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他的书法造诣深厚,尤以行书见长,被誉为“书圣”。他的《归去来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深厚的内涵,展现了他的书法艺术的魅力。 《归去来辞》是赵孟頫的行书作品,全篇共有四十四字,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遥。”第二段是“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两段文字,虽然字数不多,但却包含了深深的哲理。 赵孟頫的《归去来辞》的笔法独特,他运用了行书的基本笔画,但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的笔画既有楷书的规整,又有草书的潇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笔画流畅自然,既有力度又有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结构上,赵孟頫的《归去来辞》也十分巧妙。他巧妙地运用了空白,使得整个作品既有紧凑感,又不失空灵之美。他的文字布局合理,既有层次感,又有韵律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在内容上,赵孟頫的《归去来辞》也十分深刻。他的文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对世事的深深理解。他的文字既有哀怨之情,又有豁达之态,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总的来说,赵孟頫的《归去来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深厚的内涵,展现了他的书法艺术的魅力。这部作品不仅是他的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他的人生哲学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概述内图片来源:赵孟頫像为清叶衍兰绘)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人物评价5史料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赵孟頫别称:赵孟俯、赵文敏、赵松雪、赵集贤、赵吴兴字号:字子昂 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所处时代:宋末元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吴兴出生时间:1254年10月20日去世时间:1322年7月30日主要作品:《松雪斋文集》《秋郊饮马图》《秀石疏林图》《松石老子图》等主要成就:创元代新画风;创“赵体”书,“楷书四大家”之一官职: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追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荣誉:元人冠冕信仰:道教 人物生平2 赵孟頫于宋理宗宝祐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为宋太祖子秦王赵德芳之后。其五世祖秀安僖王赵子偁,即宋孝宗父。其四世祖为崇宪靖王赵伯圭,因孝宗赐宅第于湖州,所以赵孟頫成为湖州人。他的曾祖赵师垂,祖父赵希戭,父亲赵与訔,皆仕于南宋。后元朝追赠赵师垂为集贤侍读学士,赵希戭为太常礼仪院使、吴兴郡公,赵与訔为集贤大学士、魏国公。嫡母李氏,生母丘氏。祖父早死无子,由祖母收他为后。赵孟頫为赵与訔第七子。他十一岁时,父亲去世,由生母督学。赵孟頫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十四岁时,赵孟頫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一度蛰居在家。丘氏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你不多读书,如何超乎常人?”他因而愈加努力,拜老儒敖继公研习经义,学业日进,声名卓著。吏部尚书夹谷之奇举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但他辞不赴 主要成就3 地位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论是研究中国绘画史,还是研究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其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頫。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赵孟頫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为前人所不及:一、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二、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三、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五、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 人物评价4 赵孟頫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风气。经学主治《尚书》,尤精于礼、乐之学。对律吕之学也有精深研究,颇得古人不传之妙,著有《琴原》、《乐原》各一篇。篆法尊《石鼓》、《诅楚》,隶书法梁鹄、钟繇,行草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受李邕影响,各种书体,冠绝古今,天竺、日本均以收藏其翰墨为贵。他手书佛、道的书法,有许多散于名山。赵孟頫的诗赋及文章,清邃高古,读来往往使人有飘然出世之感。在至元年间的诗人之中,赵孟頫与戴表元等人一起,力扫南宋卑弱习气。他善于融篆籀之法于绘画之中,竹石、人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无疑是一代画坛领袖。对世俗贬低界画的看法,也有独到见解,认为其他画科,有时尚可杜撰瞒人,而界画却更须具备功力法度。有记载说,入元之后,赵孟頫家事甚贫,平时也常以字画收取润笔费用,聊以自补。他还精于古器物、书法、名画的鉴定,有关年代、作者、真伪,望而知之,百不失一。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使后 史料记载5 《翰林学士赵公行状》《圭斋文集·卷九·魏国赵文敏公神道碑》《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五十九》《尧山堂外纪·卷七十·元》《新元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