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真的
喝可乐真的能治胃结石吗?

喝可乐真的能治胃结石吗?

  网友问:我看到网上说,有个男的得了胃结石,不愿意动手术,结果连续两个月喝可乐,喝着喝着,结石就消失了。可乐真的可以治疗结石吗?   记者咨询了市一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杨剑锋,可乐的确有治疗胃结石的效果,但只限于植物性胃结石的治疗,因为可乐的配料中含有一项磷酸物质,它可以和单质磷结合,也可与钙结合,能有效破坏植物石的聚合物质石。国内也有经可乐治疗植物性胃结石成功的案例。  但是杨医生不主张这种方式治疗植物性胃结石。因为胃结石分4种:植物性胃石、动物性胃石、药物性胃石、混合性胃石,一般患者很难判断自身得了哪种性质的胃结石。 //   而即使知道自己得的是植物性胃结石,也不主张只喝可乐治疗。原因在于,胃结石在胃里四处滚动,常常将胃壁损伤,造成胃溃疡,而碳酸饮料又恰恰是胃溃疡的禁忌,大口喝下去很容易造成胃穿孔。一旦造成胃穿孔,将不得不进行胃切除。因此,这类治疗必须到医院,在医生监督下进行,否则后果难料。  即便是理论上有助于消融植物性结石,临床上也不提倡这种“另类消石法”,主要原因是弊大于利。如胃食管返流症、胃溃疡和胃出血等胃部疾患患者不宜喝可乐,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糖尿病患者、痛风患者等也需要远离这些饮料。  对于植物性胃石,最好的方式还是以预防为主。特别注意:不要食用未成熟的柿子、黑枣等鞣酸含量较高的食物;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及胃动力障碍者,尽量避免食用鞣酸含量较高的食物。

疾病调理 2021-07-31
盲目减肥也会得脂肪肝是真的吗?

盲目减肥也会得脂肪肝是真的吗?

当代社会,大家都想有一个好的身体,肥胖不只会有穿衣的烦恼,也会带来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在减肥成为主流的现在,林林总总的减肥方法层见叠出,有的人因没有光阴熬炼而抉择节食。但若过度节食,胖子也会获得脂肪肝的青睐。 不吃主食易患脂肪肝 在人体的能量起源中,碳水化合物占了55%-65%,是供能的主力军。若不吃主食,则会招致碳水化合物供能不敷,这时候就要靠蛋白质和脂肪来救场。身体中蛋白质和脂肪分化转化为能量的场地点肝脏,因而大批的脂肪酸进入肝脏。 肝脏代谢脂肪必要酶、维生素和脂蛋白为质料。而对付节食的人来讲,这些质料是供给不全的,如许就招致了脂肪的多余,并在肝脏中积存了上去。 老食斋也可能患脂肪肝 脂肪历久聚积于肝脏,跨越肝脏湿重的5%时即为脂肪肝。脂肪肝的发生除与胖瘦有关外,与个人的代谢也有关系。 有的人抉择吃向来减肥,但素食的养分身分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并不能满意性能的必要,使糖皮质类固醇排泄增多,大批游离脂肪释放到血液中,跨越脂蛋白运输才能而积淀在肝脏中,从而激发养分不良性脂肪肝。 轻中度脂肪肝可逆 脂肪肝早期只是纯真的脂肪聚积,后可渐渐发展成肝炎、肝硬化,终极可好转构成肝癌。中轻度的脂肪肝经由过程养分调理和恰当熬炼是能够规复的,是以得脂肪肝还需早发明、实时医治。 对付减肥的人来讲,切忌减肥过快,能够恰当节食,但必要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取。别的,不论对付减肥照样医治脂肪肝来讲,活动都是很重要的,最好做一些中强度的有氧活动,如快走、骑行等。

