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1482年7月14日-1548年11月1日),字公谨,号桂洲,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今江西省贵溪市)人[1-2]。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赠少师夏鼎的儿子。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及第,授行人司行人。迁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闻名。明世宗继位后,上疏奏陈先朝弊政,奉命裁汰冗员,清查皇族庄田,迁少詹事兼任翰林学士。推动“大礼议”事件,大获圣宠,累迁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加位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嘉靖十八年(1539年),成为内阁首辅。完备内阁,抑制宦官,整顿吏治,巩固边防,颇有政绩。内心耿直,豪迈强直,逐渐失去宠爱。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支持收复河套地区,受到严嵩诬陷,坐罪处死,时年六十七岁。明穆宗继位,得以平反昭雪,追谥“文愍”。诗文宏整,以词曲擅名,著有《桂洲集》及《南宫奏稿》传世。(概述内图片来源《夏氏宗谱》)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艺术造诣5历史评价6轶事典故7人际关系8主要作品9后世纪念10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夏言别名:夏公谨、夏文愍、夏贵溪、夏桂洲字:公谨号:桂洲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顺天府(今北京)出生日期:1482年7月14日逝世日期:1548年11月1日主要作品:《桂洲集》、《南宫奏稿》主要成就:疏陈弊政,入参机务官职: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上柱国谥号:文愍籍贯:江西贵溪 人物生平2 成化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1482年7月14日),夏言生于京师城西莲子巷。生性机警灵敏,文采出众。由于夏言家是军籍,明朝又有要做到兵部尚书才能脱离军籍的旧例。夏言从小就背负着整个家族的希望。夏鼎曾经教育他说:“尔宜勤学,将来位至尚书,庶可脱我家军伍。”在长辈的督促下,夏言从小勤奋刻苦。弘治十一年(1498年),夏鼎授浙江严州府推官,夏言也随父亲前往。他偶尔学习当地方言,夏鼎严厉地训斥他:“许多从前的经筵官苦于说的方言晦涩难懂,不能机敏地参与辩论。你一定要及时改正、发音标准,将来就能做给事中、奏事和讲官了。”夏言听从了父亲的话。弘治十三年(1500年),夏言回到江西贵溪,准备乡试。弘治十四年(1501年),夏言首次应乡试,不幸落榜,接着继续在家苦读。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夏鼎在临清任上病逝。正德五年(1510年)秋,夏言治《诗经》科,取得了江西乡试第六名的成绩。正德九年(1514年),夏言 主要成就3 集权首辅主词条:明朝内阁制度明朝自仁宗、宣宗朝后,阁权渐重。到了夏言当政之时,内阁建制最终完备起来。明世宗继位伊始,夏言便上疏请明世宗时常召内阁大臣相与议论裁决。即使君王有自己的主意,也必须要和内阁商议后才能实行。嘉靖十八年(1539年),夏言成为内阁首辅,务张阁权,军国重事皆亲自取裁,次辅就像他的下属一样,言官都听从他的命令,形成一套以夏言为首的集权系统。此时的内阁已经等同于中书省,首辅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打击宦权夏言大力打击宦官势力。他限制司礼监的权力,提出“内阁专一拟旨,司礼监专一进奏”。他查革冒功荫职在锦衣卫的宦官亲属,反对宦官过多干预司法,打击皇庄管庄太监,取缔了矿场镇守太监,并罢免了不合格的留都守备太监。杜绝壅蔽世宗即位,夏言上奏《请遵祖训以端政本疏》,提出君主必须广耳目、不偏听,杜壅蔽而通达下情,以防蒙主窃权,刑赏失当。夏言还重视言官在朝廷大政、整肃朝纪方面的作用。对于 艺术造诣4 诗夏言的诗歌多达一千六百多首,整体上体现为“秀峻”的风格。从创作阶段上看,夏言的早期诗作朴实无华,多用口语,有民歌的特色。