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多发
宫颈纳氏囊肿,宫颈那氏腺囊肿(多发)是什么?

宫颈纳氏囊肿,宫颈那氏腺囊肿(多发)是什么?

目前宫颈纳氏囊肿,这几年很多稀奇古怪的疾病都出现了,其中女性朋友们被就被很多妇科疾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给她们生活上都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宫颈多发性囊肿,在最近几年在女性身上发现比较多,很多人当得知自己患有此病的时候,都不知所措,很迷茫,因为对这种病症都比较陌生,不太清楚它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什么影响,会有什么危害,会不会很严重?那么,女性得了宫颈多发纳氏囊肿严重吗   宫颈多发囊肿是宫颈囊肿的一种,又被称为宫颈纳氏囊肿。它是在宫颈糜烂愈合过程 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令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 堵塞,因此腺体分泌物引流不顺畅,从而滞留形成的囊肿。   宫颈多发纳氏囊肿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表现。   1.子宫颈多发性囊肿的形成原因:它形成原因与脸上的“青春痘”相似,是在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宫颈多发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滞留形成的囊肿叫宫颈纳氏囊肿。   2. 子宫颈多发性囊肿的临床表现:检查时可以看到宫颈表面突出多个大小不一的青白色囊泡,内含黏液,小的有米粒大,大的有玉米粒大,有的可以长得很大,突出于宫颈表面,甚至到达阴*道口,根部与宫颈之间有蒂相连,常合并有宫颈肥大。   3. 学会处理子宫颈多发性囊肿:既然是炎症,就不严重,但需要强调的是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关系非常密切,在长期炎症刺激下,少数慢性宫颈炎患者具有恶变倾向,故仍需高度关注。主要是每年都要做宫颈涂片检查,除外宫颈癌及癌前期疾患。

资讯百科 2022-04-14
初春喝姜枣糖茶 防春季多发病

初春喝姜枣糖茶 防春季多发病

  春季是过敏性疾病高发的日子。饮食防护也是预防春季多发病的重要措施。阳气虚的人,可用黄芪、党参、大枣适量,煮成茶饮用,以补气护卫,提高机体免疫力。   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可以喝一些姜枣糖茶。 //   患有关节疼痛的人,生姜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可以生吃,亦可以到超市买糖姜片食用。 (责任编辑:王健淇)

