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坐可分两种也就是带何目的,是想单纯的静坐还是想深入的练习道家丹道(大小周天),明白目的后练习的方式方法必然不一样打坐入定是什么感觉。 题主说到了“长期坚持打坐” 这点很重要,通常概括两个字叫“自律”。有自律的人练起来就好办了,其实打坐会上瘾,日后慢慢体会。如果认为不能,看看了解下也不错。 无论带何目的,前期必须经历的几个阶段:腿麻 腰疼 幻觉 。腿麻对于初学者很正常当腿麻难受时稍微活动下或者终止,这个只有慢慢练习没有其他途径,散盘 单盘 双盘只需要时间和过程。腰痛是坐姿的问题,背一定要挺直,打坐5 ,6分钟后要自我调整下,不然很容易造成脊椎变形等问题。幻觉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主要是心静不下来,大脑会想很多问题造成的幻觉。出现幻觉也不必恐慌,不要沉浸其中调整呼吸动动身子就可以了。初入者打坐时间不易过长10-15就行综合上面三个问题循序渐进延长时间, 打坐大脑处于休息状态,可以影响脑部相关区域,调节脑部活动,让大脑更敏捷,产生更多的灵感,提升思维能力,对视力和血压都有好处。 打坐身体器官处于休息状态,盘坐阻止了部分下盘血液流通,从而使心脏动力更强促进血液循环有效冲击血管堵塞的物质。血脉通自然就能消除一些病症。 打坐最重要的就是要静,当今经济社会各种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打坐可以让大脑处于一个空旷的状态,属于真正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静心片刻后,更好的处理的问题。 今天双盘打坐有昏睡的感觉为何? 我身体不好,认识了一位瑜伽小姐姐,她说让我跟着她练习瑜伽,会让我的身体慢慢好起来。我跟她练习了一段时间,感觉真的很好,精神也好多了。今天她又教了我一套新的动作。 至于双盘腿打坐,她让我伴着呼吸做,渐渐的在打坐过程中,我精神就会慢慢入定,所有外界声音都屏蔽视听之外。有时不是昏昏欲睡,有时就是能睡着!等做完醒来之后,精神大爽,在没有萎靡不振的那种样子了。 联系瑜伽就是要你精神集中,抛却日间的杂念与不快,全身进入一种唯我的境界。初级阶段只是联系,等练得娴熟了就能很快进入状态。 上图是我的美女师傅在室外练习瑜伽。
 
            对于初学者而言,打坐的难点有三个:身体不适打坐入定是什么感觉、呼气失控、心烦意乱,以上三点如何克服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三个难点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心烦意乱很多资料里都会说要“让自己放空,最好不要再有任何的思想,连想都不要想”。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误导。这是导致其他两个问题关键。 “连想都不要想”是修炼的结果,绝对不是手段初学者就是为了要克制自己,“连想都不要想”,最后才越不想想,就越心烦意乱,然后呼吸也不自然了,呼吸越不自然就越觉得憋气,越憋气心就越烦,心越烦,屁股也疼了,腰也酸了,肩膀也麻了,请问这样你能坐几分钟? 道法自然,不刻意才是“道”第一、坐着舒服是第一要务,不要追求一定要盘坐,更不要上来就玩双盘,咋舒服咋坐。 第二、随便想,让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只要不刻意,思想跑到那算那。 第三、不追求必须坐多久,也不用追求每次都要一样长时间,能坐多久算多久。 这样才能慢慢的越坐时间越长。 从管理呼吸开始按照上述方法,能坐住了,就可以开始学习管理呼吸了,尝试由胸式呼气调整为腹式呼吸,说高深了就是气沉丹田。也不急于每一次都要气沉丹田,逐步过渡,逐步拉长一次呼吸的周期,调整和放慢呼吸的节奏,此刻心思自然就集中到了呼吸上,然后可以进一步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的起伏上。呼吸管理好了,心就静了。心静了,坐着也就不会有腰酸背痛屁股发麻的感觉了。能到这种状态,再去调整坐姿,强化意念就没那么难了。 总之,正如“吃素”是修佛的结果,而不是修佛的手段,非要强忍着吃肉的欲望,那是沽名钓誉。打坐也是修炼,不要把结果和手段弄反了。 入定之前为什么会产生恐惧感? 这个答案其实在1000多年前,禅宗六祖惠能就给出了答案,你要知道你入定的目的是什么? 入定的目的是出定以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不要本末倒置! 下面是坛经关于禅定的原话: 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分界线,上面是《坛经》里的原话。 对照上面的内容,会发现很多教禅定的都是舍本逐末,太注重形式,追求只有在入定中那短暂的安宁和清净。一旦出定就会妄念不断,烦恼不断。那不是真定! 你入定前有恐惧感,也就是内心不清净,有杂念。对你自己入定的行为并不是真正信任和感知。 也就是说你本来清净的自性,因思考定这个念头而乱,才会有了恐惧的感觉! 不知你是否认同我的回答? 赞同的话点赞+评论+转发,让更多的朋友看到! 谢谢! 不赞同欢迎评论指导,向你学习! 人可以以打坐的方式睡觉吗? 正常人躺着吃饭,会舒服吗?渊回认为:打坐禅修是人的精神食粮,一定要严格起来! 有句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该睡觉就好好睡觉,该打坐修行就认真打坐修行。 当代修行大士,南怀瑾老先生说他老人家闭关的时候,进关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睡个痛快。 睡眠睡饱了,精神养足了,打坐修行自然上路。 就怕有些人,美其名曰练不倒单。休息没休息好,睡眠没睡眠好,身体也搞坏了,打坐也没有坐好。得不偿失!这个一定要明白弄清楚。 不要去刻意追求,所谓的神满而不思睡。 道家所谓的,气满而不思食,神满而不思睡。这个功夫是非常高的,我们普通人可能穷极一生,也很难做到。 我们只有踏踏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该休息时候休息,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打坐时打坐,该用功时用功。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李渊回 热爱文化,关注修行,大家共勉!
