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志
黄志简介

黄志简介

黄 志(1918-2008) 出生于广东揭东,青年时曾学民间画,后学国画工笔画,解放后从事中学美术教育工作20年,后调至县文化馆任美术辅导干部。现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揭阳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揭阳画院画师。1990年及1991年分别在揭阳和汕头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收入《亚洲美协国际水墨画大展画册》、《汕头市离退休干部书画集》、《汕头市美术家作品选集》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黄志外文名:无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揭东出生日期:1918年逝世日期:2000年职业:画师主要成就:从事中学美术教育工作20年代表作品:《黄志画集》

人物百科 2021-11-06
黄志恒简介

黄志恒简介

黄志恒,1928年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1948年8月被恩平县国民党杀害。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命运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黄志恒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中山出生日期:1928年逝世日期:1948年 人物生平2 黄志恒(1928-1948年),女,广东中山人。1943年参加革命,先后任卫生员、交通站站长、武工队组长。1948年7月被捕,被恩平县国民党当局误以为是新恩人民保乡自卫大队长冯超的妻子黄兰。 人物命运3 为保护战友,自认黄兰,受尽酷刑,于8月5日壮烈牺牲。

人物百科 2021-11-06
黄志勇简介

黄志勇简介

黄志勇(1914年9月22日—2011年11月21日 ),原名黄念卓,生于江西省崇义县过埠乡高坌村。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早年时期4抗日战争5新中国时期6个人荣誉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黄志勇别名:黄念卓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江西省崇义县出生日期:1914年9月22日逝世日期:2011年11月21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河口蒙馆、高坌小学、思顺经馆、过埠普育学校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2 黄志勇(1914年9月22日—2011年11月21日),原名黄念卓。1914年9月22日,生于江西省崇义县过埠乡高坌村。7岁开始上学,先后就读于河口蒙馆、高坌小学、思顺经馆、过埠普育学校,读书8年。2011年11月2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早年时期3 1929年夏,于普育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高坌村党支部书记。1931年6月,奉派任崇义县上堡暴动队政治委员兼特支书记,不久任上堡、麟潭、丰州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并改名为黄志勇。1932年2月,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9师第43团2连党支部书记。1932年7月,第43团编入红3军团第7军后,随军参加了南雄水口战役。后任红7军第19师56团政治处技术书记、第56团3连代理政治委员,红7军政治部地方工作团宣传队分队长,红3军团第6师16团俱乐部主任、第18团党总支书记、师俱乐部主任,红8军团第21师6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初期,任红8军团第23师67团政治委员,红5军团第13师39团政治委员。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随红四方面军南下转战川康边,曾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政治教导员。到陕北后,编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 抗日战争4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政治教员兼教育干事、第4大队政治处主任、第3大队政治委员,期间因工作成绩显著,获抗大颁发的“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奖状。1940年5月调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科代理科长、作战室主任。翌年11月,抗大第三分校与八路军军政学院第3、4大队合组为军事学院,他调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9月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反“扫荡”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干部第2团政治委员,后任冀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14旅副政治委员。1946年2月起任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独立第16旅政治委员,热中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1947年8月任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协助司令员程子华率部参加了东北1947年秋、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4月冀察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前方第2指挥所,继任参谋长,后任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前方指挥所参谋长,在辽沈战役中参与指挥了 新中国时期5 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荆江分洪水利工程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中南军区工程兵部队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工程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65年8月调任装甲兵政治委员。1969年至1972年任总政治部副主任。1984年12月离职休养。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个人荣誉6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百科 2021-11-06
黄志强简介

黄志强简介

黄志强(1922.11- 2015.4.24), 广东新会人,普通外科学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外、肝胆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毕业于前中正医学院。1949年11月入伍。1994年单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工作贡献4所获荣誉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黄志强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新会出生日期:1922.11逝世日期:2015.4.24职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普通外科学专家毕业院校:中正医学院信仰:中国共产党主要成就:中国“胆道外科之父”代表作品:《黄志强肝胆外科讲义》 人物生平2 1922年1月1日黄志强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崖门镇,这里是一个位于珠江入海口的美丽村落。祖辈们世代务农,家境虽不是钟鸣鼎食,但却能糊口而小有盈余。祖父早年曾经为生计在南洋充当劳苦华工17年,受尽凌辱,深知只有有文化,有知识,才能使国家强大,只有有真功夫,真本事,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到父亲黄北踞这一代,成为家族中第一位读书人,毕业于广州博济医学院。童年的黄志强是在祖父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因此颇受祖父的影响。1932年,黄志强在父亲的鼓励与支持下,自乡间的公立小学考入广州的私立中学--大中中学。中学时代黄志强的爱好,一是化学、几何、生物的学习,成绩名名列前茅,一是课外酷爱阅读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与伟人传记。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广州城还算是比较开明的,蒋介石为了让外界知道他的政治“民主”,鼓吹所谓“言论自由”,使得黄志强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如冰心、茅盾、巴金的小说,以及其他人物传记。《诺贝尔》、《居 工作贡献3 在国际上首先系统论述了我国常见疑难病症"肝胆管结石病",拓展了肝胆科学领域;首创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提出并完善了肝门胆管切形、重建、扩大修复等几十项高难度手术;首先开展我国胆石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研究。其大量成果不仅改善了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现状,且影响提高了损伤性胆道狭窄、肝门部胆管癌等其它肝胆疾病的诊治水平,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点的肝胆外科学理论与实践系统,特别是肝门部胆道外科的一系列独创性的诊治原则与外科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一级。他倡导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肝胆外科专业,在国际上第一个为病人成功实施肝动脉结扎术。编著的《外科手术学》《胆道外科》等16部专着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发表论文220余篇,编著学术专著13部。 所获荣誉4 他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著作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2项,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曾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人物评价5 由于黄志强在胆道外科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他在外科学界产生的巨大影响,被同行们尊称为“胆道之父”。