饮食文化 2021-09-06
多吃黄色水果能让皮肤变黄 橘黄症是小儿多发的病症

多吃黄色水果能让皮肤变黄 橘黄症是小儿多发的病症

现在正是吃橘子的好时节,看着黄橙橙的橘子这么诱人,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了。这不,最近不少市民因为一不留神吃太多橘子,结果人越吃越黄,患上了“橘黄症”,变成了“小黄人”。下面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中的“小黄人”是位年轻妈妈,名叫笑笑(化名)。平时,她很注重保养,对饮食也很讲究,爱吃水果,还爱运动。最近,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因为橘子富含维生素C,对皮肤好,对笑笑而言,这可是个美容佳品。于是,她便每天买一堆橙子和橘子,早上榨橙汁,喝上两三杯,下午晚上还会吃橘子,一天至少吃3斤。 以为每天这么补充维生素C,皮肤一定能变白。但没想到,吃了大半个月后,人却慢慢变黄了,先是手变黄,再是脸变黄。刚开始,她还不知道原因,以为是休息不好,皮肤变黄,便开始猛敷面膜。但连敷好几天,她看自己还是没变白,还越变越黄,开始担心害怕起来。之后,她才听家人说,这可能是她橘子吃太多,人吃黄了,便让她去医院看看。 最后医生鉴定,女子是得了“橘黄症”,或称胡萝卜素血症。医生说不需要过分担心,只要停止继续大量摄入橘子,外加多喝水促进血液循环,这种症状即可自行痊愈! 什么是胡萝卜素血症? 柑桔是人们都很喜爱的水果,柑桔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但过量进食柑桔,大量胡萝卜素进入血液,便会引起胡萝卜素血症。 胡萝卜素血症是一种因血内胡萝卜素含量过高引起的肤色黄染症。胡萝卜素为一种脂色素,可使正常皮肤呈现黄色。若进食过量富含胡萝卜素的胡萝卜、橘子、南瓜、红棕榈油、木瓜等后可使血中胡萝卜素含量明显增高。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或其他使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先天性缺陷或肝病等情况下,也可使血中胡萝卜素血症惟一体征为皮肤呈黄色或橙黄色,无自觉症状,但巩膜不黄染。本病多发于手掌和足跖,有时颜面、口周、眼睑也可以出现,严重者全身皮肤皆呈橙黄色,血浆中胡萝卜素含量超过250μg%。 木瓜,女性都很喜欢,因为它有丰胸、美白等诸多好处。木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过多食用木瓜会导致身体不能及时地把过多的胡萝卜素分解转化为维生素A,因此导致血液中的胡萝卜素水平迅速增高,从而诱发了高胡萝卜素血症。如不及时治疗,患者的肝肾功能将会受损。 橘黄症的症状 橘黄症的表现除皮肤发黄外,还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倦怠乏力等症状。常被误诊为肝炎,因此需以病证的黄疸(黄疸只是一种症状/体征,并非疾病,其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现象来仔细观察两者的区别。 橘黄症小儿多发 萝卜素血症在吃大量的蔬菜泥的婴儿和初学走路的孩子中尤为常见。因为婴幼儿的饮食包括大量的黄色蔬菜,特别是胡萝卜和含类胡萝卜素的水果和蔬菜等。类胡萝卜素包括α-和β-胡萝卜素,以及番茄红素。包括胡萝卜、红薯、芒果、杏、甜瓜、西红柿、辣椒、南瓜、绿叶蔬菜等。此外,β-胡萝卜素也是经常使用的食品着色剂。我们的皮肤颜色主要由四个因素决定,黑色素、血红素、胡萝卜素和皮肤厚度。黑色素使皮肤发黑,血红素使皮肤发红或青,胡萝卜素使皮肤发黄,皮肤越厚越黑。因此一旦过度摄入胡萝卜素就会引起皮肤发黄。 成年人也会发生橘黄症吗? 除了小孩子,胡萝卜素血症也会发生在同样摄取大量黄红色食物的成人。曾经有一个女性患者,为了减肥,每天只吃2斤圣女果,结果1周后全身皮肤发黄。这是番茄红素摄取过多产生的。停止吃圣女果后3天黄色逐渐消退,1周内全部恢复正常。所以什么好东西都不要多吃,过犹不及。 橘黄症病发时先从手掌和足掌开始,其次是鼻唇沟、额、颏、耳后、指关节处,严重者可累及全身皮肤,但巩膜和粘膜不黄染,若无基础疾病,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肝炎引起的黄疸以巩膜最为显著,且伴有肝肿大和肝功能损害[1] 。但值得注意的是:橘黄症如不及时治疗,患者的肝肾功能将会受损。 橘黄症的治愈 橘黄症其实是无需任何治疗的病症,轻微病证者只要减少或停止对橘子或胡萝卜的摄入量,就可恢复正常。此外还需适量多食植物油,并多喝水,便可加速体内的胡萝卜素溶解、转化和排泄,严重者也可在1个月左右皮肤能恢复正常颜色。 提醒:如橘黄症一般,在日常饮食中还有其他蔬菜水果过量食用亦会导致让人变色,如大量食用桑葚,会让人口唇变为深紫色,给人一种类似中毒的表象。因此,这里提醒大家尽管多食蔬果健康,但要适量且多样,水果每天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00克到400克之间,最为健康和营养。此外因食品摄入后身体出现明显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健康饮食 2019-10-22 10:21:42  
冬季行车注意事项 冬季车祸多发四个危险时段提醒