仕宦游历期间,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了对民情的体察,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如他在《安乡道中观妇人插田》中写道:“南村北村竞栽禾,新妇小姑兼阿婆,青裙束腰白裹首,手掷新秧如掷梭;打鼓不停歌不息,似比男儿更普力。自古男耕和女织,怜尔一身勤两役。吁嗟乎!长安多少闺中人,十指不动金满身。”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中期,夏言的诗作有了明显的雕琢之痕,并朝着诗风秀峻的方向努力。随着他平步青云、位极人臣,馆阁体作品和应制诗也大量涌现。革职闲住期间,他的诗歌以游赏题材居多,交织着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仕与隐、进与退的矛盾,已然形成了自己秀丽清新、庄重峻雅的独特诗风。晚年,夏言在入狱后仍有近八十首诗作,表现了从希冀、思乡到绝望的心境转变,最后以民歌形式完成了自己的绝笔。从诗坛流派上看,夏言的诗歌创作 历史评价5 《明世宗实录》:言豪迈有俊才,纵横辩博。初在谏垣以言事受上知,比赞更郊礼,遂荷特眷。上性聪察,不喜臣下雷同,言知其旨。方张孚敬用事时,人无敢抵牾者,言故每事与之嚣竞,上以为不党,因厚遇之,竟至大用。然其人才有余而识不足,凭宠傲肆威福,自由无所忌惮,上寖不能堪,稍稍以微旨裁之。言不为惧。久之,上益厌,屡加叱啐麾斥,来去无复待辅臣礼。言亦不以为耻,本年再入政府,一意修恩怨,人皆侧目而视。及为嵩所诬构,遂致身首异处。天下虽以此恶嵩,而亦以言为不学不知道,足以自杀其躯而已。《明史》:①言豪迈有俊才,纵横辨博,人莫能屈。既受特眷,揣帝意不欲臣下党比,遂日与诸议礼贵人抗。帝以为不党,遇益厚,然卒为严嵩所挤。言死,嵩祸及天下,久乃多惜言者。②言所奏定典礼,亦多可采。而志骄气溢,卒为嵩所挤。究观诸人立身本末与所言是非,固两不相掩云。严嵩:公方为霖为砺,摅尧舜君民之志,匹休古名臣之业,以赞翊我圣天子中兴之盛治 轶事典故6 夏言十五岁时,父亲夏鼎进士及第,同榜进士有孟春、季春和周鼎。当时李东阳是主考官,设宴招待宾客,即兴出了一道上联:“孟仲季春惟少仲。”众人不能对答。惟有夏言当即对出了下联:“夏商周鼎独无商。”这一对答在京师盛传,被世人认为是天然奇对。夏言做了很久首辅,家底殷厚。他兴修豪华的园林,养了许多奴婢、妾侍和歌姬,像王公一样精选服装、马车和食物。按照旧例,朝廷每天给阁臣准备酒食。夏言家底丰厚奢侈,不吃朝廷提供的伙食,自带美酒珍馐,都用镂金的器皿盛装。严嵩和他做了两年同事,每天和他相对吃饭,自己吃朝廷提供的伙食,非常简陋。夏言一勺都不分给他。严嵩做了礼部尚书,几次办酒席邀请夏言做客,夏言都不同意。有时,夏言先是同意了,到了约定的时间又推辞不去,使得严嵩征集的珍奇美食,如红羊、貔狸、消熊、栈鹿之类,都化为乌有。某日在直房,快下班了,严嵩才敢开口相邀。次辅翟銮也帮忙说情,夏言才说:“某日,我离开内阁,就会去你 人际关系7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高祖夏原友娶许氏。曾祖夏自新娶吴氏。祖父夏允恭任巡检。原配饶氏,继室徐氏。父亲夏鼎字汝梅,号象峰,曾任临清知州。母亲匡氏通书传,育有二子六女。叔叔夏旸字汝霖,善作词,有《葵轩词》一卷。平辈弟弟夏行育有一子名夏克承,一女名夏淑秀。原配徐氏生四子一女。四子俱早亡。继室詹氏勤俭持家。苏氏苏纲之女。本为妾室,在詹氏去世后扶正。苏氏在夏言弃市后被流放至广西。妾崔氏有孕后被苏氏嫁去别家,生下了夏言的第五子。子辈长子夏玉树夭折。次子夏金英夭折。三子夏敬承原名夏禹弼。为太学生时去世。有子早夭。四子夏九哥夭折。五子夏先承妾所出,夏言死后被接回夏家。相貌肖似其父,早亡。女儿夏淑清嫁吴舂(字学愚)。孙辈外孙吴一璘崇祯十一年印刻《夏桂洲先生文集》。 主要作品8 夏言传世的作品很多,包括《桂洲先生奏议》21卷、《桂洲奏议》14卷、《郊祀奏议》2卷、《南宫奏稿》5卷、《桂洲诗集》24卷、《赐闲堂稿》10卷、《桂洲先生文集》50卷、《夏桂洲先生文集》18卷、《应制集》4卷、《桂州集》6卷、《桂洲词》1卷和《桂翁词》7卷(含《鸥园新曲》)。《皇明经世文编》亦辑录有《夏文愍公文集》。 后世纪念9 主词条:夏言墓夏言墓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秦峰镇五石村的莲花山,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索引10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三》《名山藏·卷七十二》《明史·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