剧改编的,所以歌曲不少。伊莉莎要唱许多支歌。奥黛丽虽说在《甜姐儿》和《蒂芬尼的早餐》中唱过歌,但在目前这部片子里,奥黛丽的声音却远不能胜任。音乐导演向她摊牌了,告诉她说,她花了数周所录的歌曲统统作废,每支曲子都得找别人唱,重录。为这事,奥黛丽心情沮丧自不必说。 然而除此之外,赫本的表演精彩非凡,无论是朴直而缺乏教育的卖花女,还是雍容华贵的淑女,她演来游刃有余,恰到好处,这证明赫本的艺术造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遗憾的是,该片虽受到影评家和观众的推崇,成为音乐剧的代表作之一,并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八项金奖,然而成就最大的赫本却未能获奖。 9.《等到天黑》(Wait until Dark,1967) 导演:梅尔·菲热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获奥斯卡影后提名 1967年拍的《等到天黑》(又译为《盲女惊魂记》)是赫本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悬念气氛不亚于希区柯克的力作进一步展示了赫本已渐趋化境的表演技艺。 她饰演一个瘦弱的盲女人,要对付闯入家中的强壮歹徒,并凭借智慧最终取胜。那么,这位盲女采用了什么方法呢?原来她把灯泡打碎,切断电源,使对手陷入黑暗之中。因为这是她的家,她已走过成千上万次。所以原本凶猛的歹徒在这样的环境下却成了“盲人”。这样的情节设置,为表演提出了许多难题:比如她拿东西,既不能象正常人那样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又不能象在陌生地方那样跌跌撞撞。无疑,出演这样一个角色,对赫本来说又是一次新鲜而刺激的挑战。 为了体验盲人生活,找到真实感觉,赫本到盲人学校请教老师,把自己眼睛蒙上 ,甚至戴上对眼睛有害的隐形眼镜。最终在影片中奥黛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了表演分寸,甚至在片中不曾眨动过一次眼睛。她也因此片而第五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0.《直到永远》(Always,1989) 导 演:斯皮尔伯格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早已有着“人间天使”美誉的奥黛丽·赫本终于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部电影中,真真切切地演了一回天使。这部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飞行员彼特似乎一心忙于自己的工作,对亲近他的人的感情需要视而不见,并且从不对女友说出自己的爱。而他的女友多琳达则是一个野丫头,她总是一身飞行员装饰,不故作温柔,还喜欢同飞行员们一起喝酒。当彼特最后一次飞行开始的时候,他对多琳达说了那几个字,但却被飞机的引擎声盖住。在行动中,彼特为救最好的朋友阿尔而牺牲了生命,不过,他的魂魄却被一位叫哈普的天使带回这个世界。起初,他为失去心爱的女人而绝望,但最后他促成了女友与别人相爱后,才安心地离去。 赫本在片子饰演的就是那个一身白衫的天使,雍容高贵,令人怀念,并且整部影片在斯皮尔伯格的精细镜头设置下,唯美而华丽,让人赏心悦目。尽管在这部影片中,奥黛丽饰演的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但是,作为她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电影,还是值得赫本迷们深深怀念,看着作为银幕上天使的她,也想着同是天幕下的她。
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美国影视演员。赫本的演艺生涯始于纽约的百老汇,1934年,她凭借在她出演的第三部影片《清晨的荣誉》中的表演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第四部影片《小妇人》又让她获得了同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和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1936年,赫本凭借《寂寞芳心》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从1942年《当代女性》到1967年《猜一猜,谁来赴晚宴》,26年间凯瑟琳·赫本和史宾塞·屈赛一共合演了九部影片。1967年的《猜一猜,谁来赴晚宴》和1968年的《冬狮》给她带来两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在她60年的演艺生涯中,赫本共获得了12项奥斯卡大奖提名,四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84年,77岁的她出版了第一本书《非洲皇后号的摄制过程》。