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庆之
南梁名将陈庆之是怎么做到47战无一败的?

南梁名将陈庆之是怎么做到47战无一败的?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很多朋友都好奇南梁名将陈庆之是怎么做到47战无一败的?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解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一  具体来说,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义兴郡国山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陈庆之出生于南齐时期,自幼追随梁武帝萧衍。天监元年(502年),萧衍受禅登基,建立南朝梁,陈庆之也受到了重用。  普通六年(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请求归附梁朝。梁武帝任命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领梁军前去接应。同年北魏派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两万人马前来抵抗,结果他们一战就被陈庆之击溃。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发生内乱,镇压叛乱的尔朱荣大肆屠杀北魏皇室。对此,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大乱而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帮助他称帝。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梁武帝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护送元颢北归,元颢遂于涣水称帝,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  不久之后,陈庆之率领7000梁军北伐,从铚县出发,攻克荥城,来到了睢阳。面对前来抵挡的北魏将士,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颢进封陈庆之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  二  梁军直趋大梁,所过之处,魏军望风而降。于是,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等率羽林军7万守荥阳,以拒梁军。因为魏军兵锋甚锐,加上荥阳城坚,陈庆之攻之不克。紧接着,北魏总共调集了30万大军,对梁军进行合围。  这时荥阳城还没有攻下,梁军将士都感到恐慌,陈庆之亲自擂鼓攻城,只是一次击鼓,梁军便全部都登上了城墙。勇士宋景休、鱼天愍首先登上城墙,梁军相继而入,于是攻占了荥阳而且俘虏了杨昱。在南北朝时期,7000人击败30万人,无疑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足以体现出陈庆之高超的指挥才能。  在陈庆之连战连胜后,元颢遂入洛阳,魏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颢入宫。元颢改元大赦,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陈庆之又进击大梁、梁国,都攻占下来。梁武帝闻讯后,再次亲书诏书进行嘉勉。  根据《梁书》等史料的记载,元颢、陈庆之,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不过,元颢入洛后,日夜纵酒。陈庆之的梁军士兵,“所从南兵,陵暴市里”。而这,自然给敌人反扑提供了机会。  三  北魏天柱将军尔朱荣带着从洛阳出逃的北魏孝庄帝,连同尔朱世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高欢以及鲜卑和蠕蠕的大军,挥师洛阳。陈庆之处于绝对的劣势,但仍然在中郎城阻截了尔朱荣三天,杀伤甚重。当然,不满1万的陈庆之军队,最终被高琳所破。  在豫州得到当地人的帮助,才辗转返回南梁。回到南梁,萧衍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对陈庆之大加封赏,升陈庆之为右卫将军,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中大通二年(530年),梁武帝以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到任后,击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  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为东魏与西魏。大同元年(535年)二月,陈庆之攻东魏,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尧雄出战,所向披靡,身受二处创伤,但士气更盛。最终,陈庆之兵败,抛弃辎重而走。后来,陈庆之又围南荆州,结果再次失利。在生涯的后期,陈庆之也遭遇了不少败仗,也即像白起、吴起这样百战百胜的将领,还是凤毛麟角的。  四  最后,大同二年(536年)十月,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万人袭扰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胜进军淮上,并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得知这一消息后,梁武帝派遣大军支援陈庆之,不过,在援军没到的时候,陈庆之已经击破了侯景。时值大寒雪,侯景弃辎重而逃,陈庆之则收其辎重而还,进号仁威将军。  到了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这无疑是南朝梁的巨大损失。对此,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成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谥号为“武”。在历史上,武的谥号是极高的荣誉,比如诸葛亮被追谥为忠武侯。而就陈庆之来说,生平的战功也配得上这一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3-10
骑马射箭都不会的陈庆之,为何能在战场屡获奇胜呢?-趣历史网

骑马射箭都不会的陈庆之,为何能在战场屡获奇胜呢?-趣历史网

  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将领,他们往往自身武艺高强,骁勇善战,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没有任何武艺,甚至连骑马射箭这些基础都不会,直到四十岁才第一次领兵作战。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将军却多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他就是陈庆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陈庆之的出身非常一般,不过他从小就渴望能够出任投地,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得知了一个叫萧衍的人他特别喜欢交朋友,于是他就想要去投奔萧衍,做他的门客。他发现萧衍对于文学、书法和下棋都很喜欢,并且对佛教非常迷恋。为了能投其所好,陈庆之每天都练习下棋,有时间就去找萧衍切磋。下棋是非常消磨时间,因此陈庆之和萧衍相处的时间也很长,陈庆之就靠着下棋和萧衍混熟了,成了萧衍身边重要的助手。  后来,萧衍登基成为皇帝,并对朝中大臣进行分封,陈庆之则主要为他负责处理文书。这个官职虽然不高,但是能经常皇帝身边提出建议,属于实权很大,不过陈庆之却想要做一个武官能够上阵杀敌,于是他收买了很多大臣在朝廷中给自己说好话,终于在二十年后等到了一个机会。  北魏道武帝的玄孙联合朝中官员想要自立皇帝,道武帝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兴兵讨伐。玄孙知道自己无力抗衡,于是干脆投靠了梁国,萧衍知道后非常高兴,派陈庆之前去接应。虽然这次只是名义上的统帅,但陈庆之还是很开心,因为自己终于正式踏上战场了。  陈庆之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北伐了,他北伐的时候最先进攻的时候睢阳,当时睢阳有七万多的守军,而陈庆之只带了七千余人,很多人都觉得陈庆之不可能攻破这座城的,但没想到的是陈庆之攻破中这七万人防守的城池只用了半天的时间。陈庆之一战成名,手下的军队也士气大振,很短的时间就打到了荣阳。  北魏朝廷得知后,马上着二十万大军前去支援。陈庆之被大军包围,很多人都认为陈庆之会以防守为主,慢慢寻找机会突围,但没想到到,陈庆之直接放弃防守,他带领四千兵马直接对北魏的军队的一角发起了突袭,这一战打的非常惨烈,但结果北魏大军没能挡得住陈庆之进攻,陈庆之的大军一路进攻,最后打的北魏不得不迁都来躲避。  那么没什么武艺的陈庆之为何能屡获奇胜呢?其实陈庆之武力虽然不行但是作为一个军队的统帅经常各种奇谋不断,并且对战场的局势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他经常和士兵同吃同住,士兵对其也非常信任和支持,这种都对一支军队的战力能起到很大助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2-14
陈庆之简介

