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答一下东北名菜,东北菜,给大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我2个字,实在。没有过于精美的摆盘,大大的锅具+满满的食材,就是一个量足。 说起东北菜一下都可以想起来不少,比如白肉血肠、东北乱炖、溜肉段、地三鲜等等都是,但最能代表东北菜的,有一种观点是外酥内嫩酸甜可口的锅包肉,在东北菜中地位最高。 锅包肉是一道东北风味菜,满族美食,锅包肉是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成菜色泽金黄,口味酸甜。如今除了传统风味的锅包肉,还有加番茄酱、菠萝、柠檬汁的新式锅包肉,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吧 据说锅包肉是清代哈尔滨官员为了接待外宾,适应外宾口味而生,本名“锅爆肉”,由于外国人的口音而变成了锅包肉。2014年锅包肉还被做为东北菜的代表走上了俄罗斯总理的餐桌。 那么同为酸甜口味的锅包肉、菠萝咕咾肉、荔枝肉、糖醋里脊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和联系呢?首先,这几样菜的造型是不一样的,然后起源是不一样的,但不排除有模仿的可能性,虽然几样菜准确的起源时间难以查证,但锅包肉肯定是晚于其他菜的。 猪里脊肉 / 鸡蛋 / 胡萝卜 / 葱 姜 蒜 淀粉 / 白醋 / 糖 / 米醋 / 料酒 / 香菜 300g猪里脊肉洗净,切成3mm厚的肉片,加7g盐、1勺料酒、1个鸡蛋、100g淀粉和100g清水拌匀,腌制15分钟。 酱汁:60g糖、90g白醋、10g米醋和3g盐调成酱汁。 起油锅烧至160度(可以取一滴面糊滴入油中,浮起后说明已达到可炸肉的温度),下肉片炸约3分钟至变色,捞出冷却;同样的方法复炸第二次,待略微变黄时,捞出冷却;复炸第三次时,油温需烧至180度,最后炸至色呈金黄,捞出备用。 热锅冷油,放入适量葱丝、姜丝和蒜末爆香,加少许胡萝卜丝和第二步的酱汁,中火翻炒片刻,待汁水变浓稠时,下炸好的肉片翻炒均匀。 盛出,放些香菜点缀,完成开吃! (xtm) 去餐馆吃东北菜,该怎么点菜? 跟您简单的说一下点菜需要注意的问题: 1、由于目前饭店很多,分成高中低档的餐馆,一般比较大众化的饭店通过店面就能够看出来,挑选饭店的时候一般名字比较土的,这样的店一般都是农家的,比如:东北家,杀猪菜,一锅炖之类的。 2、一般的农家菜馆菜盘尺码比较大,一盘菜大概能让2人左右吃饱,所以点菜的时候尽量做到一荤一素,不要都是荤的,吃不完 3、点菜的时候要问一下口味,因为东北吃盐比较重,南方很多人不习惯,提前交代一下厨房,尽量少放一点盐 4、东北多炖菜,尤其在冬天,吃的时候尽量人多一点,这样围在一起吃的比较热闹。 推荐几道特色菜: 锅包肉 锅包肉 锅包肉,原名“锅爆肉”,出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专用厨师“滨江膳祖”——郑兴文之手。由于用急火快炒,把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锅爆肉”。俄罗斯人发“爆”这个音为包,时间一长,“锅爆肉”就变成了“锅包肉”。 在西安事变以前,由于东三省归属张氏家族管辖,所以道台府的很多菜,都属于禁菜、私菜。1911年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郑兴文以高超的厨艺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誉,获得大会颁发的荣誉牌匾《滨江膳祖》。 