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钮祜禄
钮祜禄氏是正黄旗吗?他们是八旗中的哪一个?

钮祜禄氏是正黄旗吗?他们是八旗中的哪一个?

  钮祜禄氏是中国满族的一个姓氏,源于女真族的一个部落。在清朝时期,这个姓氏被封为“满洲八旗”之一的“正黄旗”,成为了满洲八旗中的一个常见姓氏。那么,钮祜禄氏是正黄旗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正黄旗的来历。正黄旗是清朝八旗中最高的一个旗帜,代表着皇权和权力。只有皇帝、皇后、亲王、公主等极少数特定的人才有权使用正黄旗。而其他八旗则是按照不同的等级和身份来划分的。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钮祜禄氏在清朝时期的地位。虽然钮祜禄氏也是满洲八旗中的一个姓氏,但是它并不是正黄旗下的一员。相反,钮祜禄氏所在的“镶黄旗”是比较低的一个旗帜,地位比正黄旗要低一些。因此,钮祜禄氏并不是正黄旗。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钮祜禄氏不属于正黄旗。这是因为在清朝时期,正黄旗是由皇帝和皇后等人使用的,其他人是不被允许使用正黄旗的。而钮祜禄氏虽然是满洲八旗中的一个姓氏,但是并没有达到使用正黄旗的资格和地位。  综上所述,钮祜禄氏并不是正黄旗。虽然它是一个满族姓氏,但是它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并不高,只能使用比较低的“镶黄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5-23
钮祜禄氏生了几个?有名的人物都有谁?

钮祜禄氏生了几个?有名的人物都有谁?

  钮祜禄氏是中国满族的一个姓氏,源于女真族的一个部落。在中国历史上,钮祜禄氏曾经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姓氏,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都出自这个姓氏。那么,钮祜禄氏生了几个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钮祜禄氏的历史渊源。据历史记载,钮祜禄氏最早起源于女真族的一个部落,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满洲八旗中的一个常见姓氏。在清朝时期,钮祜禄氏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比如康熙皇帝的皇后孝庄文皇后、乾隆皇帝的母亲仁寿皇太后等等。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钮祜禄氏的具体人数。根据历史记载和相关资料,目前已知的钮祜禄氏人口大约有几十万左右。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是在满族中仍然是一个比较显赫的姓氏。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钮祜禄氏会有这么多的名人。这主要是因为在清朝时期,钮祜禄氏所在的“镶黄旗”是比较低的一个旗帜,但是由于这个姓氏的成员大多出身贵族或者皇室,因此他们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钮祜禄氏会出很多有名的人物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钮祜禄氏生了几十万人左右,是中国满族中一个比较显赫的姓氏。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在历史上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5-23
钮祜禄氏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康熙非要见见这位弘历的生母?

钮祜禄氏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康熙非要见见这位弘历的生母?