 
            我不打坐,我是躺着就入定。可能我走了很多捷径。我的老师说我有慧根,很快入定胎息。感觉吗入定?可能我说出来有人不相信。有次在评论里说几句胎息的事,有人发了一个吹字,很伤自尊。今看到都是圈里人也说几句。入定出现的情景我认为是一种信息,不是什么谜信,只是科学一时还不能解释。我也看了几个回答,同感的就不说了。说两个不同感的地方,有经验的回我一下,同进展。一是时间感觉不同。有个人说觉得入定时间很长了,一看才十几分钟。我在时间感觉上,觉得时间很短,出定个把小时,有时俩多小时一晃而过。二是胎息不呼不息时,我只觉得喉咙前的凹陷的窝微跳。我看到有人说下丹田脉博跳。希望不同观点的发表。还有我在胎息中,看到乳胶状白色晶体的自己站在床边,着实吓了自己一跳。第二次是和我平行在离我一米的上空,也是自己。还有飘出了一次………老师说不能回不来。后来就把时间缩短,别出此现象。不打妄语,亲身体验。我不把此当天机当谜信,但也不会和不懂得人去说。人体生命是一门科学,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岁练气功,一直热衷人体科学研究,写出三本书都是有关人体与科学技术方面的。(不过我还没找到,想买本看看)我想随科学技术发展会有所解。1984年中国社科院下属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立了。据我了解,探讨研究人体生病治病方面东西,对生命的来龙去脉还是未开发。(个人体会,希望指教!) 人在入定之后是什么感觉? 一个人练功入定,主要是打坐,气功锻炼者叫打坐,密宗练习者叫禅坐,太极练习者叫意念。 练功入定,各人的感觉不一,主要是基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入定的状态仅仅是练习者的自我感受,外人是不可可理解到的。 总体来说,入定的基本感觉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感觉身体不存在了,也就是‘’空灵‘’。二是感觉有时飘飘上升,不知道飘升到那一重天空里,但是有时候又快速下坠,不知下坠到那一层深渊去。这两种感觉的解释就是‘’飘飘欲仙‘’,也就是古典小说里面描述的‘’修仙‘’。三是随着锻炼时间的越来越长久,功法越来越娴熟,‘’功力‘’处于突飞猛进时期,身体的经脉周天通畅,感觉到‘’气‘’在经络里的‘’运行‘’,练功的信心和快乐弥漫全身,弥漫人生。四是长期练功,把练功当做体育健身的一种生活以后,就会感觉到自己身体血管里面的血液汩汩流动,全身关节关节、肌肉、穴位随着意念,有循序的跳动和溜动。古典小说把这种情况叫做‘内视’功能。 入定的注意事项是切莫练功不知道收功,也就是意念‘’回头‘’。因为,世界上是没头什么神仙存在的,也没有什么练功修练成可以变来变去的‘’神功‘’的。练功仅仅是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锻炼毅力,强身就能防病。如果一味追求入定,追求功力,不会收功,有可能会走火入魔成为神经人。 功法练习,包括入定,仅仅作为身体锻炼的一种,不要被神话,故事里面的传说蒙蔽,也不要被那些社会‘’大师‘’所骗,循序渐进,在工作之余进行练习就行。这样才是真功夫:工作,学习,家庭,社会,锻炼,健康,平安。 个人的练习体会,仅仅作为讨论。 打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 静坐是静坐,入定是入定。入定是佛家、道家专有名称,看你要修哪一禅定,百千法门,各有不同。”定”字本身的意义就是把一个东西定住,念头像一颗钉子钉住,像一颗珠子放在那里,珠子是活动的,把它定住,摆在一个中心点,专一不动。钉子、珠子都是作比喻,比喻有百千三昧,三昧是梵文翻译,是百千种方法,是你达到”定”的境界。定是心定,身体跟着定,奇脉也跟着定了,这个叫”定”。 入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佛教的念佛参禅、其他宗教转移的做礼拜、祷告,没有杂念妄想,定到一个念头上,乃至道家做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