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乃武
青文胜为民请命,历史上的济公是个怎样的人?

青文胜为民请命,历史上的济公是个怎样的人?

“鞋儿破 帽儿破 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 他笑我 一把扇儿破 ………………” 老版电视剧《济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青文胜为民请命,游本昌老师饰演的济公可谓是一代经典。而济公这一形象是否为后人杜撰的呢?自然不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济公,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后人尊称为“活佛济公”。 济公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出生于天台山永宁村,李家世代信佛,济公的父亲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后终得一子,国清寺住持为李茂春的儿子取俗名修缘,即李修缘,自此李修缘(济公)也就与佛门结下了深缘。 济公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由于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积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还在弱冠之年的李修缘,皈依佛门,得法号“道济”。 济公出家时先进的国清寺,后又去了临安(今杭州)投奔灵隐寺瞎堂慧远,这位“佛海禅师”为济公授具足戒。 济公出家后,行为举止便不像个正常的出家人,衣衫褴褛,浮沉市井,不喜念经,嗜好酒肉,疯疯癫癫,却又常行救死扶弱之事。可虽如此,济公的行为还是难以让同为出家人的人理解,于是,就有僧人向方丈告状,说道济违犯禅门戒规,应责打并逐出山门。这时方丈慧远一边口宣:“法律之设原为常人,岂可一概而施!”一边在首座呈上的单纸上批了:“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由此,道济又被人称为“颠僧”或者称为“济颠”。 虽然济公被称为颠僧,但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济公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又被尊为“济公活佛”。 而在明末清初时,后世人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历史事迹写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小说,全名为《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也叫做《济公传》。 而现在,我们对于济公的了解大部分都来源于游本昌老师主演的《济公传》,在这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了身着一件破袈裟,拿着把破扇子,疯疯癫癫却在游走民间时救死扶伤、惩恶扬善的活佛济公的形象。 最后,附上几张游本昌老师的济公剧照,致敬经典! 清朝为什么平反杨乃武小白菜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慈禧主要是为了整肃左宗棠留在浙江的力量。 1873年,浙江余杭居民葛品连突然暴毙。 因为葛品连天生就有残疾,行动不便,经常有并发症,怀疑可能有先天性心脑血管疾病。 而葛品连死亡是在同童养媳小白菜新婚后不久,怀疑可能是夫妻生活过频,导致脆弱的心脑血管系统崩溃。 葛品连发病2天后死亡,这本身没什么,久病之人暴毙了。 但是,坊间则有很多谣言。 小白菜长得很漂亮,曾经在当地秀才杨乃武那里学习读书写字。 因当地民风保守,这么大的闺女一般是不上学的,由此传出闲话,说是两人勾勾搭搭“羊吃白菜”。 而杨乃武为人正直,曾经举报过知县刘锡彤贪赃,双方有仇。知县刘锡彤属于左宗棠派官吏,在上级拼死保护下才得以没事。 案发当年,杨乃武考取了举人,前途很好。 知县刘锡彤因旧仇,决定借着人命案来恶整杨乃武。古代的知县,叫做灭门知县,整死一个老百姓是很轻松的。 在刘锡彤暗示下,验尸的仵作说人是被毒死的,用的是砒霜。 所以,知县刘锡彤将杨乃武和小白菜抓来,言行逼供。杨乃武被打的3次昏死过去,拒不承认。 知县刘锡彤和上级杭州知府陈鲁难以收场,毕竟杨家在当地也有些势力,加上杨乃武刚刚考取举人。 古代,举人还是很难考取的,相当于今天考名牌大学硕士、博士。 普通人只要考上举人,就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 大家可以想想范进中举后,是什么一个场面,一步登天。 所以杭州知府陈鲁再次对其用毒刑,将杨乃武打成残疾。 眼见不招供就会被活活打死,杨乃武只能屈招通奸后投毒杀死亲夫。 小白菜也架不住大刑,谎称砒霜是自己从爱仁堂购买。 陈鲁一伙大喜过望,下令杨乃武斩首,小白菜凌迟处死。 但杨家人不服,认为杨乃武是个非常理智的人,绝对不可能为了小白菜去杀人。 杨乃武姐姐曾经在兵部侍郎家里做过保姆,有上层关系。 于是,她哭诉弟弟被冤枉一事,这事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翁同龢得知,后来连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都知道了。 而杨乃武运气很好,当时慈禧正要趁机整肃左宗棠留在浙江的派系。 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下旨,让浙江巡抚杨昌濬重新审讯,还派监察御史王昕监督。 结果,王昕来到余杭,发现小白菜购买所谓毒药的仁爱堂,从没卖过砒霜。 而小白菜和杨乃武只是普通师生关系,而且杨教她识字是她婚前做童养媳的时期。 而小白菜成婚后,双方就不再见面,自己也很少出门。 而小白菜成亲时也是处女,根本不存在和杨乃武通奸一事。 这边,左宗棠派系为了护卫自己利益,用尽方法袒护知县刘锡彤、知府陈鲁,发还浙江七度重审但均维持原判。 而慈禧太后更厉害,最终还是扳倒了这伙人。 对死者开棺验尸,发现葛品连确实是得病而死,没有中毒迹象。 于是,杨乃武和小白菜无罪释放。 胡瑞澜、杨昌濬以下三十多名官员则撤职查办,大都是出身湘军的“两湖派”将领,使得左宗棠的“两湖派”势力受到严重打击。 即便如此,杨乃武因为受刑已经残疾,小白菜也有残疾,被迫落发为尼。 两人寿命都挺长,杨乃武1914年去世,时年74岁。 小白菜则活到1931年,80多岁高龄。 如果不是慈禧太后想要打击政敌,这两个人早就死了几十年了。 真是,不怕黑社会,就怕社会黑啊。