  根据历史记载,1722年,康熙让胤禛的嫡福晋将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叫出来看看。康熙见了弘历的生母直呼:“真是有福气的人,有福气啊!”那么钮祜禄氏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康熙非要见见这位弘历的生母?  自打康熙两立两废太子胤礽后,诸位皇子之间明争暗斗,争夺储君之位。皇长子胤禵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其次便是皇太子胤礽。  之后皇子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皇八子胤禩,同盟有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四子胤禵;  另一派则是皇四子胤禛,同盟只有皇十三子胤祥。  此时的康熙已经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实在是看不得儿子们之间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心力交瘁,身体也越来越不好。  康熙非常痛恨明目张胆争夺储君之位的儿子,比如胤禩太“众望所归”,反而让康熙厌恶,在“毙鹰事件”后彻底与皇储之位无缘;但是他这一派还有骁勇善战的大将军胤禵,面对这些劲敌,胤禛决定反其道而行,将自己夺嫡的心思隐藏起来,做“天下第一闲人”,养养花、养养草,跟僧人谈经论道,以此来打消父皇对自己的猜忌。  1721年春天,也是康熙六十年,康熙赏赐给胤禛的园子“圆明园”中百花齐放,尤其是牡丹开的非常好;胤禛特地邀请父皇前去自己的园子赏花,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近几年康熙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心情也愉快,恰好过几天就是自己的生辰,康熙便答应了。  到了圆明园,雍正让自己第四子弘历还有第五子弘昼一起去拜见祖父,弘昼虽然只比弘历小了三个月,但是看上去瘦瘦的,很是局促像是没长开的样子。两个孩子一对比,显得弘历天庭饱满、身材修长、眼睛炯炯有神,关键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场面,丝毫都不怯场。  康熙用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可以断定:弘历这孩子气宇不凡。  离开圆明园以后康熙便跟胤禛问了很多关于弘历的事情,还将弘历的生辰八字给要了去。康熙生辰后康熙又一次前往圆明园,这次前往圆明园的目的就是要将弘历带入宫中亲自抚养。  康熙亲自抚养的孙子只有三人:  废太子胤礽的次子弘皙,康熙非常喜欢他,因父亲的缘故无缘皇位;  皇十四子胤禵的儿子  皇四子胤禛的儿子弘历。  其实康熙决定亲自抚养这几个孙子,也是出于皇储的原因考虑。康熙几位年长的儿子大多已经三四十岁,在选择皇位继承人上不得不将目光放的长远一些,亲自扶养弘皙是这个缘故,亲自扶养弘历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考虑呢?  自从圆明园第一次见面康熙便对弘历印象很深刻,再加上弘历的生辰八字出奇的好,让康熙更加对弘历感兴趣。决定将其养在身边,看能否成大器。  在康熙病逝之前,弘历跟祖父康熙朝夕相处了五个多月的时间:  四月份跟随皇祖一起巡幸塞外,在避暑山庄的时候,康熙在“万壑松风”的宫殿处理朝政,弘历则在旁边的“鉴始斋”读书学习。  康熙批阅奏折的时候,弘历陪伴在侧;  康熙见大臣的时候,弘历则是站在旁边;  祖孙二人用膳的时候,康熙还会分一些弘历爱吃的菜;  康熙还在避暑山庄的正门,亲自教弘历射箭,弘历也很争气,连中五箭  八月份前往木兰围场围猎的时候,康熙用火枪将一只大熊打倒在地,然后让弘历补上一箭,想要将此功劳给弘历;但没成想大熊没死,直接朝着弘历扑过来,幸亏康熙反应快又补了一枪。事后康熙很是后悔,对照顾弘历的和妃说:“这孩子命贵啊!要是大熊扑过来伤到弘历可怎么好?”  康熙对弘历可以说是格外的宠爱,不知那些九王夺嫡的弘历的叔叔们,都是作何感想呢?  后来康熙带着弘历前往狮子园去见自己的父母亲,还特地让弘历的嫡母乌拉那拉氏将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叫出来见见,钮祜禄氏只是雍亲王府的一个格格,身份地位,自然没有见康熙而资格,康熙从未见过钮祜禄氏。  这次康熙之所以想要见钮祜禄氏,就是想要看看弘历的生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呢?康熙对钮祜禄氏仔细的看了一番,大赞其为“有福之人”。其实康熙这句话,用意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而康熙跟弘历说得那句“将来你的福泽恐怕会超过我”究竟是和用意呢?联系到康熙病逝后,将皇位传给了皇四子胤禛,或许康熙在见到弘历的时候便决定好了吧。  毕竟选一位“好皇孙”,最起码能保大清三世太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2-21
满清八大姓之一的钮祜禄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趣历史网

满清八大姓之一的钮祜禄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趣历史网

  还不知道满清八大姓之一的钮祜禄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其实钮祜禄氏在清朝是大姓,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  “钮祜禄氏”是一个满洲人的姓氏,这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姓氏。“钮祜禄氏”家族在满洲可是一个大而古老的姓氏,清朝时编撰的《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里关于这个姓氏来源有详细记载:“钮祜禄氏”满洲人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是女真时期就有的一个姓氏。这一姓氏原来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钮祜禄”在满语中的意思是狼,狼是满族的前身女真族最为重要的图腾之一。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女真人出于对狼的崇拜而以其为姓氏。  在漫长的历史中,“钮祜禄”这个姓氏称谓曾几度变化:辽代称“敌烈氏”,金代称“女奚列氏”,元代称“亦气烈氏”,明代以后开始称为“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是典型的“一氏冠两姓”的满洲姓氏。清朝灭亡后有些姓这个的按照“钮祜禄氏”汉语音译的第一个音节改姓钮了,更多的人则是按照汉语意译狼的谐音而改姓郎。  钮祜禄是清朝时期满族姓氏,后来改为汉姓,一般是“郎”或者“钮”姓。钮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钮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郎姓是由钮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  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钮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26
钮祜禄氏,乾隆帝的生母莫非是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乾隆帝的生母莫非是钮祜禄氏?