日本占领黑龙江以后,张学良对东北部部分地区控制渐松,一些民间工艺、美食菜谱逐渐外流,锅包肉也开始在哈尔滨以及外部流传。后来到了辽宁,辽宁人对其加入了自己的改造,最后一步改用番茄酱或者番茄沙司,外观像极了哈尔滨的“樱桃肉”,减少了锅包肉原有的香酥金黄。 锅包肉讲究酸甜口,主要是酸为主、甜为辅。烹调时最好用米醋,且浓度在30度左右,不要兑水。切忌不能用老陈醋。勾芡的时候,自己可以先尝尝味道,做出来的菜符合自己的口味。锅包肉一般用猪里脊肉和淀粉,经两遍油炸而成,一炸熟,二炸色,出锅时浇汁并着以香菜点缀。锅包肉是东北的地方菜主菜之一,是饭店必点菜之一。 白肉血肠 白肉血肠 白肉酸菜血肠是满族传统食品,普遍为各族人民所喜爱。又是城乡居民杀年猪之后,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其全称应该是“酸菜炖白肉血肠”。东北地区有一首著名的网络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最后一句说:“翠花,上酸菜!”这里的酸菜就是指“酸菜炖白肉血肠”。 白菜一到到冬天,就放不住,人们便把它腌成“酸菜”,在东北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腌一些;白肉,就是五花肉;血肠,是把猪血加入其他作料灌进肠衣煮制而成的。酸菜切成细丝,飞刀切出整齐的白肉和血肠,也是大火狂炖。如果用来下饭,多搁点盐,如果直接把菜当饭吃,少搁点盐即可。 白肉血肠名闻东北的地方菜。以猪肉、血肠为主要原料,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血肠脆嫩绵软,热汤鲜香味醇,作料五味俱全,脍炙人口,驰誉东北大地已有几百年历史。 猪肉炖粉条 猪肉炖粉条 东北人爱吃肉,更爱吃粉条,猪肉炖粉条自然就成了东北地区不可缺少的美味了。选用带皮的、上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烀熟,做好了之后口感肥而不腻。粉条也是用东北本地产的土豆淀粉轧制而成。大火咕嘟一阵后,香气四溢,只要闻一闻就能幸福得昏过去。 盛一碗米饭,把猪肉炖粉条连汤带水扒拉到碗里,大伙围在一起,吃吧!生活是如此热烈而美好。猪肉炖粉条,虽然是一个大众菜,但是非常讲究选料,讲究火候,讲究色泽,最朴实的菜却是最难忘的味道。 东北乱炖 东北乱炖 东北乱炖其实是“大杂烩”,即将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种蔬菜,与排骨一同炖至熟即成。东北乱炖简单易煮、有荤有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香喷喷,是一道常见的东北家常菜,也是东北人过年时最爱吃的年菜之一。要说这道东北菜“不讲究”似乎是理解上的偏颇。严格地说,是没有章法,随性而成。荤的素的,红的绿的,全一锅端了,大火熬煮。待到揭开盖子,准保香气喷鼻。省心又省力。 鲶鱼炖茄子 鲶鱼炖茄子 别看鲶鱼炖茄子这道菜食材简单,但是在东北绝对是道名菜。当地俗语说:“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鱼和茄子混在一起,茄子粘了鲶鱼的鲜味,鲶鱼有了茄子的香气,可谓互补。这是一道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东北炖菜,每年茄子上市的季节,也正是鲶鱼捕捞的季节,将新鲜的鲶鱼与茄子炖在一起,鲶鱼肥而不腻,茄子鲜香味浓,荤素相得益彰。 