冬季行车注意事项 冬季车祸多发四个危险时段提醒

随着冬季的到来,大雾、雨雪天气增多,给广大驾驶人行车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交通事故也进入“多发期”。所以,交警提醒广大驾驶人冬季行车谨慎驾驶,并献上冬季节交通安全爱心攻略。下面,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学习下吧。 冬季节车祸多发的四个危险时段 一、5时至7时:由于早晚温差大,冬季节清晨极易起雾,路面能见度低,视线不好,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11时至1时: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迷迷瞪瞪又一冬”,经过一上午的劳累,很多人都会感觉乏力、疲倦和注意力分散,此时盲目开车出发,容易发生危险。 三、17时至19时:由于冬季白昼变短,天色很快就由亮转暗,司机容易出现视觉障碍,致使观察不清路面。此外,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行人行走速度快,也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四、凌晨1时至3时:此时万物“休眠”,司机容易产生道路“空旷”的感觉,加之这段时间人体处于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的疲劳状态,极易出现意外。 交警蜀黍提醒广大机动车驾驶人,恶劣天气驾车出行,勿忘谨慎驾驶,安全行车。 一、正确使用灯光 务必在行车时打开车灯,至少要打开示宽灯提示其他车辆你的位置,如果能见度非常差,那么请打开前、后雾灯,千万不要开远光灯。 二、保持低速行驶 当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时速应控制在20公里以下。 三、不要急刹车 紧急踩刹车,会让后车无法判断距离从而导致追尾。如果前方需要紧急制动,可以连续几次轻踩刹车,达到控制车速的目的,并可以有效的提醒后车注意。 四、谨慎选择车道 雨雪天行驶,如果是单向三条车道的话尽量选择中间车道行驶。如果是单向双车道,则选择外侧车道行驶。 五、清除车窗雾气 雾霾天多发于秋冬,这个季节气温低,车内容易起雾。应及时动用后窗除雾、后视镜除雾等功能,并将出风口向前风挡,消除车内雾气。 其他安全须知 气温骤降,驾驶人要注意加强车辆安全保养。出行前,一定要检查车况,特别要注意车胎气压是否正常,检查车灯、喇叭、转向、刹车、雨刷器等部件是否正常有效。 货车超载严重影响车辆制动和操控性能,易发生制动失效导致安全事故,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民警特别提示:请勿超载运输。 超员载客易导致车辆稳定性和制动效能下降,特别是在雨雾天气频繁的冬季,事故多发易发。 请自觉守法,民警特别提示:拒绝超员载客或搭乘超员车辆。 特别提醒 冷暖空气交替,昼夜温差大,大雾、团雾多发,严重影响交通安全。高速公路行车遇浓雾、团雾,应立即减速、谨慎驾驶,并开启前后雾灯、示廓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就近驶入服务区或驶出高速公路。 山区“S”形道路雾天易追尾,应尽量避开清晨和午夜雾气多发时段途经“S”形道路;如进入有雾区域,应尽量使用雾灯,沿着标线保持方向,防止跑偏;在不确定前方情况的时候,用好汽车喇叭提前示警。

安全知识 2019-01-12 10:07:54  
入秋后多发疾病 夏秋季节有致命危险的日常动作

入秋后多发疾病 夏秋季节有致命危险的日常动作

夏秋之交,正是秋老虎凶猛,气温高又燥热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血栓以及血栓脱落的情况。因此,大家要注意生活上的一些小习惯,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致命风险。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两个小习惯会造成的致命风险,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看看吧! 入秋后的多发疾病 感冒 秋季气候忽凉忽热,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这两天因感冒发烧来医院挂盐水的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以老年人和儿童为多。因此,大家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耐寒锻炼也要从初秋开始。 肺炎、气管炎 秋天湿度降低,人很容易出现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积极锻炼,增强肺功能,平时应该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强肺部的水分。秋季还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平时要注意空气流通,要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并保持良好的情绪,还要避免与过敏源接触。 胃病复发 过了一个闷热的夏天,秋天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而且民间也有"贴秋膘"的说法,但过多地进食可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容易导致胃病的复发。秋天,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还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并注意膳食合理,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戒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能力。 此外,秋季下雨,气压低、湿度大,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并容易发生关节炎、皮肤病等病症。因此,平时要加强锻炼以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要根据天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注意防寒保暖。 这两件事千万不要做,有致命风险! 一、转动脖子 现在大多数人颈椎都或多或少有些许问题,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颈椎长时间不动。脖子僵硬、酸胀,肩颈不舒服时,大部分人都会习惯性的扭扭脖子,但转脖子这一寻常动作,极有可能造成头痛、头晕,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脑梗、心梗、颈部骨折,并可能会有致命风险。 1、斑块脱落 血管中的斑块是很容易被血流动时的压力冲撞、移动位置的。当斑块进入血管中撞击人体颈动脉,容易导致血管堵塞,这时候如果进行剧烈活动,就会造成斑块脱落,导致血管堵塞,进而诱发脑梗。 2、颈动脉受压导致头晕 通常情况动脉硬化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如果在这时进行剧烈活动颈部,比如突然转头,颈动脉受到压力变细,就容易出现脑血流减少,诱发脑供血不足。 3、造成颈椎错位 转脖子还可能会造成关节错位,很多眩晕的病人,会越转越晕。 4、三高人群 三高人群注意不要猛然转头或回头,极有可能成为令身体健康崩溃的导火索,发生严重意外。 二、久坐猛起 屁股长在椅子上,对40岁以上的朋友来说尤其要命,因为年龄越大血管垃圾就越多,出现血栓的概率也就越高,久坐对心脑血管的损伤也尤为明显。久坐时猛起身,就是一个危险的“杀手”。 1、引起血栓,栓塞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坐立,下肢肌肉收缩活动相对减少,导致人体血液的流速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如果此时再猛然活动,容易造成血栓栓塞,导致缺血、缺氧、肺栓塞等症状。严重者短时间内就会危及生命。 2、血压波动,心悸头痛,昏厥卒中 长时间同一姿势后突然变换体位,很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使心脑等器官供血不足,严重时出现心悸、头晕、头痛,甚至反复晕厥或诱发脑卒中。 这在身体瘦弱、缺乏体力活动的年轻人和青少年中并不少见。 3、血管破裂 中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柔韧度较普通人差,久坐后猛然牵拉,还可能“撕裂”血管,诱发“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后果。如抢救不及时,其死亡率达到30%~40%。 预防"秋老虎"伤人,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尽量使用自然风降温,如果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注意换气,避免直吹。 三、饮食: 木瓜生鱼汤性质平和,适合在干燥季节饮用 要多饮水; 多喝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淡茶、绿豆汤、豆浆、果汁等; 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但可能会伤及脾胃的寒凉饮食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饮食要加强营养:立秋后可以适当吃一些肉食,如鸭肉、泥鳅、鱼、瘦猪肉、海产品等,以弥补盛夏为了清热解暑饮食过于清淡的损耗。 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多吃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 秋天食物易发生霉变,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肠道疾病。 四、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健康常识 2019-08-15 21:08:42  
香菜适合秋冬感冒多发季食用 但这几种人吃却是没病找病