  既然说乾隆帝生母是热河行宫汉族女子所生缺少依据,难以成立钮祜禄氏;说其为海宁陈家之子,更是无稽之谈,那么清史记载乾隆帝的生母是谁呢?据《清高宗实录》记载:“高宗……纯皇帝,讳弘历,世宗……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仁慈淑慎,恭俭宽和,事世宗宪皇帝,……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上于雍和宫邸。  ”清宫《玉牒》中也记载:乾隆帝“母孝圣……熹妃钮祜禄氏,系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住之女”。这大内秘档似乎可以证实,乾隆帝的母亲不是山庄宫女,而是熹妃钮祜禄氏。钮祜禄氏,系满洲镶黄旗人,虽然姓氏高贵,实则出身寒微,父亲只是个四品典仪(后才加封一等承恩公)。  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年仅13岁的钮祜禄氏只是被赐给胤稹作侍女。当时胤稹已有三位福晋,其中嫡福晋更是出身名门的乌拉那拉氏。钮祜禄氏出身寒微,只是个侍女,人长得也不漂亮,原本没有被雍亲王宠幸的可能,只因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夏天,雍亲王得了一种传染病,福晋们都不愿去身边伺候,钮祜禄氏奉命接近胤稹,专心侍奉他。  一连五六十天,她白天黑夜地侍奉病中的雍亲王,无微不至,十分体贴。雍亲王病好后,心存感激,“遂得留侍,生高宗”。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对母亲钮祜禄氏十分孝顺,他曾侍奉母亲三游五台,三上泰山,四下江南,并多次到塞外避暑山庄。乾隆帝的诗文中也有不少称颂钮祜禄氏养育之恩的诗句。  如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初八日,67岁的乾隆帝陪侍85岁的皇太后赏灯后作诗说:“家宴观灯例节前,清晖阁里列长筵。申祺介寿那崇信,宝炬瑶檠总斗姘。五世曾元胥绕侍,高年母子益相怜。扶掖软榻平升座,步履虽康养合然。” “高年母子益相怜”,这饱含深情的诗句,道出了乾隆帝母慈子孝的情怀。  钮祜禄氏去世后,乾隆帝怀念母亲,还别出心裁,命令宫中巧匠用三千多两黄金精心制做了一个金塔,专门用来存放太后生前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所以叫“金发塔”。乾隆帝母子感情如此之深,也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钮祜禄氏应该就是其亲生母亲。然而,从有关文献来看,有关乾隆帝生母的记载确实存在难以自圆其说的疑点。  乾隆十七年(1752年),清人萧奭所著的《永宪录》卷二记载:“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为贵妃,李氏为齐妃,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萧奭还在书中提出:“齐妃或云即今之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  俟考。”就是说,在当时就有人对乾隆帝生母是谁提出了疑问,并且当时册封的王妃中,根本就没有钮祜禄氏,有的人认为齐妃李氏可能是乾隆帝生母,但有待考证。