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说错的话,题主问的应该是广州恒大U19小将温家宝,这位与前总理同名的年轻小伙子,在前几年也算是名声鹊起在联盟小有名气,这两年比较低调关于他的新闻也比较少,和朋友谈起温家宝时总会不自觉哈哈大笑,这名字太喜感陈立宏。 温家宝出生于1999年现年19岁,身高177公分体重65公斤,场上司职左后卫、左前卫、左边锋位置。温家宝最早效力于大连一方U19,之后广州恒大发现温家宝的潜质,遂与大连一方达成协议交易得到温家宝。 温家宝自身实力出众,是国青队不折不扣的核心人物,他也有出任队长的经历。温家宝曾经代表国青队出战过潍坊杯、亚洲杯等国际知名赛事并贡献过进球。在目前国家队U18最新的集训名单中,温家宝的名字赫然在列,为新一届的亚洲杯U19做准备。 “毕竟经常有人问,好奇我的名字的由来,很多人都好奇,总是问,但我不会换名字的。我会好好表现,努力训练,争取不会让家人朋友失望。”,希望温家宝继续努力,争取用自己的表现征服球迷,而不是因为自己和前总理同名!
祖籍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第11代传人。中国首批太极拳大师,1994年,在温县举行的国际太极拳年会上,老人被评为太极拳大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太极拳修炼大会上,她的表演获得了与会各门派的称赞,被评为国际太极拳修炼导师。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简介3人物生平4主要成就5人物评价6延伸阅读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立清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9逝世日期:2008祖籍:河南温县陈家沟简介:陈氏太极拳第11代传人 个人简介2 陈立清(1919-2008),西安萃华武馆名誉馆长,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副秘书长、顾问。陈立清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7岁时开始学太极拳,14岁时已得到陈氏太极拳真传。1941年,陈立清从开封女子师范毕业后,先后在洛阳、甘肃平凉等地教书,最终定居西安。她很注重陈氏太极拳的发掘和传播,这期间习武不辍,广收门徒,还学得了失传多年的陈氏108式长拳。文革中,为防止拳谱丢失,她将这一拳谱手工刻印70本,分送族人和弟子。几十年的苦修,陈立清功夫大增,成为陈氏太极拳械集大成者。1979年,全国首届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南宁召开,年已六旬的陈立清作为大会特邀嘉宾进行表演,震惊全场;大会结束前,许世友将军到会,陈立清的太极拳作为精彩项目之一再次上台表演,引起极大轰动,绝技震惊武林,很多人要求拜师学艺,各地纷纷邀请她授拳。1982年,已退休的陈立清作为特邀代表出席第二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以精彩的陈氏太极拳械 人物生平3 1919年,陈立清降生在“太极拳圣地”陈家沟一个武术世家。父亲前两房妻子均无子病逝,其母又是过门10年才生头胎,陈立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为其取名金平,父亲为其取名赛男,对其十分娇惯。不料,“赛男”竟成了女儿一生的写照。赛男小时候,父亲常让她搂树,锻炼四肢力量。久而久之,武趣渐兴的陈立清就像男孩,上房爬树如履平地,打抱不平似家常便饭,人送绰号“马皮靴”。开明的父母因势利导,在她7岁时,送她跟随“长脖子”陈德禄学太极。深得陈氏太极精髓的陈德禄一身武功,可惜三子无人继承,老人便悉心传武于这个淘气的重孙女。赛男嘴馋,老人借此恩威并用引导她练功,有进步,赏些花生米;不用心,就敲头--凿“栗子”。淘气的赛男豪侠任性,虽爱武术,但每天练30遍,实在枯燥,还是忍不住偷懒。族爷陈发科的神功改掉了她的坏习气。据老人回忆:一天,陈发科准备赴北京授拳,临行前为弟子演示拳技,不让小孩看。赛男 主要成就4 1979年,绝技震惊武林。1982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一等奖。1994年,被评为太极拳大师。1995年,被评为国际太极拳修练导师。 人物评价5 在练拳人的心目中,陈立清是陈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在省武协工作人员的心目中,陈立清是陕西省武协领导每年过年必去看望的6位武术家之一;在陈立清亲友、徒弟眼中,陈立清是什么样的人呢?陈立清,祖籍河南温县陈家沟,生于1919年1月,陈氏太极拳第11代传人。以往太极“传男不传女”,而生长在温县陈家沟的陈立清何以能得太极拳真传呢?她很注重陈氏太极拳的发掘和传播,这期间习武不辍,广收门徒,还学得了失传多年的陈氏108式长拳。文革中,为防止拳谱丢失,她将这一拳谱手工刻印70本,分送族人和弟子。几十年的苦修,陈立清功夫大增,成为陈氏太极拳械集大成者。 延伸阅读6 武侠书上武林泰斗张三丰的太极神功出神入化,可谁也没亲眼见过,而国内太极拳大师陈立清过寿,却让人感受到了一代太极宗师的魅力。陈立清,小名金平,出生于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十九世嫡亲传人,是陈氏家族里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其祖陈春元,其父陈鸿烈,陈氏十七氏陈发科为其四爷,太极拳大师。陈大师88岁高龄,说话的时候仍是声如洪钟,铿锵有力,很难看出已是近九十高龄的老人了。陈立清是一代太极宗师,几十年下来,老人的弟子桃李遍天下,甚至远在美国、澳大利亚都有她的徒弟,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武林传说“要学太极小架拳,到西安找陈立清”,而老人教拳也一直都是免费的。昨天是陈大师88岁的生日,一到陈立清大师家门前,门上的寿联十分吸引人,“七十年培桃育李可谓后生楷模,八十载研修太极堪称一代宗师”。见了面才知道闻名遐迩的太极宗师竟然是一位小脚老太太。知道老人要过寿,全国武术协会、省市武术协会早几天都发来了贺电。而昨天一大早