脂肪肝 2021-07-31
隔夜菜真的不能吃?储存得当可以吃

隔夜菜真的不能吃?储存得当可以吃

  关于隔离菜,相信大家听了不少传闻,比如蔬菜放隔离,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成N倍的增长,导致隔离菜变成了“有毒”的菜,吃下去会致癌,这是所有关于隔离菜的传言中被传得最广的一条。以至于很多家庭里一旦出现剩菜就直接倒掉扔掉,无形之中增加了食物的浪费。   那么,隔夜菜真的有那么可怕,完全不能吃吗?  先说说亚硝酸盐这个被人人谈而色变的东西。亚硝酸盐有毒性,人如果吃0.3-0.5克亚硝酸盐可能会中毒,而食用3克就能致命。而隔认夜菜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亚硝酸盐,这也是传说中隔夜菜有毒不能吃的来源。  亚硝酸盐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化合物,大多都硝酸盐转化而成,很多人以为隔夜菜会产生亚硝酸盐,而这个东西其实本身就是存在于各种食物之中的,包括新鲜的蔬菜。  蔬菜在种植的时候会使用氮肥,植物吸收氮,合成氨基酸,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硝酸盐,而植物体内有一种还原酶,它会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一旦蔬菜等植物被割下以后,由于还原酶释放出来,将一部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因此蔬菜哪怕不烹饪,只要割下来就会逐渐产生亚硝酸盐。  另外,有一些细菌同样会起到还原酶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的作用,但在食物的烹饪过程中,无论是还原酶或是细菌都会被高温杀死,那么熟食为什么还是会产生亚硝酸盐呢?因为食物在放置一段时间后,细菌入侵,将食物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而亚硝酸盐有一定的防腐功能,也是一种合理的食品添加剂,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合理的剂量内用于食品防腐的产品,只要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它都是会被我们的身体代谢出去的。  那么,国家规定的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怎样的呢?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标准如下:  盐:≤2mg/kg  鲜肉、鲜鱼、粮食(大米):≤3mg/kg  新鲜蔬菜:≤40mg/kg  香肠、腌菜、酱菜类≤20mg/kg  肉制品(熟食肉类、火腿肠):≤30mg/kg  肉类罐头、腌制罐头:≤50mg/kg  而既然我们的隔离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了这个标准,被我们食用的量也是少于这个含量的。也就是说,还是那句话,不谈剂量说中毒都是耍流氓。  说回隔夜菜。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到底含量是否超标呢?  先看一个实验,这是在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多家单位,对隔夜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了一个实验检测。直接说实验结果:经过加工烹饪的熟食,在30度以上的环境中放置48个小时,亚硝酸盐的含量会上升,但数值都低于国家标准,在安全的范围内;而如果将食物放置在冰箱中冷藏保存,则亚硝酸盐的含量增长幅度很小。熟的蔬菜类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低于20mg/kg,而肉类熟食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则少于30mg/kg,都符合国家标准。  这个实验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做熟的菜,一定要放到冰箱冷藏保存。  不同的保存方式,食物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差异这么大,主要是因为细菌的缘故。冷藏且密封的情况下,细菌更难入侵,所以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的量会比室温保存的情况下少很多。  因此,结论就是:不要过于担心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的问题,除非有商家不按国家标准大量在食物中非法添加。大部分我们自己烹饪的食物,在经过清洗、高温烹饪后,还原酶和细菌都已经被消灭了,只要储存得当,尽早食用,隔离菜不用担心会中毒。  不过呢,平时做饭做菜,尽量还是按食量来做,如果有隔离菜,在24小时内吃完就好。   //   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饮食文化 2021-07-29
真的有“甲醛白菜”吗?菜农:喷甲醛的白菜根部白净,菜贩喜欢收

真的有“甲醛白菜”吗?菜农:喷甲醛的白菜根部白净,菜贩喜欢收

说到蔬菜,大白菜可算蔬菜中“最平凡的王者”,可炒、可炖,没有特殊气味。 但最近几年,白菜的健康逐渐受到质疑,如:胶带捆扎白菜会有残留甲醛;白菜需要长途运输,所以商家会加入甲醛,正是这些原因,让很多人对白菜望而生畏,到底甲醛白菜是怎么一回事呢?胶带捆扎会有残留甲醛转移到蔬菜中吗?胶带捆扎的蔬菜,基本上都出现超市等卖场里,这是为了便于分拣和计量,而且这是蔬菜被运输到超市后,由超市自行分拣的。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丽芬也表示,蔬菜这类农产品从产地运送到批发市场,都是大宗的包装运输,不会使用胶带。即便超市里的蔬菜使用了胶带,但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检测所副所长李碧芳也表示,这些塑料膜粘合剂是聚合物,常温的状态下化学性能很稳定,基本上不会释放大量的甲醛。再者,胶带和蔬菜的接触面很小,甲醛的残留量不会很高,而且与蔬菜的接触时间也不长。同时,甲醛溶于水,挥发性也很强,所以即便沾染了蔬菜表面,也很难累积。在2016年,深圳食药局随机抽检了11个超市胶带捆绑蔬菜的样本,结果显示,11个蔬菜样本中都没有检测出甲醛,而捆绑蔬菜的胶带上,只有范围在0.13—0.19毫克/平方分米的微量甲醛。农业部此前也对全国的蔬菜捆扎胶带进行过摸排和抽检,绝大多数胶带的甲醛残留不超过2毫克/千克,低于国家15毫克/千克的标准。所以,胶带导致的甲醛残留大众完全不用担心,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在蔬菜销售环节,有些商贩用甲醛喷洒蔬菜保鲜。甲醛保鲜蔬菜?市面上确实存在曾经有媒体调查显示,种白菜的菜农,在销售运输的过程中,会给白菜喷甲醛。至于原因,他们回答称“喷过甲醛的白菜根部白净,菜贩喜欢收。”由于白菜在大量的运输过程中是捆扎在一起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堆叠在一起的白菜非常容易腐烂,所以一些菜农才会喷洒甲醛保险。而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给蔬菜保鲜不是没有正规的办法。比如在车上放置冰瓶或者风筒,就可以达到降温、通风、保鲜的作用。但是菜农出于成本的考虑,更愿意使用甲醛。一瓶甲醛的成本只有三块五,而一车白菜只需要喷洒半瓶甲醛就行了。但是使用冰瓶或者风筒的话,分别需要100和20个,和甲醛相比,成本则增加了10倍到20倍左右。所以这些菜农才愿意使用甲醛保鲜。而甲醛的危害则是众所周知的,它早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了一类致癌物。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营养科主任高淑清表示,直接接触甲醛,会对人的眼睛和刺激造成刺激,如果是长期误食含有甲醛的蔬果,会对消化系统造成直接影响,会导致慢性的胃炎、胃溃疡或者胃出血。所以甲醛的危害确实不言而喻。图片来源:生活报不用“谈甲醛变色”,用水浸泡可去毒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甲醛溶于水而且高温下容易挥发,所以消费者也不必太过担心甲醛的残留。如果怀疑买到了甲醛喷洒的蔬果,可以通过清洗和浸泡的方式,将甲醛去除。如果真的含有甲醛的话,这可以去除绝大部分了。再者,美国环保署的一项数据显示,人体每天摄入的甲醛含量只要不超过12毫克,就不会产生危害。所以,即便是喷洒了甲醛的蔬菜,它上面的含量也不会有这么多,何况你还要清洗和剥掉外皮,这样即便有残留也所剩无几了。假如一公斤白菜的甲醛含量是1毫克的话,要真想超标,你必须得吃12公斤的白菜才能达到12毫克的标准,而且这些白菜还不能清洗和烹炒。试想没有哪个人会这么吃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必谈到甲醛就失色惶恐。如何避免买到甲醛白菜,主要看三点那如何避免购买到甲醛白菜呢?其实也不难。首先就是闻味道,甲醛的味道有刺激性,如果闻到蔬菜表面有异味的话,就得怀疑是甲醛在作怪了。其次是看外表,喷了甲醛的白菜,看起来可能会更鲜亮一些,这些光鲜的外表基本就是靠甲醛维持的。最后就是看白菜的内层,虽然甲醛能够维持表层不腐烂,但是不能达到内层,如果表层光鲜内层开始腐烂的话,基本都是长途运输过程中喷洒了甲醛的白菜了。学会购买,其次要做好清洗,那么就不必担心甲醛的危害了。参考资料:[1] 《山东青州蔬菜保鲜:白菜喷甲醛 生姜洒六六粉》 成都晚报 2012.5.16 // [2] 《胶带扎蔬菜甲醛超标10倍?检测显示:不会有危害》 人民日报 2017.1.15[3] 《市场惊现甲醛白菜!跑到你家餐桌上了吗?》 生活报 2015.6.17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食材选购 2021-07-28
食物中的乳化剂真的有害健康么?