高阳先生在《清朝的皇帝》一书中,更是大胆认为:萧《永宪录》中,“这‘俟考’二字,是一种暗示,是一隐笔兼曲笔的巧妙暗示;齐妃非高宗生母,而故意这样写,是曲笔;齐妃李氏,暗示高宗生母姓李,此为隐笔”。  这样说来,乾隆帝生母为汉人女子李金桂似乎也有可能,这确实也是一家之言。另外,清宫档案的记载也大有问题。清朝的《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记载:“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遵太后圣母谕旨:侧福晋年氏封为贵妃,侧福晋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该部知道。”同一件事,成书于乾隆六年的《清世宗实录》卷四却在熹妃的记述上有了差异。其中写道:“甲子(二月十四日),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滨。”通过这两则资料的对比可以发现,等到乾隆帝登基后,档案上才有了钮祜禄氏的记载,而先前的“格格钱氏”莫名其妙地变成了“钮祜禄氏”。  这两份清廷档案,对同一件事迥然不同的记载应如何解释呢?有人认为:格格钱氏与格格钮祜禄氏应该是一个人,因为都是同一天,奉太后懿旨受封为熹妃的,不可能是两个人。但这是说不通的,如果是一个人,怎么会写成两个人的名字。于是有人推理:由于雍正朝实行的是秘密立储的制度,起先并不知道谁是太子,因而也就没有注意到母以子贵的问题。  可能是乾隆帝登基后,他的母亲总要一个高贵的出身吧,因此才将熹妃钱氏篡改为了钮祜禄氏。有的学者更有创意性的猜想是“四品典仪凌柱”将钱氏认作了干女儿,从而使钱氏有了一个高贵的姓氏和出身,这样也就解决了身份与形式的难题。与这种猜想近似,乾隆帝生母还有另一种说法。  这种说法是由晚清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王运提出的。王运是曾国藩的幕友,做过大学士萧顺的西席(家庭教师),了解到不少清廷掌故。他指出,乾隆帝的生母虽然是钮祜禄氏,但的确与避暑山庄有关。在所著《湘绮楼文集》里说:乾隆帝之母钮祜禄氏家居承德城中,家里很穷,雇不起仆人。  七八岁的时候,她就跟着家里人到了市面上卖豆浆、酒以及各种饭食等谋生。后来开个小饭铺,因为为人热情,经营比较好,生意异常红火。到十三四岁的时候,钮祜禄氏到了北京,正好赶上选秀女,她就混到里头参加了选秀,结果就被选上了,再后来被分到雍亲王府做了粗使丫头。  接着所说的雍亲王得病,她精心侍奉,后为雍亲王宠幸,生下了弘历的说法与前面所述一样。这些说法都表明乾隆帝生母钮祜禄氏确实出身低微,并非多么显赫的大家闺秀。但是,清末民初的清朝遗老金梁等人写文章认为,清宫选秀女是相当严格的,不可能让承德这么一个女孩子混到里头选了秀女,对这种说法持否定态度。  还有一种说法,是民国年间做过国务总理的熊希龄,从“老宫役”口中听到的,他后来把这个说法讲给了胡适听:“乾隆帝之生母为南方人,诨名‘傻大姐’,随其家人到热河营生。”后来这个女孩子生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帝。由于胡适把它收进了《胡适之日记》里,这个故事得以流传开来。  乾隆帝诞生于何处,生母究竟是谁确实充满了疑窦。野史传闻虽然不可信,但是按正史记载,《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与《清世宗实录》上关于熹妃钱氏与钮祜禄氏记载上的矛盾,至今仍不能自圆其说。其他的各种说法,虽然也有许多漏洞,但也并非全不可信。总之,乾隆帝的身世之谜,注定还要被继续争论下去。  

