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尊素
黄尊素简介

黄尊素简介

黄尊素(1584~1626.6.24),初名则灿,字真长,号白安,一作白庵,浙江省余姚县(今浙江余姚)人,著名学者黄宗羲之父。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天启初(1621年)擢御史,力陈时政十失,忤魏忠贤,被夺俸一年。后又上疏论事,再忤魏忠贤意,被削籍归。不久被逮入都下诏狱,遂自尽。有《忠端公集》。与同为阉党所害的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李应升并称“后七君子”;与汪文言并为当时“东林党的两大智囊”。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评价4轶事典故5亲属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黄尊素字号:字真长 号白庵,一作白安所处时代:明代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浙江省余姚县(今浙江余姚)出生时间:1584年去世时间:1626年6月24日主要作品:《忠端公集》主要成就:“后七君子”之一 人物生平2 黄尊素(1584~1626.6.24),初名则灿,字真长,号白安,一作白庵,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著名学者黄宗羲之父。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任命为宁国推官,精敏强干。天启二年(1622年)提拔御史,请假回家。第二年冬天回到朝廷,上疏请求召回余懋衡、曹于汴、刘宗周、周洪谟、王纪、邹元标、冯从吾,而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通政丁启睿愚蠢迟钝。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山东起义被镇压后,起义军余部又煽动起来。巡抚王惟俭无法控制,黄尊素上疏议论。于是说:“巡抚本来是从内外选拔任用的,如今都任用京官,不如推举任用训练有素的地方官员。”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诋毁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孙承宗的意图。这时皇帝即位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从没有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机会,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 人物评价3 精敏强执。——(清)张廷玉等《明史》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清)张廷玉等《明史》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清)张廷玉等《明史》 轶事典故4 足智多谋初入台,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曰:「都门非讲学地,徐文贞已丛议于前矣。」元标不能用。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万燝死,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羞者也,攻之急,则挺而走险矣。」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大难。 亲属成员5 黄曰中,号鲲溟。以教书为业,三吴弟子经其指授者,皆为名士。每试出,私第其高下,榜发无不合者。姚氏。封恭人,生有五子。弟黄等素,曰中次子。黄符素,曰中三子。黄葆素,曰中四子。黄宗羲(1610.9.24~1695.8.12),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又号梨洲,学者称梨洲先生,尊素长子。其父因东林党狱被阉党迫害而死。崇祯帝即位,宗羲赴京为父鸣冤,被许为“忠臣孤子”。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弘光政权崩溃,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他募乡民在余姚举兵抗清,时称“世忠营”。鲁王政权授以监察御史兼职方之职。兵败返回故里,课徒授业,著述以终,至死不仕清廷。黄宗羲为学领域极广,成就宏富,史学造诣尤深。黄宗炎(钱谦益《黄尊素墓志铭》作“宗燧”)(1616~1686),字晦木,号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尊素次子。明季贡生。为刘宗周弟子,学术大略与宗羲等。南明弘光朝亡后,徒步迎鲁王,兄弟毁家纾难,起义兵,时称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