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食物选购
新鲜食物选购 概念要转变

新鲜食物选购 概念要转变

  新茶: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最新鲜的茶叶其营养成分不一定最好。因为所谓新茶是指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这些茶叶因为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有些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如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长时间喝新茶,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舒服的反应。   太新鲜的茶叶对病人来说更不好,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这些人更不适喝茶。新茶会刺激他们的胃黏膜,产生肠胃不适,甚至会加重病情。   新鲜蔬菜:很多人都喜欢蔬菜,回家后趁着新鲜立即烹调食用。美国缅因州大学的食品学教授洛德·勃什维尔发现:西红柿、马铃薯和菜花经过一周的存放后,它们所含有的维生素C有所下降;而甘蓝、甜瓜、青椒和菠菜存放一周后,其维生素C的含量基本无变化。经过冷藏保存的卷心菜甚至比新鲜卷心菜含有更丰富的维生素C。   另外,现在大量使用化肥和其他有机肥,特别是为防治病虫害,经常施用各种农药,有时甚至在采摘的前一两天还往蔬菜上喷洒农药的。食用时最好略做存放,使残留的有害物质逐渐分解后再吃,对于那些容易衰败的蔬菜,也应多清洗几次再食用。   新鲜野菜:很多市民到景区游览时爱食用天然的新鲜野菜。其实,现在不少天然野菜大多生长在垃圾堆或者被污染的河道附近,这种野菜很难清洗干净。如果食用了有污染的野菜,反而对身体有害。   鲜黄花菜: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要小心中毒。秋水仙碱本身是无毒的,但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氧化二秋水仙碱,则含有剧毒,会对肠胃及呼吸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表现为嗓子发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有烧灼感,严重的可产生血便、血尿或尿闭等症状。常食用的干黄花菜不含有秋水仙碱毒素,因此无毒。 //   鲜木耳: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 (责任编辑:骆丽萍 实习编辑:杨权芬) 最受欢迎饮食热文 12种昆虫食品 养颜多吃猪红 夏天养生食物 40种泡面吃饭 白菜打造美女 温开水不为人知的五种妙用 10种常见食物吃法需慎重 每日三餐什么时间吃最利消化 鸡蛋不能与哪些食物一起吃 饭后不要做这些要命的事儿 辨别常见水果的寒热性质

