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遇罗克
遇罗克简介

遇罗克简介

遇罗克(1942年5月1日-1970年3月5日),男,北京人。1959年从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毕业。曾在北京人民机器厂学徒工,后做过代课教师等临时工。曾写《出身论》等围绕出身问题的文章。他以“家庭出身问题研究小组”为笔名,写了六期《中学文革报》的头版文章及其他文章,最著名的是第一期的《出身论》,反响巨大。遇罗克于1968年1月5日被捕,1970年3月5日和另19位政治死刑犯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十万人大会上,被宣判死刑并被执行枪决。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活3人物生平4图书目录5追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遇罗克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42年5月1日逝世日期:1970年3月5日职业:代课教师等多种临时工毕业院校: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代表作品:《出身论》性别:男 人物生活2 遇罗克(1942年5月1日-1970年3月5日),男,中国北京人。1959年从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毕业。曾在北京人民机器厂学徒工,后做过代课教师等多种临时工。曾写《出身论》等一系列围绕“出身”问题的文章。他以“家庭出身问题研究小组”为笔名,写了六期《中学文革报》的头版文章及其他文章,最著名的是第一期的《出身论》,全国反响巨大。遇罗克于1968年1月5日被捕,1970年3月5日和另19位政治死刑犯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十万人大会上,被宣判死刑并被执行枪决。 人物生平3 遇罗克为资本家出身,父亲为水电部高级工程师,从小学到高三毕业学习成绩和品行一直优异,1957年父母均被打成“右派”。因出身属于“黑五类”,他高中毕业后三次高考,虽成绩优异,却不被准许进入大学。1966年2月13日,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和机械唯物论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遇罗克于1966年下半年写下了著名的《出身论》一文,批判血统主义,亦即血统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列举事实反驳“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的共产党政策,提倡民主和人权。该文被广为传播,影响巨大。1967年4月14日,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员戚本禹公开宣布《出身论》是大毒草。1968年1月5日,遇罗克被捕,被扣上“大造反革命舆论”、“思想反动透顶”、“阴谋进行暗杀活动”、“组织反革命小集团”等罪名。1970年3月5日,在“一打三反”运动高潮中,遇罗 图书目录4 遇罗克遗作——《出身论》谈“纯”“联动”的骚乱说明了什么?论郑兆南烈士的生与死谈鸿沟反动血统论的新反扑——驳《大毒草〈出身论〉必须连根铲除》为哪一条路线唱颂歌——再评北京轻工业学院东方红公社的反动立场《出身论》对话录:翻案篇我们有责任捍卫最高指示——反驳步曙明和机械唯物论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悼遇罗克-江海客髫龄便已定熊雄,血统尘嚣最上峰。将相王侯咸有种,蛇神牛鬼立无踪。怜生孤愤君投匕,待死犹歌我动容。天下未肥人尽瘦,谁知宰辅是元凶。 追忆5 北岛作品两首:宣告——献给遇罗克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我没有留下遗嘱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宁静的地平线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好阻挡自由的风从星星的弹孔里将流出血红的黎明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我,站在这里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为了每当太阳升起让沉重的影子象道路穿过整个国土悲哀的雾覆盖着补丁般错落的屋顶在房子与房子之间烟囱喷吐着灰烬般的人群温暖从明亮的树梢吹散逗留在贫困的烟头上一只只疲倦的手中升起低沉的乌云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公开地掠夺沉默依然是东方的故事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默默地永生默默地死去呵,我的土地你为什么不再歌唱难道连黄河纤夫的绳索也象崩断的琴弦不再发出鸣响难道时间这面晦暗的镜子也永远背对着你只留下星星和浮云我寻找着你在一次次梦中一个个多雾的夜里或早晨我寻找春天和苹果树蜜蜂牵动的一缕缕微风我寻找海岸的潮汐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