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楚国在战国时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楚怀王熊槐身为楚国的一国之君,为何会被秦国俘虏,最后明明逃走了,却没有回到楚国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楚怀王熊槐是楚威王之子,公元前328年,27岁的楚怀王继承了王位,他很快理顺了政务,并尊贤任能,从谏如流。这样一来,楚国人才济济,楚国大业也蒸蒸日上。同时楚怀王针对时弊进行了一系列变法和改革,因此强大的楚国一片生机盎然。国泰民安后,楚怀王开疆拓土,先率大军攻打魏国,直到魏国同意割让8座城池才收兵。紧接着又以绝对的实力让赵国和魏国归顺于他,并联合燕、赵、魏、义渠、齐、韩攻打实力强大的秦国。很快,在楚怀王的指挥下,齐楚联军攻下了秦国的曲沃,也就是断了秦国东出的路。 见识了齐楚联军的强大后,秦惠文王压力山大,这时,国相张仪毛遂自荐,愿意去楚国走一趟。张仪作为使臣带着厚礼见到楚怀王后,表示只要和齐国断交,秦国就割让600里地给楚国。楚怀王为人贪婪,这优厚的条件让他顿时动了心,立刻写了封信给齐国,表示和他们断交,并在信中把齐国国君狠狠骂了一顿,并表示永不结盟。 随后张仪起身回秦国,楚怀王赶紧派使臣与他一道去秦国接收土地。不曾想张仪回到秦国却闭口不提割地的事,在楚使的催促下,张仪才不情不愿地说,他家秦王赏赐的是6里地,愿意就拿去。楚使只得回去向楚怀王汇报。楚怀王这才知道被耍了,立刻整军攻打秦国。然而秦国已经与齐国结盟,楚怀王不但没有报仇,还被他们攻陷了四座城池。 公元前299年,秦国又夺取了楚国8座城池。被逼无奈的楚怀王,只得向齐国求和,并把太子熊横送到齐国为质。秦国得到消息后,立刻给楚怀王写了封信,请求在武关相见,谈谈结盟之事。心存侥幸的楚怀王居然相信了,只带了几个人前去,结果秦昭襄王早就派了人马埋伏在武关,楚怀王很快就被控制了,随后被劫持到咸阳。 接着,秦昭襄王以楚怀王为要挟,让楚国割让巫和黔中两个城市,结果楚怀王宁死不同意,楚国的大臣在短暂的慌乱后,向外宣称楚怀王暴病身亡。然后去齐国迎回了太子熊横继位,是为楚顷襄王。身为人质的楚怀王失去了价值,看管也放松了很多,于是找了机会逃了出去,没想到秦军已经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在投奔赵国和魏国无果后,饱受绝望的病逝了,一国之君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陈叔宝是个怎样的皇帝?为何会成为亡国之君?接下来趣历史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陈叔宝自幼接受良好的皇家教育,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换算成现在的文凭,那至少也是个文学博士)所以他登基后,并不像刘子业和萧宝卷那样胡作非为,在他看来,那样打打杀杀的生活简直是太没情调了。人活在世上是为了享受的,满腹经纶,略带文人忧郁气质的陈后主肯定是这样想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明白无误的昭示了这一点。 陈叔宝有个嗜好,那就是喜欢开会,当然了,这里的会指的不是朝会,而是宴会。开宴会得有个地方吧,可能有人会说,皇宫设施那么完善,地方那么广阔,还能找不到地方?问这话的人一看就知道跟不上陈叔宝同志的思想境界,试想一个具有浪漫文人气息的皇帝怎么可能会看中皇宫那么死板的地方呢。所以为了开宴会,陈叔宝首先搞起了基础设施建设。他让工匠们加班加点的在光昭殿前建起了临春、结绮、望仙三个阁楼,“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杂植奇花异卉”。外面环境那么优雅,阁楼的内部装修自然不能马虎,为了突出情调,房间里的窗、栏、槛、楣都“饰以金玉,间以珠翠”,陈列的家具也是上上之选,“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瑰丽,近古所未有”。这三座阁楼气派华丽,而且高耸入云的阁楼还有特殊的功效,“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很有点皇家园林的气势。 不管是花费了多少民脂民膏,会场总算布置好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除了席间的诸位美女之外,还邀请谁参加宴会。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宾主性格不合,话不投机,甚至被邀请的大臣当场拿出奏折来请他批示,那就太煞风景了。于是皇帝经过细心的考察,觉得宰相江总、尚书孔范等人比较不错,可称的上是中老年才俊。江总为人宽和温裕,虽然有不理政务的小缺点,但是“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善”,皇帝和他对起诗来特别的带劲。孔范就更贴心了,他知道皇帝不喜欢听闻过失,所以“每有恶事,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难得的是,他不光自己这样,还做到了“群臣有谏者,辄以罪斥之”,生怕别人的言语弄脏了皇帝的耳朵。就这两个人,陈叔宝直夸他们是难得的忠臣。 现在地点人物都全了,一切都准备就绪,宴会正式开始了!