食物中的乳化剂真的有害健康么?

  食品添加剂有很多好处:它们延长了货架期,改善了口感和质地,并为原本不吸引人的产品增添了色彩。它们也极具争议,吸引了大量媒体关注。但是添加剂真的对你的健康有害吗?或者像"冰淇淋中的e -number会增加你患肠癌的风险"这样的标题只是在散布恐慌?   食品添加剂在进入食品和饮料之前要经过仔细的检测,许多国家都有监管机构来评估其安全性。但是最近在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中发现,食用一种叫做乳化剂的常见食品添加剂会损害肠道微生物群,增加肠道的渗透性--通常被称为"肠道渗漏"。  一个渗漏的肠道让细菌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身体会做出炎症反应,以打败入侵的细菌。这种炎症反应会破坏身体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和肥胖的一个小因素。但到目前为止,这只是在小鼠和细胞模型中的发现。  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很可能你不是一只老鼠。人类可能已经吃乳化剂几千年了--主要来自鸡蛋--而老鼠没有。因此,给老鼠乳化剂吃或喝的研究与我们并没有太大关系--尽管它们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为形成新的理论和回答最初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多关于乳化剂对人体潜在有害影响的研究。最常用的乳化剂是卵磷脂,它存在于所有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壁中。卵磷脂可能是最著名的蛋黄的主要成分,并以其在制作蛋黄酱中的作用出名,尽管它通常来自大豆用作添加剂。  很难避免  避免一些添加剂很容易,比如人造甜味剂,因为它们通常在产品上做广告。但是避免食用乳化剂要困难得多。在西方饮食中,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卵磷脂最高可达6克,一个蛋黄中含有约1.5克卵磷脂。  乳化剂也被添加到各种加工食品中,包括冰淇淋、巧克力和烘焙食品,以创建光滑的质地,防止分离,并延长保质期。这使得弄清卵磷脂或其他乳化剂是否对我们的健康有害变得更加重要。  有趣的是,科学家们不仅在研究卵磷脂的潜在负面影响。对人类的研究表明,它可能降低血液胆固醇,降低舒张压,增加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可用性。健康食品商店甚至把它作为膳食补充剂出售。  在阿伯丁大学,研究人员正在对人类进行一项研究(称为FDAiets),以确定卵磷脂摄入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正在测试低乳化剂饮食和高乳化剂饮食,他们的厨房以可控的方式提供所有的食物。 //   研究人员从志愿者的血液和粪便中提取样本,然后观察血液中细菌DNA的含量,志愿者处理葡萄糖的能力,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以及肠道细菌的组成。这些结果将帮助他们了解卵磷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与此同时,尽管有证据表明加工食品和富含乳化剂的食品对人体有害,但现在说我们应该停止食用它们还为时过早。特别是加工食品在我们享受美食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难以想象,没有加工食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中老年人吃七分饱,真的能长寿?呼吁:8个饮食习惯要跟着吃