一锅出 一锅出 在东北旅游,“一锅出”就是首选美味。做“一锅出”前,先发一盆玉米面,面发好后,灶下填柴。有的店会一个铁锅整个端上来,锅盖的缝隙间呼呼地向外冒着热气,热情中夹杂着的丝丝香气直钻鼻孔。掀开锅,一股香甜的味道直扑面门,香的是炖菜,甜的是玉米饼子,美的是食客的心窝子。如今,“一锅出”的内容也丰富了很多,铁锅内增加了好几种蔬菜,只是烹制手法没变,所以他的味道也不会变,它的被钟爱程度也自然不变。 小鸡炖榛蘑 小鸡炖榛蘑 在东北,榛蘑大多用在炖菜里,特别是与鸡肉搭配,更是美味浓郁。被晒干的榛蘑散发着浓浓的香气,勾引着馋虫啊。 如果迫不及待的想炖个东北纯朴硬菜,小鸡炖榛蘑便是最好的选择了。买只三黄鸡,切成中块儿。泡软一把榛蘑,再泡软一把粉条。不需要什么烹饪技巧,也不需要加什么特别的调味料。只要将几种食材放到一起,开炖即可。千万别忘记准备米饭,一定会美味到抱着锅子吃都不为过。
徽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是具有风味特色的地方菜系,主要的四大名菜有无为板鸭、腌鲜鳜鱼、黄山炖鸽、清炖马蹄鳖。徽菜继承了祖国医食同源的传统,讲究食补,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徽菜四大名菜 腌鲜鳜鱼,是一道徽州传统名菜,徽州菜的代表之一,所谓腌鲜,在徽州本地土话中有臭的意思。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肉质鲜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 无为熏鸭,是安徽省无为县特产,是安徽省人们最喜爱的特色菜肴之一,始创于清朝年间。成品鸭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兼具北京烤鸭的芳香和南京板鸭的鲜嫩。 清炖马蹄鳖又名沙地马蹄鳖、火腿炖甲鱼,是安徽省徽州地区传统名菜。是以马蹄鳖为主料配以火腿或火腿骨佐味,采用清炖的烹饪方法制作而成。黄山炖鸽是安徽黄山特色传统名菜,取黄山菜鸽与黄山山药隔水炖制而成。
山东名菜有:九转大肠、爆炒腰花、糖醋鲤鱼、糖醋里脊、油爆双脆、油焖大虾、醋椒鱼、糟溜鱼片、一品豆腐、葱烧海参、木须肉、西瓜鸡等,山东菜的口味特点是鲜香脆嫩、突出原味、咸鲜为主。 山东名菜 山东菜,即鲁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 山东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布京津唐地区和东北三省。 山东除了有很多吃的,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泰山、微山湖、沂蒙山、趵突泉、蓬莱阁、大明湖、仙姑顶、曹州牡丹园、五莲山、九仙山、台儿庄古城等。
杭帮菜36道名菜中的18道是: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笋干老鸭煲、八宝豆腐、干炸响铃、蟹酿橙、蟹汁桂鱼、板栗红烧肉、木樨肉、火踵神仙鸭、宋嫂鱼羹、叫花童子鸡、斩鱼圆、砂锅鱼头豆腐、糟烩鞭笋、栗子炒子鸡、板栗烧肉等。 杭帮菜36道名菜 另外的18道是:糖醋排骨、椒盐虾、盐水虾、油爆河虾、糖醋咕老肉、油焖春笋、油焖茄子、杭三鲜、红烧狮子头、红烧鸡翅、爆炒田螺、西湖莼菜汤、杭州酱鸭、一品豆腐、清汤鱼圆、五香花生、杭菊鸡丝、云耳西芹炒肉片等。 杭帮菜属于浙江菜的重要流派,口味以咸为主,略有甜头。“清淡”是杭帮菜的象征性特点。