陈叔宝是个极佳的舞台调度,为了取得视觉的震撼力,宴会一开场,他就呼啦拉派上来一千个美女,载歌载舞的烘托气氛。然后陈叔宝左拥右抱搂着自己宠爱的八个贵妃(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抱过来的)缓缓坐上主位。宴会正式开始后,大家便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你唱他和,飞觞醉月,靡靡的曼词艳语雪片一样的飞出,然后交给那一千个美女现场演唱,余音绕梁绵绵不绝。(最有名的两句就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就这样,陈国君臣酣歌,自夕达旦,以此为常,整个朝廷真是歌舞升平、前途似锦。 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却不想怎的就得罪了帝国主义的隋朝,隋文帝悍然下诏力数后主二十大罪,然后散写诏书三十万纸,遍谕江外,搞的满城风雨。诏书上说:“陈叔宝据手掌之地,劫夺闾阎,资产俱竭,驱逼内外,劳役弗已;穷奢极侈,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欺天造恶,祭鬼求恩,君子潜逃,小人得志。天灾地孽,物怪人妖。”陈叔宝接报后哭笑不得,心想我在我国内怎么花钱,怎么玩乐,关你什么事情,真是吃饱了撑的多管闲事,于是对此置之不理。 过了一段时间,志在统一的隋文帝派出五十一万大军,兵分七路杀奔江南而来,告急文书如雪片一样飞报到陈都健康。陈叔宝得知隋军入侵的警报后哈哈大笑,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唯物史观对群臣说:“东南是个福地,从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孔范向来怕不好的消息惊扰了皇帝,连忙接过话头指着地图比划道:“长江天堑,自古隔断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然后他继续深入的分析指出:“这肯定是边将妄言事急,以便邀功请赏。”另一个大臣也大放厥词,说道:“听说隋军的马到了咱们陈国就死了,损失那是相当的惨重。”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作一回事,笑话了一阵后,又照样叫歌女奏乐,喝起酒来。 陈叔宝做人能沉着到这个份上,实属不易,所以陈朝如果不亡,那就实在是没天理了。仅仅两个月后,隋军便顺利的攻入健康,几天前还在嘲笑隋军的陈叔宝和近臣们吓的四散而逃。后来隋兵在一口枯井里发现了陈叔宝,众人用绳子使了吃奶的劲拉上了一看,这位慌张的皇帝怀里竟然还搂着两个贵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匡胤灭掉了6个国家,那么他是如何处置这6个亡国之君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赵匡胤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势力,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那么,问题来了,赵匡胤灭掉以上6个国家后,是如何处置这些亡国之君的? 一、后周 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年仅七岁周恭帝柴宗训继位。周恭帝柴宗训年龄尚小,无力掌控朝政,于是,赵匡胤抓住时机,谋划了陈桥兵变,兵不血刃的取代了后周。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房州。赵匡胤厚待周恭帝柴宗训,一切待遇不变,仍按皇帝规格享用。还赐柴氏“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使子孙永享富贵。开宝六年(973年),柴宗训逝世于房州,时年20岁,谥号为“恭”,归葬于顺陵。 二、南平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是高季兴所建立的势力,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公元962年11月,南平君主高保勗病死,遗命其侄高继冲继位,并被宋朝拜为节度使。 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赵匡胤攻打南平,高继冲放弃抵抗,南平灭亡。南平灭亡后,宋朝一度任命高继冲为荆南节度使。不久之后,高继冲被改命为武宁节度使。开宝六年(973年),高继冲于武宁节度使任内去世,赠侍中。对于高继冲来说,应该是善终的结局,也即没有史料表明他遭到了北宋的加害。 三、武平 武平节度使,简称武平军,是五代十国时期,位于今日湖南一带的割据势力,在马氏楚国覆灭后,武平是湖南地区割据势力的名称。公元951—963年间,共经历四任三姓节度使,后为宋朝兼并。末代节度使是年仅12岁的周保权。 归降北宋后,周保权任命其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居住京师。乾德五年(967年)迁右羽林统军。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周保权出知并州(今山西榆次)。雍熙二年(985年)去世。和高继冲一样,周保权因为不构成什么威胁且没有激烈抵抗,所以也获得了厚待。 