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天(1893年—1984年),曾任中国青年党主席,亦名声翊、国权、春森,笔名翊林、明志。著名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南京大学著名校友。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人物年表4人物经历5人物著作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启天别名:声翊,国权,春森,翊林,明志,寄园,修平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省黄陂县出生日期:1893年逝世日期:1984年职业:教育社会学家,政治活动家毕业院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主要成就:主编《中华教育界》、宣传国家主义代表作品:《商鞅评传》《中国法家概论》《近代中国教育史》《中华教育界》 人物简介2 陈启天(1893年—1984年),亦名声翊、国权、春森,笔名翊林、明志。教育社会学家、政治活动家。湖北黄陂人。先后就读于武昌高等农务学堂附小、附中。1912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1915年毕业后,在汉口民新学校、中华大学附中、湖南一师任国文教员。1921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参加少年中国学会,接受国家主义学说,与余家菊、李璜等人力倡“国家主义教育”,并使之成为当时极有影响的一种教育思潮。1924年毕业后,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主编《中华教育界》,与曾琦等合创炙《醒狮》周报,组织国家教育协会,认定“教育是一种国家主权、国家事业、国家工具、国家制度”,号召并发起收回教育权运动,同时在教育实践中,抵制马列主义的传播。1925年加入中国青年党,次年任该党中央委员兼训练部主任,通过撰写文章、四处演讲进行反共宣传。1928年任四川大学教授。1929年任上海知行学院院长。1930 人物年表3 1910年,入湖北高等农务学堂附属中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参加新军。1912年,入武昌中华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别科,毕业后留校任教于中学部,后任教于文华大学及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投考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读于教育科,1921年国立南京高师改为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在大陆改名南京大学,1962年在台复校)。1924年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大学期间于1919年秋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4年,毕业后就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主编《中华教育界》,提倡“国家主义教育”,参与发起“收回教育主权运动”。1924年,与曾琦、李璜、左舜生、余家菊等人创办《醒狮周报》,宣传国家主义。1925年,参加中国青年党,当选为中央委员兼训练部部长。1926年,当选为青年党中央执行委员兼训练部主任。1929年,赴成都大学讲授中国教育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等课程。1929年,任上海知 人物经历4 (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 (1947年5月19日-1948年5月3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1947年5月19日-1948年12月22日)行政院政务委员 (1948年5月31日-1948年12月22日)工商部部长 (1948年5月31日-1948年12月22日)上海知行学院院长 (1929年-)(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8年-1947年)(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委员(1947年4月18日-1947年5月19日)国民大会(第一届)代表(1948年-1984年8月10日)东南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委员 (1949年9月-)中国青年党秘书长 (1950年1月-1950年1月)中国青年党(代)主席 (1950年1月-1969年)总统府国策顾问 (1950年-1984年7月8日)故宫博物院共同理事会理 (1950年)中国青年党主席 (1969年-1984年8月10日)上海中华书局编辑 (192 人物著作5 《新社会哲学论》《民主宪政论》《中国政治哲学概论》《国家主义运动史》《中国法家概论》《庄子浅说》《韩非子校释》《孙子兵法考证》《张居正评传》《商鞅评传》《近代中国教育史》《社会学与教育》《寄园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