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霖,新中国开国少将。1926年参加北代军。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委员会特邀委员。1993年1月16日逝世,终年83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云霖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衡阳市出生日期:1910年逝世日期:1993年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军衔:少将政党: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2 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军叶挺独立团任医务上士。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25师73团看护。朱德率部留守三河坝失利后,部队思想混乱,朱德说:要走的就走,要革命的跟我来。王云霖等10多人随朱德突出重围,朱德共收拢余部800人。他跟随朱德参加湘南暴动,当时革命意志也算坚定,没有以各种理由离开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残部,一直跟着朱德上了井冈山。井冈山时期,王云霖在红4军28团任班长。后回到卫生工作岗位。历任朱毛红4军后方医院外科主任、院长、第3后方医院3所所长、第3后方医院院长、第3野战预备医院院长、红四方面军附属医院2所所长、红一方面军第2兵站医院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医院院长、晋冀鲁豫边区总卫生部部长、模范医院院长、纵队卫生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王云霖调到地方,担任石家庄市卫生局局长。解放后,回到部队,担任华北军区补训兵团卫生部部长、华北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
王云(1916~2010),女,江苏靖江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四届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第二届、第三届执委,中共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检查组原副组长,全国妇联第一任法律顾问处主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副部长级待遇离休干部。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简介3人物生平4其他信息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云外文名:wang yun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省靖江县出生日期:1916年逝世日期:2010年8月3日职业:全国妇联第四届书记处书记毕业院校:延安中国女子大学高级班信仰:共产主义 个人简介2 王云,1933年毕业。1938年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任学生总会组织部部长、52队指导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底至1941年,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学习并任宣传干事。1941年至1947年,历任中央妇委、西北局妇女生活调查团团长,延安裴庄乡文书兼小学教师,中央妇委研究员。1947年至1949年,任山东渤海区党委土改整党工作队队长、济南纺织厂监委书记。1950年至1955年,历任上海市妇联副主任,山东省妇联主任、党组书记、省委候补委员。1955年至1958年,任全国妇联办公厅副主任、主任。1958年,任中央办公厅群众工作组研究员。1977年至1984年,历任全国妇联办公厅主任、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委员会常委等职。 人物生平3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国妇联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云同志(副部长级待遇),因病于2010年8月3日在京逝世,享年94岁。王云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王云1916年出生,江苏靖江人,193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中学高中部。1938年经斯诺先生介绍赴延安,进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工作,并在高级班学习。1941年调中央妇委工作。1943年参加妇委整风审干运动。1944年起被委派做居民工作。1947年参加晋察冀中央土改工作团。1947年底离开中央妇委参加山东渤海区党委土改整党工作。济南解放后任济南纺织厂监委书记。上海解放后,任上海市妇联副秘书长、副主任。1952年调任中共山东分局妇委副书记、书记,山东省妇联主任、省委候补委员。1955年调到北京,任全国妇联办公厅主任。1958年调中央办公厅群众工作组, 其他信息4 王云同志非常关注中国女性摄影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的筹建和成立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协会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派自己的秘书叶梅娟担任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协助协会的工作,为女性摄影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云铭(1917-1948),福建省晋江县金井乡南埕村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斗争,时为闽西南游击纵队晋南同(晋江、南安、同安)游击队小队长,参加了晋南同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清剿”斗争。1948年在晋江英林执行任务时牺牲。 目录 1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云铭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7逝世日期:1948籍贯:福建省晋江县金井乡南埕村
