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的差别主要是基因决定的乙醛脱氢酶。 乙醇在体内的代谢关键是两个酶,一个是乙醇脱氢酶,把乙醇变成乙醛;一个是乙醛脱氢酶,把乙醛变成乙酸。 乙酸就是醋酸,是无害的。而中间这个乙醛毒性很强,比乙酸和乙醇都强。 酒量差的人大多是乙醛脱氢酶不行,不能把乙醛及时转变成乙酸,这样人就会出现脸红、头晕、等症状。 所以,乙醛脱氢酶活性高的人酒量就大,反之就小。东亚人种很多乙醛脱氢酶基因突变的,因此喝酒脸红。而白人喝酒脸红的就少。 有人常说酒量是可以锻炼的,这样说一部分是对的,但锻炼不能改变基因,并不能增加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只是锻炼了人体对乙醛的耐受性,就好像你整天生活在烧煤的房间里,对煤烟比较耐受了,但它的危害还在。 锻炼酒量也是这样,你能喝的更多,但危害并没有少,而且越喝得多危害越大。 所以,你的基因不适合喝酒,酒量小,就少喝或者不喝,而不是去锻炼酒量。锻炼酒量只会让你更加受害,死的更快。 当然,即使酒量大也要少喝酒,喝酒没好处。 一喝酒就上头是什么原因? 说到【喝酒】,本人还真有点[发言权]。因为20岁不到喝了第一杯烈酒开始,而有40多年【酒龄】的我对高度白酒颇有些感触,酒上头,特别是喝白酒【上头】纯属【正常】,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喝酒前自己身体体质差。 【二】喝酒前心情不好。 【三】无下酒菜,就是【酒鬼】们自嘲的【冷淡杯】。冷淡杯伤胃。 【四】酒桌上气氛不好,都会导致【酒上头】。 【五】每喝必上头,说明你与【酒】无缘不适应【喝酒】。 每个人对烟酒的喜好度,都与个人体质有关,如我对烟则可说是一窍不通。 最后说句公正话,【酒上头】与酒所谓的好坏真假真的没有多大关系。似我每喝所谓【清香型】白酒则会【上头】,而所谓【酱香型】【浓香型】的白酒则很少上头。所以,除去逢年过节与小辈们对酌点【瓶子酒】外,平时每天都只喝几元钱一斤50度以上的白酒2小两。出门办事则喝上一小瓶”北京二锅头”。 自古无酒不成席,酒如喝醉伤身体。 小酌浅尝是文化,如若上头须考虑。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说法大致起源于1991年。在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中,有人提出了一个“法国悖论”——法国人的心血管发病率不高,因为法国人喝葡萄酒多,葡萄酒可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它导致的死亡率与喝酒的量对比,发现“适量饮酒”的人群中两者都比完全不喝酒的人群要低。当然,喝酒比较多的人群中,这两者又升高了。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假说。比较有名的一个是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比如白藜芦醇。不过,动物试验又发现,要通过喝葡萄酒来达到白藜芦醇起作用的剂量,人会先被撑死。 // 据介绍,男性肝脏的承受能力是每天40克酒精,女性减半。一般40克的酒精相当于含酒精6度的啤酒1000毫升,含酒精12度的红酒500毫 升,含酒精度50度的白酒100毫升。心血管疾病并非危害健康的唯一因素,“适量饮酒”会不会对于其他的健康因素也有影响呢?研究证实,在其他疾病中,即使是每天喝25克酒精这个“适量”,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比如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食道癌增加39%,喉癌增加43%,乳腺癌增加25%,原发性高血压增加43%,肝硬化增加1.9倍,慢性胰腺炎增加34%。其他的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也有小幅增加。如果饮酒更多的话,那么这些疾病的风险就大大增加。 由此可见:第一,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应仅考虑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第二,饮酒对癌症风险的影响是只要喝了,就会增加。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逢年过节,中国人少不了酒水助兴。