陈立(1922年6月——2015年4月1日),男,江苏省南通县人,1940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党组书记。2015年4月1日,陈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履历3人物逝世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立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省南通县出生日期:1922年6月逝世日期:2015年4月1日信仰:共产主义革命时间:1940年9月入党时间:1941年9月 人物履历2 曾任靖太税务局主任,三分区财经处督导员,泰兴县财经局、苏中行署财经处、苏中二专署财经处会计、科长,华中银行二分行、总行会计科科长,中国人民银行苏北分行会计科科长,华东区行会计处副处长、处长,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司专员、党委办公室主任、计划研究局副局长、政治部直工部部长、机关党委书记。1966年起在“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6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局副局长、会计发行管理局副局长、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1983年7月后,筹建中国工商银行,任第一任行长、党组书记,中国工商银行特约顾问。1995年7月离休。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民族委员会委员。 人物逝世3 2015年4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党组书记陈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陈立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陈立品(1911年-1990年7月18日)。原名陈慧芳,艺名陈烈品。香港甘草演员。在1980年代是当时全电视台年纪最大的艺员。孙儿黄宗赐亦是同期无线艺员,多饰演叛逆青年死靓仔之类的角色。 目录 1基本资料 2演艺经历3主要作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立品外文名:Maria Chan别名:陈慧芳、陈烈品、"品姨"国籍:中国广东省南海县民族:汉族出生地:泰国曼谷出生日期:1911逝世日期:1990.7.18职业:演员信仰:基督教代表作品:《四眼仔》《师兄撞鬼》等 演艺经历2 因为和一个导演的姓名相同,又改成陈立品,浑号“品姨”,战前在全女班粤剧团与潘冰嫦的母亲反串当小生,战后的1946年经刘克宣介绍首次接拍电影。五六十年代出演过《家》《春》《秋》,她还是80年代无线年龄最大的艺人。喜欢看香港鬼片的人几乎都见过她,但也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叫出她的名字。她是天主教徒,丈夫是牙医,她是香港1950年代至1980年代尾经典电视剧闲角角色人物,她的孙儿黄宗赐先生亦是著名的童星。她头上顶着的大髻是她的标志,以至后来有艺人梳理类似的发型(如:陈慧娴在《变变变》大碟的形象)都会被冠上“品姨头”这个称号。陈立品擅长扮演“问米婆”、鬼婆、迷信老妇、清洁大婶或者是被人恶搞化妆成令人喷饭的“花痴”、打骂小女孩的恶婆等。1985年曾经营精品店而一度息影。1990年7月18日病逝,享年79岁,她被誉为是香港人永远的老朋友。同月28日举行葬礼,由罗兰小姐使代表无线电视宣读悼词。品姨生前拍摄的最后 主要作品3 《赌神》里饰演刘德华的祖母。刘德华以为摔伤了的发哥对他祖母做了什么,抬拳就打,品姨一手护住发哥,出口辩护,那个场景真情流露,几个人都演得很好,记得的人恐怕不少。其实陈立品最为经典的角色莫过于是80年代红透整个香港和大陆的《上海滩》中丁力的母亲。师兄撞鬼(1990)赌神(1989)饰小刀祖母潘金莲之前世今生(1989)学校风云(1988)饰小珍奶奶长短脚之恋(1988)黑心鬼(1988)灵幻小姐(1988)处女降(1987)厉鬼缠身(1987)江湖龙虎门(1987)开心快活人(1987)俾鬼捉(1986)摩登仙履奇缘(1985)饰王大妈欢场(1985)1/2段情(1985)生死线(1985)反斗妹(1985)四眼仔(1985)鬼马飞人(1985)小狐仙(1985)雪儿(1984)我爱罗兰度(1984)行错姻缘路(1984)伊人再见(1984)青蛙王子(1984)南斗官三斗北少爷(1984)缘份
陈立夫(1900年8月21日-2001年2月8日),名祖燕,字立夫,浙江省吴兴人。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陈立夫成立了中统。国民政府迁台后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认可。1969年,陈立夫回台定居。晚年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提出“中国文化统一论”,使他在两岸关系中占据了一个颇为特殊的位置。他的这一主张,在两岸都得到积极回应,他也因此当选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名誉会长。2001年2月8日逝世于台湾台中,年101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履历3轶事典故4养生之道5文化贡献6中医贡献7人物评价8家庭情况9相关采访10最后经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立夫外文名:Li-Fu Chen别名:陈祖燕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湖州府出生日期:1900年8月21日逝世日期:2001年2月8日职业:政治家毕业院校:北洋大学、匹兹堡大学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提出“中国文化统一论” 当选“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 成立中统父:陈其业叔:陈其美(陈英士)兄:陈果夫侄子:陈泽祯政党:中国国民党 人物履历2 陈立夫,1922年毕业于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采矿系。