中老年人吃七分饱,真的能长寿?呼吁:8个饮食习惯要跟着吃

据WHO发布的《2024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全球人均寿命进一步增长,其中日本排名最高,达83.7岁,但总体来说,各个国家都变得越来越长寿。 什么东西在影响我们的寿命?《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报告》显示,除了烟酒、癌症等因素,饮食也是重中之重。在中国,我们有“过午不食”的养生方法,欧美也有“间歇禁食”的潮流,这些都说明“少吃”的饮食理念十分普遍。研究也证实,少吃点,寿命的确可能更长。一、少吃点,让人更长寿今年2月18日,一项发表在《Circulation Research》的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可以重塑肠道菌群,以此来降低血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之一。Mark教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的研究也显示,间歇性进食可以降低血压、血脂和静息心率,而且有利于大脑健康,有望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自然(Nature)》发表的一项研究则更加重磅,通过实验发现,小鼠在进入老年期前,减少食物摄入,保持“少吃点儿”的饮食规律,会变得更加健康,延长寿命。此外,节食对年轻群体和老年群体的影响有所不同。在实验中,未成年小鼠进食量减少40%,比成年后随意进食的小鼠的寿命更长,更健康。如果小鼠在节食一段时间后恢复大量进食,对健康寿命的延长没有好处。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越早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并养成规律的习惯,在老年时给身体带来的受益就越大。二、禁食延寿,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已有研究表明,禁食或许可以让寿命延长,但却不适用于所有人。5月12日,英国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从短期来看,禁食可以延长寿命,有益健康,但从长远来看,禁食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健康。研究人员对与人类共享许多控制发育的基因和分子通路的秀丽隐杆线虫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禁食虽然延长了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并且提高了繁殖能力,但却会对后代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并且持续多代。因此,对于饮食模式,我们应该谨慎对待。如今,间歇性禁食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兴的减肥理念,有三种常见模式:·5:2轻断食禁食,正常进食5天,轻断食2天;·8:16限时进食法,一天之中8小时内随意进食,其余16小时禁食;·隔日禁食法,第一天热量摄入<500kcal,第二天正常吃,如此反复。目前,确实有研究证明间歇性禁食对身体有益,但各项结论尚未达到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对于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女性、糖尿病患者等人群,不推荐贸然节食,否则可能带来更大的伤害。三、这样吃更适合中国人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讲,怎样吃才能获益最大呢?这里推荐“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被称为“全球最佳饮食”,还是最适合糖尿病患者、最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方式。此外,地中海饮食可以降低老年人脑萎缩的风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地中海饮食也比较容易做到。地中海饮食源于西班牙、法国、希腊等国家,具有结构简单、口味清淡、营养全面等特点,主要包含水果、蔬菜、全麦谷物,及少量的盐、碳水、红肉、坚果、豆类、橄榄油、鱼类等。具体来说,应该这么吃:1.每天食用7-10份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2.主食推荐全麦谷物和面食;3.每天吃一小把杏仁、腰果、核桃等坚果;4.用菜籽油、橄榄油等植物油代替猪油;5.避免摄入过多红肉,一个月吃几次即可;6.每周至少吃2次家禽肉、鱼肉和贝类;7.少吃盐,用香料代替盐、酱油等调味料;8.每顿吃七八分饱,既不会过饱,增加肠胃负担,也不用禁食,产生其他风险。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吃到各样美食。美食诱人,但要学会克制,切忌养成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以上方法学起来吧!参考资料:[1]Nature自然杂志告诉我们:吃得越饱,挂得越早 .临床医学微讯 . 2019-11-08 // [2]短期禁食,抗癌还延寿,但最新研究发现会影响后代健康. 生物世界.2024-05-15[3]ADA推荐的地中海饮食,怎样吃更适合中国人群?.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 2019-02-01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7-28
外出吃饭时,你会烫碗筷吗?这种广东人的谜之风俗,真的有用?

外出吃饭时,你会烫碗筷吗?这种广东人的谜之风俗,真的有用?

说起南北差异,网友们都津津乐道: 北方冬天靠暖气,南方靠一身正气;北方买菜论车买,南方论个儿买,还能帮忙削皮;北方爱吃面食和馒头,南方爱吃米饭和粉条……不过,这些差异大多都能理解,但北方人来到广东后却有一件事摸不着头脑——为啥出门吃饭,一定要用热水烫餐具?这是什么执念?一、热水烫碗,南方人的执念!外出就餐用热水烫餐具,这在广东又被称之为“lǒng碗”,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习惯,跟岭南地区潮湿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岭南地区在过去被称为蛮瘴之地,说的其实就是气温高湿度大。以广东和湖南交界处的南岭国家森林生态保护区为例,这里不但降水量大,而且年平均的相对湿度更是达到了84%。从不同的城市来看,即便在冬天,广东广州市的相对湿度也可以高达94%,而在北京,相对湿度可能只有60%左右,甚至更低。而相对湿度大、温度高,细菌尤其是餐具领域的大肠杆菌就更容易滋生。在20~40℃之间,相对湿度超过75%以上,细菌就极易滋生。正是因为这种客观的因素,广东地区的人在外出就餐的情况下,才养成了用开水烫餐具的习惯。不管这个习惯是否有效,但至少从心理层面起到了一定的安慰作用。二、开水烫一遍,真的有用吗?实验来了2024年年底,上海消保委对860双不同材质的筷子进行了专业检测,材质有竹木、不锈钢、合金、密胺等,其中660双新筷子,200双旧筷子。检测结果显示,湿筷子的霉菌比干筷子多出25%以上,这也证明了在湿度大的情况下,霉菌更容易滋生。图源:上海消保委官网旧筷子、竹筷子和木筷子更容易发霉,使用时长超过半年的筷子也更容易发霉。所以,对大众来说,筷子保存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才更安全。另一方面,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开水冲烫餐具,尤其是筷子,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上海消保委相关的实验显示,用开水烫一下筷子的做法基本没用,这是因为冲烫的时间太短,如果真的有细菌等微生物,也很难对它们形成有效的杀灭。一般来说,无论是哪种消毒方式,时间要超过20分钟以上,餐具上的细菌才能被有效地清除。图源:上海消保委官网从筷子的材质上看,木筷子和竹筷子消毒相对不易,不锈钢、合金、密胺筷子更容易消毒。而且,酒精对霉菌消毒没用,微波炉只适用于合金类的筷子,此外,所有材质的筷子只要时间达标,都可以使用高压锅、开水、以及臭氧来达到消毒的效果。从细菌的类型来看,幽门螺杆菌用开水消毒,水温要达到80℃以上,时间10分钟左右才能彻底消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80℃的高温下,要持续半个小时才能杀灭;沙门氏菌需要70℃以上高温,15分钟~30分钟才可以消灭;大肠杆菌在75℃高温下,一分钟即可消灭;芽孢菌比较特殊,高温、紫外线、干燥、辐射、化学药物,都难以将其杀死。所以啊,出门吃饭时烫碗筷,更多的是心理安慰作用,让你可以“放心”地吃完一顿饭。三、外出就餐,如何识别不合格的餐具?既然烫碗筷没啥效果,那么在外就餐时,学会识别不合格的餐具就显得很关键了。首先,要看餐具的封膜是否干净,如果封膜上有过多杂质,如灰层、油渍、不明污点等,可能是废弃的塑料膜重复使用。同时,还要看看包装信息是否齐全。其次,打开封膜之后,要闻一闻餐具是否有刺鼻的气味。如果餐具没有清洗干净,会有一定的油脂残留气味。如果是用洗衣粉等非食用级清洁剂清洗的,也会有一定的刺鼻气味。最后,要摸一下餐具是否有潮湿、黏腻、粗涩的情况,如果有,则说明油污没有清洗干净。如果要想吃得放心,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备餐具,至少在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情况下,可以自备筷子。再者,通常是在卫生达标的餐馆就餐,微生物残留一般是合格的,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如果实在想冲烫餐具,尽量水温高一些,持续的时间长一些,虽然没啥大效果,但至少有一定的心理安慰效果。更何况,对于广东地区的人来说,冲烫餐具除了卫生因素之外,已经延伸和演化成为一种文化了,饭前烫一烫碗,聊一聊天,也不失为一种餐前乐趣。参考资料:[1]用开水烫筷子真的有用吗?实测来了.广东卫生在线,2024.11.2 // [2]用开水烫碗筷能消毒?别白费劲了!这才是正确消毒方法.医学论坛网,2024.12.27[3]为什么广东人吃饭前爱涮碗?.南方周末,2024.10.6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7-28
是真的吗?白肉和红肉对机体血液的胆固醇一样有害?