四、后蜀 后蜀(934年~966年),又称孟蜀,是五代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立的势力,定都成都。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伐后蜀,次年(965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 孟昶投降北宋后,从成都押送到北宋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的途中,成都有数万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为他送行,人们哭送着,男女老少沿江护送,其中哭得恸绝者数百人,孟昶掩面痛哭,老百姓一直从成都送到键为县,达数百公里,其场面十分感人。 孟昶到达汴京,被授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七天后,乾德三年(965年)六月十一日,孟昶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赵匡胤为他辍朝五日,追赠尚书令、楚王,谥号“恭孝”。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孟昶的去世实在比较离奇,这不禁让人怀疑他遭到了北宋的加害。 五、南汉 南汉(917——971),是五代十国之一。位于现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历四帝,国祚54年。大宝十三年(宋开宝三年,970年),北宋派潭州防御使潘美率军攻打南汉,次年(宋开宝四年,971年),宋军节节进逼,刘鋹挑选十几艘船,满载金银财宝及嫔妃,准备逃亡入海;还没出发,宦官与卫兵就盗取船舶逃走,刘鋹只好投降,南汉灭亡。 宋太祖赦免刘鋹的罪,并以其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开宝八年(975年),北宋灭南唐后,将刘鋹改命左监门卫上将军,进封彭城郡公。宋太宗即位,再改封其为卫国公。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刘鋹去世,被赠授太师,追封为南越王。对于刘鋹来说,不仅获得了善终的结局,而且待遇也是十分优厚。 六、南唐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三世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南唐其实早就向赵匡胤称臣了,但是这显然不够。公元974年,赵匡胤兴兵十万,由大将曹彬、潘美等率领杀向南唐。也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南唐灭亡了。“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归降后,赵匡胤也没有痛下杀手,将其封为违命侯,拜左(一说右)千牛卫将军。 宋太宗即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师,时年四十二岁整(李煜亦生于七夕),北宋追赠其为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关于李煜之死,有人怀疑和宋太宗赵光义有关,不过,这只是猜测,缺乏史料的佐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既然汉景帝是猜忌之君,为什么还会在历史上留下仁君之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般来讲,一个皇帝给人留下的印象主要有三种:真实形象、历史形象、民间形象。有些皇帝的这三种印象会保持一致,但有些皇帝的这三种印象之间则会出现矛盾与冲突。而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皇帝所施行的政策。 如果一个皇帝本人的性格宽宏大量、平易近人,但实行的政策却是穷兵黩武,对士民百姓施以高压,那么这个性格宽宏大量的皇帝也会形成“暴虐之君”的民间印象,金朝的海陵王完颜亮就是如此,反之亦然。 汉景帝登基之后,他所面临的天下局势和朝廷格局与父亲汉文帝时期没有太大的不同,依然需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无为而治”政策。汉景帝的性格虽然猜忌狭隘,但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很清楚自己面对的天下局势和应该实行的政策。 因此汉景帝刘启登基后,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汉文帝的“无为而治”,继续对百姓和社会利益集团实行相对宽松的政策,留下了“仁义之君”的印象。而由于天下形势的变化,汉武帝改变了“无为而治”,自然也就留下和父亲相反的民间印象。 从汉景帝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任何领导所施行的政策首要的出发点是所面对的局势,将领导人实行的政策与领导人自身的性格联系起来,是一种浅薄的历史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们都知道,五代十国是个混乱的时代,这个时期政权更迭十分频繁,而很多君主不是凶残嗜杀、贪财好色,要么就是沉迷享乐,然而在这些皇帝中却有一个另类,他就是后蜀皇帝孟昶。