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531 ~ 590年),字介,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出身于世代精于 儒学的仕宦之家,梁中大通三年(531年),颜之推出生在江陵颜氏家训。他青年时正好赶上侯 景之乱,21岁的颜之推被俘,囚送建康,第二年返回江陵,任元帝的散骑侍郎,奉命校书。 两年以后,西魏讨伐梁,攻陷江陵,他又一次被俘,被遣送到关中。不久,颜之推冒着 生命危险逃奔北齐,齐武平三年(572年)任黄门侍郎,主持文林馆,修类书《御览》。 北齐灭亡后,颜之推到北周,任御史上士。隋朝建立后,他被召为学士,受到尊重,约 在开皇十年后病逝。晚年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鼓励子孙继承家业,扬名于世,写 下《颜氏家训》20篇。颜之推一生著述丰富,但流传下来的只有《颜氏家训》和《还冤 志》二书。
《颜氏家训》的作者为北齐文学家颜之推颜氏家训。颜之推(531~595),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他出生在士族官僚之家,博览群书,善写文章。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亲身感悟,以儒家思想为宗,著成这本传世家训,以保家族地位稳固、传统不绝,训诫后世子孙为人处世之道。 《颜氏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持家、教子、修身、处世、为学、务实等多个领域,适应了封建社会教育子孙为人、立身、处世、治家的需求;另外,作者还在儒学、文学、社会、民俗等方面阐发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并针对当时社会上风俗的流弊进行了披露,对于后世研究南北朝历史及文化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乱世之中所表现出的明哲思辨,对后人有着宝贵的认识价值,直至今时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颜氏家训》不仅是乱世时期承前启后的家训代表作,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独立成篇的家训专著。它自成书以来,一直备受历代学者及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甚至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乃若书之传,以提身,以范俗,为今代人文风化之助,则不独颜氏一家之训乎尔”的评价。 《颜氏家训》被作为家训范本,广为流传,经世不衰,对古代家庭教育乃至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颜氏家训》讲的是什么? 颜之推(531—约595),字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世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出身士族,他遍读群书,为文辞情并茂,为梁湘东王所赏识,十九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经过二十年,一直做到黄门侍郎。577年,北齐被北周灭亡,他被征为御史上士。581年,隋又灭北周,他在隋文帝开皇年间,又被召为学士,不久无疾而终。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了《颜氏家训》一书,是对其子孙的告诫。《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全书共20篇。该书包含很多关于南北朝社会、政治、文化的细致的观察和通达的议论。这本书还谈到梁代子弟的脆弱、邺下读书人教子之方法,以及江南侨姓之未有力田等等,这些都是南北朝时的重要史实。 《颜氏家训》有什么作用呢? 《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 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 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 的现世精神上。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 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仅以唐朝而言, 就有注解《汉书》的颜思古,书法为世楷模、光耀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 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 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的彰著。即使到了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断,尤 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的人们钦羡不已。 《颜氏家训》成书于何时? 颜之推(约公元531-约595年)字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 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周官》、 《左氏春秋》。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 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他博览群 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其生 于乱世,亦长于戎马,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但不久随着江陵为西魏 军所破,只好投奔北齐,历20载,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公元 577年,北齐为北周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 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同时它也是一部有关伦理道 德的著作,在中国伦理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是他一生关于士 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后世称道此书为“家教规 范”。