1991年,她又出版了第二本书《我一生的故事》。2003年6月29日,凯瑟琳·赫本在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 目录 1基本资料 2早年经历3演艺经历4个人生活5获奖记录6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凯瑟琳·赫本外文名: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别名:Kate、凯瑟琳陛下国籍:美国身高:173cm出生地: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出生日期:1907年5月12日逝世日期:2003年6月29日职业:电影演员毕业院校:布林茅尔学院经纪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代表作品:猜猜谁来吃晚餐,金色池塘,费城故事,冬狮,非洲女王号,育婴奇谭,龙种,长日入夜行主要成就:四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美国AFI百年来最伟大女演员第一名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艾美奖最佳女主角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 早年经历2 凯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一个富有开明的家庭。她父亲是名外科和泌尿科医生,母亲是个意识超前的女权运动者。在父母自由发展思想的影响和鼓励下,赫本从幼年时起就大胆无束,像个顽皮的男孩子。但是她的性格独立,自幼就很有主见。大学期间,她在宾夕法尼亚州BrynMawr学院主修历史和哲学。在获得双学士学位后,她决心成为演员,在家人支持下,考入巴尔的摩剧团,开始她的演艺生涯。 演艺经历3 赫本的演艺生涯始于纽约的百老汇。最初,她只是在剧场里演些小角色。她在舞台剧《战士妻子》中出演的角色受到雷电华公司的赏识,于是邀请她以1500美元的周薪到好莱坞拍电影,签订了五年合同。1933年,与琼·贝内特合作出演由乔治·库克导演家庭剧情片《小妇人》获得了第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1934年,与小道格拉斯·范朋克、阿道夫·门吉欧合作出演由洛威·舍曼导演的剧情片《清晨的荣誉》并获得第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年,赫本到百老汇出演了舞台剧《湖》,后返回了好莱坞。1935年,与弗莱德·麦克莫瑞合作主演由乔治·史蒂文斯导演的爱情喜剧片《寂寞芳心》并获得第8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37年,与金格尔·罗杰斯、露西尔·鲍尔合作出演GregoryLaCava导演的剧情片《摘星梦难圆》。1938年,老板霍华德·休斯要她演一部B级片,她盛怒之下花20万美元把合同买回,改投其他公司。当时米高梅准备拍《飘 个人生活4 1928年,她曾跟同窗学友、费城富翁鲁德洛夫·史密斯结为夫妻,但到1934年便分手,此后她一直独身。斯宾塞·屈赛跟她在电影里合作时间最长,从1942年《当代女性》到1967年《猜猜谁来吃晚餐》,26年间一共合演了九部影片。赫本大多饰任性逞强、易于激动的淑女,而屈赛总是饰神情严肃、性格固执的憨汉,两人事事都要一争高低,而获胜的总是赫本。屈赛因严重酗酒而在1938年同妻子分居,但屈赛信奉罗马天主教,不能跟发妻离婚,故赫本最终未能与他共结连理。即便是70多岁高龄时,赫本仍然充满了活力。在不拍片时,她每天凌晨就起床,晚上7点准时睡觉,这样的生活节奏让她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晚年时的赫本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另外她还患过与帕金森症类似的疾病。2003年5月,医生在凯瑟琳的脖子上发现了一个恶性肿瘤,但她决定不进行医学干预。2003年6月29日下午2点50分,凯瑟琳·赫本在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去 获奖记录5 相关参考: 人物评价6 由于出生于一个富有而且思想开明的家庭,赫本从小就性格直爽、思想开放而且行为不拘泥于传统。赫本意志非常顽强,性格直率。赫本面庞瘦削,并不漂亮,但演技优雅精致,炉火纯青。她的表演充满着优雅、机智和魅力。她曾12次入围奥斯卡奖,4次折桂。凯瑟琳·赫本独特的戏剧天分纵横美国影坛60多年,她的聪明才智令人怀念,她是美国的艺术瑰宝。(天府早报、乔治·沃克·布什、伊丽莎白·泰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