资讯百科 2022-05-06
杨乃武简介

杨乃武简介

杨乃武(1841—1914),男,字书勋,一字子钊,因排行老二,人称杨二先生。浙江余杭人。同治年间的举人。1873年被诬陷与毕秀姑(外号小白菜)通奸杀夫,在刑询逼供后认罪,身陷死牢,含冤莫雪。后由于《申报》数次深入采访使此案惊动京师,在数次更审后虽还予清白,然而两人受尽酷刑折磨的悲惨遭遇仍令人不胜唏嘘。此案后被人编为戏曲、评弹、电影、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及长篇小说《劫后余生》,流传甚广。该案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讼争4文学作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杨乃武生卒年月:1841—1914字:书勋,子钊性别:男出生地:浙江余杭别号:杨二先生 人物生平2 1841年生于浙江杭州市余杭镇澄清巷。其父杨朴堂以种桑养蚕为生,家道小康。家世以种桑养蚕为业。杨乃武自小聪慧过人,二十多岁考取秀才,三十三岁考中癸酉科举人。杨乃武为人耿直,爱打抱不平,曾在县衙照壁上书写“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一联,讽刺余杭知县刘锡彤贪赃枉法,与官府结下怨仇。当时,余杭镇上有一丽人名毕秀姑,生得白皙秀丽,平时又爱穿白色上衣绿色裤子,人称“小白菜”。十七岁嫁与豆腐店帮工葛品连为妻。次年葛氏夫妇租住杨乃武家。杨、葛二家毗邻相居,初时和睦融洽。但好景不长,由于毕氏年轻俏丽,举止大方,葛品连心胸狭窄,多疑善妒,毕氏婆母葛喻氏凶悍泼辣,蓄意寻衅;加之杨乃武丧偶鳏居,深居简出,虽然并无半点真凭实据,却横生枝节,终于传出毕氏与杨乃武关系暖昧的流言。杨乃武书生自重,急于脱嫌,便以入不敷出为名退租,大幅度提高房租。葛品连早已忿然,亦心领神会,顺水推舟,于第二年夏迁出杨宅。从此,杨、葛无关无涉 人物讼争3 清末,余杭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摆宴庆贺。房客葛小大妻毕秀姑颇有姿色,人称“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养媳,曾在杨家帮佣,与杨乃武早有情愫,碍于礼义名份,难成眷属,只得各自婚娶。余杭知县刘锡彤曾为滥收钱粮敛赃贪墨,被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断了财路,心怀怨隙。他儿子刘子和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刘锡彤为保住儿子性命和发泄私愤,便移花接木,把杨乃武骗至县衙,严刑逼供,以“谋夫夺妇”定拟,问成死罪。杨乃武和其胞姐杨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屡屡上诉,历时二年,前后几十堂,皆因刘锡彤上下疏通贿赂,以致官官相护,依旧判定死罪,并详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败而获罪被拘,幸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驳回详文,并请得谕旨命浙江三大宪会审。杨淑英为救弟弟,怀抱侄儿去省城探监,求秀姑据实翻供,毕秀姑深觉愧疚,当即应允。谁知浙江巡抚杨昌浚为保住自己面子和众多参审官员顶子,依仗拥兵边 文学作品4 杨乃武1840年出生于余杭县城,父亲杨仆堂以种桑养蚕为业,家道小康,生有两子一女。长子乃文早夭,女儿菊贞出嫁后不久丧夫,寡居娘家。杨乃武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所以人们称他为杨二先生。1860年杨乃武20岁时中秀才,1873年33岁时中举,也就是冤案发生的那一年。他是一个正直和爱打抱不平的人,经常为乡亲们写诉状,所以那些恨他的人称他为“讼师”。他也是一个性情孤傲的人,有自已的行事原则,不太理会别人的看法。这些品行和性格都使他与官府格格不入。传说中有许多他与地方政府官员作对的事,包括与新上任的知县刘锡彤因船过桥洞而发生争执,因为贪婪的粮官通过“踢斗尖淋”鱼肉百姓而进行控诉,并写下“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的谤诗。他与官府的紧张关系也是构成冤案的一个潜在的因素。小白菜原名毕秀姑,关于她的身世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她是太平军战士的女儿,太平军败后从南京逃难到余杭,父亲死后由喻王氏抚养,也有人说她是余杭仓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