资讯百科 2022-02-18
钮祜禄·和琳简介

钮祜禄·和琳简介

和琳(1754年-1796年),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希斋,号华坪。大学士和珅之弟,清朝名将。乾隆时由生员补吏部笔帖式,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四川总督等职。骁勇善战,行事节俭,与军机大臣福康安有深交。亦工书法,轻不与人,存世极罕。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贵州从福康安镇压石柳邓领导的苗民起义,次年福康安死,他代为主帅,在围攻平陇战役中染病身亡,追封一等公爵,年仅42岁。乾隆晋赠其为世袭一等公爵,谥“忠壮”,赐祭葬,配享太庙。和珅倒台后,和琳的配享资格被剥夺。有一子丰绅宜绵以及女儿二人,长女嫁给质亲王永瑢之子绵庆为嫡福晋。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历史评价4家族成员5影视形象6人物成就 基本资料1 本名:和琳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地:北京西城驴肉胡同出生日期:乾隆十九年(1754)4月 逝世日期:嘉庆元年(1796)主要成就:镇压起义,战死沙场字号:希斋官职:四川总督谥号:忠壮追赠:一等公旗籍:满洲正红旗 人物生平2 和琳的母亲因难产去世,他的父亲战死在福建。他与和珅二人自幼父母双亡,生活很艰难,相依为命,和珅是兄长,比和琳大一些,从小就照顾他的这个唯一的弟弟。和珅与他的弟弟和琳的感情深厚。和珅能够很好地照顾他的弟弟,和琳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听他的这个哥哥的话的习惯了。读书时兄弟俩做了分工,和珅注重学文,和琳注重学武,两个人一文一武,将来的前景是出将入相———和珅在朝内和琳在朝外,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和琳与和珅在上学时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当时一个特别有名的诗人袁枚写诗称赞:“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擎天”的是和琳,“捧日”的是和珅,一个出将一个入相。和珅先做官,为和琳铺好一条路。和珅清楚“强将手下无弱兵”、“宰相门前七品官”,提拔要看背景,和珅给和琳出了一个主意,必须跟着一个特别牛的人,于是找到了阿桂。和珅与他的弟弟和琳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和珅能够很好地照顾他的弟弟,和琳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听他的 历史评价3 袁枚:“擎天皆捧日,兄弟各平分”和琳去世时,和珅伤心万分,做了《悼亡诗》十五首来悼念胞弟。和珅在诗序中写道,“言不成声,泪随笔落,聊以当歌。”其中的两首:其一:“看汝成人瞻汝贫,子婚女嫁任劳顿。如何又为营丧葬,谁是将来送我人。”其二:“同胞较我三年少,幼共诗书长共居。宦海分飞五载别,至今音问藉鸣鱼。” 家族成员4 父:常保。副都统,兼三等轻车都尉。岳父:苏凌阿哥哥:和珅。儿子:丰绅宜绵。和琳死后,儿子丰绅宜绵世袭一等公爵的职位。1799年和珅死后,丰绅宜绵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嘉庆皇帝命将和琳的牌位撤出太庙;毁掉和琳家专为和琳建立的祠堂,剥夺和琳的儿子丰绅宜锦的公爵职位,仍旧改为世袭三等轻车都尉之职。女儿:和琳还有一个女儿,早在和琳死前就嫁给了乾隆的孙子绵庆。 影视形象5 影视作品角色扮演者剧照《大内低手》和琳杨升《铁将军阿贵》和琳李雨泽 人物成就6 1.平定廓尔喀对西藏的侵略。2.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3.配飨太庙,祀昭忠、贤良等祠。

