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大小的冰箱尺寸也不一样,迷你冰箱一般尺寸为270mm×350mm×450mm,总容量在30升左右,单门大小根据品牌不同,一般为500mm×470mm×840mm,总容量在90升左右,双对开门冰箱尺寸一般为768mm×908mm×1790mm,总容量在500升以上。 冰箱各层作用 冰温保鲜室(最上层):温度约0℃,宜存放鲜肉、贝类、乳制品等来保鲜,存放期为三天左右。 冷藏室(中间):温度约5℃,宜存放生熟食物、水果、蔬菜等,需用保鲜袋包好,存放期为一星期左右。 冷冻室(最下层):温度约-18℃,可快速冷冻需保存时间长的食物,宜存放肉类、已烹饪好的食物、冰棍等,存放期为三个月左右。
高一涵(1885年-1968年),原名永浩,别名涵庐、梦弼、笔名一涵,安徽六安人,曾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政法,民国5年(1916年)7月回国与李大钊同办《晨报》,经常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撰稿,并协办《每周评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之一,高一涵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大量作品,著作有《政治学纲要》《欧洲政治思想史》《中国御史制度的沿革》等;翻译有《杜威的实用主义》《杜威哲学》等,另有诗集《金城集》。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生平经历4思想初探5民主启蒙6学术思想7著作作品8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高一涵别名:别名涵庐、梦弼、笔名一涵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安微六安出生日期:1885年逝世日期:1968年代表作品:《政治学纲要》《欧洲政治思想史》《中国御史制度的沿革》 人物简介2 高一涵(1885-1968),原名高水浩,别名涵庐、梦弼等,安徽六安人。高一涵自幼读书好学,13岁能作诗文。1912年,自费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政法系就读。1916年,高一涵毕业回国,任北京大学编译委员,兼中国大学、法政专门学校教授。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高一涵赴武昌途中于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武昌中山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法科委员会主任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委员会主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等职。“四·一二”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高一涵脱离了共产党,避居上海,任法政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和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1931年至1949年,高一涵先后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两湖监察使、甘宁青监察使、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法学院院长、南京市监察委员、江苏省司法厅厅长 生平经历3 高一涵生于1885年,幼时聪颖好学,能诗善文,在当地颇有声名。十三四岁的时候,高一涵参加童试,考中生员,成为当地有名的少年秀才。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之后,高一涵转而就读于安庆安徽高等学堂,于1910从这里毕业。1911年,高一涵随留日大潮,自费去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政法,开始系统地接受西方政治学说的理论和理念。高一涵在日本期间已经开始写大量的评论文章投稿,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其文风老练而富含激情,颇得编辑们的青睐。由此,高一涵亦先后参与了《苏报》《民立报》《独立周报》等的编辑工作。在日本期间,高一涵结识了章士钊。“二次革命”失败后,章士钊流亡日本。在黄兴的支持下,创办了《甲寅》杂志。《甲寅》于1917年1月28日在北京创刊,章士钊自任主编,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复辟帝制为宗旨,约集了其时在日本的陈独秀、杨永泰、易培荃协助编辑事宜。高一涵于1916年7月回国,先与李大钊儿一块办《晨报》。结识章士钊之 思想初探4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滥觞,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在《新青年》创刊伊始,发表文章最多、分量最重的当属高一涵。可以说,在《新青年》阵营中,高一涵是陈独秀最重要的助手。考察分析高一涵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可以从一个侧面来理解新文化运动丰富的内容及特点。高一涵是陈独秀的安徽同乡,幼年接受过私塾教育。中学肄业后,考入安庆安徽高等学堂。进入高等学堂读书是高一涵一生的重大转折。在此,他不仅受到了辛亥志士的“宣传教育”,而且开始接触“西方文明”。高一涵曾喜欢阅读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和《中国魂》,同时也阅读过宣传革命思想的《民报》。对进步报刊的阅读使高一涵“思想上起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认识到国家不强是“政府恶劣”,而不是“国民恶劣”,应该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政府。