李家狮子头、烹虾段、荷包里脊、鸡里蹦、炒代蟹、锅包肘子、总督豆腐、阳春白雪、李鸿章烩菜、桂花鱼翅、直隶海参等。河北菜即冀菜,包括以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为代表的冀中南菜,以承德为代表的京北风味菜,以唐山秦皇岛为代表的京东风味菜。 河北名菜 锅包肘子是河北保定地区的传统名菜,已有140年的历史。具有外焦里嫩、香酥可口、香而不腻、便于携带的特点,若搭配大葱、面酱一起食用,其风味更佳。 直隶海参始创于1901年,与直隶总督袁世凯有关。直隶海参用涿州贡米酿入海参腹内,加上葱、姜、胡椒、醋、蛋皮,煨制而成,具有柔润清香、蛋皮柔脆、酸辣开胃的特色。
鱼头豆腐是杭州的名菜,那么这个鱼头豆腐与乾隆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跟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看看关于鱼头豆腐与乾隆的故事吧! 鱼头豆腐与乾隆的故事 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勤政体民,曾多次巡幸江南。这年,他来到杭州巡游。一天上午,他忽然心血来潮,竟悄悄微服登上吴山游玩起来。偏偏天公不为天子作美,时近中午,天降大雨,势如倾盆。乾隆被淋得象个落汤鸡,万般无奈,只好跑到山中一户人家的屋檐下避雨。谁知,大雨如注,一直下个不停。乾隆又饿又冷,只好进屋求主人给弄点吃的。 这户人家的主人姓王,人称王小二。他见来客遇雨狼狈不堪,便热情招待了乾隆,只是家中贫困,又无准备,实在拿不出什么象样的东西来。他冒雨到园中拔了点菠菜,做了一碗菠菜煎豆腐。寻来找去,又用个鱼头和一块豆腐做了个鱼头豆腐。菜上桌后,乾隆一见,两个菜色泽鲜艳,香味扑鼻,均为宫中所不见。俗话说,“适口者香”。乾隆此时又饥又冷,这两个菜对他确很适合。他尝了一口,鲜美异常,十分满意。饭后,雨过天晴,乾隆问过主人姓名,告辞而去。 据说,皇帝回到京城后,曾多次让御膳房做这两个菜,可是,不管御厨怎么下功夫,没有一次赶上王小二做得那么好吃。 后来,乾隆又来杭州,想起上次遇雨一事,记起了王小二一饭之饷。便派人找来王小二,重赏之后,问起日子过得怎么样。此时,王小二正失业居家,穷困潦倒,靠借贷度日。于是,便如实答道:“一年不如一年。”乾隆一听,便说:“你很会烧菜,何不自己开家饭馆。”于是,王小二便开起饭馆来,这就是杭州城的“王润兴饭馆”。当时,乾隆还封王小二为“皇饭儿”。并亲书此三字。王小二把“皇饭儿”之匾高悬店内。 这事儿—传开,人们争相来“王润兴饭馆”就餐。王小二又在鱼头豆腐这个起家菜上狠下功夫。不久,“王润兴”便誉满杭城,王小二的生意越来越兴隆。其它莱馆一见,也争相学习烹制鱼头豆腐。于是,此莱越做越精,最后成了—道抗州名菜。 鱼头豆腐的做法: 原料:嫩豆腐2盒,鲜鲢鱼头1个(600克),水发冬笋75克,米酒1茶匙(5毫升),醋1茶匙(5毫升),姜2片,葱2段,白糖1/2茶匙(3克),胡椒粉1茶匙(5克),香菜少许,高汤或水500毫升,油1汤匙(15毫升) 做法:1、鱼头洗净,从中间劈开,再剁成几大块,用厨房纸巾蘸去水分。 2、嫩豆腐切成厚片,笋、姜洗净切片。 3、大火烧热炒锅,下油烧热,将鱼头块入锅煎3分钟,表面略微焦黄后加入汤(或清水),大火烧开。 4、水开后放醋、米酒,煮沸后放入葱段、姜片和笋片,盖锅焖炖20分钟。5、当汤烧至奶白色后调入盐和糖,撒入白胡椒粉和香菜段即可。 注意:1、鱼头和豆腐炖烧前均应用沸水氽过,以除去腥味,鱼头下锅要热锅旺油,煎时掌握好火候,防止煎焦; 2. 倒入砂锅动作要轻巧,要鱼头在下,配料在上,保持形状的完整;3. 因有过油煎制鱼头过程,需准备菜籽油300克。 亲们,相信你们肯定还有更美味的鱼头豆腐的做法分享给我们哦!