孟昶不仅爱民如子,还勤于国政、任用贤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明君,下场却非常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孟昶的父亲乃是后唐大将孟知祥,孟知祥长期镇守四川,后唐灭亡后,孟知祥就在四川割据称帝,建立了后蜀。孟知祥死后,孟昶继承皇位。孟昶天性宽厚善良,始终把善待百姓、爱惜民力当成基本国策,自登基后就勤政忧劳,后蜀在他治理下国泰民安。 他在位期间,大力整顿吏治,一批暴虐害民的节度使、武将如李仁罕、张业等人被他无情诛杀,身居高位却贪婪无度的大臣赵廷隐、王处回等都被罢免,后蜀朝廷风气为之面目一新。为了随时能倾听底层百姓声音,接受百姓监督,他专门在宫殿大门外设置“匦函”,专门接受百姓上书。 史书记载,孟昶为了不受奸臣蒙蔽,他亲自处理朝政国事,所有判处死刑的案犯和卷宗,他必要亲自复审一次,以免冤枉好人,不忍多开杀戒,但凡有一线之机,他都会予以减刑或者赦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贤明的仁君下场却很惨。 公元965年,北宋已经剿灭了不少小政权,于是开始把下个目标移到后蜀这里,后蜀面对北宋的大军,孟昶也不知所措,这时他手下有位大臣王昭远站出来,表示灭掉北宋大军易如反掌,于是孟昶就让王昭远带军抵御北宋进攻,结果这王昭远乃是无能之辈,很快就败下阵来,自己也成了俘虏,宋军连战连捷,攻克了剑门、夔州等要地,孟昶无奈之下只得投降,同时也代表这后蜀的灭亡。 孟昶本人也被押送到北宋京师,本来赵匡胤也没打算杀他,可惜川蜀之地的老百姓却害了他,原来孟昶在治理后蜀时期,对百姓施行仁政,整顿吏治,劝农兴教,让百姓的日子过得很好,所以他深得民心,听说他要被押送到北宋京师,老百姓纷纷前来送行,许多人还抱头痛哭。赵匡胤看到这种情况,心想如果孟昶日后造反,川蜀百姓定然会大量响应,于是最终决定除掉孟昶,以除后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刘备究竟是仁德之君,还是个伪君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创立者。对于刘备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有说他是一个仁德之君的。也有说他是一个小人,是伪君子的。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呢?鄙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对于刘备生平的描述,除了正史《三国志》以外,民间还存在一部影响力非常广泛且深厚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长期以来,民间百姓对刘备的认识,主要是从《三国演义》获得的。在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将刘备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编,使得刘备在正史和演义中的形象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在历史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又给他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呢? 颠沛流离的前半生 要想正确评价刘备的一生,必须要以正史等史料作为依据。《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章回体小说,在其中只能起到一些参考作用。本文列举的大多数史实都是在正史中出现的。《三国演义》只会作为旁证加以引用。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是公元前100多年的人物,距离刘备的出生,已经超过三百年。 从刘备的早年经历来看,他不太可能是刘胜的直系子孙,更有可能是刘胜的旁枝的旁枝的旁枝,皇室血脉已经比较淡薄了。 刘备的父亲早亡,所以刘备早年的生活比较困苦。“织席贩履”,在史料中确有记载。刘备十五岁的时候开始游学,公孙瓒是他的同门师兄。因此,他和公孙瓒的关系一直不错。 二十四岁的时候,刘备开始了军旅生涯,立下过一些战功。因此获得提拔,进入了官员序列,在一些地方担任县长、县令一类的基层职务。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刘备基本上就是依附于各个军阀,艰难求存。 公元194年,刘备受到徐州牧陶谦的邀请,前往徐州帮助陶谦抵御曹操,开始比较正式地介入三国混战。这一年,刘备三十四岁。 陶谦病重,把徐州的治理权交给了刘备。但是刘备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够,因此没有接受实职,只是暂时管理徐州。 公元196年,曹操推荐刘备担任镇东将军,封亭侯。 不久,袁术进攻徐州,刘备率军与袁术相持。 吕布趁虚偷袭了徐州,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和儿子。 刘备获得了一生中的第一次惨败。 