是真的吗?白肉和红肉对机体血液的胆固醇一样有害?

  我们可能都听过吃太多含脂肪的红肉对机体健康有害,而瘦肉和鸡肉或是更好的选择,而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却表明,白肉对机体胆固醇的影响水平或许和红肉一样糟糕。这项研究发现,白肉和红肉对机体胆固醇水平具有相同的效应,虽然这可能会被红肉爱好者视为好消息,但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才能获得更清楚的细节信息。   这项研究是怎样进行的?  研究人员对比了三种不同的饮食方式,其中一种饮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摄入红肉(牛肉和猪肉)、另一种来自家禽(鸡肉和火鸡),第三种则来自植物性食物,包括豆类、坚果、谷物和豆制品等。  他们想要测定不同饮食对特定血脂类别的影响,血脂是指示心脏病风险的标志物,研究者测定了血脂标志物,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有害胆固醇)、载脂蛋白B(apoB)及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益胆固醇)的比率。同时研究人员还想知道,当背景饮食模式中的饱和脂肪含量较高(主要来自全脂乳制品和黄油)或饱和脂肪含量较低时机体血脂水平的变化是否更大。  为了进行研究,他们对177名血液胆固醇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成年人进行研究,让其遵循高水平的饱和脂肪酸饮食(占摄入总能量的14%)或低水平的饱和脂肪酸饮食(占摄入总能量的7%)。在这两组研究对象中,研究者将其进一步随机分配进行三种不同类型的饮食,即红肉、白肉和植物性蛋白来源的饮食,每组持续四周时间,肉类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来自于精瘦红肉和白肉,而在植物性饮食中,其蛋白质来自于豆类、坚果、谷物和豆制品。  研究者每周收集参与者的饮食信息并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参与者还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并尽可能保持体重稳定,以便这些因素不会影响研究结果;为了消除摄入一种蛋白质对另一种蛋白质水平的影响,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在两种不同饮食模式切换之间休息2-7周,随后让其回归到正常的饮食模式。  这项研究发现了什么?  最终研究者得到了113名参与者的结果,研究者发现,与红肉和白肉时期相比,在遵循植物性蛋白饮食周期后,机体血液中LDL胆固醇和apoB水平较低,这与参与者的背景饮食是高水平或低水平饱和脂肪或许并无关联。与摄入白肉的人群相比,摄入红肉的人群血脂水平在统计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者表示,相比低水平饱和脂肪酸饮食的人群而言,摄入高水平饱和脂肪酸的人群机体血液中LDL胆固醇、apoB、较大的LDL颗粒水平会发生增加。因此,所有的膳食蛋白质来源及摄入的饱和脂肪酸的水平都会对机体的总胆固醇、LDL胆固醇、非LDL胆固醇和apoB的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应该如何解释研究结果?  尽管检测的饮食每一种只持续了四周时间,但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很少有人看到直接比较摄入不同类型的肉类和蛋白质来源的干预性研究以及其对心脏病风险因素的影响,这部分是由于提供食物和让人们遵循特定饮食所面临的挑战和费用。迄今为止的大多数研究都是队列研究,研究者往往根据人群所吃的东西来进行分类,随后进行多年的随访,来观察其机体健康会发生什么变化。  而在一项对队列性研究的综述性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与摄入较少家禽的人群相比,摄入更多家禽的人群中风的风险更高,而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摄入更多红肉和加工肉类的人群要比摄入相同量家禽肉的人群患中风的风险高。 //   这项研究中我们需要知晓一些事项,首先,研究人员使用了最精细的红肉和白肉切块,并去除了所有可见的脂肪和皮肤,如果参与者摄入了脂肪肉类的话,研究者就会看到不同的结果。不同饮食间断(2-7周)的显著变化可能也会影响结果,与休息时间较短的参与者相比,休息时间较长的参与者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改变其机体血液的胆固醇水平。  这项短期研究并没有提供证据来表明,选择精瘦的白肉而不是红肉对机体的健康是好是坏,但相关的研究发现与心脏基金会的建议一致,即在我们的饮食中包括多种植物性饮食、含有健康脂肪和较低水平饱和脂肪酸的饮食,特别是选择瘦肉和禽肉等。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表示,瘦肉红肉和瘦肉白肉(去除所有可见脂肪和皮肤)对机体血脂的水平有着相同的影响效应,更重要的是,相比红肉和白肉而言,植物性蛋白质来源(豆类、坚果、谷物和豆制品)的饮食能够降低机体的血脂水平,而这与参与者是否被置于高水平或低水平的饱和脂肪背景饮食无关,同时这项研究并未观察鱼类饮食对机体血脂的影响。