王云阶(1911-1996),曾用名雪林,山东黄县人(今龙口市)。1911年生,中国著名作曲家。主要音乐作品:《新闺怨》1948/《万家灯火》1948/《丽人行》1959/《三毛流浪记》1949/《林则徐》1959/《阿Q正传》1981等二十余部影片配乐及创作交响乐、室内乐和歌曲。其中歌曲《小燕子》(《护士日记》插曲)获第一届当代少年儿童喜爱的歌奖。《六号门》作曲获1957年文化部1949~1955年个人三等奖。专著有《音乐与管弦乐配器法》、《论电影音乐》。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介3人物生平4音乐特色5创作经历6个人评价7个人作品 基本资料1 姓名:王云阶外文名:Yunjie Wang别名:雪林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黄县出生日期:1911年8月29日逝世日期:1996年6月4日职业:作曲家代表作品:《万家灯火》1948、《丽人行》1959、《三毛流浪记》1949 简介2 (1911年8月29日-1996年6月6日)作曲家。山东省龙口市人。曾在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和人文艺术大学音乐系学习。1931年在北平清华大学从库普卡教授学习钢琴。1932年因在山东曲阜省立第二师范指挥学生唱《国际歌》被捕,系狱三年。出狱后从事音乐创作,并介绍苏联新音乐艺术。 人物生平3 王云阶(1911-1996),曾用名王林,山东黄县人,1911年生,中国著名作曲家。幼时即酷爱美术与音乐,王云阶自小就是音乐的小天才,天生两只“音乐的耳朵”,1919年,8岁的王云阶随家人迁居青岛,就住在福建路25号(修建快速路时拆除)。16岁时,就为青岛电影院上映的默片演奏钢琴配乐。受到外国文化和“五·四”新文化的影响。到上海求学,曾先后在新华艺术大学,人文艺术大学读音乐系,又在国立音专兼学钢琴选科。20岁时不顾父亲反对与1931年来到北平进入清华大学跟随库普卡学习钢琴和作曲,喜欢看电影的他形成了让电影唱歌的理想。大学毕业后在学校任教,因在山东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院指挥学生高唱唱《国际歌》被当局被捕入狱三年。出狱后,专攻作曲的他与冼星海、聂耳一起进行抗日救亡音乐活动,并创作了一批抗日歌曲和介绍苏联新音乐艺术。并发表过《紫竹调》等音乐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来到武汉,参加冼星海主持的" 音乐特色4 王云阶受过系统的西洋音乐教育,对西洋的音乐理论、技巧有较深的了解和研究。但他认为中国的音乐艺术是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反映。因此,在他的电影音乐创作中,从《六号门》、《护士日记》到《林则徐》的音乐创作,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林则徐》的音乐,准确有力地渲染了时代气氛和典型环境,鞭辟入里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乐曲的本身就是一部悲壮的爱国主义交响曲,但又浑然一体地成为影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显示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力。 创作经历5 王云阶,1911年8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大王家村。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理论家。1927年在上海新华艺术大学音乐系学习,后转入人文艺术大学音乐系,1931年在北平清华大学跟库普卡教授学钢琴,1937年至1938年参加冼星海领导的“星海歌咏队”,1947年进上海昆仑影业公司,1948年师从谭小麟等多名教授学习高级音乐理论,建国以后曾兼上海音乐学院作曲课,多次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王云阶出生在美丽的胶东半岛——黄县的一个靠海的村子。村里的人常来请妈妈给年画开眼。那些大红与许多说也说不清的美丽的色彩,绚丽的窗花、端午时节孩子手脚上带的彩色花线、春节时做的“团圆饼”、多彩的风筝、小姑娘额头上点的红点……甚至天上的白云、窗上晶莹洁白的冰凌花也是那么纯净、美丽,它们让王云阶认识和懂得了什么是美。齐鲁大地丰厚的艺术氛围,淳朴的民风、原汁原味的民歌、童谣、村子里婚丧时的吹打 个人评价6 从1927年到1996年的七十多年里,王云阶的艺术生涯饱经苍桑,道路崎岖,对生活有丰富的经历,深刻的体会。他的作品题材丰富:有历史的、现代的、工人的、农民的,少数民族的;体裁多样:包括交响乐、室内乐、电影音乐、歌曲。由于他一贯坚持深入生活,向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在西洋作曲技巧与西洋音乐民族化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所以他的音乐作品充满热情,激动人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作为一位音乐家,王云阶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艺术,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自己热恋的事业。即使在受到批判被送进干校劳动改造的日子里,他仍坚持钻研作曲技巧,做了十本和声笔记;写成了一首管弦乐曲和一首赋格曲。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还在为自己尊敬的音乐家冼星海的第二交响乐做整理校对。作为一位音乐教育家,王云阶热爱祖国,热爱孩子,关心后辈,他为孩子们写歌、写诗,翻译儿童唱歌法,向学生传授音乐创作技巧;他在自己经济拮据时,还预支自 个人作品7 《风雪太行山》(1939) 《新闺怨》(1948)《万家灯火》(1948) 《关不住的春光》(1948)《乌鸦与麻雀》(1949) 《三毛流浪记》(1949)《希望在人间》(1949) 《丽人行》(1949)《团结起来到明天》(1950) 《翠岗红旗》(1950)《六号门》(1952) 《青春的园地》(1955)《母亲》(1956) 《不夜城》(1957)《护士日记》(1957) 《小康人家》(1958)《林则徐》(1958) 《夜走骆驼岭》(1958)《最聪明的人》(1958) 《万紫千红总是春》(1959)《黄浦江的故事》(1959) 《躲灯》(1959)《孙安动本》(1962) 《飞刀华》(1963)《青山恋》(1964) 《丰收之后》(1964)《小足球队》(1965) 《江水滔滔》(1976)《傲蕾·一兰》(1979) 《海之恋》(1980)《七月流火》(1981) 《阿Q正传》(
