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散文
关于中秋节的诗歌,中秋节主题的诗词散文有哪些?

关于中秋节的诗歌,中秋节主题的诗词散文有哪些?

中秋节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令人目不暇接关于中秋节的诗歌。如李白的’五言古诗《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酒,影徒随我身……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形象的借月抒发了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复杂感情。再如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水路疑霜雪,攀桂仰天高……王昌龄的《南斋玩月》: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茬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另外还有很多名篇佳作如李白的《关山月》,《夜思》,苏东坡的《中秋月》,李商隐的《嫦娥》等。散文方面有关中秋节的佳作也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民国诗人徐志摩的《印度洋上的秋思》等。 关于中秋千古绝唱有哪些? 您好!谢谢您的邀请。 首先祝您中秋节快乐!关于中秋的千古绝唱有哪些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有很多吧。但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权且将我认为与命题相符的几首分享给您,希望得到您的认可。 一: 目穷淮海满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䒥《中秋登楼望月》 二: 团团离海角, 渐渐入云衢。 此夜一轮满, 清光何处无。 佚名《中秋玩月》 三: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四: 少君引我升玉坛, 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 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 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 他年此日应惆怅。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五: 青帝子, 碧莲宫, 不驾云车骑白龙。 瑶池露远羽衣湿, 玉佩冷冷明月中。 刘翰《桂殿秋(寿于湖先生)》 六: 细数十年事, 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 忽到黃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 此会天教重见, 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 玉镜独空浮。 范成大《水调歌头 细数十年事》 ⋯⋯ 您瞧,只是这几首诗,写景写物、赏月思乡、还有诗人的豪放,真的值得欣赏。但不得不承认,真正能让世人耳熟能详,堪称中秋千古绝唱,排名第一的非苏轼的《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莫属。 回答完毕。顺祝众位师友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的诗歌,有名的有哪些?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资讯百科 2022-01-30
鲁迅的散文有哪些,鲁迅的《野草》里包括哪些散文?

鲁迅的散文有哪些,鲁迅的《野草》里包括哪些散文?

  《野草》概述 《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鲁迅的散文有哪些。1927年北京北新书局初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  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选自《辞海》)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  《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  ”。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野草》篇目 《野草》英文译本序 《野草》题辞 其中,《过客》是诗剧,《我的失恋》是打油诗。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  

资讯百科 2022-01-17
鲁迅的散文有哪些,鲁迅先生的文章你觉得怎么样?

鲁迅的散文有哪些,鲁迅先生的文章你觉得怎么样?

【杂文的价值】单论文学价值,鲁迅先生的文章,散文第一,小说第二(有些小说可作散文来读),杂文只能排第三。其杂文写作,以1927年为界,此前大多可读,此后无甚看头。以前说过,《而已集》(1927年作品,1928年出版)之后的杂文,至少三分之二,于世无益,除了向后人证明,鲁迅所生存的世道何其逼仄,所陷入的仇恨何其激烈,所选择的生活何其虚妄。可悲的是,鲁迅生命最后十年(1927-1936年)的写作,恰恰以杂文为主,这实在是一种对生命的荒废,与对肉身与精神的自残。对此,以他的敏锐,早有预感。1925年12月31日,他编定《华盖集》,感慨道鲁迅的散文有哪些:“现在是一年的尽头的深夜,深得这夜将尽了,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但是我并不惧惮这些,也不想遮盖这些,而且实在有些爱他们了,因为这是我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凡有自己也觉得在风沙中转辗而生活着的,会知道这意思。”这仿佛有些“从俗浮沉,与时俯仰”的意思,对鲁迅而言,当写作的意义,从“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下降到对时代或历史的见证,即便不能说退步,却也呈现了一种深沉的无奈。 【关于长篇】有人责难鲁迅未能写出长篇小说,从而质疑其大师地位。这显然是皮相之谈。当年鲁迅连诺贝尔文学奖都不曾放在眼里,大师头衔,更如浮云。不过他与长篇小说无缘,的确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他这一生,曾两次起意写长篇,一是1920年代初,计划写一部以杨贵妃为主题的长篇,二是1930年代初,计划写一部以红军为主题的长篇,不幸俱告夭折。这背后最关键的原因,如鲁迅自语:“创作既因为我缺少伟大的才能,至今没有做过一部长篇……”(《鲁迅译著书目》,1932年4月29日)这里的才能,窃以为一指架构或格局,二指叙事,三指体力,这三点,鲁迅皆有所欠缺,他的架构与叙事能力,只能支撑其写作中篇或短篇,至于体力,则属下乘。 【文字功夫】蔡元培曾夸鲁迅的文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多则影响文字的精炼,不可少一字,少则影响文字的清晰。这正符合我对文字的审美,一是精准,二是精简。当然精简过了头,容易流于晦涩,这是鲁迅文章不如知堂的一点。对此他亦有自知之明,在致许广平信中,他曾评点钱玄同的文风,称玄同之文,汪洋恣肆,使读者览之了然,最适宜表白意见。 徐梵澄曾谈到鲁迅文字功夫的渊源,认为受益于“治古学或汉学的传统”。治古学,如编目录、作校刊、加案语、为注解等,皆须简单明白,有其体例,不可多言,文言如此,白话亦然,这等文字,如弹丸脱手,下笔即成。此外,鲁迅早年有一段抄写古碑的岑寂生涯,我以为这也锻造了他的文风。若参照以书法,鲁迅的文字,正可比魏碑。 【稳准狠】鲁迅的文字,深得“稳、准、狠”三字真诀,试举两例: “革命文学家风起云涌的所在,其实是并没有革命的。”(《革命文学》,刊于1927年10月21日)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谈所谓“大内档案”》,1927年12月24日) 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作品有那些? 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作品小说: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且介亭杂记 南腔北调集 二心集 三仙集 等等 扩展资料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 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资讯百科 2022-01-16
如何写散文(关于写雪的散文)

