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将》,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本书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叙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薛丁山征西》是清朝佚名著作,秦方点校的小说作品。该书采用章回体形式,讲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 第74回 骆宾王移檄起义 薛刚二扫铁丘坟 再说应举送礼到青州,知会拿住薛刚。薛安上前讨差,要往青州。应举吩咐路上小心。薛安领命,带了家丁,取了礼物,离了登州。不往青州,竟往天雄山大路而行。再说程咬金,同这班小英雄,在路耽搁。香山李靖指点薛刚有难,须往天雄山相救。咬金一行在路上走了多日,来到三岔路口撞见薛安,说薛刚被拿住之事。程咬金问其原因,薛安说明此事。咬金遂同薛安到天雄山。伍雄下山迎接进去,聚义厅拜见程千岁,设宴款待。席间说起薛刚监在牢中,叫薛安前来讨救。伍雄说:“三哥有难,合当往救。目下多少英雄在此!点兵杀进登州,救了三哥如何?”咬金说:“不可,登州城池坚固,又有青州、莱州为助,弄不好反害了薛刚性命;必要里应外合,劫牢为上。”咬金即令伍雄扮做和尚,雄霸扮做道士,尉迟景扮做卖膏药的,罗昌扮作书生测字算命,在城中府前打听,听城外炮响,一齐动手打入牢中救出薛刚,随即打入府中,在城中知会带路。点秦红带喽罗三百人,十四晚攻打东、南二门;王宗立、金毛太岁程月虎带喽罗三百名,攻打西、北二门;咬金自守山寨。众将得令,分头下山。 伍雄来到登州府门首左右,坐下念佛,雄霸念三官经。城外炮响,有探子报说:“响马攻城。”应举闻报,点兵出府。伍雄、雄霸二人双棍并举,将应举绑住带往天雄山发落。尉迟景打入牢中,救出薛刚。薛刚即打出牢来,将应举家老少尽行杀了,同伍雄、雄霸杀得三军大败,往北门而逃。尉迟景杀至城下,大开城门,放进英雄,打开府库,抢劫钱粮装在车内,运往山上,将登州劫掠一空。众英雄然后放炮出城,回天雄山而去。来至山中,薛刚拜谢众位兄弟救命之恩。然后咬金出来,薛刚连忙跪下,说:“侄孙儿非祖公相救,怎能再生。”咬金说:“侄孙,你父兄之事,都是你闯出大祸,你众兄弟一个公位都不做了,为帮扶你报父母之 仇,连老夫一位国公都送去了。”秦红说:“祖太爷不要说了,今日与三哥贺喜。快将应举带来,听三哥如何发落?”即将应举绑至。薛刚骂道:“你这负义贼,当日我薛刚有眼无珠,把你当个好人,认你为兄弟,又将总兵让你做,今日不想你恩将仇报。汝有何言?众喽罗将他捆绑,待我取他心肝看看。”一刀刺入五脏,鲜血直流满地,呜呼哀哉!当晚众英雄尽欢而散。 再言登州官府,查点杀死百姓,不计其数,总督薛应举一门受害,具报入朝。差官带本上长安,至途中遇一队人马,乃是薛须,上前说起,一同回到京中,来见忠山王,说:响马贼劫牢,总兵薛应举一门受害,杀死官兵四千,烧毁平房,不计其数。武三思听了大惊,抱本上奏。天子武则天大怒,旨下命青州莱州,先起兵征讨天雄山,擒拿薛刚。然后命武三思操演三军,征讨天雄山。三思领旨出朝,对张君左说:“薛刚一人尚未成擒,况有助纣多雄,必须起大兵征讨。” 再言咬金在天雄山,喽罗报上山来,莱、青两处兵来到山前,声称要拿大王。”咬金一听此言,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今有兵有将,何足惧哉!”吩咐伍雄、雄霸带喽罗下山,杀退莱州兵马;秦红、尉迟景带人马下山,杀退青州人马。自带薛刚、罗昌、程月虎、王宗立等为中路,助杀二处。莱州总兵郭大忠,同家将齐在山下讨战,见山上冲下一队人马,内有二将,勇不可当。这郭大忠哪里挡得住?被杀得大败。青州总兵又战不过秦红、尉迟景,听得莱州人马大败,无心交 战,虚打一鞭,败下阵来。山上冲下三将,杀得二处人马七零八落。莱州总兵郭大忠、青州总兵雷鹏均败下去有三十里路,见后面不来追赶,才收拾败残人马回到本州。上表进朝,贼寇势大,不能抵敌,请兵添将。差官星夜进京。 再言咬金对薛刚说:“今虽退去二处人马,昏后必然大怒,起大兵前来,如何迎敌?必须你去房州,奏明小主,吾等扶助庐陵王,兴兵伐周,名正言顺。”薛刚领命,拜别下山,竟往房州。不一日从登云山经过,那山上大王,一名吴琦,一名马瓒,都有万夫之勇,守住山寨。喽罗数人,用绊马索把薛刚绊倒,捉上山来。儿郎报上说:“小的们拿得牛子,求大王发落。”吴琦说:“拿去杀来。”薛刚大叹道:“可惜,我薛刚死在此处,不能一见小主,有负诸弟之情。”马瓒听得,喊声住着,亲自下阶,问谁是薛刚。薛刚忙说:“我乃通城虎薛刚。”马瓒听了,亲解其缚,扶入厅中,下礼便拜。薛刚扶起,问起二人姓名,那吴琦说:“小人姓吴名琦,此位结义兄弟名马瓒。今日误犯三爷,得罪了。如今要往何处去?”薛刚说明此事,要往房州见小主。吴、马二人说:“三爷既要往房州,吾弟兄同去。”薛刚大喜,当夜三人拜为生死之交 ,在山饮酒。次日,弟兄二人吩咐头目看守山寨,同三哥到房州,不数日就回来。头目领命。吴马二人同薛刚往房州。这一日元帅王荆周在教场演武,看试射箭,有人射中红心者赏,不中者罚;有大刀一张,重一百二十斤,有人舞动者赏,无人动者罚。有铁香炉一个,约重百斤,有人举起者赏,举不起者罚;薛刚三人看见,这些官将有中一箭,也有一箭不中的;这大刀亦有将官举起,只使得四门,就气喘吁吁;香炉无人举得起。马瓒走进教场,一时高兴,连射三箭,俱中红心。众军喝彩。吴琦见了,亦入场中,将大刀把起如飞。薛刚左手撩衣,右手举炉,走出场外,又进来放在原处,面色不改,气也不喘。