人物百科 2021-11-06
钮祜禄·图尔格简介

钮祜禄·图尔格简介

图尔格(1594年—1645年),钮祜禄氏,满洲镶白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首额亦都第八子。清朝名臣,名将。少从努尔哈赤征伐,积功授世职参将。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即位,八旗各设大臣二,他佐镶白旗,寻迁固山额真,为八大臣之一。天聪四年(1630年),以滦州(今河北滦县)兵败解职。次年起吏部承政,从征大凌河,掠松山、锦州,招降察哈尔部,复职镶白旗固山额真。又随阿济格、多尔衮数度毁明边墙,擢内大臣。崇德七年(1642年),副阿巴泰攻明,破六十七县。顺治帝即位后,进封三等公。顺治二年(1645年)二月去世,追谥忠义,配享太庙。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历史评价5家族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钮祜禄·图尔格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日期:1596年逝世日期:1645年主要成就:从征大凌河,掠松锦,招降察哈尔旗籍:满洲镶白旗官职:内大臣、镶白旗固山额真封爵:三等公谥号:忠义性别:男 人物生平2 钮祜禄·图尔格年少时跟从努尔哈赤征伐,累积功绩授封世职参将。娶和硕公主为妻。由于他久经沙场,年轻有为,皇太极继位后,他更受到重用。皇太极在八旗的每个旗中设两个大臣,以备调遣,也叫"十六大臣",图尔格便是其中的一个,佐领镶白旗,不久便迁为镶白旗的固山额真(都统),列入八大臣。天聪元年(1627年),图尔格随皇太极伐明,攻打锦州和宁远,这就是后金与明朝之间著名的"宁锦大战。"这年三月,明军开始修固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等城,并在这些城的周围实行屯田,以便固守。皇太极分析了明修固诸城的目的有二:一是阻挡后金继续西进,二是作为恢复旧疆的前哨阵地。他认为,明朝的这一做法必然直接威胁后金的生存,影响后金的发展。他当机立断,于五月六日率兵出征,力图抢在这些城堡未完工之前一举攻克。五月十一日,皇太极在锦州城下集结了五、六万兵力开始攻城。后金攻城猛烈,明军顽强抵抗,持续攻击十四日,城仍未破,后金却伤亡惨重。无奈 主要成就3 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八月,皇太极亲自率部伐明,攻大凌河城,命图尔格随正白旗“固山额真”喀克笃礼,围城东北。城中明军突然冲出城来,攻击后金军南炮台。图尔格来不及上马,徒步杀退了明军。同年十月,后金军攻打锦州。皇太极令图尔格率护军,驻扎锦州与松山之间。夜间,当明兵从锦州赴松山时,图尔格中途截杀,斩杀20余名明兵,明军大败,纷纷投降。之后,图尔格率军掠夺松山,大凌河城也随之被攻下。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皇太极再次亲率大军伐明,远攻大同。皇太极命贝勒济尔哈朗留守盛京(沈阳),派图尔格率师驻扎张古台河口,以防敌人沿水路来攻。不久,皇太极又派图尔格与“梅勒额真”(副都统)劳萨,率师渡辽河,沿张古台河驻军。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图尔格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再次伐明。他与阿济格会师于延庆,然后不断深入明朝腹地,先后攻克昌平、雄县等城池,每次攻城,都是他率先登上城楼,再立大功。崇德五年(164 历史评价4 《清史稿》:太宗与明战,下大凌河,克锦州,皆以全力争。壬午之师,间道深入数千里,如行无人之境,为前此所未有,则图尔格之绩也。以是战多踵为功宗。伊尔登、巴奇兰、齐尔格申辈皆骁武,从太宗征伐,搴旗陷阵;而叶臣、珠玛喇入关后,又以夙将力战策勋。大业将成,群才翊运,盛矣! 家族成员5 额亦都,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首。二哥:达启,三哥:彻尔格,官至户部承政、牛录章京世职。四哥:韩代,战死。五哥:阿达海,战死。七哥:谟海,官至都统,战死。十弟:伊尔登,官至议政大臣,封二等伯。十三弟:超哈尔,官至兵部右参政,战死。十五弟:索浑,官至世管牛录额真、议政大臣。十六弟:遏必隆,康熙朝辅政大臣,袭一等公。图尔格还有一姐妹为皇太极元妃。和硕公主长子:吴尔格,跟从出征皮岛时战死。次子:科布梭,承袭三等昂邦章京。