如何写散文(关于写雪的散文)

初学者如何写散文 散文是一种表达作者真实情感和灵活写作风格的叙事文学体裁。近年来,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写散文的人越来越多,爱好者比比皆是,但很多人对散文写作还很陌生,不知道要领。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参考了很多写作材料(主要是中学语文课本),谈一谈如何写好一篇作文,仅供你参考,请各位老师留言,提出宝贵意见。——作者 散文分类 散文(现代散文)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学散文。 散文(现代散文)是指等同于诗歌、小说和戏剧的文学风格。其特点是通过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片段或生活事件,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揭示其社会意义,可以在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造;它不一定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而是侧重于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和构思的灵活性,抒情性强。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本人;语言不受节奏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以融叙述、讨论、抒情、描写于一体,也可以专注于此;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通过刻画形象、刻画心理、渲染环境、烘托气氛等方式来营造一定的意境。比如小说,或者通过使用艺术手法比如符号,比如诗歌。散文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散文、简评、随笔、小品、特写、游记、书信、书信、日记、回忆录。总之,散文篇幅短,形式自由,取材广泛,行文灵活,语言优美,能迅速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现代散文的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一切文学散文。除了以抒情为主的散文,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散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散文的范围也在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学散文,是一种具有叙事或抒情特征、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爱与文学丰富的文学文体。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 着重写人笔记的散文。这类散文具体突出地叙述和刻画人和事,同时表现作者的理解和感受,也有很强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感情饱满。叙事散文注重从叙事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它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择题材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鲁迅的《藤野老师》,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这类散文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编年体散文和作家体散文。散文以编年史为主,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以事件的叙述为主。 可以是有开头有结尾的故事,比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片段,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和小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把作者真挚的感情倾注到叙事中。强调记人的散文,以人物为中心。倾向于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勾勒出大胆的轮廓,强调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老师》。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抒情散文 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并加以表达的散文。赵新建《荷塘月色》 这类散文有叙事,有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但通常不贯穿整个情节,突出特点是抒情性强。它充满了强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是描写自然风光,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往往运用象征、类比等手法,将思想体现在意象中,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3)关于风景的散文 专注于描绘风景的散文。这些文章大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借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在景物中栖居,把握景物的特点,按照空间变换的顺序,采用移动和改变景物的方法,把观察到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写既能说明背景,渲染气氛,又能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达主题。例:刘《长江三峡》。 散文构思 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写作意图。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密切相关。抓住散文中的线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思想,这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对作者布局技巧的欣赏,从而通过散文“分散”的外观,跟随作者的思维,分析文章的意图,把握散文的生动本质。通常有以下线索:(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中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中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比如朱自清的《绿》;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物为线索,如汤涛的《琐忆》。 散文掌握技巧 因此,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渲染、铺砌、

生活妙招 2021-11-07
刘侗(明代散文家)简介

刘侗(明代散文家)简介

刘侗(约1593~约1636) 明代散文家。字同人,号格庵。湖广省麻城县(今属湖北麻城市)人。在当员生时,因“文奇”被人奏参,同谭元春、何闳中一起受到降等的处分。他因此颇有名。崇祯七年(1634)进士。后选任吴县知县,赴任途中逝于扬州。 目录 1基本资料 2基本信息3主要成就作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刘侗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麻城出生日期:1593年逝世日期:1636年职业:官吏,散文家代表作品:《帝京景物略》 基本信息2 刘侗(约1593~约1636)明代散文家。字同人,号格庵。湖广省麻城县(今属湖北麻城市)人。在当员生时,因“文奇”被人奏参,同谭元春、何闳中一起受到降等的处分。他因此颇有名。崇祯七年(1634)进士。后选任吴县知县,赴任途中逝于扬州。 主要成就作品3 刘侗和于奕正合撰《帝京景物略》,于收集材料,他撰写文字。他们还曾合撰《南京景物略》,书未完成,残稿今亦不传。《帝京景物略》主要记述北京地区的山川园林、庵庙寺观、桥台泉潭、岁时风俗。写作态度认真,“景一未详,裹粮宿舂;事一未详,发箧细括”,故记述的北京风物有较高的资料价值。此书在艺术上也有特色。《帝京景物略》为了使表现对象具有鲜明性和准确性,在描写的次序、详略、位置上颇费斟酌,可见出作者惨淡经营的独到匠心。如《三圣庵》先渲染三圣庵的环境,次述庵的本身,最后以庵内观稻台可饱览畦陇、林木、梵宇、雉喋作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此书在语言上体现了竟陵派散文的特点,遣词造句,往往打破常观,改变通常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水尽头》等篇,生动形象,给人一种质实的立体感。但论者有认为刘侗散文因用字造句奇特怪僻而带来艰涩之病。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