元帅一见大惊,开言说:“壮士何人?”薛刚等下拜。元帅扶起,传令散操,一同至彩山殿见驾,奏道:“臣往教场操演,遇着三位英雄,俱是万人之敌,千岁得三位大将,江 山可复也!”庐陵王闻言,传旨宣上殿来。薛刚等闻言,到彩山殿山呼万岁。小主问起姓名,吴、马二人上前俯伏,奏:臣吴琦、马瓒。又问薛刚。奏:“不敢说名姓,臣有大罪,望小主钦赐免死金牌,方说名姓。”小主说:“赦卿无罪。”薛刚谢恩奏道:“臣祖薛仁贵,父名叫丁山,平定东辽,有功于国家。薛刚罪该万死,打死张保,武后将臣父母一门残害,倒埋铁丘坟。现有程咬金太祖,在天雄山请王登位,杀进长安,以接天子位。”小主闻言,下泪说:“卿无罪。你祖与父有大功于国。孤家尽知之矣!方才所奏,接天子到长安,焉有子伐母之 理?封卿为忠孝王,吴、马二卿为左右都督,在房州起造王府住下。秦、罗等卿不日钦召,母后天年之日定夺。”薛刚谢恩,住下王府,日日同元帅众将军议论军情不表。 再说朝中武三思,看见青、莱二州表章一本,起兵征讨天雄山。探子报到朝中,说:“扬州都督英国公徐敬业,勾通南唐萧大王,用骆宾王谋,以匡复庐陵王为词,移檄各州,起大兵三十万,打破城池,甚是厉害,声言要去武后,更立新君庐陵王。故不得不报。”武三思大惊,奏明天子。武后看檄文,问谁所作?曰:“骆宾王。”后曰:“此人不用,宰相过也。今者天雄山小事且缓,江 南徐敬业系腹心之患。”命大将军李孝逸,封为元帅,魏元忠为参谋,武训为后队,起大兵三十万,并有良将百员,择日兴师,征伐江 南。 再言徐敬业起兵,天下摇动,朝中只顾江 南不表。另言薛刚在房州,到秋后,小主同文武在教场,望空祭祖,见此伤心,想起父母,上前奏道:“臣父母在长安铁丘坟,今臣奏知主公,要去上坟。”小主说:“卿家要去,须要小心。”薛刚谢恩,同了吴、马二人一路下来,逢州过府,无人盘问。因已过三年之久,官府亦不在心。三人来到长安城外饭店中吃酒,收拾祭礼入城上坟。至坟前天色已晚。薛刚上前将锁打落,往里而行,将石块顶住栅门,到里面摆下三牲祭物,薛刚哭拜。巡官见了,说声:“不好!想必薛刚又来偷祭。”忙报知忠山王武三思:“薛刚偷祭上坟。”武三思传令,将襄陽大炮打死他。大刀王殿、阔斧陈先领兵四面围住,开放大炮;城门紧闭,点十万大兵,处处把守,巡城官鸣锣传声,小心拿捉薛刚。百姓家家闭户。武三思在铁丘坟前把守,喊声连天。薛刚同吴、马二人在里面祭过父母,三人饮酒,名曰二扫铁丘坟。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平广记·卷九十一·异僧·骆宾王 【原文】 唐考工员外郎宋之问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且为诗曰:“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第一联搜奇覃思,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遇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道丽。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之向诘之,答曰:“当徐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当时虽败,且以兴复唐朝为名,故人多获脱之。(出《本事诗》) 【译文】 唐代考工员外郎宋之问,因事屡次被贬,后来流放到江南,流放途中来到灵隐寺游览。这天夜晚明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挖空心思地作出了第一联:“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又总感到不如意。寺内有个老僧点着长命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宋之问答道:“弟子修业于诗学,刚才我想赋诗以题此寺,无奈兴思不来,苦吟不得佳句。”老僧道:“请你试吟上联。”宋之问即吟诵第一联给他听,他听了后,反复吟唱了几遍,便说:“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十分惊讶,惊讶于这两句诗的遒劲壮丽。他又接着把这首诗吟到终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老僧所赠的诗句,是全篇中最精辟的地方。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再也见不到了。寺中的僧人有知道底细的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宋之问继续盘问他,答道:“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潜逃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顾虑漏掉了大头目,会落大罪名。为了找与他俩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呈送朝廷,当时死了几万人。后来虽然知道他俩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送给朝廷。”因为这样,所以徐敬业能够成为衡山的僧人,九十多岁才死的。骆宾王当年也落发为僧,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一年之后就死了。