陈庆之简介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梁大通元年(527年),与领军将军曹仲宗、寻阳太守韦放会攻北魏涡阳(今安徽蒙城)。仅率麾下200骑奔袭,破其前锋,旋引还,与诸将连营而进,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魏军筑13垒,欲制梁军。陈庆之领兵夜袭,陷其4垒,迫涡阳城主王纬出降。梁军乘胜再战,鼓噪强攻,击溃其余9垒,俘斩甚多。大通二年(528年)十月,为飙勇将军,奉命护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还。次年四月,乘虚自铚县(今宿州西南)至梁国(今河南商丘县南),击败拥兵7万、筑垒9座相拒的魏将丘大千。旋于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大败魏将元晖业2万人。五月,引兵西进,连拔荥阳、虎牢二城,护送元颢入洛阳(今洛阳东北)。陈庆之以数千之众,取32城,威震中原。后因北魏重兵进攻,庆之孤军兵少,终遭惨败,只身潜返江南。中大通二年(530年),领兵围魏悬瓠(今汝南),击败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又破魏行台孙腾等于楚城(今信阳北)。大同二年(536年),破东魏将领侯景,进号仁威将军。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谥号“武”。长子陈昭继承他的爵位。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历史评价5轶事典故6亲属成员7文学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陈庆之字号:字子云所处时代:南朝梁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出生时间:484年去世时间:539年主要成就:北伐北魏、攻取涡阳;威震中原官职:武威将军、宣猛将军、仁威将军谥号:武 人物生平2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陈庆之的出身,陈庆之可能是个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天监元年(502年),萧衍受禅登基,建立南朝梁政权,是为梁武帝。年仅十八岁的陈庆之被任命为主书,期间散尽钱财,招集士人,常想有一天能够为朝廷效力。后来又拜为奉朝请。普通六年(525年)正月,陈庆之41岁始领兵,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投降南朝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回军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同年五月,魏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2万来拒,设置防御工事。元延明先遣其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梁军的进军路线。陈庆之进逼其垒,梁军一鼓便击溃魏军营垒。六月,萧综乘夜离开梁军投降北魏。天亮后,梁军找不到萧综,却听见魏军在城外说:“汝豫章王昨夜已来,在我军中,汝尚何为!” 主要成就3 在陈庆之坐镇江淮期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边境城市的生产,两年的时间,边境一带府库充足。陈庆之又表请精简南司州为安陆郡,置上明郡。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以李升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陈庆之出身庶族,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小,用兵灵活。陈庆之指挥艺术的最大特色是重视士气,善于把握战机,善于打运动战。陈庆之不但在战场上注重士气的作用,在平时也注意士气的积累。在荥阳之战中,陈庆之的演讲让梁军将士没有了任何顾虑,于是梁军在陈庆之指挥下“相率攻城”,创造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战例。陈庆之的战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时爱穿白色袍子,因此所以当时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历史评价4 萧衍:“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姚思廉《梁书》:“陈庆之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庆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预旧恩,加之谨肃,蝉冕组佩,亦一世之荣矣”;“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李延寿《南史》:“陈庆之初同燕雀之游,终怀鸿鹄之志,及乎一见任委,长驱伊、洛。前无强阵,攻靡坚城,虽南风不竞,晚致倾覆,其所克捷,亦足称之。”吕祖谦:“陈庆之以东南之兵数千入中原,士马强盛之地,大小数十战,未尝少挫,遂入洛阳。六朝征伐之功,未有若是之快者也。然卒以败归,理亦宜然。何以言之?夫孤军独进,不能成功,自古皆然。”郝经:“陈庆之乘魏之乱而纳元颢,未几而狼狈以归。”毛泽东:“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轶事典故5 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陈庆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陈庆之自幼便跟随萧衍。萧衍酷爱下棋,棋瘾一上来可谓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地和人对弈,其他人都筋疲力竭,唯独陈庆之精力特别旺盛,只要萧衍想下棋,他随叫随到,甚得萧衍的欢心。 亲属成员6 长子:陈昭。五子:陈昕。 文学形象7 日本作家田中芳树小说《奔流》中,陈庆之为小说主角,为用兵天才和不败名将,三百白骑取得了钟离之战胜利。民国作家蔡东藩小说《南北史演义》中,陈庆之事迹与正史差别不大,但被作者形容为骁将,与史实上陈庆之儒将的形象有所出入。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