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彻
张彻简介

张彻简介

张彻(Zhāng Chè,1924年-2002年6月22日),出生于杭州,成长于上海,导演、编剧。1940年,在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修读政治时参加文化运动委员会而得到张道藩的器重,担任文运会专员,参加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从事戏剧工作,后就任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秘书。1948年与蒋经国结下友谊,为国防部总政治部简任专员,军阶至上校,并借此在台湾执导电影。2002年5月30日,张彻因肺积水入香港将军澳医院,6月22日清晨7时30分,因肺炎在该医院病逝,享年79岁,其没有子女,遗孀为梁丽嫦。 目录 1基本资料 2早年经历3演艺经历4主要作品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彻外文名:Cheh Chang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杭州出生日期:1924年1月17日逝世日期:2002年6月22日职业:导演、演员、编剧徒弟:王羽,罗烈,谷峰,狄龙,姜大卫等等 早年经历2 1924年,张彻出生于浙江杭州,成长于上海。张彻父亲是浙系军阀,他1940年代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人少年从政,是国民党的文化官员。抗战后为张道藩提拔,管理文化活动担任上海戏院等职位,接触电影界不仅放电影还经常出演各类戏剧等。1940年,在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修读政治时参加文化运动委员会而得到张道藩的器重,担任文运会专员,参加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从事戏剧工作,后就任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秘书。1947年,张彻编写了第一个剧本《假面女郎》。1948年与蒋经国结下友谊,为国防部总政治部简任专员,军阶至上校,并借此在台湾执导电影。 演艺经历3 1949年,张彻自编自导处女作,也是日本战败结束殖民统治后台湾第一部国语片《阿里山风云》并因为时局的变动而留在台湾,揭开了战后台湾电影的帷幕。该片传唱至今的插曲《高山青》,就是由他作词的。1957年赴港,编导《野火》,他一直专业写稿,笔名沈思,并以何观为笔名撰写影评。1960年加入电懋公司,先后编写了《无语问苍天》、《贼美人》、《游戏人间》(1961)等剧本。1962年入邵氏,初任编剧部主任,后任导演。1966年,执导了《边城三侠》。1967年,张彻导演的《独臂刀》票房收入首过百万,被称作“百万导演”,编剧是倪匡,之后两人长达十多年的合作。1968年,执导了《金燕子》,塑造了中国影史上第一位女扮男装、英姿飒爽、文武双全的女侠形象金燕子。1970年,张彻得了亚洲影展最佳导演,获奖影片是《报仇》。这部片子没有时代背景,没有地点,就是一个纯粹的弟弟给哥哥复仇的故事。同年还有部《十三太保》,张彻为了 主要作品4 年代名称1974《怪人怪事》《吸毒者》《电单车》1975《后生》1989《义胆群英》1993《神通》年代名称1949《阿里山风云》1957《野火》1965《蝴蝶杯》1966《边城三侠》《虎侠歼仇》1967《大刺客》《独臂刀》《断肠剑》1968《金燕子》1969《铁手无情》《大盗歌王》《飞刀手》《死角》《独臂刀王》《保镖》1970《鹰王》《游侠儿》《十三太保》《报仇》《小煞星》1971《无名英雄》《拳击》《新独臂刀》《双侠》《大决斗》1972《年轻人》《群英会》《恶客》《马永贞》《四骑士》《快活林》《水浒传》《仇连环》1973《警察》《叛逆》《刺马》《大海盗》《大刀王五》《愤怒青年》《荡寇志》1974《方世玉与洪熙官》《朋友》《少林五祖》《哪咤》《少林子弟》《洪拳与咏春》《五虎将》1975《洪拳小子》《马哥波罗》《逃亡》《八国联军》《红孩儿》1976《方世玉与胡惠干》《蔡李佛小子》《少林寺》 人物评价5 张彻和胡金铨,被公认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间掀起香港电影”新武侠世纪“的两大旗手。张彻的阳刚路线大大扭转了港片的“性格”,开创了此后长期以男星为首的港片主流趋向,这方面的影响是胡金铨及其它导演不及的。张彻影片的武打动作主要是硬桥硬马,注重男性的雄健感,以及血肉暴力感,壮男裸胸露肉,是张彻影片的招牌。张彻镜头里的英雄情感炽热,性格强猛而少转折,因此多以悲剧收场。他的英雄正和他自己升任导演的历程一样,由于怀才却不见用于当世,空有满腔赤诚,但受制于环境的局促与命运的播弄,所以在雄伟豪放中,总带着一丝悲怆愤慨。(国际在线评价)他香港人把他称为“香港电影一代枭雄”。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张彻(ChehChang,张易扬)是香港影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香港电影所做的贡献,恐怕连徐克、王家卫也都望尘莫及。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张彻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导演的电影是票房的保证,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邵氏公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