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诞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他在得知夏侯玄、邓飏被杀后,心不自安,起兵寿春,讨伐大将军司马昭。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先后诛杀了大将军曹爽及其党羽邓飏、何晏、李胜、桓范等人,将他们诛灭三族。 接着,王凌起兵,讨伐司马懿,很快,王凌兵败,也被司马懿诛杀。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专权,又杀了征西将军夏侯玄和李丰等人,逼走了夏侯渊的儿子,讨蜀护军夏侯霸,夏侯霸逃往蜀汉。 夏侯玄和李丰是毌丘俭的好友,见好友被杀,逼反了毌丘俭,毌丘俭起兵讨伐司马师,为曹魏政权奋力一搏。 然而,很快毌丘俭遭到失败,在逃亡途中被杀。 司马氏的屠刀,杀了一个又一个曹魏重臣和名将,沾满了鲜血,特别是邓飏和夏侯玄被杀,直接逼反了诸葛诞,因为,诸葛诞和邓飏、夏侯玄关系特别好。 诸葛诞在造反之前,曾做了充分的准备,暗中养了数千死士。 《三国志 诸葛诞传》记载:诞既与玄、飏等至亲,又王凌、毌丘俭累见夷灭,惧不自安,倾帑藏振施以结众心,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者数千人为死士。 诸葛诞阴养死士,是效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司马氏,司马氏曾阴养三千死士。 当时,朝廷征召诸葛诞入朝,担任有名无实权的司空,诸葛诞预感不妙,内心恐惧,便造反了。 诸葛诞据守寿春,征集了不少粮食,起事之后,立即杀死了乐进的儿子,扬州刺史乐綝。 一代名将之后,就这样为司马氏当了炮灰。 《三国志 诸葛诞传》记载:诞被诏书,愈恐,遂反。召会诸将,自出攻扬州刺史乐綝,杀之。 诸葛诞造反之后,联合东吴,东吴也派文钦等率军支援。 战事紧张,随着外围东吴朱异的援兵,被石苞和胡质等部击败,东吴权臣孙綝也退回了建业,寿春陷入魏军重重包围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文钦想突围,但是失败了。 危急关头,又出了状况,蒋班和焦彝二人劝诸葛诞,不要再等东吴援兵了,指望不上,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寻找敌人的薄弱之处全力突围,冲出去才有活路,但是,诸葛诞不听,甚至想斩杀二人,二人恐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出城投降了。 甘露三年(258年),寿春被围困许久,城中缺粮,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诸葛诞意识到再不突围,就会坐以待毙,于是,和文钦、唐咨等人,拼死突围,可是,又失败了,寿春被困的水泄不通,根本无法冲出去。 此时,诸葛诞与文钦不和,闹起了矛盾,诸葛诞一怒之下,杀死了文钦,这一下,逼反了文钦的儿子文鸯和文虎。 司马昭是玩弄权术的高手,立即加封文鸯兄弟官职,利用文鸯兄弟,瓦解了寿春城内的军心,很快,魏军攻进了寿春。 诸葛诞见城池失守,仓皇带着数十骑随从,从小城门逃走,被大将军胡奋的部下追上,士兵们杀死了诸葛诞,接着,诛灭诸葛诞三族。 《三国志 诸葛诞传》记载:诞窘急,单乘马,将其麾下突小城门出。大将军司马胡奋部兵逆击,斩诞,传首,夷三族。 诸葛诞死后,其部下数百人被俘虏了,魏军劝他们投降,这几百人宁死不降。 魏军将他们排成一排,每杀一个人,就问下一个投不投降?但是,没有一个人投降,全部宁死不降,无一人变节。 诸葛诞的部下被杀时,纷纷说:“为诸葛公而死,不恨。” 《三国志 诸葛诞传》记载: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皆曰:“为诸葛公死,不恨。” 此情,堪称壮烈,犹如昔日的田横五百壮士,令人慨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文钦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曹操部将文稷之子。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文钦是文鸯的父亲,果敢刚毅,勇猛善战,在战场上,立下不少战功,但是,他为人比较粗犷,不拘礼数,加上自身脾气也不太好,因此,和很多人都搞不好关系,尤其是和诸葛诞,关系闹得很僵。 最终,也因为和诸葛诞处理不好关系,文钦惹怒了诸葛诞,被诸葛诞杀死。 当时,诸葛诞和文钦都是一条战线上的,他们的一个共同目标是讨伐司马昭,效忠曹魏皇室,没想到却互相残杀,走向覆灭。 诸葛诞杀死了文钦,也直接逼反了文钦的儿子文鸯和文虎,又导致了诸葛诞众叛亲离,最终兵败被杀。 文钦和诸葛诞搞不好关系,但是,和毌丘俭的关系相处的很好,别人都对文钦很怨恨,轻视,而毌丘俭对文钦很友善,也很尊重他,因此,文钦倍感温暖,和毌丘俭相交甚厚,没有二心。 《三国志 毌丘俭传》记载:好增虏获,以徼宠赏,多不见许,怨恨日甚。俭以计厚待钦,情好欢洽。钦亦感戴,投心无贰。 正元二年(255年),文钦与毌丘俭在扬州起兵,讨伐司马师,因为兵力悬殊,被司马氏打败,文钦投奔了东吴,毌丘俭兵败,躲在一处水边的水草里,被一个叫张属的平民射杀,张属也因为射杀了毌丘俭,一步登天,被封侯了。 文钦投奔东吴之后,被吴国皇帝封为镇北大将军、幽州牧,封谯侯。 然而,文钦的暴脾气还是没有改,在东吴,他和东吴的将士们都搞不好关系,吕据、朱异这些东吴将领,都很憎恨文钦,只有东吴的权臣孙峻对文钦还不错。 《魏书》记载:钦虽在他国,不能屈节下人,自吕据、朱异等诸大将皆憎疾之,惟峻常左右之。 