1925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采矿学硕士学位,9月回国,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随侍蒋介石。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主任。1929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是国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秘书长。1931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1932年7月,与厉麟似、朱家骅等文化教育界名流共同创立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组织——中国教育电影协会。1934年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1944年任教育部部长。1939年任(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1948年6月18日—1948年12月22日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49年去台湾。1951年定居美国,先后创办养鸡场、做皮蛋生意,同时还在家里做豆腐乳和粽子卖给附近的中餐馆以谋生。1961年因其父亲陈其业病重,首次获准回台。1966年贺蒋介石八十大寿,再次回台。1969年返回台湾 轶事典故3 和蒋介石源远流长蒋、陈两家的渊源,始于陈其美与蒋介石的关系。蒋介石年轻时在日本留学认识了比他大9岁的陈其美,两人结拜为兄弟。1916年,陈其美被袁世凯派人暗杀,当时没人敢去处理,只有蒋介石来为他收尸,在祭词里自称“盟弟”,由此可见两人交情匪浅。陈家的下一辈也习惯称蒋介石为“蒋三叔”(当年陈其美与蒋介石、黄郛结拜,陈其美为老大,黄郛为老二,蒋介石为老三)。1917年,陈立夫在上海以第5名的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学工矿,毕业后又赴美留学。就在他准备接受中兴煤矿公司聘请任采矿工程师时,大哥陈果夫转来了蒋介石的两份电报,蒋介石表示希望他能到广州协助自己。陈立夫的志向本不在政治,但因哥哥劝说以及与蒋介石的叔辈关系,还是去了广州。陈立夫从此踏入政坛,没成为一名工程师,引为终生憾事。1925年,留美回国的陈立夫任蒋介石机要秘书。1929年,29岁的陈立夫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陈立夫知道蒋先生的脾气,他在蒋 养生之道4 陈立夫一生历经风风雨雨,却身体安康长寿,享年102岁,其中确实有些养生之道。1990年8月27日晚,陈氏家族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庆祝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90大寿。为了感谢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校友门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介绍他的养生之道作为答谢致辞。陈立夫说,他的长寿之道分为四个“老”,共32字:“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在宴会上,陈立夫的致辞如下:人生活到90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尤其夫妇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谢诸位第一句话就是“祝诸位全体健康和长寿。”同时要乘此机会报告大家,老年人之四大需要,以及达到四大条件之要点如下: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福的,所以要保持健康为最重要。让我奉赠你们八个字:“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因为它常动之故。人体亦然,多动使其血液流通,增进健康,其理易 文化贡献5 陈立夫在文化上的工作,主要有根据共产党“唯物论”撰写《唯生论》、《生之原理》两书,加以阐明并比较优劣。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至台湾后,1950年7月,因陈家失势而退出政界。旅居美国近19年(1951年-1969年),并从事《四书道贯》一书之写作,现已有英、日、韩文译本。1969年返台,专事文化工作,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兼孔孟学会理事长。还有《孟子之政治思想》、《孟子之伦理道德思想》、《人理学》,并主编《孔子学说对世界之影响》、《中华文化概述》、《易学应用之研究》三辑,及主持译印英人李约瑟所着《中国之科技与文明》。此外又主张改良中国医药,曾任台北中国医药学院董事长。撰有《寒风集》、《苦笑录》、《八年来的回忆》、《我的信仰和希望》、《中医科学理论基础之发现及中医合作之必然性》与《中华医药专辑》等书。立夫先生虽无心做书家,但自幼爱好书法,几十年临池不辍,毕生共创作书法3万余件。19 中医贡献6 陈立夫先生另一个永远值得人们记起的,是他在多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他的许多经历与话语,今天重温起来仍然十分感人。陈立夫认为:“真理不分中西,文化为世人所共有,”“在医学方面,如果中医和西医均有治一种病的特效药和特效治法的发明,我们应该使其并存。