这不,眼看端午佳节临近,亲朋好友齐相聚,吃粽子,喝小酒,好不欢乐。但有人喝白酒,连饮几杯面不改色,有的人才喝了一小口红酒,整个脸红得像“关公”大哥一样。为什么一喝酒脸就会泛红?喝酒脸红的人,是不是酒量不行啊? 为什么有人一喝酒就脸红? 解释喝酒脸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杯酒下肚之后,它是如何在人体“兴风作浪”的。 当酒水随着咽喉流入到食管在进入肝脏后,会经历两个分解步骤:第一步,乙醇脱氢酶(ADH)把乙醇(酒精)转变为乙醛。第二步,乙醛脱氢酶(ALDH)把乙醛转变为乙酸。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陈超刚主任指出,酒精从乙醇转化成乙醛的过程非常快,乙醛具有使血管扩张的功能,当人体的代谢速度跟不上转换速度,堆积在体内时,就会皮肤黏膜血管扩张,表现出脸红。 喝酒脸红的人是能喝还是不能喝? 有人提出质疑:“我一喝酒就脸红,是不是因为身体酒精分解能力太差?”一喝酒就上头,真的是传说中的“一杯就倒”?其实不然。喝酒脸红的人,恰恰说明你的酒精分解能力很强。 能让人醉酒的是乙醇,所谓的酒量,指的是人体对乙醇代谢能力的强弱。乙醇转化能力强的人,一般“千杯不倒”。喝酒脸红,不是因为酒精(乙醇)过多,而是转化的乙醛过多导致!喝酒脸红的人,一般乙醇的代谢能力不受影响,只是转化乙醛的速度比较慢。 所以说,喝酒脸红不脸红,跟酒量没啥关系 但话又说回来,喝酒上脸,说白了就是乙醛中毒。乙醛是如假包换的“致癌物”,都说饮酒致癌,指的就是乙醛中毒。 乙醛能够破坏DNA,阻碍细胞自我修复,体内若长期积累过多的乙醛,会增加癌症风险。这样看来,喝酒脸红的人,比普通人更不能喝酒,他们承受的健康风险比普通人更高。 4种人不适合喝酒 除了容易脸红的人,不适合过量饮酒,还有这几类人,都应该远离酒精: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饮酒会让大脑兴奋,血管扩张,容易引起血压飙升,造成血管破裂引发生命危机; 肝炎患者最好禁酒,因为酒精会直接加重肝脏负担,对肝功能有抑制和毒害作用,肝炎患者饮酒,相当于慢性自杀; 胃肠疾病患者也不宜饮酒,肠胃较弱,酒精会破坏胃黏膜,引起上腹饱胀,反酸,使病情加重; 尿路结石患者饮酒风险大,因为酒中含有可以促使尿路结石发生的钙、草酸及鸟核苷酸等成分。 不会喝酒的人可以练成“千杯不醉” ? 之前网络上曾举行过一场“接力拼酒”,视频上不少3斤哥、4斤哥、5斤哥……接力挑战,尝试刷新纪录。有人说酒量是可以靠后天“练习”,但专家呼吁,“事实并非如此”! 珠江医院急诊科主任蔡学全教授称,肝脏分解酒精主要靠其中的乙醇脱氢酶和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这类酶主要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练”出来的可能很小。有的人遗传因素缺乏此类酶,肝脏代谢、分解酒精的能力较差,就容易喝醉;有的人在反复反复刺激下,酶的分泌量增加,但分泌值始终有限,达到顶峰就不再分泌了。如果强迫自己,喝的可能就是“命”了。 总而言之,酒精有毒,不管上不上头,只要喝酒,都相当于在喝慢性毒药。更别提那些,“接力拼酒”、“狂饮斗酒”,纯粹就是没事找事,对生活毫无意义,对身体也是极大摧残。 偶尔喝点小酒,可能是生活的小兴致,但如果体质实在不适宜饮酒,也千万不要勉强。酒这种东西,不是非它不可。 参考资料: [1]《喝酒后脸红就是要醉了?专家称脸色和酒量无关》.羊城晚报.2017-01-21. [3]《7类人群千万不能喝酒! 告诉你不伤肝喝酒限度》.搜狐健康.2012-01-12. //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业百科weixinnc.com】公众号,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
有的人喝酒上脸,有的人喝酒不上脸,我们常常会认为喝酒不上脸的人酒量会更好?真的是这样吗?专家表示,这种说法其实只对了一部分。 因为喝酒容易脸红的人,肯定是酒量不太好的,而喝酒不上脸的人中,有一部分是真的酒量非常好。 但也有一些人,喝酒之后脸色苍白得厉害,但是喝酒脸白就没有脸红来得那么快,因此人们会以为他的酒量很好,但是喝一段时间之后,等到他的脸变得很白时,那么他就可能会醉得很厉害。 为什么有的人喝酒的时候会脸红,而有的人喝酒的时候脸却发白?专家表示,肝脏的酒精的主要代谢器官,而这个代谢过程主要靠两种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如果体内乙醇脱氢酶的含量和活性正常,而乙醛脱氢酶少或活性低,则喝酒就容易脸红。 // 而喝酒脸白的人则是这两种酶都少,在酒精的降解过程中乙醛蓄积很慢,因此脸不会变红。当然这类人也是可以降解酒精的,但是靠体内其它酶来代谢酒精的,它们的作用比较慢,这类人往往是在蓄积到一定能量之后才顶不住,但这时候就已经晚了。 所以这类人往往会醉得比较慢,但一旦醉起来就会很厉害,但并不表示他的酒量很好。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人们常说“气得脸都绿了”,其实,绿色和青色是很接近的,即脸色发青的意思。那么脸色发青和肝脏有什么联系呢?这要从中医五色说起。 1、酒量下降小心是肝病 如果你一直酒量不错,某天却突然发现自己没几杯就被“放倒”,恶心,头晕;如果你一直在通宵达旦的麻将生活中游刃有余,突然有一天,连续奋战几个小时后却发现自己头晕眼花,眼冒金星,那么你要警惕是否是肝脏出了毛病。 2、恶心也可能是肝病作恶 很多患者觉得恶心就是胃的问题,结果仔细检查诊断后才发现,自己患的是肝病。患者甚至因为长期把肝病当胃病治,擅自服药,结果发展到了肝硬化晚期,或是肝癌,但此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脸色发青是肝病的表现 人们常说“气得脸都绿了”,其实,绿色和青色是很接近的,即脸色发青的意思。那么脸色发青和肝脏有什么联系呢?这要从中医五色说起。 中医认为面色分为常色和病色两大类。常色即指健康人面部的常见色泽,比如白种人天生就是白皮肤,而我们黄种人生来就是黄皮肤,而且是黄中透着粉红,并且明亮润泽而含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精神充旺、气血平和的表现。当然了,这种肤色是可以随着客观发生变化的,比如天冷面色稍白些,酒后脸色发红等。但这些改变都是生理范围之内的,是正常的。 比较典型的是:形容一个人营养状况不良,我们常用的形容词是“面黄肌瘦”,就是指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不佳所致的病容。而青色既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生理功能异常,使得肝脏本色上露于面部所致。 所以,如果发现脸色发青,那就表明中医“肝病”的小尾巴露出来了!
疑问:在聚会时经常看到女性饮酒者比男性饮酒者容易出现不胜酒力的现象,难道男女间酒量真的有差异吗?还常听人说,长期酗酒的“酒鬼”突然中断喝酒会出现手抖、抽搐、出汗等现象,这是怎么回事? 解答:总体而言,女性对酒的耐受能力较男性差。长期酗酒者突然停止饮酒,一般会在12~48小时后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酒精戒断综合征。轻度戒断综合征表现为震颤、乏力、出汗、反射亢进以及胃肠道症状,重者会有癫痫大发作样表现。 女性对酒精的易感性较男性高2~4倍。有资料提出,对于无任何其他慢性肝病的患者而言,每周饮酒的安全界值为酒精含量男性不超过168g,女性不超过112g;也有资料提出,女性饮酒的安全界值为每周不超过56g。通常男性常年饮酒折合酒精量平均40g/d才会造成肝脏损害,而女性一般只需20g/d就可发展为肝硬化。 女性嗜酒者患急性和慢性酒精性肝病均较男性为多。产生这种差别的可能原因有:①女性体内乙醇脱氢酶水平和某些抗氧化酶水平较低,致使酒精及其毒性代谢物易于蓄积;②雌激素可增加肝脏对内毒素损伤的敏感性。 对体重相同的人来说,男性通常比女性含更多的体液。由于女性体内溶解酒精的血液及其他液体较少,因此即使饮用的酒量比男性少,她们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也可能与男性的相同或比其更高。 长期饮酒机体会依赖酒精,如突然戒酒,中枢神经系统失去酒精的抑制作用,产生大脑皮质和(或)β—肾上腺素能,出现以四肢抖动、出汗、戒酒性抽慉或癫痫样痉挛发作等为表现的综合征,即酒精戒断综合征。 对某些严重酒精依赖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借助多次心理治疗(治疗次数难以确定),才能帮助他们彻底戒酒。