甘露二年(257年),文钦受命,领兵支援讨伐司马昭的诸葛诞,在寿春被司马昭大军围困,文钦和诸葛诞多次突围,都没有成功,寿春被围困的水泄不通,铁桶一般。 随着被困的时间越来越长,城内的粮食也快没了,这时,文钦建议诸葛诞,将城内的北方人,全部赶出去,以便节省粮食,然后,与东吴的将士们将士们坚守,诸葛诞不听,文钦和诸葛诞为此闹得更僵,加上本来两人之前关系就不好,诸葛诞对文钦下了毒手,将文钦杀死。 《三国志 诸葛诞传》记载:钦欲尽出北方人,省食,与吴人坚守,诞不听,由是争恨。钦素与诞有隙,徒以计合,事急愈相疑。钦见诞计事,诞遂杀钦。 文钦被杀,他的两个儿子文鸯和文虎听到消息,在外城翻墙而出,直接投降了司马昭,司马昭为了利用文鸯兄弟,没有杀他们,而是给用他们封官赐爵,作为榜样,让他们瓦解诸葛诞的军心,很快,诸葛诞的军心涣散,没有了战心。 眼看城池将破,诸葛诞骑上战马,带着少数随从,从小城门突围而出,被魏军将领胡奋的部下追击,诸葛诞仓皇逃命,最终被胡奋部下士兵追上杀死,传首京师,诸葛诞被灭三族。 至此,淮南三叛的最后一位将领被杀,司马氏篡权,再也没有人有能力起兵反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诞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诸葛丰之后。甘露二年诏,诸葛诞杀掉扬州刺史乐琳,正式向司马昭发起了挑战。诸葛诞反叛也是淮南三判中的最后一叛。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诸葛诞和诸葛亮都是山东琅邪阳都人,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也就是说,诸葛诞和诸葛亮是同族,而且是平辈,相当于堂兄弟。 不同的是,诸葛诞为曹魏效力,诸葛亮为蜀汉效力,诸葛亮大哥诸葛瑾为东吴效力,三人所属的阵营不同。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篡夺了曹魏大权,司马氏大权在握,又杀掉了王凌、毌丘俭和夏侯玄等人。 与夏侯玄关系很好的诸葛诞,见好友一个个被杀,心里很害怕,恰好这时朝廷征召他入朝担任司空,这明显是想夺他的兵权,加以控制,然后再对他下手。 征西将军夏侯玄就是被征召入朝后,被司马师杀死的,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决不能自投罗网,重蹈覆辙。 诸葛诞为了自保,于是,无奈起兵,讨伐司马氏。 这就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淮南三叛”之一。 诸葛诞为了反击司马昭,集结了淮南和淮北郡县的十余万兵力,还有新收编扬州的四五万兵力。 同时,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诸葛诞又向东吴请求发兵相助,为此,诸葛诞还派人把自己的儿子诸葛靓,送到东吴作为人质,以表示诚意。 东吴接到诸葛诞的请求之后,派出了三万兵力援助诸葛诞。 诸葛诞的十五万兵力,加上东吴的三万兵力,合起来有十七八万,司马昭为了镇压诸葛诞的叛乱,亲自统领二十六万大军,来攻打诸葛诞。 司马昭在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将诸葛诞和东吴的兵力都包围在寿春城内。 诸葛诞为了坚守住城池,准备了一年的粮草,做好了打持久战的计划。 但是,诸葛诞被司马昭大军围困甚紧,渐渐地,粮食也不多了,城内人心涣散,不少人偷着出城投降,诸葛诞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 不过,此时,诸葛诞还有一个指望,就是每年这个时候,寿春都会下一场大雨,大雨一来,淮水就会泛滥,发大水,一直淹到寿春城下,这样,就可以淹没城外司马昭的军队。 然而,倒霉的是,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下雨,偏偏这个时候,居然一滴雨都没下。 奇怪的是,等到寿春被攻破,魏军进入寿春,当天就下了一场大雨,把城外魏军大营都淹了,但此时,魏军早已进城了。 老天真是和诸葛诞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早不下,晚不下,偏偏等到魏军破城才下。 如果大雨早下一天,司马昭的军队不就被洪水淹没了吗?那时,司马昭军队成为水中的鱼鳖,肯定不攻自灭了,诸葛诞就安全了。 可以说,这场大雨,推迟了一天,是帮了司马昭的大忙。 后来,诸葛诞见魏军入城,只得带着少数随从突围,当诸葛诞从小城门骑马跑出来的时候,被魏军胡奋的部下追上,将诸葛诞杀死。 至此,诸葛诞讨伐司马昭失败,被司马昭诛灭三族。 淮南三叛的终结,让司马昭在曹魏再也没有了对手,曹魏江山彻底变成了司马氏的天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魏诸葛诞与季汉丞相诸葛亮、东吴大将军诸葛瑾是什么关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琅琊诸葛氏是三国时期罕见的大家族,在曹魏、蜀汉、东吴都有位极人臣的成员。《世说新语》称之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龙”指的是诸葛武侯,“虎”指的是诸葛瑾,“狗”指的是诸葛诞。 对三国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诸葛武侯与诸葛瑾是亲兄弟,“虎”是大哥,“龙”是弟弟。但有人不清楚琅琊诸葛氏的“狗”与“龙虎”。那么曹魏诸葛诞与季汉丞相诸葛亮、东吴大将军诸葛瑾是什么关系呢? 西汉元帝时期,琅琊郡(位于今山东省)人诸葛丰出任朝廷要职司隶校尉,是为琅琊诸葛氏的先祖。