健康饮食 2021-07-28
真的有负热量食物吗?看看营养学家怎么说!

真的有负热量食物吗?看看营养学家怎么说!

  日常的饮食无处不在,但摄入一些低热量的食物,比如芹菜和葡萄柚,则能够帮助我们减肥,卡路里是一种能量单位,通常用千卡来表示食物中的能量水平或含量,关于负热量食物背后的理论是,有些食物所含的卡路里(能量)含量要低于机体机体消化这些食物所需要的能量,从理论上来讲,这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的,但在现实中,即便是最低热量的食物所含有的热量也超过了机体分解和吸收这些食物所需的能量,比如芹菜等。   我们的能量需求由三部分组成:  1)维持身体休息所需要的能量,也就是机体进行日常基本生理过程维持生存需求所需要的能量;2)进食的热效应,即进食后代谢率的增加,同时食物也会被消化和吸收;3)进行日常运动和锻炼所需要的额外的能量。  其中热效应消耗的热量最好,只有机体摄入能量的10%,换句话说,我们所摄入的能量中大约有十分之一用来消化食物,包括咀嚼食物、通过消化系统移动食物、吸收营养和储存多余的能量等。  目前很多食物都被吹捧为负热量的食物,比如芹菜、葡萄柚、西蓝花、西红柿和黄瓜等,但并没有科学依据支持,尽管这些食物含有较低的热量,即每100克7-30千卡,但消化这些食物常常会消耗更少的热量,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纤维,其能量成本较低。  替换 不要添加  对于想要减肥的人群而言,上述食物非常有用,其含有少量的能量,你可以在日常饮食中替换为上述食物作为主要的饮食,比如用配菜沙拉代替薯条就能大大降低机体对卡路里的摄入,作为额外的补充,其富含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也包含了大量纤维素,这对机体健康非常有好处,替换掉盘子里的高热量食物,而不是将水果和蔬菜放到日常饮食中,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一个芝士汉堡加一个沙拉比一个芝士汉堡含有更多的卡路里。 //   为了能够减肥,人们常常需要用完比其所摄入食物更多的能量,但这却非常困难,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们更倾向于低估他们所摄入食物的卡路里含量,如果他们是肥胖而不是正常体重的话,可能会低估地更多。研究者发现,当人们以更加健康的形象参观餐饮连锁店时,他们会低估食物中的卡路里含量,相比在餐馆里吃同样一顿不那么健康的食物而言,最终他们可能会消耗更多的卡路里。  另外一个困难就是如何长期保持体重,很多研究都表明,短期饮食有助于减肥,但超过80%的人群会随着时间推移体重恢复至减肥前的状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容易获得廉价的高热量食物,因此他们很难长期抵制高脂肪或高糖的选择。但不幸的是,负热量的食物似乎是一个神话,而且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简单的方法来帮助减肥,对于人们而言,改变更加健康的饮食方式,并且长期坚持或保持,这相比单纯的短期节食而言或许能够产生更为持久的减肥效果。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不喝水就吃不下饭!但老人说吃饭时喝水对胃不好,是真的吗?

不喝水就吃不下饭!但老人说吃饭时喝水对胃不好,是真的吗?

  小编自己有个习惯,吃饭时一定要准备一杯水,吃饭过程中不时地喝上一口,没有水吃饭,真的是难以下咽。但我的这种行为总是被家里长辈批评,还勒令我给孩子做好榜样,不要让孩子也养成边吃饭边喝水的习惯,因为这样对胃不好。   吃饭时喝水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吃饭时喝水真的对胃不好吗?在央视财经《是真的吗》栏目中,北京协和医院李景南主任讲解了吃饭时喝水对健康的影响。  1.影响初级消化功能  我们的胃消化食物主要靠胃酸,而胃酸的浓度直接影响着胃部的消化能力,如果在吃饭过程中喝大量水,会将胃液稀释,降低胃酸浓度,从而影响我们的初级消化功能。  2.影响胃部蠕动  我们的胃消化食物除了靠胃酸,还要依赖胃部蠕动,如果在吃饭过程中喝大量水,在稀释胃液的同时,还会将胃撑大,减弱胃的蠕动功能,从而影响消化。  3.影响咀嚼  很多人喜欢在吃饭时喝水或喝汤,是因为这样更容易下咽,但同时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当水让食物变得容易下咽时,就会直接造成我们队食物的咀嚼次数减少了,当没有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肠胃,就会加重肠胃负担。  4.影响进食量  吃饭过程中如果喝太多水,容易造成饱腹感,让我们很快感觉“饱了”,会影响正常的进食量,如果长时间如此,容易导致热量、营养摄入都不足。  吃饭时怎样喝水才健康?  这样看来,吃饭时喝过多水真的会有不良影响,难道吃饭时就不能喝水了吗?当然不是,看了前面的影响我们就会知道,会有这些不良影响的前提是:吃饭时喝过多水。而且,如果食物干涩,难以下咽,喝点水或汤,是有利于吞咽和消化的。  所以,吃饭过程中是可以喝水的,只要控制好喝水的量就行了。建议在吃饭时喝水要小口喝,只要感觉食物吞咽不仅顺畅就可以的,一般建议吃饭喝水最好控制在100-200ml为宜。  如果吃饭时有配汤,那么喝汤会好过喝白水。 //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业百科weixinnc.com】公众号,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饮食文化 2021-07-28
喝酸奶真的能改善便秘吗?