人物百科 2021-11-06
黄志镗简介

黄志镗简介

黄志镗(1928.5.20-2016.11.13)原名黄志唐,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黄岩, 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家, 中国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195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黄志镗从事有机硅化合物和有机硅高分子、环氧化合物和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芳杂环高分子等方面的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中的防热材料研究作出了贡献。黄志镗自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从事耐高温高分子研究,为中国航天事业及战略武器中的防热材料的制造作出重要贡献。70年代末以来开展杂环化学研究,系统研究了杂环烯酮缩胺类化合物,产生了较大国际影响。随后在国内开创杯芳烃研究工作。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社会任职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黄志镗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28年5月20日逝世日期:2016年11月13日职业: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家毕业院校:同济大学主要成就:中国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人物生平2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5月20日,黄志镗出生于上海,幼年丧父,母亲在外做工,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三个孩子,将他寄养在黄岩的外婆家。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黄志镗读完小学。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2月,黄志镗升入初中,进入黄岩县立中学初中部春季一年级读书。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2月,黄志镗进入高中部春季一年级。1951年,黄志镗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跟随王葆仁开展甾体化合物方面的研究工作。1951年至1956年,黄志镗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任研习员、助理研究员。1952年9月,黄志镗参与了“四乙铅工作组”。1956年,黄志镗起进入化学研究所工作。1975年,黄志镗随代表团赴联邦德国考察。1978年,黄志镗到英国考察。1981年1月-1982年9月,黄志镗去德国波恩大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1985年7-9月,黄 主要成就3 科研综述1958年前,黄志镗主要从事有机硅化合物和高分子的研究,1958年后则主要从事交联型高分子的研究,曾涉及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在交联型聚酰亚胺和合成三嗪交联的新型耐高温高分子上有所创新。20世纪80年代起,黄志镗进行杂环化学的研究,系统研究杂环烯酮缩胺的合成及反应,合成了1500个以上的新杂环化合物,与中国国内外有关研究单位协作进行生物活性试验,以筛选药物及农药。其后又开展杯芳烃化学的研究,在合成和包合性能等方面皆取得有意义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后期,黄志镗还与北京大学彭师奇教授等合作,进一步开展杂环新合成子方法学研究、新杂环化合物的组合化学研究等。研究成果1966年,研制成一种低压成型的酚醛树脂。这种树脂在航天工业中长期沿用。1982年,回中国后他继续李继侗领域研究,为合成众多的新杂环化合物开辟了一条新路。在杂环烯酮缩胺这一领域,无论在合成方法上,还是对它的反应的研究,黄志镗研究 社会任职4 黄志镗曾任化学研究所第六至八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曾担任过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黄志镗曾任《高分子学报》、《高分子通报》、《化学进展》、《中国化学快报》、《塑料工业》等刊物的顾问编委、主编或编委等职。 人物评价5 黄志镗被公认为中国在该领域的先驱人物之一,黄志镗院士的科学研究生涯,与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几乎同步开始和成长,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起伏。痴迷化学的他,始终坚持在科研第一线。黄志镗的学生们都赞叹他有着超群的记忆力和深邃的学术洞察力,在许多领域都有开拓性贡献。(中国科学院评)黄志镗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黄志镗院士的逝世,是中国化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重大损失,他的科学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评)

人物百科 2021-11-06
黄志坚简介

黄志坚简介

黄志坚,常见人名,比较有名的有广州画院副院长黄志坚,北京青年研究会副会长黄志坚,液压气动专家黄志坚。 目录 1基本资料 2基本信息3艺术理论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黄志坚别名:千问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广州出生日期:1919.10逝世日期:1994.9毕业院校:香港美术学院性别:男 基本信息2 (1919.10—1994.9)别名千问,广东广州人。擅长中国画、美术理论。1940年毕业于香港美术学院和岭南大学文学院。曾加入“民间画会”,倡导现代人物画,建国后从事美术史研究和花鸟画创作。历任广州画院副院长、美术顾问。作品有《啼叽》、《龙虬》,著有《岭南派的特征》等。 艺术理论3 摘录: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向,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研究,有着双重的拓展意义。它不仅是对艺术生存空间在某种程度上的扩张和推动,并在时间的维度上,为艺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意味的延伸。此外更具深意的影响是,它还为我们打开了认知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扇新的大门。透过这扇大门,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学视野下的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重新解读。这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艺术社会学的发展,这门学科"在西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更成为西方艺术学研究的一门显学。"(注释1)而在中国,至少在1940年代就已经受到学界的关注,蔡仪的《艺术社会学》(1940年代)、马采的《艺术科学论》(1941年)、岑家梧的《论艺术社会学》(1943年)、黄志坚的《艺术社会学》(1946年)等专著和专论,以及近年来滕守尧的《艺术社会学描述》(1987年)等,从理论层面上建构起研究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