经过多年的繁衍,琅琊诸葛氏在东汉末年已经成为琅琊郡当地的大家族,其下也发展出了多个分支家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琅琊郡也难逃一劫。特别是琅琊郡当时属于徐州,而曹操集团却在徐州搞了大屠杀,这也是诸葛武侯对曹操没好感的原因之一。为了躲避战乱,诸葛瑾、诸葛亮一家随长辈向南迁移。 但诸葛瑾、诸葛亮一家只是琅琊诸葛氏的分支家族,琅琊诸葛氏还有不少成员依然留在了琅琊郡老家,诸葛诞就是其中之一。曹魏对琅琊郡的统治基本稳固之后,诸葛诞就出仕曹魏,官至曹魏征东大将军。 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如今无法知道诸葛诞的父亲究竟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诸葛诞是与诸葛瑾、诸葛亮同一辈的琅琊诸葛氏成员,算是诸葛瑾、诸葛亮的族弟。不过两家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起兵,并得到东吴的支援,但于次年被镇压,诸葛诞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所斩,夷三族。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全部拒绝投降而被杀。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评价4艺术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诸葛诞字号:字公休所处时代:三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琅邪阳都去世时间:258年官职:征东大将军爵位:高平侯地位:八达之一 人物生平2 诸葛诞是诸葛丰的后人,与诸葛亮、诸葛瑾同族。初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诸葛诞为尚书郎期间,曾与仆射杜畿于陶河试船的性能,遭遇大风浪,船被沉到河里,诸葛诞和杜畿也同时被淹在水里。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诸葛诞让其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飘到河岸,后来被救活。诸葛诞进入京都被任命为吏部郎,有人向诸葛诞请求一些事情,诸葛诞于是先把他说的话传出来,然后才用,大家都以为如果说话不当会让自己贬官,于是百官都对诸葛诞举荐的人谨慎对待。后诸葛诞被迁升为御史中丞、尚书,并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后来因为魏明帝厌恶夏侯玄和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而免官。明帝死后,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辅政专权,曹爽任用夏侯玄等人,又让诸葛诞复职,并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并另立楚王曹彪为帝;事情被兖州刺史黄华揭发后,司马懿领兵讨伐,并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 人物评价3 王沈:诞赏赐过度。有犯死者,亏制以活之。贾充:诞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陈寿:诸葛诞严毅威重,钟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干宝:数百人拱手为列,每斩一人,辄降之,竟不变,至尽,时人比之田横。伏滔:及至彦云、仲恭、公休之徒,或凭宿名,或怙前功,握兵淮楚,力制东夏,属当多难之世,仍值废兴之会,谋非所议,相系祸败。《世语》: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飏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诞、备八人为八达,中书监刘放子熙、孙资子密、吏部尚书卫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父居势位,容之为三豫,凡十五人。《世说新语》: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於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狗意指「功狗」,意指有功的战将,后诸葛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狗意并不是讽刺。)柳庄 艺术形象4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昭阴谋代魏,谴贾充试探诸葛诞态度。诸葛诞厉绝反对。贾充回京告变。司马昭暗通扬州刺史乐綝准备讨伐。诸葛诞夺扬州、杀乐綝,谴子为质降吴,结外援。发檄文举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昭分重兵围困寿春城。诸葛诞城内粮绝,军心散变。突围逃走时,被胡奋所杀。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决意不降赴死。后人有诗赞曰:忠臣矢志不偷生,诸葛公休帐下兵,《薤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