此后,袁术,吕布又相继进攻刘备,无奈之下,刘备前去投靠曹操。 曹操接纳了刘备,推荐刘备担任豫州牧。有些人把刘备称作刘豫州,就是从这儿来的。 曹操帮助刘备打败了吕布,但是没有让刘备回徐州,而是把他放在了身边,还将刘备晋封为左将军。 但是刘备天生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在曹操眼皮底下参加了“衣带诏集团”。 衣带诏事发之前,刘备离开了曹操,前往青州,投靠了袁绍。 公元200年,刘备又离开了袁绍,南下前往荆州。 一路上,刘备被曹操亲自追杀,连续吃了几场败仗。 但是刘备还是磕磕绊绊地来到了荆州辖地,这一次,他投靠了刘表。 刘表呢,表面上表示欢迎,暗地里却对刘备存在一定戒心。因此他将刘备安排在了荆州的北境,用作抵挡曹操的屏障。 公元202年,刘备在博望坡火烧了夏侯惇,取得了保卫荆州的第一场胜利。但是,也仅此而已,刘备在荆州闲了五六年,闲的腿上都长了肥肉。 到了公元207年,刘备已经四十七岁了。 放眼刘备的主要对手: 比刘备大六岁的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大兵南下对南方形成压制之势; 比他年轻二十岁的孙权,也占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地盘,形势远非刘备可比。 四十七岁的刘备,仍然寄居在刘表的麾下,时时受到刘表的提防。 在三国那个年代,刘备已经处在比较大的年龄段了,无数的后浪正在前赴后继,汹涌而出。 这种形势下,刘备还能够创下什么样成就呢? 辉煌而短暂的后半生 此时,刘备在三国时代精彩的军事纷争中,已经出道二十多年。 除了最初几年还算顺利外,后面的十几年中,刘备一直颠沛流离,不断寻找依附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在出道后,尽管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但是在朝堂和民间都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在三国当时,以及后世的很多人,都将刘备作为仁德君子进行评价。 刘备寄居徐州的时候,袁绍就曾经说过,刘备“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当时的徐州牧陶谦也认为:“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刘备兴复汉室最大的对手曹操说:刘备是人中的豪杰,今天如果不打垮他的话,以后他必定会成为我的祸害。 曹操手下的几个大谋士——郭嘉、程昱、贾诩——也都对刘备做出了较高的评价。 刘备不断改换依附对象的时期,最早跟随他的关羽、张飞、赵云、简雍等人,一直对刘备不离不弃。 而在徐州加入刘备阵营的糜竺,荆州和刘备结盟的刘琦等人,也都没有背弃刘备。 可见,在当时刘备就已经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不仅仅是自己人,也包括他的敌人。 在一片赞誉声中,刘备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公元207年,刘备遇见诸葛亮。自此以后,刘备在诸葛亮的协助下,东讨西杀,一路开挂,占据了荆州大部和益州全部,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 公元221年,刘备正式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 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此时的刘备可称得上是功成名就,达到了事业上的顶峰。多年来一直跟随他艰苦打拼的文臣武将,也都获得了相应的回报。 然而,不久之后,孙权偷袭荆州,杀死了关羽,拉开了蜀汉政权从巅峰开始滑落的序幕。 毛泽东认为刘备有两个缺点,第一个是感情用事;第二个是分不清主次矛盾。 关羽死后,刘备的这两个缺点集中体现出来,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与东吴交恶。 刘备没能为他的弟弟复仇,自己也死在了白帝城。 临死之前,刘备向诸葛亮说出了那句著名的遗言:“君可自取”。这句遗言,也成为了后世评论刘备是伪君子的最主要的一个证据。 刘备到底是仁德之主还是伪君子 有些人认为,刘备的遗言是逼着诸葛亮表态,做承诺,在道德层面上绑架诸葛亮,因此充分的反映出刘备伪君子的真实面貌。鄙人不甚认同这种观点。 在各种史料中,没有很明显的证据表明,刘备说这句话就是为了防止 诸葛亮日后作乱篡位。以刘备和诸葛亮多年的合作关系,刘备应该深知诸葛亮并不是那种人。 鄙人更认为,刘备的这句话多少反映出了自己的真意,光复汉室的大任,更多的托付到诸葛亮的身上,而不是自己的那个儿子——刘禅。 还有人把刘备夺取益州,当做他是伪君子的一个证据。 刘璋邀请刘备进入益州,而刘备却反客为主,鸠占鹊巢,占领了益州。不能表明刘备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吗? 在三国期间,一众政治,军事集团为了获得稳固的根据地,做出了很多比刘备占领益州更让人心寒齿冷的事情。 相比之下,刘备在徐州,荆州的表现,反而可以证明刘备并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占领益州,本来就在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中,刘备只是审时度势地利用了形势,完成了这一战略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已。