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启铿(1927.5.17—2015.8.31),男,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1950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陆启铿是华罗庚先生归国后的第一批亲传弟子,是新中国培养的国际一流数学家,在多复变和数学物理领域做出了大量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就。陆启铿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学术贡献4人物荣誉5家族人物6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陆启铿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佛山出生日期:1927年5月17日逝世日期:2015年8月31日职业:数学家毕业院校:中山大学信仰:共产主义代表作品:《多复变函数引理》,《典型流形与典型域》老师:华罗庚 人物生平2 1927年5月17日,陆启铿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祖父是当地殷实商人,父亲陆子骥,母亲梁志雅。1942年,陆启铿以同等学力考取澳门中山县联合中学高中一年级。1943年,转学到澳门中德中学。1945年,陆启铿以第一名被中山大学录取。由于家境贫寒,没等考试揭晓便到新会县桐井乡中心小学去教书。1946年夏,陆启铿考取了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1950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被留校当助教。1951年7月,由华罗庚先生推荐调入中科院数学所筹备处任实习研究员。1954年,任助理研究员。1963年,任副研究员。1958年,发表《Schwarz理及解析不变量》,是国际上最早研究多复变函数散Schwarz引理的人之一。1959年,与华罗庚合作发表《典型域上调和函数的系统理论》。1966年,发表《关于常曲率的Kahler流型》一文,证明了常曲率的界域解析等价于单位超球,并提出一个猜想即有界域的核函数作为两点 学术贡献3 20世纪50年代发表了《Schwarz引理及解析不变量》论文,是国际上较早地讨论多复变函数Schwarz引理的工作,引入了Schwarz解析不变量的概念。1956年,发表于《数学进展》的近百页综合性文章《多复变函数与酉几何》是国内最早系统地介绍酉几何(现称复几何),特别是Kaehler几何的文章。1957年,陆启铿与厦门大学钟同德合作发表于《数学学报》的文章《P14valov定理的拓广》受到李国平院士和苏联Gahov学派的好评。1957年、1958年间发表的关于多复变函数论Bergman度量的Schwarz引理及解析不变量的系列文章中的主要结果,被收集在苏联Fuchs所写的多复变函数论专著中。以华罗庚为首,在1958—1959年间合作发表的系列文章,给典型域的调和函数论建立了完整的理论。1959年发表于《科学记录》的文章《对于GL(n,R)的连续示之无穷小联络的表示》,是用L~ichnerw 人物荣誉4 陆启铿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首届“华罗庚数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项。陆启铿培养起国内第一支多复变领域的研究队伍,陆启铿的多名学生当选为院士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家族人物5 父亲陆子骥母亲梁志雅兄弟姐妹:陆启壎、陆筠乔、陆启铿、陆筠仪 人物评价6 陆启铿为人正直、公正,治学严谨。陆启铿幼年时因患骨髓灰质炎导致终生双腿残疾,但从不以身残而自弱。陆启铿淡泊名利,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勤奋,一生献身于科学研究,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陆启铿先生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