烤肉、泡菜、炒年糕、石锅拌饭这些都是韩国名菜,家喻户晓,韩国餐厅在鹏城更是遍地都是。味道是否正好?食客和餐厅间似乎早已达成了某种共识,所谓入乡随俗,根据本地人口味进行合理的调整是很正常的。地道的韩餐还是要到起源地才能吃得到,如果有一点也不合你的胃口,那可以选择别的。下面跟随36常识网了解一下吧! 在这次韩国旅途中经常吃的就是韩国火锅,时值韩国的冬季,吃火锅最适合的。第一顿的餐馆是当地导游弟弟开的,“土”得很地道很熟悉。饭桌是矮桌,需脱去鞋子盘腿坐在木质地板上用餐。这种用餐方式让很多人不习惯。吃到一半,有人忍不住将腿往边上伸直,有人索性拿着饭碗站起来吃,又有人要了几张小圆凳,实际是大家坐太久脚麻了。 火锅 热辣辣的火锅煮开了,锅内早就先做好放好粉条、金针菇和猪肉的准备,汤底带有酱料甜味。韩国火锅种类丰富,有年糕火锅、饺子火锅和海鲜火锅等等。韩国火锅不是“涮着吃”而是“煮着吃”,上桌前肉类海鲜早已放锅内,煮好就能吃。第二天午餐吃饺子火锅,韩国饺子比中国饺子要大得多,内馅是成蓉的猪肉、白菜、粉条等,饺子靠汤汁清甜带出味道。根据调查,在韩国饺子馆有三种汤底可选,饺子汤、年糕饺子汤和年糕汤。第三天晚上在济州岛则尝到海鲜火锅,你会很满意,没有一点海鲜鲜甜。想起盐田海鲜街里的海鲜忍不住咽口水。 黄酱 黄酱和酱油一样,是制作韩国菜肴的基本调味料之一,它广泛地用于韩国人的每一餐饭菜之中,也是他们最喜欢的家常菜“黄酱火锅”和“黄酱汤”的主料。 黄酱的制作是在每年的11~12月间,将黄豆煮熟捣碎,做成木枕大小的豆块,之后再经过三、四个月的反复晾晒、发酵,并逐步加入干红辣椒、大枣和盐等工序,最后用纱布封缸,防止雨水和异物进入,经过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就做成了韩国人人爱吃的黄酱。 在韩国旅游时经过的不少乡村,都可以看到当地人晾晒在自家屋檐下的、用麻绳网兜串起的一串串或圆或方的黄酱饼,与院子里地上摆放的一坛坛泡菜相映成趣,散发出浓浓的古朴乡村生活气息。 辣椒酱 到了韩国才知道,韩国人比我想像的更能食辣,饭桌上的大部分菜肴都带有辣味,只是与中餐川、鄂、湘、云、贵等地的辣截然不同,辣度稍轻,且辣中带有咸、甜、酸等复杂口感。总之,到韩国旅游,如果你不擅食辣,可能就会饿肚子了。 韩餐菜肴中的辣多来自于辣椒酱,淳昌是韩国辣椒酱的重要产地,随处逛逛都可以在乡村的街上看到制作辣椒酱的人家,她们会热情地从自家酱缸中舀出一勺邀观光客品尝。而韩国的辣椒酱与我国的制作方法有很大区别,主料为糯米、麦芽糖水、盐、黄豆粉辣椒面、韩国酱油,辣度自然比四川辣酱的干辣轻得多了。除了民间制做,当地还有一家知名的现代化辣椒酱工厂,设备先进,加入了更符合国际口味的原料,可以作礼品带回国。 烤沙参 韩国有9个“道”,“道”即我国的“省”,全罗南道、全罗北道是韩国人公认的制作菜肴口味最棒的地方,拌饭和烤沙参便是代表菜。 沙参叫“参”却不是人参,被当地人当做菜来吃,韩国日常价格较高的植物前三位依次是人参、沙参、桔梗。沙餐常采用烧烤食法,洗净后片成片状,在表面刷上辣椒酱、芝麻、汤、盐等拌成的酱料,在涂了油的烤盘上烤熟即食,颜色通红、酱料浓香,如果你不在意其中掺加的特有味道,它便算是美味了。 参鸡汤 到人参的故乡当然要品尝最正宗的“参鸡汤”,在当地最知名的“元祖参鸡汤店”,老板告诉我们制作“参鸡汤”的诀窍:必须选用49天内未下过蛋的童子鸡,从肛门挤出内脏、洗净,再从肛门处塞进糯米、红枣、栗子等原材料,保持鸡身体的完整不破裂,在汤中加入人参、黄芪、天弓、大蒜、银杏、生姜、甘草等配料后长时间炖煮至熟。 