在高一涵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之时,安庆又发生了一件大事:1907年徐锡麟枪杀恩铭未果,被清廷以剖腹剜心的惨刑处死。这件事深深刺激了 民主启蒙5 高一涵的民主启蒙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观念。无疑,这是传统文化中进步的因素,也在历史上不同程度地起过积极作用。受过典型且严格传统教育的高一涵自然接受了这一观念,并把它作为评判现实政治的观念标准。同时,他在日本受过系统完整的新式大学教育,西方的民主人权学说也已深深根植于他的意识中。这样,对传统民本意识的继承和对近代西方人权观念的体认就在高一涵的思想中相互糅合,形成他对民主观念的理解。首先,高一涵认为民主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共和”,而“共和”的真义是“大同福祉”。民国成立及“二次革命”后,实现民主政治是进步人士的共同呼声。高一涵认为:“共和”才是民主在政治上的体现。在他看来,共和是一形神兼备的有机体。其形式在于国体的非君主。它的主权者是“合万众之生以为生”的“创造团体”。与此相对应,共和精神在于“大同福祉”。高一涵从法律、政治两方面来阐发他的这一思想。 学术思想6 古典自由主义高一涵对古典自由主义的理解和推崇,集中反映在他于1915-1917年间发表的相关论著中。他以“社会契约论”作为自己思想主张的理论基石,不过他对“社会契约论”的阐释和论证,主要基于19世纪的英国功利主义思想,而非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提出的“天赋人权”观念。他自觉地将“个人主义”、“自由”、“民主”和“法治”等概念放置到自由主义的国家政治理论建构中去理解与诠释,提出了与“个人主义主要是一个政治法律概念,而非一个单纯的道德伦理概念”、“自由是受到法律保障的权利”、“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约束”、“民主既要贯彻‘多数原则’,又要注意保护‘少数人的权利’”、“法律必须以社会公意为基础,违反社会公意的专断意志不能称为‘法律’”等自由主义命题相近似的观点。他的这些解说,与一般中国人依据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个人固有经验,对上述概念所作出的各种望文生义、“我注六经”式的解释(无论是赞扬还是反 著作作品7 主要著作有:《政治学纲要》《欧洲政治思想史》《中国御史制度的沿革》等;翻译有《杜威的实用主义》《杜威哲学》等,另有诗集《金城集》。他在政治学领域累计留下《政治学纲要》《欧洲政治思想史》《中国御史制度的沿革》以及译著《杜威的实用主义》《杜威哲学》等。 人物评价8 新文化运动中追求现代民主政治者有两派,一派转向马克思主义,一派仍坚持西方传统民主主义理念,吴汉全评论说:“高一涵属于后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且极具代表性。”名人评高一涵:章士钊:当时,高、李齐名,海内号甲寅派,胡适之曾屡道之:高谓皖士高一涵也。吴稚晖:把人物与甲寅联想,章行严而外,必忘不了高一涵,亦忘不了陈独秀。胡适:甲寅派的政论文,在民国初年几乎成了一个重要文派……这一派的健将,如高一涵、李大钊、李剑农等,后来也都成了白话散文的作者。吴汉全:高一涵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学家,对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五四运动”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建构尤其是政治学的建立有着突出的贡献。
《邮政周刊》报道称,2014年12月众议院大选之前,是由庆应大学医学部教授、庆应大学医院消化器内科主治医生日比纪文领衔安倍晋三的医疗小组。大选结束以后,“御医”悄悄地更换,庆应大学医院肿疡中心的副教授高石官均出任安倍晋三医疗小组组长。日媒推测,安倍此番更换御医,或是患上了大肠癌。 医学研究显示,肠癌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是诱发肠癌的主要因素,胃肠道在消化高脂肪类食物时,需要更多的胆汁,多余的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黏膜,容易使肠黏膜发生癌变。再加上都市人的运动量减少,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所有肿瘤的发生都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运动量少还会导致肠的蠕动比较慢,存储的宿便比较多,增加患癌几率。 要预防癌症,最重要的便是从日常的饮食习惯做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七种预防癌症的食物。安倍或患大肠癌 “二高一低”易致癌 红薯:被誉为防癌第一名。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赖氨酸和食物纤维,能很好的预防肠癌和乳腺癌。 玉米:其营养价值超过面粉、大米,经常食用能预防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病。玉米中纤维素的含量很高,可以刺激胃肠道使肠蠕动增强,促进排便,减少肠道对致癌物质的吸收,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因此,常吃玉米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南瓜:含极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还含有钙质和纤维素、色氨酸P等,可预防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是预防癌症的好食品。 麦麸:麦麸是小麦主要营养成分的仓库,含有B族维生素、硒、镁等矿物质和植物纤维。有利于防治大肠癌、糖尿病、高脂高胆固醇血症、便秘、痔疮等。 萝卜及胡萝卜:含有大量维生素C,胡萝卜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所以它们具有极好的防癌作用。 蘑菇: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硒和丰富的维生素D,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利于预防胃癌和食管癌。 