然而也正因为颜之推经历非凡,故何时写成《颜氏家训》便成了 历史上的一桩悬案。传统的看法认为,《颜氏家训》当写于北齐。因为旧本题为“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既然表明为北齐黄门侍郎,当然也就是北齐时撰写,这似乎已经是非常明了了。 《郡斋读书志》卷十一、《四库总目提要》卷一一七等皆持此说。只是到了近代,“北齐”说受到了挑战。学者余嘉锡先生首先发难,他在《四库总目提要辨证》一书中提出“北齐”说毫无根据,他又提出《颜氏家训》实作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陈之后。因为《颜氏家训•终制篇》云:“先君先夫人,皆还未建邺旧山;今虽混一,家道罄穷,何由办此奉营经费。 ” “今虽混一”一语,实在道出其玄机也。余氏这一提法,立即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各派学者纷纷表示赞同,推翻“北齐”说的理由也就愈加显得充分。归纳起来有这么重要的几条,其一,《颜氏家训》诸篇大多讳“忠”,如《序致篇》曰:“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本为“忠孝”);《勉学篇》云:“不忘诚谏”(本为“忠谏”);《归心篇》曰:“诚臣殉主而弃亲”(本为“忠臣”)等。 分说明《颜氏家训》写于隋朝,而且是在杨坚称帝后写成的。因为隋 文帝杨坚的父亲叫杨忠,隋避“忠”讳。同时该书的下限在炀帝即位 之前,因为它不避“广”讳(隋炀帝名杨广),“广雅” 一词使用得特 别频繁。其二,全书大多故事牵涉到隋朝统一。除《终制篇》外,《风 操》篇也曰:“今日天下大同。 ”足知该书写于隋时。其三,全书所述 说的历史事实、职官名称等皆为人隋后事。如《书证篇》引国学博士 萧该之说,国学博士是萧该入隋后的官称,等等。需要补充的一点是, 既然《颜氏家训》写于隋时已不容置疑,那么为何题为“北齐黄门侍 郎颜之推撰”呢?余嘉锡先生认为,颜之推在北齐颇久,且在他一生 中要数黄门侍郎一官最为尊显,他撰的书,当然要署上他最为得意的 官职,这似乎在情理之中。 余氏之说虽然基本上得到了诸家的肯定,然而也有人提出不同的 看法。一位名为曹家琪的先生在《文史》第二辑上发表了《颜之推卒 年与〈颜氏家训〉之纂定、结衔》一文,他认为《颜氏家训》是颜之 推训示弟子之作,每有所感,及时著录,以戒后昆,固不必一气呵成。 书中说“近在黄门”,当属居北齐黄门侍郎时所记;说“南朝”、“齐 世”,则已人周、隋;说“今虽混一”,则是隋已一统南北。至于最后 之纂定,当在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夏四月以后。因为《颜氏家训 •省事篇》记载了争论历法之事,而此事发生在隋开皇四年至十七年 间,《隋书•律历志》有载。 从《颜氏家训》记载的详细程度看,这次 历法之争,颜之推肯定亲见。这说明《颜氏家训》所叙事实的最晚时 间为开皇十七年夏四月,其最后纂定当在这之后。而且,关于原书为 何署上“黄门侍郎”,曹家琪先生认为余嘉锡所谓的颜之推看重黄门一 官是不准确的,因为颜之推甚念南朝。 他的两个儿子取名“思鲁”、 “憨楚”,足见他对南朝的恋情。怎能看重北齐的黄门侍郎一官呢?思 鲁在整理父亲著作时题上黄门称谓,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颜之推 晚年“太子召为学士”,太子者,隋太子杨勇也。思鲁题父作时在太子 勇被废之后。杨广刻薄,既害勇,思鲁当然不能不有所避让,而不敢 涉及太子勇。 倘题作梁臣,则又触动当时尊北抑南之意;题作周臣, 恐怕有不帝隋之嫌。故只好题为“北齐黄门侍郎”。这样看来,此种观 点还是比较贴切和中肯的。总之,事实上看去已相当明确了,然而这究竟是否定论,还要由 后人来不断做研究、补充和认同啊。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小学生家风家训内容,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家谱即是承载家文化的工具,互联网家谱是新一代承载家文化的工具。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
严家训(1898年~1938年4月28日),字诲诚,男,汉族, 1898年出生于云南省富民县永定镇永定街。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0军183师541旅1082团团长。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事迹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严家训别名:字诲诚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38年4月28日职业:军人籍贯:云南省富民县 人物生平2 自幼家境贫寒,幼年丧父,15岁从军,离家时,祖母给他做了一双新布鞋,他舍不得带走,偷偷留下给家中兄弟,自己穿着一双草鞋出门而去。 严家训入伍后,因其身材魁梧,作战勇敢,被选入唐继尧的侍卫军。当时龙云任侍卫军大队长,由于严家训为人忠厚,深得军中将士好评,1923年升任排长,之后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龙云任云南省主席后,被破格提拔为侍卫大队长。严家训虽然28岁就当上了侍卫大队长,可谓少年得志,但他不改平民作风,带兵纪律严明,每天三操两堂,事必躬亲,体恤士兵,爱兵如子,早晨出操,晚上查岗,从不间断。 主要事迹3 严家训不畏强暴,以敢于反抗恶势力而闻名乡里。1929年前,富民县境内盗匪猖獗,赌博成风,人心惶惶。严家训得知后,为除害安民,亲自深入土匪头子家中劝其改邪归正。并清除摆赌团伙,维护了家乡的安宁,乡民对他十分敬重。1937抗日战争爆发,同年8月全国一片抗日呼声。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将全省陆军第一、二、三、五、七、九步兵旅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0军,准备出滇北上抗日,严家训在向龙云请求出战时说:“主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身为军人,岂能容忍日寇进犯?我决心保卫祖国,即使战死疆场,为国捐躯也是光荣的。”,龙云是想要留他在身边,并告知60军军官安排已满,他作为少将军衔起码应该安排旅长,严家训说:“我出征是为了抗日不是为了当官。”,龙云终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批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3师541旅1082团少将团长。部队出征前,严家训对妻子武锡珍说:“我是一个军人,随时都有为国捐躯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