炖汤的容器是韩国典型的石锅,上桌之后热气腾腾、肉香扑鼻,可根据个人口味边吃肉边加盐、胡椒粉和辣酱,营养丰富,只是搞不懂为什么韩国人把它尤其推崇为“炎夏的高级补品”,也许是因为其有迅速补充体内养分和水分的功效。 韩定食 也就是传统的“韩式套餐”,沿袭了朝鲜时代宫廷菜的传统风味,各式小菜摆满桌面,除了泡菜以外,一般不加辣椒粉。结合蒸、烤、烫、拌等各种烹调方法,材料、调味、配色花样繁多。虽然经营韩定食的每家餐厅推出的食谱、价格、档次各不相同,但几乎都会有如下品种:用小麦煎饼包肉类、蔬菜等八种小菜组合而成的最最传统的“九折板”,以及加放肉类、鱼类、蔬菜、蘑菇炖煮的火锅“神仙炉”。此类餐厅大多陈设着韩国传统家具,让你有如走进了古代的高宅贵室,一般需电话提前预定,午餐较为价廉。 汉城的“韩国之家”是最值得一去的此类场所之一,餐厅坐落于一座古老美丽的老式韩屋,庭院宽敞优雅、环境高档,附设有观赏传统歌舞表演的剧院。我们在此品尝的一顿大餐为人均7万韩币(约合550人民币),内容相当丰富,大大小小的碟、盘、碗让人眼花缭乱,并欣赏到相当专业的传统韩剧。据导游介绍,当地人平时极少到如此高档的餐厅(人均45100韩币起,约合350人民币)就餐,但依己之见,作为领略韩国传统饮食的完美场所,还是物有所值、让 人难忘。 烤肉 遍布北京街头的韩式烤肉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尝尝“源发地”的正宗韩式烤肉自然是不可错过的项目之一。汉城的普通烤肉店与北京的烤肉餐厅有不小区别,席地而坐的包间内几乎看不到排风设施,却不觉熏呛,烤肉用具也更加原始,用的不是箅子,而是一块黑色的铁板,巧妙的是支在灶上一头高一头低,烤肉出来的油汁自然流向低侧铁板下面的小盒内。 在多种烤肉中最受欢迎的是烤牛肉和烤牛排,是将腌制入味的肉在铁板上烤熟,吃时蘸辣椒酱或黄酱,用生菜、芝麻叶等蔬菜卷包后食用。餐厅一般会附带提供3~5样小菜或泡菜,米饭和汤则需单点。烤五花肉相比较而言属于大众料理,因为在韩国猪肉比牛肉便宜,吃时要蘸香油盐佐料,也用生菜加黄酱卷而食之。 如果把韩国比作一个在泡菜坛里泡大的民族,也许并不过分。泡菜是每个韩国家庭的生活必备之品,也是一日三餐的佐餐美味,以白菜、萝卜泡菜最为典型。做法是在用盐腌过的蔬菜上加上辣椒末、大蒜、姜等配料,并使它发酵。 真没想到,在外国人眼里平淡无奇的蔬菜,经过韩国家庭主妇的摆弄,竟会变化出如此多的花样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材料,泡菜约可分为200种。 紫菜包饭 顾名思义,即是用紫菜包卷米饭。方法是:在饭里先加上香油、盐、芝麻等后搅拌,再把切成条状的鸡蛋饼、菠菜、甜萝卜、火腿等放在紫菜里,一起卷。帐篷摊子里卖的紫菜包饭一般比餐厅里卖的要小很多,因此又有迷你紫菜包饭之称。 韩国人饮食十分清淡,每餐都有泡菜、豆芽等四个或六个腌制小菜,一两个大菜如火锅、烤肉,配上一碗汤、一碗米饭就成一餐。对于用油炒菜做饭的中国人来说,一点“油水”都没有的韩国菜实在让肠胃难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尝尝别人的美食是新鲜,只有自家那桌饭菜才会天天都喜欢吃。饮食习惯已经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融入到每一个细胞、器官。正如在自己的国家出生成长到一定岁数,她的历史、文化、思想、风俗习惯都自然而然的融入你的身心,流入你的骨子里。你无论走到哪里,身体都会提醒你,你来自哪个地方。