王云五(1888.7.9~1979),名鸿桢、字日祥、号岫庐,笔名出岫、之瑞、龙倦飞、龙一江等。现代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出生于上海。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祖籍南朗王屋村。 1907年春任振群学社社长。1909年任闸北留美预备学堂教务长,1912年底任北京英文《民主报》主编及北京大学、国民大学、中国公学大学部等英语教授。1921年,由胡适推荐到商务编译所工作。在这商务印25年时间里,坚持以“教育普及、学术独立”为出版方针;王云五改革商务的机构组织,编辑《百科小丛书》,出版世人瞩目的《万有文库》《中国文化史丛书》《大学丛书》等大型丛书,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以平民化的出版视角、商业化的经营手段,带领商务走向新的出版辉煌。编著了《王云五大词典》《王云五小词典》。王云五开办并复兴东方图书馆,编写出版了大量的古典、中外名著和教科书辞典等。为我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大量贡献,2013年《王云五全集》出版。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轶事4主要成就5家族成员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云五别名:鸿桢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出生日期:1888年7月9日逝世日期:1979年7月6日职业:出版家主要成就: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大出版家代表作品:王云五大辞典、万有文库称号:博士之父 人物生平2 1888年7月9日(清光绪十四年六月初一)出生于上海一小商人家庭。王家世代耕读,父亲王光斌弃农经商,到上海开设一爿小店。王云五出生时,家中已有两位哥哥、两位姐姐。王云五童年时代在家乡泮沙村度过。他的大哥日华长他九岁,聪敏勤学。幼年时,大哥成了他最好的老师。他6岁随大哥读《三字经》《千字文》,7岁时随大哥回到上海,8岁开始读《孟子》。一天,大哥讲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话时,云五极有所感,因为他的表哥陆皓东上年在广州被捕并遭清政府杀害。他很气愤地对大哥说:“那个西太后把臣民当作土芥,臣民为什么不把她视同寇仇?陆表兄的举动只是要杀人民的寇仇,怎算得是造反呢?”他的话使大哥大吃一惊,并向父亲报告:“四弟读书还不差,只是防他长大后要走错路。”1897年,王云五9岁时,大哥回乡应试,顺利地通过了“童子试”,但还未成为秀才,便因病逝于乡下。因此,村里人都说他家风水不好,不该违反天意,他父 人物轶事3 王云五有记日记的习惯,所以他的自传《岫庐八十自述》是皇皇巨著,并不偶然。原书50章,100多万字,详细记录了王云五一生的各个阶段。我们看到的这个版本,是由王云五先生的公子王学哲节录而成,只有20余万字。虽然大量的史实无缘过眼,但窥一斑而知全貌,这本书总算对王云五的传奇人生有一个大概了解。离港赴台1948年11月26日,王云五携带家眷自南京飞往广州,独居广州亲戚家,“以二三个月时光,撰著两年半之从政,十余万言”。他的夫人和子女在广州稍住几天,即转赴香港。1949年1月上旬,王云五到香港探视亲人,并密切观察国内局势发展,考虑今后的去向。1月底,返回广州收拾行李,迁居香港。2月上旬“参政会”副秘书长自台湾发函,劝王云五赴台。4月,王云五以探望大儿子学理为名,飞抵台北,其实是要考察一下台湾是否可作为他的久留之地。经由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秘书长王世杰从中联系,王云五到台北的第三天,便奉下野总统蒋介石之 主要成就4 《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大辞典》、《王云五小辞典》、《王云五小字汇》、《四角号码检字法》、《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初中总汇英语课本》、《英汉对照科名汇》、《万有文库》第一、二集、《东方文库续编》、《小学文库》第一集、《丛书集》、《百科小丛书》、《自学科学小丛书》、《最新化学工业大全》、《中学生自然研究》、《新时代史地丛书》、《民事诉讼法新论》、《民事诉讼研究》、《世界概况丛书》、《物理与政治》、《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王云五这个名字在内地一直带有较浓的负面色彩,排除党派性的意识形态之争不计,其学人之外的商人身份也是他难以为内地学界所接受的主要原由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台湾学界对王云五的极高评价,同一文化人物在海峡两岸竟有着反差极大的境遇,其中确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但不管是褒是贬,凡熟悉中国现代出版史者都必须承认,在商务印书馆的百年历程中,对其决策、发展方向曾 家族成员5 王云五有两位妻子、七子二女和四十多位孙子和外孙,他的子孙多旅居国外。他的两位夫人是姐妹俩,徐净圃、徐馥圃。子女九人,除一女早逝外,其余也均为国际闻名的学者、专家。大儿子学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二儿子学武,工程博士;三儿子学政,在美从商;四儿子学农,牙医博士,香港;五儿子学哲,法理学博士;六儿子学艺,神经外科博士;七儿子学善,医学博士。大女儿学文早逝;二女儿学医,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