并且,刘备对刘璋还是比较善待的,并没有把他赶尽杀绝。 至于长坂坡,刘备摔孩子邀买赵云的忠心,则是小说的演绎,史料中并无记载。 史料中记载的反而是刘备逃离荆州的时候,刘琮的左右以及很多荆州的官员,百姓追随刘备南下。追随的人数达到十余万,因此刘备每天只能行军十余里。 这样的情形,不恰恰说明刘备在荆州还是颇有人望的吗? 因此,在刘备死后,世人对刘备的评价也多以正面为主。 虞世南说刘备“待刘璋以宾礼,委诸葛而不疑,人君之德,于斯为美”。 王勃认为刘备“宽仁得众”。 朱熹则说“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结语 所以,你看。如果把刘备称为真小人,称为伪君子。是很难找到足够的史料证据来支持的。如果把刘备称为仁德之君,多多稍稍还有迹可循。 当然,不能简简单单的对于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还是要综合更多的史实来进行分析。 刘备能够成为一代雄主,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我们只能描述他大体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能准确的下一个“仁德”或者“虚伪”的定义。 对于历史,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自己的分析方法,不要人云亦云,这才是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花友们在养殖君子兰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君子兰养得越久根系就会长得越多,根须越来越多盆土就会越来越少。此时的君子兰长势会越发不好。此时我们就需要换盆同时给君子兰适当的修剪根须。 那么修剪根须应该怎样进行呢?很多新手花友对于给君子兰修根的方法并不是很了解,也有的花友可能也是第一次接触君子兰,修剪根须还是第一次见。所以今天花儿谷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君子兰的根系的修剪方法吧。 一、清理泥土 在给君子兰修剪根须的时候我们先要将其根须包裹的土壤给抖掉。我们将君子兰拿出花盆来断水几天,让泥土容易清除而不会导致根须被过度伤害。我们在根须与泥土的外围轻轻用手掌拍打。让泥土与根须彻底分离,我们慢慢的将泥土清理干净,然后再使用清水清洗干净君子兰的根部。 二、修剪根须 君子兰的根部是肉质的,虽然看起来比较粗壮,但是其实是非常的脆弱的。在日常的养护中随着老根的腐烂,新根的生长,很多的根系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会变成腐烂的或者变空洞干枯的根。我们给它修根就是将那些已经开始腐烂或者已经干枯了的根须剪掉。 三、修根方法 修根的技巧其实也很简单,可以用手的时候就不用工具,比如说抖掉泥土我们最好直接用手而不借助工具,以免给新的根须造成伤害。修根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清理的烂根空根,我们都尽可能的直接用手去轻轻的处理掉。使用工具就会相对容易导致新的根须发生折损等伤害。 在清理完烂根空根之后,如果我们发现有的新的根须被伤害的很严重我们就需要给它消消毒。常见的消毒药剂有高锰酸钾和多菌灵等。如果伤害的比较少我们就可以直接不管继续上盆养护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花儿谷为您介绍的给君子兰修根的常见方法。是不是非常简单呢,我们主要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让太多的新的根须受伤,其他的我们随便怎么处理,只要尽可能的处理掉那些没用的根须就可以了。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换盆的时候必须给它修根,不是换一个大盆来养护就可以了。如果换盆不给它修剪根须那么换盆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哦。
(李渊的形象) 坦率讲,并不是杨师厚。非但不是,反而很强。之所以弱,是因为他有一个更厉害的儿子李世民,更因为他的儿子对自己的历史形象无比热心。具体可以从其出身、争夺天下的过程和“印象的得来”进行分析。 (关中。关陇集团的诞生地) 首先,李渊生而不凡。 李渊出身自关陇集团,这使得他身处那个时代的社会顶层。赵翼、陈寅恪等学者将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称之为“关陇集团”。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国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将军之一。李渊的祖父就是“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所以,他七岁袭封唐国公。 良好的出身使得他,远比同时代其他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更早和更充分的政治历练。