食材选购 2021-08-04
辨别“表里不一”食物 酸奶上有层黄水其实没坏

辨别“表里不一”食物 酸奶上有层黄水其实没坏

  貌似变坏了,其实没变质   酸奶出黄水,因没添增稠剂  市民周女士:前段时间给孩子买了一打酸奶,有一盒忘记喝了,昨天突然想起来,打开一看,怎么上面有一层淡黄色水,闻了一下,味道有点酸,估计是坏了,就给扔了。  专家解析:事实上,无论是自制酸奶或者超市买的原味酸奶,在冰箱里放上一段时间,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酸奶的凝冻会有点收缩,所以冒出淡黄色的水。一位乳制品专家告诉记者,其实,这些淡黄色的水并非变质,而是“乳清”,对健康无害。事实上,这样会出乳清的酸奶,还意味着这种酸奶在制作的时候没有加增稠剂。当然,夏季酸奶如果没有及时放到冰箱的确很容易变质,一般变质后的酸奶会有浓重的酸味或者酒精发酵的味道,有的时候则会冒有气泡,颜色变深黄或发绿。  元宵结冻,只要不酸都可以吃  市民王小姐:我最喜欢吃夫子庙莲湖糕团店的赤豆元宵了,前一天买了打包回家就放到冰箱里了,准备第二天当早饭吃的,没想到打开以后发现,粥全部凝结成了果冻一般的东西,肯定是天气太热,回来路上就变质了,于是只好果断扔掉。  专家解析:事实上,类似的粥还有很多,比如小米粥放到第二顿,会凝成冻。这是因为小米中含有较多的直链淀粉,这类淀粉在凉了之后容易形成凝冻。此外,加了豆类的粥,只要稍微稠一点,也会容易凝冻,也是同样的原因。即便是较浓的大米粥,冷却后也有可能形成凝冻。对于这样的粥,其实只要加热后,都是可以食用的,这种赤豆元宵结晶,可能是因为里面含有藕粉,只要不酸,应该不是变质。  夏季稀饭很容易变质,保鲜成为难题,在不放冰箱的情况下,教给大家一个小方法,在饭刚出锅的时候,直接倒进保鲜盒中,迅速盖上盖子,如果盖子不漏气,则可以形成罐头一样的效果,外面的细菌不能进入,稀饭就不容易变质,市面上出售的罐头就是这么包装的。  黑花生掉色,其实没变质  市民黄女士:去年女儿给买的黑花生,说是有营养,一直没舍得吃,前几天拿出来吃,泡了一会,居然泡出一碗黑水来,我估计是不是放得时间太长,黑花生变质了,所以才掉色的。  专家解析:黑花生、黑豆等杂粮其中含有花青素,这种物质很不稳定,在水里浸泡后掉色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品种不同、存放时间不同,浸泡蒸煮环境不同,掉色的程度也不一样,这很正常,市民没必要特别紧张,也跟变质不变质没有关系。  不过,记者了解到,并非是所有的黑色食物都是容易褪色的,例如黑芝麻和黑木耳,它们的黑色主要来源于黑色素,前者由于还含有少量花青素所以可能会产生轻微的掉色,而后者在正常情况下则完全不应该掉色。  蜂蜜结晶,口感变营养不差  市民胡先生:家里的一罐子蜂蜜开罐后几个月,放在冰箱里的,原本质地均匀的,现在居然有了白色的沉淀,听说过蜂蜜冬天结晶,这大夏天的怎么也结晶了,是不是坏掉了。  专家解析:这个变化并不影响蜂蜜的安全性,也不影响它的营养价值,但是会影响到口感的均匀程度。很多人看见结晶的蜂蜜,以为坏了,其实只是蜜糖的物理形态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反应,营养价值并没有被破坏。蜂蜜之所以会结晶,是因为其中糖分浓度高,在低温条件下,糖的溶解度下降,其中所含的葡萄糖和蔗糖就可能沉淀出来,形成结晶。  事实上,只要质量较好的蜂蜜几乎是不可能变质的。糖本身就是很好的防腐剂,蜂蜜中还含有0.1%—0.4%的抑菌素,因此成熟的蜂蜜放置较长时间也不容易变质。当然如果是被掺过水的劣质产品,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发酵冒泡、变酸,不能食用。  看上去很美,其实已变质  好好碧根果,居然飞出小虫  市民刘小姐:前两天,外地的姐姐带孩子来家里玩,临走的时候,我拿出过年时候单位发的碧根果塞给姐姐,让她路上给孩子剥了吃。碧根果我之前就拆了,但就吃了两颗,给她之前我还看了下,看上去跟刚发的时候差不多,也没有什么变化,心想应该是好的,没想到姐姐后来告诉我,路上打开吃的时候才发现,里面竟然全部生虫了。  专家解析:对于喜欢存东西的市民来说,夏天很有必要好好检查一下你的储藏,很多干果看上去可能完好,但实际上“内心”已经被虫子蛀了。建议在储藏的时候注意以下事项,尽量挤出包装袋内的空气,避免温度变化引起的受潮。要确保干果存放在恒温和干燥的地方。如果有可能,尽量全部吃掉,用来做菜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多夏季凉拌菜中果仁都是点睛之笔哦。 //   茶叶开袋,放几天味变淡  市民李先生:前段时间老家在安溪的朋友送了我一袋茶叶,是他们自家产的,我当时就打开泡了一杯,很香。后来就一直放在办公室里,前几天有朋友来办公室找我,我就拿出来冲泡来招待,没想到朋友喝了一口就皱了下眉头,你这是什么茶叶啊,一点味没有,是不是受潮了。我才想起来,茶叶一直放在办公室的加湿器旁边,看上去没区别,实际上已经受潮了。  专家解析:茶叶是很容易受潮或吸收异味的,有的时候外表虽然看不明显,但泡出来的茶汤颜色发暗,香气散失,严重影响了茶味。建议在梅雨季节来临时,一定要把茶叶存放容器,最好是锡瓶、瓷坛、有色玻璃瓶,同时注意保存干燥、洁净,远离樟脑、药品、化妆品、香烟、洗涤用品等有强烈气味和异味的物品。对于已经受潮的茶叶,可以放在干净的铁锅或烘箱中用微火低温烘烤,边烤边翻动茶叶,直至茶叶干燥发出香味。