香菜适合秋冬感冒多发季食用 但这几种人吃却是没病找病

香菜,是不少汤饮中“点睛之笔”,它不仅能刺激食欲增进消化功能,对于缓解胃部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有很好的功效。下面就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香菜的功效与作用 1.和胃调中 香菜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 2.治疗感冒 身体壮实、体质较好、偶尔感冒的人却可以用它来治疗感冒。 3.祛除寒气 香菜性温,脾胃虚寒的人适度吃点香菜也可起到温胃散寒、助消化、缓解胃痛的作用,可在煮粥时放入消食理气的橘皮、温胃散寒的生姜,在即将出锅时撒入香菜末,做成香菜粥来喝。 4.祛腥膻、增味道 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即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独特功效。 5.发汗清热透疹 香菜提取液具有显着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 香菜与疾病的治疗 1.麻疹:香菜连须3株,荸荠3个,紫草茸3克,加水大半碗,煎15分钟后滤汁,分2次服,隔4小时服一次,在将要出疹时服,可防止并发症;或香菜500克,水烧开后,将香菜煮1~2沸即可,然后将水倒入盆中,先以热气薰,后用水洗手足,可治麻疹应出不出或疹出不透。 2.胃寒痛:用香菜泡酒可以有效的缓解我们的胃疼。 3.痔疮肿疼与脱肛: 香菜煮汤,用此汤薰洗患处。 4.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芫荽子(果实)6克,陈皮、六曲各9克,生姜3片,水煎服。 5.高血压:香菜加葛根煮水,早晚各1次,可以有效的治疗高血压。 6.呃忒:罗勒叶6克(鲜叶加倍),生姜3片,开水泡或煎一沸,趁热服。 7.胸膈满闷:芫荽子研末,每次3克,开水吞服。 8.呕吐: 反胃鲜草适量捣汁一匙,甘蔗汁二匙,加温服,一日2次。 9.眼角膜生翳:种子1-2粒,洗净,纳入眼毗内,闭目少顷,种子湿胀了,粘连目搜而出。 10.伤风感冒:香菜30克,饴糖15克,加米汤半碗,糖蒸溶化后服。 这几种人不适合吃香菜 患口臭、狐臭、严重龋齿、胃溃疡、生疮者少吃香菜,另外香菜性温,麻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者不宜食用。 多食或久食香菜,会耗气、损精神,进而引发或加重气虚。对于那些平素自汗、乏力、倦怠及易患感冒的气虚患者,尤其是孕妇不能吃香菜。 当然,不适合吃香菜的人群也不必视它如毒蝎,偶尔吃点可以,只是不适合再把它当成日常餐饮的佐料。

食物营养 2020-01-06 20:07:4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