人物百科 2021-11-06
钮祜禄·讷亲简介

钮祜禄·讷亲简介

钮祜禄·讷亲(?—1749年),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大臣、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开国五大臣额亦都曾孙,太师遏必隆之孙,内大臣尹德次子,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兵部尚书等职。雍正五年(1727年),讷亲承袭二等公之位,被授为散秩大臣。同年九月为御前大臣,因其勤谨廉洁,被雍正帝看重,曾任内大臣。雍正十一年(1733年),提升为军机大臣,开始参与机务。乾隆帝即位之后,讷亲协力总理事务,晋封为一等公。乾隆二年(1737年)正月,讷亲接替那苏图,担任兵部尚书,后改吏部尚书,由鄂善接任。乾隆十年(1745年),讷亲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同年领班军机大臣鄂尔泰病故后,乾隆帝命讷亲接任,至此位极人臣。乾隆十三年(1748年),以经略头衔主持大小金川之役。讷亲毫无军事经验,遥坐营帐中指挥,又与张广泗不和,先胜后败,只好久围之计,请朝廷增兵三万,劳师糜饷。乾隆帝对讷亲彻底失望,另遣傅恒代任经略。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命押解讷亲回京,授讷亲祖父遏必隆的遗刀于侍卫鄂实,鄂实监送讷亲到班拦山的时候,命讷亲自尽。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人物评价5轶事典故6亲属成员7史书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钮祜禄·讷亲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749年主要成就:主持大小金川之役旗籍:满洲镶黄旗官衔: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职位: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封爵:一等公 人物生平2 讷亲的曾祖额亦都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恩封一等公;祖父遏必隆是康熙初年的四个辅政大臣之一;父亲尹德由都统授领侍卫内大臣,讷亲为尹德次子。姑母是康熙帝孝昭仁皇后。可以说讷亲一门显贵,世为皇族姻戚。雍正五年(1727年),讷亲承袭公爵,被授为散秩大臣,后又为銮仪使,雍正末期进入军机处。到了乾隆朝,讷亲以保和殿大学士的身份位列首席军机大臣,兼管吏、户二部,是个一时权倾朝野的大人物。乾隆帝初政时重用讷亲,无非是他培养御用大臣的一次尝试。讷亲是与鄂尔泰、张廷玉同时承受顾命,辅佐新帝的大臣。但在雍正的一班老臣中,他最年轻,并且被乾隆视作最可造就的一位。在雍正帝大丧期间,讷亲以都统和领侍卫内大臣的身份奉命协办总理事务,被晋为一等公。乾隆二年(1737年),讷亲授兵部尚书兼议政大臣。但这时的讷亲还看不到有升任内阁首辅大臣的希望。同年十一月,乾隆帝为加强皇权,在裁撤总理事务衙门、恢复军机处的同时,又摒弃了 主要成就3 讷亲为官早期被雍正帝看重。曾任内大臣。雍正十一年(1733年),擢升军机大臣,参与机务。乾隆帝即位,讷亲协力总理事务,晋封一等公,乾隆帝称他为第一宣力大臣。乾隆十三年(1748年),讷亲主持大小金川之役,以经加重大臣与川陕总督张广泗督兵征讨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但是讷亲毫无军事经验,遥坐营帐中指挥,又与张广泗不和,先胜后败,只好久围之计,请朝廷增兵三万,劳师糜饷。 人物评价4 乾隆帝:“讷亲素性谨慎公正,朕所深知。今奉差委,自然臧臧否否、事事据实陈奏,岂因地方官之趋承与否,遂意为轩轾。”昭梿:严讷(亲)人亦敏捷,料事每与上合,以清介持躬,人不敢干以私,其门前唯巨獒终日缚扉侧,初无车马之迹。”;“自恃贵胄,遇事每多溪刻,罔顾大体,故耆宿公卿,多怀隐忌。”;“上命(亲)往为经略。讷(亲)自恃其才,蔑视广泗,甫至军,限三日克刮耳崖。将士有谏者,动以军法从事,三军震惧,极力攻击,多有损伤。讷(亲)自是慑服,不敢自出一令,每临战时,避于帐房中,遥为指示,人称笑之也,故军威日损。”赵翼:“讷公亲当今上初年,亦最蒙眷遇。然其人虽苛刻,而门庭峻绝。”《郎潜纪闻二笔》:讷亲以恃宠骄倨,复贻误金川军务,致罹重谴。闻其人操守颇廉介,当隆隆赫赫时,门无苞苴。部院司员以公事关白,必反复驳诘,见有才器出众者,荐引惟恐后人。讷赞枢垣时,武毅谋勇公兆惠、诚谋英勇公阿桂,均为庶僚,讷即密保二人内堪 轶事典故5 讷亲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协办总理事务、一等公,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可谓权倾朝野。干部人事任免、财务预算、工程建设、行政审批、物资采购”这五项“惹事”工作,兼职多多的讷亲是一个也不能少。一时间,到他府上跑官求办事的“多如过河之鲫”,当时乾隆帝是没有保护一把手,给他们套上制度笼子的念头。但是,腐败只要露头,管你皇亲国戚勋臣,一概查办,动辄祸殃九族。讷亲当然知道其中的厉害,为了防止自己出事,除了告诫众人,他想出了一招,养了只凶恶的狼狗,恐吓到家里“跑事”的人。后来讷亲“犯事”被斩,乾隆皇帝还拿讷亲的狼狗说事,讽刺讷亲形式主义,自欺欺人。决定将讷亲处死后,乾隆帝满腹心事,一件一件地想时,却又都不足挂怀,理不出到底为了什么心情如此沉重。思量着逶迤而行,走着,道旁一块卧虎石映入乾隆帝的视线,他身上一颤立即明白了,自己下意识里还在想着讷亲。这块卧虎石不大,只有一人多高,色彩黑黄相间,天然的 亲属成员6 曾祖:额亦都祖父:遏必隆父亲:尹德姑母:孝昭仁皇后侄孙女:孝穆成皇后 史书记载7 《清史稿·卷三百一·列传八十八》《啸亭杂录》《郎潜纪闻二笔》《檐曝杂记》