食材选购 2021-07-30
购买食物要坚持四个黄金法则

购买食物要坚持四个黄金法则

  洗菜、摘菜、切菜、烹饪、加料……一道健康菜肴上桌前要经过重重关卡,稍不留神就会流失营养。然而,采购关才是最首要、也最易被忽视的保证健康的第一关。近日,美国“雅虎健康”网载文,总结科学购物有六大黄金原则,简单易学,不妨参照它们来为全家采购食物。   购物车里至少有5种颜色  很多人一进超市就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看到爱吃的东西就毫不犹豫地往购物车里装,往往忽略了保证营养多样化最关键的“杂”字。如果购物车里颜色单调,很可能说明采购者吃不够每日所需的营养素。虽然饮食结构单一的危害在短期时间内不会直接表现出来,但长期如此,供应人体活动的营养就会不均衡,身体可能因缺少一些营养成分而“受伤”。  采购时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按色选材。研究表明,色彩给了蔬果意想不到的营养价值,如预防癌症、减少患神经系统疾病及中风的几率等。不同颜色的食物在营养价值上各有千秋,因此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要吃够5种颜色,比如红、黄、蓝、白、黑。红色包括红豆、番茄等;黄色有玉米、黄豆、橘子等;蓝色多指蓝莓和海藻类海产品;白色包括大米、茭白等;黑色的代表则有黑芝麻、黑木耳、香菇等。赶快让你的购物车里装满食物“彩虹”吧。  营养成分不超过4种  我们在逛超市时会发现,面包、点心、零食等食品会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比如刚刚进入食品区的地方,居中位置的货架上,通道两旁等,这些往往都是人们购买较多的食品,它们的健康程度也就格外重要。点心等消闲食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添加剂,选择时仔细看营养成分标签是关键。比如,从几个品牌里挑选饼干,一般来说,配料表里的成分越少越好,最好不超过4种,只有3种成分的明显优于含10多种的。  越简单越好是个值得一试的原则,因为构成单一、添加剂少的食品相对更健康,而添加了糖分、脂肪、防腐剂等成分的食品则要格外留心。具体来说,尽量不要选择添加糖精或过高果糖、玉米糖浆成分的食品,含天然糖分的较好;营养标签上通常列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两类,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人们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如果长期食用含柠檬酸的产品,可能导致低钙血症;苯甲酸钠会破坏维生素B1,影响钙的吸收;大量的焦亚硫酸钠则会对细胞造成损伤等。  垃圾食品最好挑小包装  薯片、话梅、威化饼干、猪肉脯、烤肠……这些是很多人去超市购物时清单上必列的钟爱品,但它们也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很多零食都是由营养价值较低的原料加工而成,加入了大量油、糖、精制淀粉、香精、甜味剂等成分,会让人们渐渐丧失对食物品质的判断能力,吃到嘴里仅仅能感受到创造出来的人工味道。  很多人都知道油炸类、腌制类、饼干类食品没什么营养,吃多了还会损害健康,但往往因好吃、嘴馋、减压、消磨时间等理由对其难以割舍。其实,上述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习惯和感受决定的。常说的“好这一口”,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身体必需,而是一种心理依赖。美国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只吃一口甜食的人,获得的满足度与吃大分量甜食的人一样。因此,尽量不要吃垃圾食品,如果实在难以控制,可以通过购买小包装来慢慢戒掉,不要因为超市促销而选择大礼包或买二送一的商品。因为口味和价格都不是我们采购的宗旨,只有健康才是。  粮食首选100%全谷物  粮食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能刺激胃肠道蠕动,但受到加工的影响,做得越精细,膳食纤维就损失得越多。因此,粗粮成为了健康热词,很多人都开始刻意吃点“粗”。不过,超市里很多商家为了迎合这种健康需求,把一些只添加了少量全麦粉、麸皮的产品当作全谷物来卖。不仅混淆了概念,还满足不了消费者摄取膳食纤维的需求。因此,选择谷类产品时要看清成分表,100%全谷物才是优选,如燕麦片、糙米、全粒大麦、玉米面、莜麦面等。  日常饮食中,建议用糙米替代白米,将白面包改成全谷物面包,把精细面粉制作的面条换成全谷物面条,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把全谷物食品带到我们的餐桌上来。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哪种粗粮都应以蒸煮、少油、少盐的烹饪原则来制作,那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健康效应。  尽量少买速冻食品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烹饪方便的速冻饺子、馄饨、肉丸、鸡块等成了购物车里的常客,但这些食品中隐藏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一方面,从营养角度来看,速冻食品常含钠过高,如一些贡丸、鱼丸吃起来特别鲜,是因为其中加入了大量味精和高鲜调味料。数据显示,鱼丸等速冻食品中的盐分是新鲜五花肉的4~5倍。而且,这类食品通常脂肪太多,因为要维持肉制品最起码的口感,脂肪含量不能低于20%;另一方面,冷冻条件不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威胁,特别是一些小超市,冷冻储存环境可能不达标。  尽量少买速冻食品,如果要买,也尽量选择独立包装的,并确认包装袋没有破损,袋子表面、内部无霜或少霜,如果袋内有很多冰屑,则很有可能是解冻后再次冻结所致。还要检查食物是否有变软的现象,变软说明储存温度过高,容易滋生细菌。另外,要注意看袋子上打印的出厂日期,日期越新鲜越好。  水、茶和咖啡是饮料首选 //   超市的饮料区队伍越来越壮大,上百种品牌和口味让人眼花缭乱。但无论什么噱头和概念,健康才是主要判断依据。各式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运动饮料、功能饮料等都是甜饮料的一员,不要被其蒙蔽。多项研究证实,大量饮用甜饮料会导致肥胖,可以增高患糖尿病、肾结石、骨质疏松、龋齿及痛风的风险,还能降低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尤其对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不利。  没有额外添加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的白开水和茶水才是最好的天然饮料。另外,美国康奈尔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1杯咖啡可降低衰老、糖尿病和青光眼导致的视网膜退化危险。但不要选三合一速溶咖啡,最好喝纯咖啡,尽量少加糖或不加糖,并用鲜奶代替奶精。

食材选购 2021-07-2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