详解重庆四大名菜的始源 重庆江湖菜,以味道独特著称,在全国各地声名远播,擅长菜品创新的重庆人,又把传统川菜演变为新派川菜、渝派川菜等,并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推广至全国。以下向大家呈现的菜品,是曾让我们口水横流的美味佳肴。 歌乐山辣子鸡 美味始源:出自沙坪坝区歌乐山镇,最早由一个叫林中乐的路边店推出,1990年开始风行。该店位于重庆市的森林公园歌乐山,靠近著名的蒋介石在重庆的官坻——林园,游客加食客形成了辣子鸡一条街。 吃辣子鸡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一大盆红艳艳的辣椒里,搜寻黄豆大的爆脆鸡丁。那麻辣干香的滋味,实在让人不忍放箸。 做辣子鸡很有些讲究,首先,一定要用大量的干辣椒和花椒,保证做好后辣椒把鸡全部盖住。再有就是鸡肉要剁得小,入味才深。正宗的辣子鸡,一定要鸡肉外干内嫩,麻辣强劲。 来凤鱼 美味始源:来凤鱼出自璧山县来凤镇,此镇位于公路旁边,专门做来往司机的生意。上世纪80年代,不知哪家店发明了一道“来凤鱼”。 来凤鱼采用活鱼现点现杀,麻辣鲜香,连汤带鱼一大盆,大受司机欢迎。很快传到了城里,听说来凤鱼味道巴适,城里人峰拥而来,一时间来凤镇车水马龙,常常塞车数里,一场江湖饮食革命由此拉开帷幕。 毛血旺 美味始源:磁器口古镇,一个当街卖杂碎汤的小摊。 小贩姓毛,他用猪头肉、猪骨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别好。一个偶然机会,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遂取名毛血旺。 如今,毛血旺中一般添加的是鸭血、毛肚、鸭肠、鳝鱼、豆芽等,讲究将生血旺现烫现吃。看着满满一大盆红红的血旺,不禁食欲大增,狂吃,被辣得不行。 香辣蟹 美味始源:香辣蟹还是属于阳春白雪似的东西,应该是重庆的饭馆发明的,因为江湖菜馆一般不涉及到螃蟹这样高档的东西,1996年开始风行。 香辣蟹要用新鲜蟹大火炒3-5分钟。香辣蟹深得川菜的风骨,端上桌来的香辣蟹红黄相间,饱满的色泽中透出诱人的鲜亮。尝一口,浓郁的蟹香直透五脏,还带有一种掩不住的原始野味。吃完香辣蟹,用剩余的油煸炒牛蛙及各种蔬菜,再将余料下锅同炒,特别入味。 为保证香辣蟹在香辣中又具有蟹的独特鲜甜味,要选上等大海蟹,把螃蟹的寒性,川辣椒的热性,一阴一阳有机地结合起来,辣而不燥,香盈扑鼻。
葫芦鸡始于唐代,是陕西省的传统名菜。相传,葫芦鸡始于唐玄宗礼部尚书韦的官厨。韦氏用菜极为讲究,穷奢极欲,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二位厨师制作失败,便重罚鞭打,第三位厨师吸取了前两位出事的经验教训,把鸡捆扎起来,然后烹制。这样做出来的鸡肉不但香醇酥嫩而且形似葫芦,后人便将其称之为葫芦鸡 。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葫芦鸡特点 1、整鸡去骨,腹内用瑶柱、鱼翅、花菇、冬笋、鲜虾等八种材质填满,皮酥肉嫩、鲜香味醇。葫芦鸡被誉为“长安第一味”,以形似葫芦而得名。 2、据《西阳杂俎》记载:葫芦鸡创始于唐札部尚书韦涉的家厨。