喝酒伤身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应酬却是现在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酒桌上的推杯换盏,就是在考验你的酒量。酒桌上有一个规律,一般喝酒会脸红的人,比较容易醉,就会被说酒量小,喝酒一直面色不改的人,不容易喝醉,这样的人往往都会被称为海量,更受欢迎,喝酒会更多。这样就导致很多不能喝酒的人,天天喝酒来练自己的酒量,最终喝酒喝进了医院。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喝酒脸红就是酒量小吗? 喝酒脸色说酒量,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人在喝酒之后,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脸色,红色、青色、青紫色等,这些并不是说明一个人酒量的问题,而是你的身体对酒精的消耗能力,也就是在考验肝脏的能力。 人体在摄入食物和饮品之后,都要进行消化,才能被吸收。食物的种类不同,消化和吸收的器官也是不同的,酒精主要是肝脏进行消化和代谢。酒精对人体来说属于有害物质,肝脏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分解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所以肝脏代谢酒精速度是很慢的。在肝脏健康的情况下,一般分解速度是每个小时约10毫升,如果是一瓶酒精度数胃16%的250毫升的就,那么酒精含量就是40毫升,在一个小时内喝四分之一是没啥事的。 说回喝酒脸红,这是肝脏异常的表现,缺少了一种酶。肝脏在解酒的过程中,需要两种酶进行酒精的代谢,乙醇脱氧酶和乙醛脱氧酶,先分解成乙醛,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每个人体内乙醇脱氧酶和乙醛脱氧酶的含量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多有的人少,都是靠父母的遗传,所以说喝酒酒量怎么样都是命中注定的。 喝酒脸红的人,很不幸体内缺少了乙醛脱氧酶,无法及时分解乙醛,就会导致乙醛在体内堆积,出现了毛细血管扩张的现象,就会脸红。这样的人本身的酒精代谢能力就是很弱的,建议少喝酒,并且即使是想要练酒量也是无法提高酒精的,反而会增加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喝酒脸色不改变就是酒量好吗? 喝酒面不改色的现象,分为两个极端,就是肝脏两种酶含量多,另外就是两种酶都不含。前者是个大好事,酒量好,自己也很开心,但是喝酒总有上限,自己要多注意。后者就是个很可怕的事情,没有了两种酶,酒精会一直损伤肝脏健康,引发一些疾病,然而却自己发现不了。这样来说,喝酒脸红反而是好事,提醒你伤到肝脏了,需要注意保养了。 总得来说,酒量好坏并不是靠脸色来判断的,主要是和肝脏含有的酶的量是有关系的。喝酒脸红是体内缺少了酶,这样的人“酒量差”是命中注定的,想要练成海量也是不可能的。不过可以在喝酒的时候,作作弊,在喝酒的之前,以及间隙的时候,不停的吃菜,吃蔬菜,有肠胃能够帮助减缓吸收酒精的速度,让肝脏更好的消化,这不得不说是个应酬“提高酒量”的“必杀技”,可得藏好了,不要告诉别人哟。 提高酒量的秘诀: 简单应急。 有的时候突然接到饭局通知,而且知道酒少不了。可以在去之前喝点牛奶,牛奶能够保护胃免受刺激。吃饭时多点高脂肪食物,保护胃口的同时小幅度提高酒量。您千万别空腹喝酒,如果您酒量本来就不好再空腹饮酒的话,您会很难堪。 找出自己的喝酒规律。 有人适合慢慢饮酒,细水长流;有人适合大口喝酒,瞬间进胃;有人爱喝啤酒,有人爱喝白酒等。喝酒的时候尽量按自己的身体吸收规律进行,喝自己擅长的。酒桌上不要简单的跟随别人的节奏,自己对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数。 本质上提高酒量。 若想从本质上提高酒量,可以平时自己多饮酒。这不是提倡酗酒,而是平时适当的喝酒,让自己的身体逐渐适应酒精。我刚工作时不能喝酒,一瓶啤酒就会倒。后来应酬渐多,不喝也不行。于是平时自己也多少喝点,慢慢的酒量就提高了。现在可以喝六瓶左右。虽然不算多,但和自己以前比起来有很大进步。最重要的是,喝完不会太难受。如果想尽快提高,建议自己平时喝的时候拿度数高的酒,如洋酒或者白酒。 喝酒心中有数。 本人最不赞同见酒就喝喝完就闹的喝法。酒是好东西,是有文化的。不光能沟通畅快,酣畅淋漓,还能让人体会到酒中的微醺文化。心中没数的人谈不上酒量二字,喝再多也谈不上,最多算是酒桶。 健康第一。 最后,大家不要刻意追求所谓海量,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酒精的吸收和容纳也不同。关键是喝到尽兴,恰到好处,同时不对健康造成大的损害。健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