当年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因兴复唐朝为名,所以人们多半俘获后又开脱了他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又名李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王那相斩其首降。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功绩4史籍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骆宾王别称:骆观光,骆临海字号:字观光所处时代:初唐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出生时间:约公元638年去世时间:684年主要作品:《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帝京篇》《畴昔篇》《咏鹅》等主要成就:“初唐四杰”之一信仰:道教 人物生平2 骆宾王(约638—684),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例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骆宾王,婺州义乌人。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他在诗文中则力辨其冤。出狱后,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意。睿宗文明(684)时,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敬业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 主要功绩3 骆宾王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歌行诗,“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胡震亨《唐音癸签》)。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己被称为绝唱,《畴昔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也都具有时代意义,往往以嵚崎磊落的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这种诗体,从六朝小赋变化而来,它吸取了六朝乐府中辘轳辗转的结构形式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今体诗的对仗和韵律,言词整齐而流利,音节宛转而和谐,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上口成诵。明代何景明说初唐四子“音节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骆宾王稍后的刘希夷、张若虚,盛唐的李颀、王维、高适,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郑谷、韦庄,及至清代吴伟业等人的长篇歌行,都是沿着这条线索发展下来的。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例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 史籍记载4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文艺上·骆宾王条: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初为道王府属,尝使自言所能,宾王不答。历武功主簿。裴行俭为洮州总管,表掌书奏,不应,调长安主簿。武后时,数上疏言事。下除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徐敬业乱,署宾王为府属,为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读,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中宗昌,诏求其文,得数百篇。《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上·骆宾王条:骆宾王,婺州义乌人。少善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然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高宗末,为长安主簿。坐赃,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而去。文明中,与徐敬业于扬州作乱。敬业军中书檄,皆宾王之词也。敬业败,伏诛,文多散失。则天素重其文,遣使求之。有兖州人郄云卿集成十卷,盛传于世。《唐才子传》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