人物百科 2021-11-06
钮祜禄·阿里衮简介

钮祜禄·阿里衮简介

钮祜禄·阿里衮(?—1769年),字松崖,满洲镶黄旗人,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曾孙、太师遏必隆之孙、内大臣尹德第四子、大学士讷亲之弟,孝穆成皇后祖父。清朝中期将领。乾隆初年,自二等侍卫授总管内务府大臣。迁侍郎,历兵、户二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任参赞大臣,与将军富德攻讨霍集占,解除将军兆惠之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加太子太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授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二月,明瑞战死缅甸猛腊,朝廷以大学士傅恒为经略,授阿里衮及阿桂为副将军,领兵参加清缅战争,途中得疫疾,傅恒令他留永昌治疾,阿里衮不肯,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十二月,卒于军中,谥襄壮,祀贤良祠。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3家族成员4史载 基本资料1 本名:钮祜禄·阿里衮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769年主要成就:参加清缅战争字号:字松崖谥号:襄壮官职: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旗籍:满洲镶黄旗父亲:内大臣尹德祖父:辅政大臣遏必隆 生平2 1751年11月14日-1753年2月24日期间,奉旨接替陈大受担任两广总督。全名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的该官职,是兼辖广西地区的两广地区之最高统治者,亦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任参赞大臣,与将军富德攻讨霍集占,解除将军兆惠之围。乾隆二十八年,加太子太保。乾隆二十九年,授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三十一年二月,明瑞战死缅甸猛腊,是年二月,朝廷以大学士富察·傅恒为经略,授阿里衮及阿桂为副将军,领兵参加清缅战争,途中得疫疾,傅恒令他留永昌治疾,阿里衮不肯,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卒于军中。 家族成员3 子:丰升额,自三等侍卫袭封一等公,擢领侍卫内大臣,署兵部尚书、镶蓝旗蒙古都统。历任参赞大臣、副将军、太子少保、加一等子、户部尚书,参与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准噶尔,图形紫光阁,卒赠太子太保,谥诚武。子:布彦达赉,自三等侍卫累迁武备院卿。嘉庆间,授户部尚书、正白旗满洲都统、步军左翼总兵署统领。卒赠太子太保,谥恭勤。因女追封三等公。女:庆亲王永璘嫡福晋孙女:孝穆成皇后(布彦达赉之女) 史载4 阿里衮,字松崖,钮祜禄氏,满洲正白旗人,尹德第四子,而讷亲弟也。乾隆初,自二等侍卫授总管内务府大臣。迁侍郎,历兵、户二部。五年,命与佥都御史朱必堦如山东勘巡抚硕色报歉收失实状。疏言:“兰山、郯城被水最甚,请缓徵新、旧赋,而以官帑市谷补社仓。”复命与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如江西勘巡抚岳濬等徇情纳贿状,鞫实,濬坐黜。六年,侍郎梁诗正奏八旗兵丁当分置边屯,复命与大学士查郎阿如奉天相度地势。上言:“地宜耕者,吉林乌拉东北拉林、阿尔楚克,阿尔楚哈东飞克图,齐齐哈尔东南呼兰,西南黑尔苏站、刷烟站,白都讷东八家子至登额尔者库,皆沃壤;呼兰东佛忒喜素素富林木,惟地高下各异。墨尔根寒暑早,齐齐哈尔砂碛,吉林乌拉无馀地,宁古塔山深,乌苏里产葠,皆不宜耕。”议政王大臣用其议,移屯自拉林、阿尔楚哈始。八年,命如湖南勘巡抚许容劾粮道谢济世狂纵状,白济世枉。命即署巡抚,历河南、山西、山东诸省。十四年,讷亲诛,令分任讷亲偿帑。

人物百科 2021-11-06
钮祜禄·凌柱简介

钮祜禄·凌柱简介

钮祜禄·凌柱(1664年—1754年),满洲镶黄旗人,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父,曾在礼部任职,后官至四品典仪。其女钮祜禄氏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乾隆帝。曾祖萨穆哈图,弘毅公额亦都巴图鲁伯父。生子二人。长子额亦腾、次子吴讷赫。吴讷赫孙宝柱任笔帖式。伊喇齐任给事中。祖父额亦腾生子三人。长子佛荪、次子吴禄、三子察穆达。父亲吴禄。生子二人。长子凌泰、次子凌柱。凌柱系孝圣宪皇后之父。长子伊通阿,任散秩大臣兼佐领。次子伊松阿和三子伊三泰,都任三等侍卫。四子伊绅泰,任蓝翎侍卫。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追封孝圣宪皇后曾祖额亦腾和祖父吴禄为一等公。他们的妻子追封为一品夫人。父亲凌柱,封一等公。凌柱妻子封一品夫人。世袭罔替。 目录 1基本资料 2家庭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钮祜禄·凌柱外文名:NiuHuLu,LingZhu别名:凌柱国籍:中国清朝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664年逝世日期:1754年职业:礼部、四品典仪女儿:孝圣宪皇后外孙子:弘历(即乾隆帝)享年:90旗籍:满洲镶黄旗 家庭2 曾祖萨穆哈图,弘毅公额亦都伯父。妻彭氏,生员彭武功之女。生子二人。长子额亦腾、次子吴讷赫。吴讷赫孙宝柱任笔帖式。伊喇齐任给事中。祖父额亦腾生子三人。长子佛荪、次子吴禄、三子察穆达。父亲吴禄。生子二人。长子凌泰、次子凌柱。凌柱系孝圣宪皇后之父。长子伊通阿,任散秩大臣兼佐领。次子伊松阿和三子伊三泰,都任三等侍卫。四子伊绅泰,任蓝翎侍卫。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追封孝圣宪皇后曾祖额亦腾和祖父吴禄为一等公。他们的妻子追封为一品夫人。父亲凌柱,封一等公。凌柱妻子封一品夫人。世袭罔替。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