喝酸奶真的能改善便秘吗?

  现在很多人很注重益生菌、肠道菌群活性的调整(比如吃一些含有益生菌的食物、服用益生菌),额外补充益生菌真的好吗?答案是:不一定! //   消化内科专家表示,对于健康人来说,肠道的正常菌群是足够的,但是对于生病的人来说,可能会需要用到肠道益生菌,比如腹泻、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才会使用益生菌治疗。  有的人会问,我们可以自行服用益生菌吗?专家表示,如果你因为某些疾病确实需要服用益生菌,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但不建议自行购买、服用。因为有的人吃了益生菌以后会出现不舒服的情况,比如会出现腹胀,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便秘的情况。

疾病调理 2021-07-28
早餐真的是对脂肪细胞最重要的一顿饭吗?

早餐真的是对脂肪细胞最重要的一顿饭吗?

  根据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Physi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养成长期吃早饭的习惯会影响我们体内参与脂肪代谢的基因活性,进而对脂肪细胞产生影响,提高其摄入糖类的水平。这一机制或许会降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来自Bath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相比体型较瘦的人群,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相对较低,重要的是,这一趋势与人们的体脂水平呈正相关。  在六周的时间内,研究者们对49名志愿者(其中29名健康人以及20名肥胖患者)进行试验。志愿者们分为两组,一组在11点之前吃早餐,另外一组则保持饥饿状态直到中午。前一组中,志愿者们被要求在睡醒之后的两个小时之内摄入至少700卡路里的食物,而禁食组则被要求在中午之前都不能够摄入任何能量。 //   在实验期间,研究者们检测了志愿者的代谢水平、身体成分、食欲反应以及代谢与心血管健康相关指标的水平。此外,他们还检测了志愿者体内44个与脂肪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了脂肪细胞响应胰岛素刺激摄入葡萄糖的能力。  该研究的首席作者Javier Gonzalez称,还研究更加清楚地揭示了脂肪细胞响应日常饮食的特征,因此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靶向这些内在机制进行肥胖相关疾病的治疗。“由于参与者们摄入的都是高纤维的早餐,因此我们无法排除早餐内容对脂肪细胞代谢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还需要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重磅!喝咖啡真的能够帮助我们长寿!

重磅!喝咖啡真的能够帮助我们长寿!

  喝咖啡真的能让我们长寿吗?近日,刊登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两项研究报告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咖啡的确能让我们长寿!   这项研究中,来自梅奥诊所的营养学专家Donald Hensrud表示,喝咖啡有益于机体健康,在其中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喝咖啡能够降低人群因多种疾病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非洲裔美国人、日本裔美国人和拉丁美洲人及高加索人进行研究发现,大量摄入咖啡或能明显降低这些人群死亡的风险。  这两项研究都证实了咖啡有益机体健康,而且喝咖啡的人群并不会经理咖啡因所带来的副作用;Hensrud说道,人们普遍认为,喝咖啡并不健康,而且咖啡所产生的副作用或许会限制某些人对咖啡的消耗,咖啡所引发的副作用比如失眠症、胃食管返流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比如尿频和尿急等、如果咖啡摄入过多还会诱发机体紧张和焦虑感的产生。 //   然而,从健康学角度来讲,这两项研究同其它许多阐明咖啡总体健康效益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而且有相当多的证据都表明,咖啡的摄入和个体患多种疾病的风险降低直接相关,比如一般的肝脏疾病、肝癌、帕金森疾病、2型糖尿病等,甚至咖啡的摄入还能够改善情绪,降低机体抑郁症的风险。  尽管当前的最新研究尚无定论,如果个体摄入咖啡的话并不会带来任何不良的副作用;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减少对咖啡的消耗,反而我们应当尽情享受咖啡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以及有益的健康效应。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益生菌饮料真的可以帮助消化吗?

益生菌饮料真的可以帮助消化吗?

  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各种各样,不少都宣称能够“调节肠道细菌”、“改善消化不良”,让不少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白领心动不已。不过,益生菌真的有改善肠道问题,帮助消化的功能吗?   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平衡对宿主发挥有益作用,包括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  不过,如果希望益生菌能够在人体内发挥作用,需要满足很多严格的条件,而且缺一不可。  首先,需要获得特定菌种。每一类益生菌发挥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如果希望改善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必须饮用具备促进消化功能的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其次,必须获得足够数量的益生菌。我们的肠道中有上百万亿的细菌,益生菌数量太少的话也无法发挥作用。通常来说,一次需要吃约一亿多个活菌,且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服用,才能够达到效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必须保证进入肠道的益生菌是活着的。由于活菌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外界温度稍有变化,就会导致大量活菌死亡,而死细菌对肠道没有任何作用。即使有益生菌存活,它们也很难通过胃液进入肠道发挥作用,即使通过胃液的考验,最后进入肠道中的量也非常少。 //   如此看来,目前市售的益生菌产品几乎无法满足以上这三个条件。腹痛、腹胀或便秘的话靠喝益生菌饮料并不靠谱。而且,目前的研究表明,即使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益生菌对于改善肠道健康更多的也只是辅助作用,无法达到直接治疗的效果,更不能取代药物。  提示:益生菌改善消化不良的说法其实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市售绝大数益生菌食品也不能真的改善肠道问题,只是商家的营销噱头。而且大部分都是高糖饮料,要尽量少喝。不过倒是可以把酸奶当作一种比较健康的饮品饭后喝一些。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你真的会选牛奶吗?