芦笋:芦笋又名龙须菜,其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还有丰富的抗癌元素硒,能阻止癌细胞分裂和生长,提高人体对癌细胞的抵抗能力,减少肠壁吸收食物中的胆固醇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致癌物质排出体外,其中所含的天门冬酰胺也是公认的抗癌物质。 业百科weixinnc.com编辑提醒,长时间的夜生活,三餐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饮酒无度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诱发肠癌的发生,而这些生活方式一般都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这就导致了此类疾病的年轻化趋势。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 业百科weixinnc.com推荐阅读: 【五招让你避开豆芽“毒区”】 【这四类肉让你疾病缠身】
有些食物则对防癌不利,要少吃。其中3类食物被列为防癌饮食的禁区。 防癌禁区①:高能量食物导致肥胖 洋快餐、糖饮料等都是典型的体积小但热量高的食物,吃完后如果不注意运动,容易诱发肥胖。临床研究显示,33%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形象地说:“人们的腰围每增加1英寸,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增加8倍以上。” 防癌禁区②:加工肉制品诱发消化系统癌症 咸鱼、火腿、香肠等食物往往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从而增加食道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防癌禁区③:过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关 中国癌症基金会建议,男性饮酒每天不超过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0~15克。如果长期饮酒过量,就会导致酒精肝、肝硬化,之后肝癌就会找上门来。 了解选择食材的原则后,学会科学的烹调方式对饮食防癌来说同样重要。即使是好的食物,经过不合理的烹调方式,也会产生很多化学致癌物,所以最好还要掌握“三减”原则。 合理烹调①:减农残 化肥、农药等残留化学物质和癌症关系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农残伤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姜微波建议,黄瓜、青椒、胡萝卜、苦瓜等可用温水泡1~2分钟,然后用刷子刷洗;大白菜、卷心菜等可将外围叶片去掉,逐片用流水冲洗内部菜叶;冬瓜等不易腐烂的蔬菜可通过阳光照射,使农残分解。 合理烹调②:减煎炸 煎炸过程中,稍不注意,油温过高,就会产生大量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反复煎炸的油里,致癌物更多。研究表明,常吃煎炸食物的人,更容易患上肺癌、肠癌等。另外,烧烤、腌制等烹调方式会形成很多致癌物。相比之下,蒸、煮、炖更为健康、低碳。如果实在禁不住烧烤美食的诱惑,可以在饭后吃一个猕猴桃,降低伤害。 合理烹调③:减盐 盐和癌症也有“亲戚”关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石汉平指出,亚洲国家中,韩国人最爱吃咸,同时,胃癌发病率很高。日本、中国紧随其后,胃癌发病率也不低。因此,饮食上最好清淡。除了每天每人吃盐最好别超5克外,烹调时还要注意“隐性盐”的存在,味精、酱油、酱料、调味包中也含有盐。 如何吃勿忘“慢”和“少”原则 想要防癌,最后吃的环节还要遵循一个原则——“慢”。专家指出,慢慢吃对防癌有三大好处。 ①细嚼慢咽减少致癌物质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表示,人的唾液中含有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维生素C,不仅有抗氧化作用,还能分解进入口腔的致癌物质,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美国研究证实,当亚硝酸类化合物、黄曲霉素等强致癌物遇到唾液时,细胞变异原性会在30秒内完全丧失。从这个角度讲,用餐节奏不宜太快,细嚼慢咽有助于唾液发挥抗癌功效,一口食物咀嚼30下再咽下去最好。 ②杜绝高温预防食道癌 吃饭太急、太快的人容易吃得过烫,久而久之,高温饮食的刺激会使口腔黏膜、食道、胃黏膜频繁破损,甚至发生溃烂、出血,从而诱发癌症。数据显示,食道癌患者中,平时喜好热食、热饮者占到90%以上。因此,吃饭一定要慢下来,等食物凉一些,最好到40摄氏度左右时再吃。 ③控制食量还能防癌 “只有慢慢吃,才能感受到饥饿感的消退和胃里逐渐充实的感觉,然后适时放下筷子,保证七分饱的状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如果见到美食就是一顿狼吞虎咽,往往容易吃得过多,给胃肠带来巨大的消化压力。日本研究显示,总是吃得太饱,会降低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增加患癌风险。因此,吃饭时坚持“慢”的原则对防癌大有裨益。 最后,吃什么都要遵循“两高一低”原则 // “平衡膳食是防癌饮食的基础。”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当前提倡的合理饮食结构是“两高一低”: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维生素主要来自新鲜的果蔬,纤维素存在于果蔬和粗粮中,控制脂肪需少吃猪、牛、羊等红肉,用鸡、鱼等白肉替代。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尽量保证饮食多样化,最简单的方法是数颜色,一天吃够5种至7种颜色的食物最好。以洋葱、大蒜、白菜、菜花为代表的白色食物有很好的抗癌功效;注意粗细搭配,小米、玉米、燕麦等换着吃,每天100克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