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廷美
赵光义登基之后,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为何都选择沉默?

赵光义登基之后,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为何都选择沉默?

  在北宋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后,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顺利登基为新皇帝。然而,赵匡胤的死引起了一些疑点,其中最大的争论就是“烛影斧声”之说。虽然赵光义在皇族中爵位最高,并担任开封府尹,被认为是皇位继承人的标志,但他无遗诏登基,赵匡胤的两个成年儿子和另外一个弟弟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这一点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对此,历史学家们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一种可能是,赵光义控制了皇宫,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和弟弟被软禁在府中或皇宫中,无法反抗。另一种可能是,赵光义派人把他们软禁起来,以确保他们不能闹事。这两种可能性都是有道理的,因为赵光义在开封府和“大内都部署”担任了长达数年的职务,拥有掌控军队和官员的能力。  在赵光义登基后,他大肆封赏文武官员,并控制住了军队,使得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暂时无法出来表态。尽管一些官员如曹彬等默认赵光义成为新的大宋皇帝,但赵德昭和赵德芳的沉默仍然引起了人们的疑虑。他们没有在皇位更迭前后表现出任何动态,可能是被软禁,或是受到了其他形式的压制。不管是哪种情况,这都意味着赵光义在登基后取得了绝对的权力,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则成为了他的政治俘虏。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政治事件并不罕见。然而,赵光义能够如此迅速地稳定局势,并且成功地夺取皇位,仍然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他的能力和决心,无疑是赵家政治家族中的佼佼者。这次政变对于宋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谜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5-11
赵廷美简介

赵廷美简介

赵廷美(947—984年),本名赵匡美,字文化,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宋宗室大臣,宋宣祖赵弘殷之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四弟,母为昭宪太后杜氏。起家嘉州防御使,转兴元尹、同平章事,迁侍中、京兆尹。宋太宗即位,迁中书令、开封尹,册封齐王。从征北汉,迁检校太师,进封魏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迁西京留守,出贬洛阳,交结兵部尚书卢多逊。得罪宰相赵普,诬陷图谋不轨,降为涪陵县公,安置于房州。雍熙元年(984年),病逝,追封涪王,谥号为悼。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史籍记载4墓5人物影响 基本资料1 本名:赵廷美别名:赵匡美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涿郡出生日期:947年逝世日期:984年字号:字文化追封:涪王谥号:悼 人物生平2 宋太祖遣大将潘美、曹彬等攻灭南唐,派廷美于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出师劳军,廷美遂于农历正月初二抵达汴口,会见李煜,二人谈诗论道,极为投机。宋太祖赵匡胤逝世,遵照皇太后杜氏(即杜宪太后)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按“金匮之盟”的约定,宋太宗赵匡义应该将皇位传给其弟赵廷美,但赵匡义登基后,隐匿“金匮之盟”的内容。魏王赵廷美一向专横骄恣,曾多次遭到三兄宋太宗的斥责。此刻,得知有“金匮之盟”一事,于便对赵匡义甚为不满,于是暗中谋划,阴谋早日篡夺皇位。据说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赵廷美受宋太宗赵光义(时名赵炅)的欺骗,带牵机药鸩杀后主李煜。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魏王赵廷美谋划篡夺皇位的阴谋泄露,宋太宗赵匡义遂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赵匡义念其手足之情,并多次立有战功,于是仍令其为西京(今洛阳)留守。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由此暂时全部迁居到了西京。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 史籍记载3 《宋史·列传第三·宗室一·魏王廷美传》 墓4 《宋史》记载:”改葬汝州梁县之新丰乡“。最新考古发现:汝州市陵头镇陵头村,是宋魏王赵廷美陵墓所在地。据《直隶汝州全志》记载:“脾山下有宋魏王墓,在州西北二十里。”此墓是宋太祖赵匡胤三弟赵廷美之墓。资料显示,秦王陵在脾山北坡向西北延。整个陵园规模很大,埋葬着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三弟赵廷美及他的10个儿子和30多个孙子。 人物影响5 宋太祖逝世后,流传着烛影斧声疑案。在《包公案》(《后为《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中被改为秦王,因其不满哥哥太宗不遵祖制,欲以谋反,被废,但宋太宗仍封其子赵爵为王,称襄阳王,后襄阳王叛乱,被包拯等剿灭。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