韦陟穷奢极欲,对膳食极为讲究,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第一个厨师采用先煮后油炸,韦陟尝后,嫌肉质太老,命家丁将这个厨师鞭打五十致死;第二个厨师采用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鸡虽酥嫩,但鸡肉脱骨成碎块,韦陟嫌不成形,便将这个厨师活活打死;第三个厨师吸取前二者的经验教训,把鸡捆扎起来,而后烹制形如葫芦,香醇酥嫩,颇得韦陟赏识。后来人们就把这样烹制的鸡称为“葫芦鸡”,一直流传至今。 3、“葫芦鸡”历史悠久,已流传千年以上,号称长安第一味。色泽金黄,形似葫芦,皮酥肉嫩,香烂味醇,此品不但广泛流传于西北一带,神州大地,南北皆有。 4、“葫芦鸡”以鸡为主料,因其形似葫芦而得名。“葫芦鸡”相传源于唐代,经历代名厨不断改进、提高,制法日臻完美。此菜工艺复杂,操作细致。成菜体形完整,奇香诱人。举箸一抖,骨肉分离,皮酥肉嫩,鲜香浓郁,回味悠长。是鸡馔中难得的珍品。此菜香味浓烈,一盘上席,满室生香,被誉为“长安第一味”,1988年,获商业部优质食品“金鼎奖”,是西安饭庄看家菜之一。特级烹调师秦崇九制作最佳。 葫芦鸡的制作分为清煮、笼蒸、油炸三道工序。传统的选料是西安城南三爻村特有的倭倭鸡,这种鸡饲养一年,净重约一公斤,肉质细嫩制作时先要放在清水中漂洗除净血污,煮的时候用麻丝将鸡捆好,以保持鸡的形状,待锅内凉水烧沸,投入鸡煮半小时取出盛入盆内,添肉汤、料酒、精盐、酱油、葱、姜、八角、桂皮,入笼蒸透。油炸时将上好的菜子油烧至八成热,投入蒸好的整鸡,慢慢拨动,至鸡呈金黄色时捞出沥油,带小碟的椒盐佐食即可。 八宝葫芦鸡 1、“八宝葫芦鸡”是川莱传统技艺中的工艺名菜,以整鸡脱骨法去鸡骨,在鸡腹内酿入四川特产的圆糯米、鲜豌豆、熟火腿、苡仁、芡实、香菌、莲籽、百合等八种馅料,精工制成葫芦形,蒸熟后装盘。饰以用胡萝卜、莴笋制成的双色小葫芦围边,成菜形如葫芦,鸡肉嫩,馅心糍糯疏散,滋味咸鲜香醇。 2、“八宝葫芦鸡”亦可以鸭代鸡,名曰“八宝葫芦鸭”。另法,鸡蒸晾凉后,过油炸成金色,配椒盐上桌,名“椒盐八宝葫芦鸡。”本品为中国菜式典型代表之一,技法重刀工,整鸡脱骨,花色造型,形似葫芦;酿法填馅,八宝有香有粘,有脆有鲜,味美多样,荤素同食,深受群众欢迎,风行全国,南北皆有,或炸或不炸,八宝投料因地小有不同,或名“八宝鸡”、“布袋鸡”,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香酥葫芦鸡 类别:四川菜 营养不良食谱 补虚养身食谱 老人食谱 工艺:炸 口味:咸甜味 食用:中餐|晚餐| 主料:童子鸡800克 辅料:口蘑100克 海参(水浸)150克 鱼肚100克 火腿100克 冬笋150克 莲子50克 糯米150克 调料:胡椒5克 味精2克 盐25克 料酒25克 姜15克 大蒜(白皮)15克 大葱20克 白砂糖5克 醋15克 香油10克 菜籽油100克 椒盐35克 烹饪方法: 1、鸡洗净后整鸡去骨,码味半小时; 2、水发海参、火腿、冬笋、莲米、糯米、鱼肚制成咸鲜味馅料; 3、瓤入码好味的鸡腹内,捆成葫芦形,出一水后上笼蒸软; 4、 生菜拌成糖醋味待用; 5、 将蒸软的鸡取出,搌干水分,入七成油温的锅中,炸至呈金黄色时取出; 6、随椒盐味碟和糖醋生菜配食即可。 制作提示: 1、 瓤好馅的鸡出水时应用炒勺和炒瓤用力挡压,防止翅,腿爆出,影响成形; 2、本品有油炸过程,菜油500克; 3、 炸时油温应略高些,以增加鸡皮酥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