更何况,因父母早亡,他被姨妈也就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收养,和杨勇、杨广等一起在皇宫中长大。所以,他的眼界、视野和能力等非常人所及。 (李世民的形象。一个“天可汗”,完全遮掩了他的父亲和儿子的光芒。功业是一方面,但同时,和他对史书中自己的形象,有异乎寻常的热情,有打破常规的举动,这是不能忽略的。) 其次,夺长安迅猛而高效。 下面回顾他争夺长安,进而统一全国的历程。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七月,李渊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趋关中。当年十一月初九日攻入长安。可见,迅猛而高效,此时其他大小军阀都在混战中。 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自此开始了扫荡群雄的历程。武德七年(624年),随着唐军消灭了江南辅公祏,基本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历程。 从上,他在乱世中起兵,四个月内占领长安,六年内基本统一天下。相较于刘邦的七年、刘秀的十二年,这速度和效率是惊人的。这自然体现了他高超的谋划和决策水平。同时,在政治体制建设和军事制度的创新上,也多有建树,体现了他较强的治理手腕和能力。 所以,李渊并不弱,至于“最弱”更谈不上了。 (许敬宗的形象。他的各种丑行和不义之举,通过唐代国史、两《唐书》、《资治通鉴》等一代代流传下来,警醒后人要“淡泊守节、克己修身”) 再次,问题探究:此等印象从何而来。 一般说来,说李渊弱,起点就在于“晋阳起兵”。按一般说法,起兵是李世民一手策划、推动和完成的。不过试想,如果李渊真无此心、也无此准备。年少的李世民(19岁)能掀起多大的波澜呢?恐怕只是因为后来他是唐太宗,才有后来无限度的溢美和专美。 问题的关键是此印象从哪里?那就是史家的“曲笔”:许敬宗的修史妄改。从公元634年(贞观八年)他被授为著作郎,兼修国史。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参与完成《武德实录》、《贞观实录》的撰写工作,受封为高阳县男,赐物八百段,代检校黄门侍郎。可见,深得圣心。不过,他的“修史妄改”就为时人所诟病。许敬宗的奸佞之举,在其去世后不久就被人揭发。诏令刘仁轨等改修国史,后来唐朝又数次修编国史,都未提及许敬宗。今天所见的《旧唐书》等已鲜有许敬宗篡改的内容了。唐朝的历史书写是很特殊的,试想经过数次反复的修编,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史”呢?水分不少吧。 所以,在评价唐初那段历史,尤其是李渊的作为,我们要对史书的反复修编过程有所了解,有问题意识,才是关键。
花友们在养殖君子兰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君子兰养得越久根系就会长得越多,根须越来越多盆土就会越来越少。此时的君子兰长势会越发不好。此时我们就需要换盆同时给君子兰适当的修剪根须。 那么修剪根须应该怎样进行呢?很多新手花友对于给君子兰修根的方法并不是很了解,也有的花友可能也是第一次接触君子兰,修剪根须还是第一次见。所以今天花儿谷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君子兰的根系的修剪方法吧。 一、清理泥土 在给君子兰修剪根须的时候我们先要将其根须包裹的土壤给抖掉。我们将君子兰拿出花盆来断水几天,让泥土容易清除而不会导致根须被过度伤害。我们在根须与泥土的外围轻轻用手掌拍打。让泥土与根须彻底分离,我们慢慢的将泥土清理干净,然后再使用清水清洗干净君子兰的根部。 二、修剪根须 君子兰的根部是肉质的,虽然看起来比较粗壮,但是其实是非常的脆弱的。在日常的养护中随着老根的腐烂,新根的生长,很多的根系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会变成腐烂的或者变空洞干枯的根。我们给它修根就是将那些已经开始腐烂或者已经干枯了的根须剪掉。 三、修根方法 修根的技巧其实也很简单,可以用手的时候就不用工具,比如说抖掉泥土我们最好直接用手而不借助工具,以免给新的根须造成伤害。修根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清理的烂根空根,我们都尽可能的直接用手去轻轻的处理掉。使用工具就会相对容易导致新的根须发生折损等伤害。 在清理完烂根空根之后,如果我们发现有的新的根须被伤害的很严重我们就需要给它消消毒。常见的消毒药剂有高锰酸钾和多菌灵等。如果伤害的比较少我们就可以直接不管继续上盆养护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花儿谷为您介绍的给君子兰修根的常见方法。是不是非常简单呢,我们主要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让太多的新的根须受伤,其他的我们随便怎么处理,只要尽可能的处理掉那些没用的根须就可以了。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换盆的时候必须给它修根,不是换一个大盆来养护就可以了。如果换盆不给它修剪根须那么换盆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