如中医有桑叶、薄荷发汗,西药有阿斯匹林发汗,就不必用阿斯匹林来打倒桑叶、薄荷,使乡间病者非走十多里路去买西药不可”。他坚决主张“道并行而不相悖”,并决心为融合中西医两种医学理论体系而努力。他反对把“中医现代化”看作是“中医西医化”,主张中西医各取所长、携手并进。“中西医合作具有远大的前景和意义,要在前进的道路上看到光明”。告诫中医界必须虚心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不要自我陶醉;并要求西医要相信中医,不要妄自尊大。这样“二者如能精诚合作,通力研究对方之所长,则能为创新世界上最新之医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临床诊疗疾病的方法,陈立夫主 人物评价7 抗战时期,陈立夫时任教育部长,建立起贷金制度来资助那些来自战区的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像李政道、杨振宁这些后来的知名学者,顺利地念完西南联大,皆得益贷金制度。这项制度,为中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高级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这段经历,陈立夫颇感自豪,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功过:“我献身党国数十年,于党政工作,多所参与,成败得失,有待公平,唯有战时这一段教育行政工作,虽然未必能达到理想,总算对于国家,竭尽绵薄。我总觉得百年树人的教育文化工作,乃是最有意义积极的工作,而教育文化事业的兴办,乃是最有收获的‘长途’的投资。”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在100年的漫长生涯中,以20世纪50年代成为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替罪羊为界,正好分前后两个50年。前50年,他是政治人物;后50年,他潜心于研究中国文化,著述甚丰,著作等身,再度引起华人学术界重视。但他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以及期盼中华文化复兴的殷切情怀,却是当今 家庭情况8 陈立夫与孙禄卿结为夫妻,育三子一女,孙禄卿为国画大师刘海粟弟子。陈立夫子女中唯一留在台湾的只有最小的儿子陈泽宠一家,其他人都在美国定居。陈泽宠,曾接手担任财团法人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董事长。2005年8月赴北京旅游,因感冒不适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检查,却被建议切除肝肿瘤,手术中大量出血,术后病情恶化,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却无积极处理,转至武警总医院紧急换肝后仍告不治,享年六十四岁。其妻林颖曾为此,提出非常多的证据有关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严重失责并试图隐瞒事实,据此提醒中国医疗水平让人堪忧。陈泽宠长子陈绍诚近来由于被台湾媒体报道注目而又引起一般民众对陈家的好奇。 相关采访9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听陈立夫谈养生之道魏秀堂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是2001年2月8日在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病逝的,享年一百零二岁。一个曾数十年深陷政治漩涡,却能保持身心健康、长命过百岁的人,自然是很有资格谈自己的养生之道的。陈立夫,浙江省吴兴县(现湖州市)人,北洋大学采矿系毕业,美国匹兹堡大学采矿学硕士。1925年9月返国,担任黄埔陆军官校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随侍蒋介石左右。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主任,1929年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年二十九岁。1931年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1934年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出任教育部部长,至1944年止。这位国民党内的重要人物,曾与兄弟陈果夫一同主理国民党的特务机构,人称“CC系”(取两兄弟英文姓名头一个字母的缩写)。陈氏兄弟深为蒋介石器重,替蒋介石负责党内外特务工作。他又曾是国民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秘书长 最后经历10 自从蒋介石兵败到台湾以后,“蒋家江山陈家党”谣言四起,而且所有人把一切罪责都怪在陈氏二兄弟头上,陈氏二兄弟成了真正的冤大头和替罪羊,忠心耿耿的陈立夫为国民党肝脑涂地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此时此刻的蒋介石却不闻不问完全忘记陈立夫的功绩甚至心生反感。当时的陈立夫的处境非常艰难,不但如此他哥哥陈果夫还病入膏肓就连医药费都出不起之至病死。陈立夫还受到极端派的“驱逐令”这无疑是让他更加痛苦,万分沮丧的陈立夫不得不流亡海外背井离乡,就连当初陈果夫的葬礼都被拒绝赶回,他自己也只好在大洋彼岸遥望心中哭泣,可以想象当时这位老人承受了多少打击和苦难但他对所有人毫无怨言。陈立夫到了美国以后,脑子萌动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既然人这么难伺候反不如去伺候动物,动物没有任何怨言那么我也再也不会感到龌龊了!"就因为一个奇怪想法他选择了开办鸡场,于是他开始着手去办,首先他找到了旧事同窗胡定安不谋而合,俩人合资并向孔祥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