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蓝萍(1925-1971),湖南湘乡人,抗战时入了在重庆开办的”中央音乐干训班“,后来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解放后,国民党政权和许多大陆的知识分子纷纷来台,周蓝萍就是其中之一。在台的日子里,周蓝萍先生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绿岛小夜曲》不仅在中国台湾岛流行,还在东南亚各地流行,被译成多语的歌词。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履历3家庭成员4奖项荣誉5人物评价6人物轶事7个人作品8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周蓝萍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25-01-04逝世日期:1971-05-17职业:作曲、配乐毕业院校:国立音乐学院代表作品:《绿岛小夜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路客与刀客》 人物履历2 周蓝萍本姓杨,小名“小谷”,於战乱中顶替了“周蓝萍”的名字。对日抗战时期参加重庆地方训练团“音干班”结业,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声乐)肄业。1949年定居台湾,后至中国广播公司任职,担任歌咏团指挥、四重唱的男高音及作曲工作,在这期间编写了许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又以潘英杰作词、周蓝萍作曲的《绿岛小夜曲》、《回想曲》等最为知名。经张彻导演牵线,周在延揽下成为首位前往香港发展的台湾作曲家,1963年,周蓝萍加入香港的邵氏电影公司,为李翰祥执导的黄梅调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曲及配乐;该片公映后除了大收旺场之盛外,由他撰写的黄梅调主题及插曲,也风屝一时。1960年代中期,周蓝萍开始陆续传出身体不适的消息,是时事业正值巅峰,纵横台港两地,承受工作压力极大。先被诊断为胃溃疡,後又传出心肌梗塞,1971年在为《红胡子》配乐时,因腹痛不支而崩溃,经检查已由盲肠炎转为腹膜炎,手术后突发心脏病不治,得年仅四十六 家庭成员3 妻子李慧伦,儿子周扬正,女儿周扬明。 奖项荣誉4 年份届数配曲影片奖项名1963第二届梁山伯与祝英台最佳音乐1969第七届水上人家最佳音乐1970第八届路客与刀客最佳音乐 人物评价5 无论是周蓝萍与流行歌电影配乐,廖乾元和四海唱片,它们都详细提示著,战後的时代音乐,从来不是没有电影没有歌者,就没有自己身世的一缕清魂。它们确确实实脱胎於胆识和才华皆过人的创制人、出品者手下,并负载著整个时代压印其上的鲜明性格。它们有著背後的许多人,很多事,更多歌。它们虽貌似位处视觉的大後方,流动於清朗的意识之外,却在潜意识里,暗挟著那些年华岁月而来,并且可循之上溯到故事的来处。——陈亭聿:关於那些歌的背後:《宝岛回想曲:周蓝萍与四海唱片》书评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创了一代黄梅调盛世,胡金铨《大醉侠》、《龙门客栈》在配乐的烘托下,也凸显其江湖冷暖,儒侠气韵。不只如此,他的音乐也替《王哥柳哥游台湾》烘托台湾乡土的人情可爱。他的曲风虚怀若谷,广纳东西方各种形式流派──时代曲、爱国歌曲、黄梅调、山歌、儿歌等等,对於中西乐器的运用也十分自如。——陈亭聿、洪健伦:寻回被遗忘的时代之声,作曲家之女周扬明 人物轶事6 谱曲赢得女孩芳心周蓝萍於国民政府撤退时,随万象电影公司来台,初於中广担任特约歌咏指导,兼任金瓯女中声乐教师,并恋上当时的高二学生李慧伦,苦追三个月无果之下,他以倾慕之情谱出《绿岛小夜曲》,歌咏郁郁葱葱、轮廓如船的台湾宝岛,也向心上人一表倾诉锺情,感叹爱人面对追求“你为什麼还是默默无语。”终於打动佳人芳心,两人相恋进而结发,这首歌曲也成为台湾史上第一首国语流行歌曲,更传唱整个东南亚华人圈。 个人作品7 回想曲、茶山姑娘、我有一份怀念送别【电影〈菁菁〉插曲】永诀【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插曲】求媒【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插曲】化蝶【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插曲】代父【电影〈花木兰〉插曲】别母【电影〈花木兰〉插曲】失望【电影〈花木兰〉插曲】心事【电影〈花木兰〉插曲】庆功【电影〈花木兰〉插曲】叹息【电影〈花木兰〉插曲】私恋【电影〈花木兰〉插曲】话别【电影〈花木兰〉插曲】谈往【电影〈花木兰〉插曲】议婚【电影〈花木兰〉插曲】送行【电影〈花木兰〉插曲】边警【电影〈花木兰〉插曲】隐衷【电影〈花木兰〉插曲】凝望【电影〈毒玫瑰〉插曲】同窗【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插曲】哭灵【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插曲】湖上谢媒【电影〈七仙女〉插曲】醉侠(一至三)【电影〈大醉侠〉插曲】盼郎归【电影〈水摆夷之恋〉插曲】吹喇叭小花帽【电影〈马车夫之恋〉插曲】小情郎小拜年小燕子雨夜花两相好我的家苦与甜祝母寿思双亲桃花路青春曲摇篮曲访英台 后世纪念8 2013年12月10日,台北市文化局为周蓝萍主办的《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歌──口述历史特展》举行特映,放映纪录片《音乐家周蓝萍》。本片由周扬明委托年轻导演黄敬峰(Mark)执导,让作曲家之女在银幕上带观众探询父亲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