你真的会选牛奶吗?

  牛奶不仅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饮品,其营养价值也是多年来饱受追捧的关键之一。然而,随着技术和人们口味的不断变化,牛奶的品种也是层出不穷,那么多的牛奶,我们应该怎么选呢?   首先应该确保的是,你选的是货真价实的牛奶而非乳饮料。  人们喝牛奶主要是从牛奶中获得优质蛋白质及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其中蛋白质是考量牛奶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按照国家标准,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应不小于2.8%,而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是不低于1.0%。  因此,从蛋白质这一点就可以很好地区别牛奶和乳饮料。从配料表中也能够看到,乳饮料的配料表排在前面的是“水、白砂糖”,而真正的牛奶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牛乳”。  舒化奶  舒化奶以“细化大分子营养,让吸收更高效”的宣传口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然而舒化奶真的细化了吗?  其实,舒化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并没有细化,而乳糖又并非大分子,又不需要细化。它主要是利用乳糖酶将乳糖部分分解了,这让那些一喝牛奶就腹泻、腹胀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奶。但如果你喝牛奶后没什么不良反应,就没必要花高价钱喝了。  高钙奶  牛奶补钙效果好,高钙牛奶补钙效果更好,这是大家按照常理推断的结果。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牛奶补钙效果好并不仅仅因为其钙的含量高,还因为牛奶中有促进钙吸收的蛋白质、维生素D以及良好的钙磷比等。  而人为地往牛奶里加钙,首先不会加得太多,加太多会导致蛋白质的沉淀从而影响口味;其次加进去的钙并不能像本身含有的钙那样容易吸收。到底要不要花高价钱,买那十几毫克的钙,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早餐奶  多数人认为早餐奶既好喝又营养,而且口味丰富。然而,早餐奶其实算不上奶,仔细看就知道它其实是调味牛奶。  早餐奶蛋白质的含量是≥2.3克,比牛奶的标准要低;配料表中还多了“白砂糖、乳化剂、食用香精”等。可见其营养价值赶不上牛奶,如果真的用它来代替早餐的话,恐怕营养不足。  高温灭菌奶  高温灭菌奶就是我们常说的“纯牛奶”,多为枕袋包装。采取的是大于135℃的高温瞬时杀菌。保质期较长,一般为40天左右甚至更长,常温储存即可。  由于杀菌温度高,会损失一定的营养。但由于其储存温度及保质期都没有严格的要求,且方便携带,所以更适合外出或旅游时饮用。 //   巴氏消毒奶  巴氏消毒奶通常被称为“鲜牛奶”,有塑料袋装和屋脊盒装的。采取的是低于70℃的低温消毒。保质期较短,通常不超过10天,需要在4℃下冷藏。较好地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及风味,比较适合家庭食用。

食材选购 2021-07-28
糖真的会导致儿童多动症吗?

糖真的会导致儿童多动症吗?

     如果是孩子们的聚会,一般会给他们提供一些蛋糕和汽水。并且,孩子们玩的很疯,在你知道之前,他们可能会从墙上跳下来,对不对?不完全是。虽然许多家长坚持认为,糖使他们的孩子多动,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  甜蜜的真相  “糖会引发多动症的说法是基于1970年中期的一个单项的研究,其中一名医生从一个孩子的饮食去掉了糖,孩子的行为改善。” 纽约市爱因斯坦艾伯特医学院儿科副教授Keith-Thomas Ayoob说。从那时起,很多更大规模的研究已经在进行,但是没有人发现,糖会导致多动症。而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家长们更倾向于认为他们的孩子在吃了糖后会过度活跃。在一项研究中,父母被要求在孩子食用含糖饮料后评价他们孩子的性味过度活跃程度。事实上,饮料是无糖的。而不明就里的家长仍认为他们的孩子是更活跃的,  正确认识孩子多动 //   你可能认为你的孩子在他或她的生日聚会上表现活跃,是因为吃了很多甜食,但实际上你的孩子的行为是有线索可寻的,那是因为与朋友玩游戏而兴奋了起来。专家说,在指责是因为糖果使得你的孩子多动或者有不好的行为之前,你应该先把你的孩子所处的环境做一个正确的判断。一些研究甚至说,糖可以实际上有一个安定人心的作用,因为它会产生一种叫做血清素的化学物质,这有助于让身体状态保持良好的感觉。  关于糖的认识  抛开多动症不说,你应该关注孩子的吃糖量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当孩子们吃了很多含糖的食物后,他们几乎没有胃口去吃他们成长中需要的健康食品,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瘦肉蛋白和低脂乳制品等等。虽然你不必完全限制甜的东西(有点平衡教育和节制),你可以有方法的供应糖分。例如,可以尝试用香蕉和低脂巧克力牛奶代替饼干和牛奶。或者一小碗冰淇淋或者是加有新鲜浆果的冰冻酸奶。这样一来,孩子们一方面吃到了甜点,另一方面还有营养。

健康饮食 2021-07-28
< 75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